當前位置: UU看書 > 幻想 > 遼東鐵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一章 江陵黨的憤怒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一十一章 江陵黨的憤怒

各位讀者大大,麻煩大家在閱讀本小說的時候,點選一下《加入書架》,給小肥一點鼓勵,謝謝大家

求月票,求推薦,求收藏,求打賞

“李如松此子,恐怕是有龍虎之志吧?這種事情要是捅出去,老夫等人官復原職不在話下,對付那些那些當年對老夫等人落井下石之人,到時候亦不是難事!”

就在曾省吾看著高臺上面閱兵的李如松沉默不語之際,一個蒼老的聲音在何心隱耳邊響起:

王國光,嘉靖二十三年(1544)中進士後,被授為吳江知縣,以後又調任儀封,提升為兵部主事,又改吏部,擔任文選郎中。屢千戶部右侍郎。隆慶四年(1570),任刑部左侍郎,拜為南京刑部尚書,未及上任又改任互部。萬曆三年(1575)王國光在京官考核中被南京給事、御史所彈劾,上書堅決辭職,到第二年方可。萬曆五年(1577)冬,吏部尚書張瀚被罷免,王國光被起用代替其職。此後數年,王國光屢遭彈劾,罪名為選材任人唯親和鬻官黷貨,損公肥私等數條罪狀,皇上發怒銷其職,但之後不久,又恢復官職。他從嘉靖二十三年中進士起開時入仕,從兵部到戶部,從刑部到吏部,幾乎各個重要的部門都有過他的足跡,隨讓中途有過中斷,幾起幾落,但由於他的突出貢獻,仍然不能抹殺他的政績。他最突出的貢獻在於任職戶部時,對全國糧食的宏觀控制。他在負責糧食的倉儲與出納時,社會發展,人口不斷增長,同時邊疆戰事不斷,內地也時有農民起義爆發,因此管好糧倉具有相當重大的意義。他在糧食的發展遠遠跟不上社會繁榮發展、人口增長速度的情況下,王國光對糧食精打細算、全面控制。他推行“天下撫按官”的辦法,對各個糧食渠道統籌安排,將糧食出入大權牢牢地掌握在國家手中,為緩解糧食緊張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他最有政績的為政時間是在萬曆初年。當時神宗剛剛即位,改革呼聲最高。王國光也對一系列不合時宜的舊制度、舊秩序進行改革。其時薄牒等公文十分繁雜、冗濫,從州縣到部,無論是各部門,還是具體的承辦人,都有難言之苦。王便大刀闊斧地進行裁撤合併,去掉了近半數的繁文,使得事情方便易行;戶部十三司因公署狹小,官員們便部坐班,導致弊病越來越重,王便雷厲風行,一改前弊,令所有官員均入署辦公,各司其職,是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邊關軍餉告匱,而支出及收項無案可查,王令當地的邊臣核實各項收支,並且籌劃出長遠計策上報,使消耗、浪費銳減;他還設“坐糧廳”,專門負責軍糧的督辦,大大方便了諸軍,又將散隸諸司的全國錢穀歸併,減少了不必要的浪費。他的這些辦法,立竿見影,反映了他敏捷的經濟頭腦。

不愧是昔年張居正江陵黨中的第一悍將,王國光雖然沒有曾省吾的韜略和治軍眼光,僅憑著政治嗅覺便已經抓住了根本。

其實不光是王國光、曾省吾,今日涼棚裡坐的都是昔日江陵黨的成員:李幼滋、張學顏、潘季馴、王篆,當年哪一個不是在京城叱吒風雲,掌握一方大權的能吏重臣?

他們曾經心懷夢想,一心想著為國為民,殫精竭慮的想要拯救已經諸將沒落腐朽的大明王朝。他們並不是完人,也由貪財好色的短處,但他們在滿足自己短處的同時,還在竭盡全力辦了很多對百姓和國家有利的大事好事,所以他們才被稱為良臣,萬古流芳。

“這些人雖然有點小毛病,但這年頭工資那麼少還沒有福利待遇,不貪汙怎麼活?這官只要貪汙的時候胃口別那麼不要臉,貪汙的同時還知道給老百姓國家辦好事辦實事,那就是好官!顧憲成那群王八蛋倒是不貪汙,可是這群孫子打著為民請命的旗號,整天就是黨同伐異、邀名買直,一心想著自己青史留名,一件實事好事都沒有做過,這樣的王八羔子老子一定要殺了他滿門!空談誤國!”對王國光的評價絲毫不以為忤,何心隱忽然回憶起之前李如松對自己說的話,不由得微微一笑。

“好師弟啊,你這句話恐怕就是陽明先師也不如你啊!”心中一陣讚歎,何心隱忽然朝著王國光一笑,後者一愣旋即後退幾步滿臉警惕的看著何心隱。

要說王國光這些人對李如松,確實心懷感激,他們本來已經心如死灰,被政敵打擊也就算是,畢竟自己之前也對他們下手狠毒,一報還一報沒什麼大不了。但是最讓他們無法忍受的是——萬曆當年是那麼的尊敬張居正,他們這些人在張居正的領導下,為了萬曆那個死胖子的江山社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沒想到萬曆死胖子居然根本不看他們的功勞,直接就要把他們整的家破人亡!

對於從生死邊緣把他們拯救出來,還想辦法將他們安置在險山的李如松,這些江陵黨人可不是副社清流那些白眼狼,自然對李如松感激有加。但是這些人都是官場中的老油子,李如松對他們也沒有任何限制,在不驚動朝廷的情況下,他們可以在遼東任何地方自由出入行走,自然也就看出了李如松的想法和謀算。

某朝篡位這種事情,對於李如松這種穿越者或者他手下的十刃來說,那就跟鬧著玩似得混不在意,前者根本不把封建君王當人看:萬曆那孫子就是個光玩帝王術,自己樂於享受,不顧國家安危的王八羔子。後者從小到大生活在遼東這種危險苦寒的地方,對於出賣他們,韃子一來就跑還殺良冒功,從來沒有點積極政策的朝廷,充滿了鄙夷和不滿,再加上李如松平日裡的言傳身教,在遼東十刃眼裡:萬曆狗皇帝那就該死!

但是對於王國光等人這樣飽讀詩書,一輩子都被教導要忠於君王的人,某朝篡位那可是萬萬使不得的。因此他們目前對李如松的態度就是若即若離,既不告發李如松,也不願意為李如松效命。

“唉,要不是小李將軍不計前嫌,甘冒奇險的把咱們這些人弄到險山來,又擔下天大的罵名,暗中設計讓狗皇帝以為咱們死了。哼!那位刻薄寡恩的狗皇帝,不知道還打算怎麼整死咱們這把老骨頭呢!老王你還打算官復原職,給那個狗皇帝賣命?TMD哪天你跟個甘蔗似得,榨光了甜味,等你的沒準就是三尺白綾!”何心隱話音剛落,李幼滋惱怒的說道。

“唉,說實話吧,兩位老哥。潘某是對這個君王,這個朝廷心灰意冷了。這樣的朝廷和君王根本不值得咱們效忠,其實表面上看咱們是被皇帝和清流弄死的,實際上?呵呵,是那些因為咱們改革,失去了利益的傢伙,在暗中推波助瀾,讓咱們罷官還不算,還想要要來吾等全家人的性命!”李幼滋話音未落,一直老好人不怎麼說話的潘季馴忽然開口說道。

“呵呵,潘先生這幾日恐怕一直在仔細研讀老夫那個不成器的師弟,閒來無事寫的那幾本著作吧?慚愧啊,雖然與李師弟一同拜陽明先師,何某在心學方面卻不及師弟一二啊”何心隱笑呵呵的朝潘季馴一拱手,略帶落寞的說道。

“陽明先師所謂的知行合一,李師弟一針見血:那就是學以致用,讀著儒家的經典,就應該一心一意的為百姓辦事。而不是像清流士紳那些蠢貨一般,整日空談誤國、事急一死報君王。更有甚者,滿口仁義道德,實際上暗地裡一肚子男盜女娼,為了自己的利益喊著為民請命、濟世救民,實際上暗地裡在挖國家的根基,瘋狂盤剝百姓,這樣的傢伙都該死!”說著何心隱眼睛裡閃過一絲殺氣,他雖然一個無政府主義者,但他更是心學門徒,唯一的追求就是為天下百姓辦事。

從張居正死後,江陵黨被瘋狂清查,一個個家破人亡這段時間裡,幾乎每一個江陵黨心中都在迷茫、吶喊、彷徨:吾等為國為民,將天下治理的國泰民安,府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百官積極工作,何錯之有?

直到他們來到險山,觀察險山百姓的生活,看到李如松在京城被軟禁的時候,閒來無事寫下的著作,這才恍然大悟:

老夫等人為國為民沒有錯,錯的是這個國家已經從根子上爛掉了,那些人在相爺活著的時候老老實實不敢有絲毫異動。但暗地裡早已對咱們恨得牙根癢癢,恨不得將咱們滿門抄斬。結果相爺一死,這些傢伙就都冒了出來,瘋狂的對付咱們。

皇帝從一開始就壓根沒有把咱們這些人當人看,咱們和那些清流不過是皇帝用來平衡權力的工具,萬曆這位皇帝帝王術玩的極其厲害。但治國之道卻是稀鬆平常,為了自己能夠享受榮華富貴,不顧黎民百姓——效忠這樣的君王有何用?

“唉,罷了。兩位兄弟所言極是,就算是官復原職又如何?給這種刻薄寡恩的狗皇帝賣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落不下好名聲!戚帥,你以為如何?”眼睛裡閃過一抹悲哀,王國光旋即精神抖擻的站起身來,朝著涼棚的一角問道。

那個角落裡一個身穿鎧甲,滿臉威武嚴肅的老者,從一開始都就沒有在意王國光等人的爭吵,只是聚精會神的看著演武場上威武雄壯的險山軍,周圍歡呼沸騰的百姓,以及臺子上的李如松,眼睛裡隱隱有淚光和精芒閃動。

聽到王國光的問話,老者沉吟了片刻,最終一咬牙:“我艹他萬曆龜孫子的!老夫今日跟隨諸位大人,狗皇帝滾一邊去!”

戚繼光,這位在原本歷史中鬱郁不得志,死的時候被小妾拋棄,孤獨的病死在床榻之上的大將,也被李如松冒著巨大風險暗地裡弄來了險山。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吾同意,就算是為了給相爺和大公子出一口惡氣,我也要把那個狗皇帝從金鑾殿裡趕出去!”一咬牙曾省吾一堅定的說道,他雖然有時候拿不定主意,但一旦下了決心那就是無人可改了!

張居正死後被抄家,一家老小被當地府衙欺壓凌R,李如松雖然竭力拯救,但還是慢了一步,老大張敬修被逼的自殺。這種卸磨殺驢還不放過其家人的做法,說實話是人人心寒不已,偏偏萬曆卻毫不在意。這件事就成了江陵黨棄暗投明的口號,也同時讓江陵黨人對萬曆對朱明皇家失去了希望。

“呵呵,如此一來,老夫就帶如松師弟謝過諸位。待閱兵事罷,如松師弟便與諸位把酒言歡。諸位請”笑的幾乎看不見眼睛,何心隱一伸手對曾省吾等人說道。

“哈哈哈哈,不知道太師在天有靈否?若有好好看著,老頭子們這就給你報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