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幻想 > 遼東鐵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六章 幸災樂禍的萬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二十六章 幸災樂禍的萬曆

就在萬曆舉棋不定,既想要收拾了李如松,防止出現軍閥割據,又害怕李如松麾下的數十萬遼東軍造反,直接殺到紫禁城的時候。兩封奏摺幾乎同時到達了紫禁城,讓萬曆幾乎崩潰:

薊門總兵戚金彙報,蒙古土默特部三娘子,親自率領三十萬蒙古鐵騎,在薊門附近來回轉悠。三娘子自稱是在狩獵,但其龐大的三十萬鐵騎可是沒有人敢小覷,戚金本人已經下令加強防禦,隨時準備與蒙古鐵騎一戰,同時向朝廷這邊請求援兵。

寧夏總兵麻貴上書,寧夏一帶也出現了數萬蒙古鐵騎,與當地的回回勾結,蠢蠢欲動想要在寧夏挑起戰亂。整個寧夏形勢嚴峻,希望朝廷撥發援軍云云。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李如松真的與蒙古人勾結,想要推翻我朱明江山?但是現在遼東怎麼沒有一點動靜啊?現在薊門和寧夏的軍隊都被牽制住了,山西、大同、宣府的部隊根本不是遼東軍的對手,按理說他現在應該動手了啊?”此時的萬曆是頭疼萬分,本來還指望著倚靠薊門和寧夏的精兵,兩面出擊威壓遼東,逼迫李如松就範,但現在看來是根本不可能了。萬一蒙古人從這兩邊殺過來,自己肯定是必死無疑,狐疑的思索著,萬曆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當年張居正剛剛死去,萬曆親政的時候,花錢如流水正想好好享受一下當皇帝的舒適,結果不但把內庫花光了,還因此被文官利用錢財挾持。當時是李如松不斷的從遼東每年運送大量的財帛和寶物,以為皇帝祝壽的名義,源源不斷的運入皇家內庫,使得萬曆徹底擺脫了文官的控制,可以隨心所欲的盡情享樂。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個李如松如果是想要謀朝篡位,也不會這麼不惜血本啊?這麼多金銀財寶,他可是能擴張不少軍隊啊!遼東苦寒,很難弄到錢財。況且,呵呵他爹還在朕的手裡捏著,不怕他李如松不乖乖就範”想到這裡,萬曆情不自禁的露出了一律笑容。

當年萬曆以遼東總兵李成梁公忠體國年事已高為由,將李如松的父親李成梁封為太傅,軟禁在京城,作為牽制李如松的人質,同時也在考察李如松李成梁父子是否對自己忠誠。當時李成梁毫不猶豫的辭去遼東總兵一職,來到京城,在一定程度上給李如松加分不少。

古代人及其重視親情,尤其是父子之情,如果李如松不管不顧的造反,李成梁必死無疑,那樣一來全天下的人都將把李如松視為不忠不孝之人。到了那時候李如松就成了千夫所指的壞人,即使攻破紫禁城,也不可能坐穩江山。

“這麼說來,確實是那些白痴蠢貨做了什麼不該做的事情,把李如松逼急了。他逼不得已才殺了那些人?但李如松未經許可,便擅殺大臣,他眼裡還有朕嗎?!還有這大明江山社稷嗎?!而且如果不狠狠處罰此人,朕如何面對大明百官啊!頭疼啊!”抱著腦袋思索了片刻,萬曆惱怒的說道。

現在遼東的事情就像掉在灰裡的豆腐似得,吹也不是,打也不是,這讓萬曆很是苦惱。而就在這時一份從雲南傳來的加急軍報,徹底讓萬曆擺脫了這個煩惱:雲南出事了!

公元13世紀末,緬甸輝煌一時的蒲甘王朝滅亡,此後緬甸進入大分裂時期。緬甸北部形成撣族統治的以阿瓦城(今曼德勒附近)為中心的阿瓦王朝,而南部則形成孟族統治的以白古(今勃固)為中心的白古王朝。從1386年到1425年,兩國不斷發生衝突,史稱“四十年戰爭”。除了這兩個大國之外,尚有東籲、木邦、孟養、孟密、阿拉幹等國,其中尤以緬族的東籲最強。撣族統治阿瓦後,緬族不堪忍受其壓迫,紛紛移居東籲。四十年戰爭時,東籲遠離戰區,未遭戰爭破壞,成為緬族逃避戰爭和災荒的避難所,因而人口不斷增多。

莽瑞體(緬名德林瑞體)於1531年在東籲建立,故名。共歷十五代王。撣族統治阿瓦後,緬族不堪忍受其壓迫,紛紛移居東籲。四十年戰爭時,東籲遠離戰區,未遭戰爭破壞,成為緬族逃避戰爭和災荒的避難所,因而人口不斷增多。早在明吉踰時,東籲就與阿瓦聯姻而獲得皎克西的“糧倉”地區,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又與強大的白古王朝結盟,牽制住阿瓦王朝的進犯。正當阿瓦王朝和白古王朝互相火併、兩敗俱傷時,東籲卻在養精蓄銳,集結力量。1535年莽瑞體開始進攻白古王朝。1539年攻滅白古王朝,莽瑞體推行了團結孟族的政策,使孟族將士為其所用,並僱傭有近代武器和戰艦的葡萄牙兵七百人。1541年又攻佔對外貿易要港馬都八。莽瑞體去世時,緬甸中部和南部基本統一。

莽瑞體死後,其子莽應龍野心勃勃,屢次率兵進犯明朝雲南地區:

明萬歷七年(1579),緬軍進攻孟養,孟密、木邦、孟養等大片土地都淪於東籲王朝統治之下,儘管如此,明王朝還是沒有採取積極的反擊措施,相反,萬曆八年(1580),雲南巡撫饒仁侃又派人去招撫緬甸,但是緬王莽應龍不予理睬。

萬曆十年(1582),緬軍襲破幹崖進入姚關(今雲南施甸縣姚關)。 萬曆十一年(1583),緬軍焚掠施甸(今雲南施甸),進攻順寧(今雲南鳳慶)、盞達(今雲南盈江縣蓮花街),所到之處“殺掠無算”,給當地社會帶來了很大的破壞。萬曆十一年到十二年明軍進行反擊,暫時把東籲王朝勢力逐出了木邦、孟養、蠻莫等地。

萬曆十三年(1585)以後,緬軍繼續不斷入侵明朝雲南邊境。由於明王朝的統治日趨腐朽,沒有能夠鞏固萬曆十一年到十二年自衛反擊戰所取得的成果,孟養、木邦等地區便先後為東籲王朝所控制。

萬曆二十一年(1593)底,緬軍大舉入犯,號稱有大軍三十萬,戰象百頭。緬軍在侵佔蠻莫後,分兵三路,一路進攻臘撒(在今雲南隴川縣境內),一路進攻遮放、芒市(今雲南潞西),一路進攻杉木龍。

目前緬甸大軍在雲南芒市一帶大規模集結,同時強迫暹羅、寮國,以及周圍的土司,率兵增援,目前已經威脅到了木邦。當地的明朝官吏和土司,急忙發來緊急信件,請求皇帝早日發兵增援。

同時時代鎮守雲南的沐家,也向朝廷發出求救信件,表示此次緬甸軍隊有三十多萬人,僅憑當地的明軍萬難抵擋,請求朝廷早發援兵。否則雲南一旦失守,對大明西南邊陲必定造成極大的動盪云云。

“哈哈,來的好,燒殺搶掠的好啊!”看到奏摺上關於緬甸士兵在雲南一帶燒殺搶掠,殺戮大明子民的事情,萬曆不但沒有感到憤怒,反而幸災樂禍的大聲拍案叫好,看起來彷彿是瘋了似得。

萬曆忽然今天晚上的太陽真是明亮,出乎意料的讓人開心,自己終於不用再因為如何處罰李如松,防止軍閥割據的事情發愁了。因為緬甸人已經把一個最好的辦法,親手送給了自己,而且自己還不用擔心因為寧夏、朝鮮和四川三場大戰役之後,導致國庫空虛沒有軍費的麻煩。

“呵呵,李如松此人已經留不得了!既然遼東軍已經尾大不掉,那就讓他們去跟緬甸人打仗。如果李如松欣然從命,那就讓他自籌軍餉,帶領遼東軍精銳出戰,跟緬甸的三十萬大軍打個你死我活,拼個兩敗俱傷,到時候朕就可以出面收拾殘局,既可以震懾那些藩國讓他們知道大明的厲害,又可以除去一個肘腋之患。如果李如松不從,朕大可以站在大義的名分上,利用雲南那些賤民的慘死,利用文官的力量聲討李如松,逐步離間遼東軍,最終讓李如松成為一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敗類!”背著手在屋子裡來回走動著,萬曆興奮的說道,渾然沒有注意到一旁的鄭貴妃眼睛閃耀,把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悄悄記在心裡。

萬曆興奮的折騰了半天才停下腳步,他已經決定就利用遼東軍去打緬甸,一支長期居住在遼東寒冷地方的軍隊,而且還是騎兵,到了雲南那種炎熱多山的地方,戰鬥力必定大打折扣,其擅長的平原騎兵突襲作戰方式也難以發揮作用。而對面的緬甸軍隊雖然戰鬥力不如遼東軍,但勝在對氣候的適應和數量的龐大。這樣一來兩方必定鬥個你死我活、兩敗俱傷,萬曆就可以開開心心的坐收漁翁之利了。

可憐的萬曆並不知道,他自以為帝王術大成,玩的這麼一手妙招,最終徹底的將他推進了死亡的深淵!(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