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回到三國打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7章出兵上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07章出兵上谷

帶著盧植把整個書院參觀了一遍,最前邊的那所院子,當然是學堂了,那也是整個書院中最大的屋子,可以容納二百人同時聽課,另外就是一些小的房間,可以用來對少量的學生進行個別授課。

第二進的院子是學生的宿舍和餐廳,另外書院的下人們也都在這裡的廂房中居住,還有廚房和供學生洗浴的公用浴室。

第三進院子便是書院的藏書樓,現在裡邊已經擺放了不少簡雍按老劉的指示找來的各類書籍,當然大多都是以竹簡為載體的,也有少量的紙質藏書,還有不少是比較珍貴的孤本書,內容涉及四書五經、天文地理、先秦和當代大儒的著作等等,可以說裡邊所收集的這些藏書令盧植也覺得大開眼界。

最後一進院落是為請來的老師準備的宿舍和辦公室,因為成名的老師大都有家室,因此這裡被老劉分成了十幾個小的院子,相當於十幾套小別墅,而後邊的花園則已經被改建成了操場,老劉把操場的目的向盧植一說,盧植也點頭稱是,確實那時文人的身體大都很羸弱,如果按老劉的要求,每天讓他們跑上一里地,然後再做上一套老劉所說的那種體操,閒暇之時再玩玩橄欖球,估計這些學子的身體肯定會好的多。

看完書院後,老劉和盧植等人來到書院院長的房間中,然後眾人又商議了一下準備請那些人來書院擔任老師,將來如何招收學生,授課的內容和方式,如何對學生管理等等,忙了一天,總算是把這些都定下來了,同時大家也決定,等老師都到齊了,招收的學生也差不多了,書院就可以正式開張了,而前期的準備工作,就由盧植、荀攸和簡雍負責。

為了使幽州書院的老師能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同時得到那些學子的認可,老劉和盧植等人商量再三,決定把盧植的師弟鄭玄,現在還在穎川書院的鄭玄請來,估計有了盧植和老劉兩人的書信,鄭玄是不會推辭不來的,而穎川書院那邊,老劉也給院長旬靖寫了封書信,希望他能放鄭玄前來幽州書院,這樣估計穎川書院方面也不會阻攔。

盧植另外還推薦了幾人,老劉都不是很熟悉,不過荀攸、戲志才和田豐倒是對這幾人推崇備至,頭一個叫趙岐,此時已經年過七十,但他早已是和盧植與鄭玄的老師馬融齊名的一代宗師,精研四書五經,所著的《孟子題辭》一書乃是當時對孟子一書所作的最好的解注;第二位姓申屠名蟠,也是通古博今之士,被世人譽為貫通五經、兼治圖緯,只是他一直不願為官,估計有盧植的手書有可能會來薊縣,最後一位名叫範冉,雖有才名,但家中窮困潦倒,所以他倒是最有可能前來。

既然恩師推薦,荀攸等人也認可,於是老劉便讓盧植給這幾人也都寫了書信,同時還讓盧植以自己的名義邀請他們前來幽州書院任教,估計這些頗有傲骨的名士大儒雖然不願入朝為官,但來書院傳授知識沒準會對了他們的胃口,這樣老劉的書院中也就能有幾位名動天下的名師,可以和那些早已聲名遠揚的書院一較高下了。

而書院的學生老劉早就說過,將來只要能透過書院的入學考試,那麼進入書院後的一切費用都由幽州刺史府來承擔,而且書院的學生不管出身如何,都會一視同仁,這樣就會為那些家境貧寒,但確有真才實學的學子提供了一個機會,只要他們努力學習,成績優異,將來一樣能夠在幽州的官府中擔任要職,並得到升遷的機會。

在書院的事情基本確定以後,老劉便開始和戲志才、荀攸和田豐幾人商議如何對上谷難樓部落出兵的事,現在幽州境內的烏桓就剩下難樓部落了,但是他也是幾個烏桓部落之中人數最多的一個,整個族人有二十餘萬。

而且自從上次廣寧的兀赤率領的烏桓騎兵被漢軍打敗過一次之後,難樓為了抵抗幽州漢軍向上谷進的進攻,開始在上谷境內大肆徵兵,只要是部落中的男丁,上至五十下至十四歲的都被徵入軍中,結果現在在上谷郡中竟然有烏桓騎兵近六萬人,只是那些新兵除了胯下的馬匹不錯,手中的兵器和護具都很簡陋,訓練的時間也都很短,不過烏桓人自幼便從馬背上長大,射箭之術也是從小開始練習的,因此他們的戰力也不容小覷,這些都是戲志才派往上谷的探子傳回的訊息。

一郡之中居然有六萬騎兵,這也是令老劉等人頭疼的一個問題,如果是在野外進行會戰,憑著自己明的器械營和輕騎兵組成的立體進攻模式,這六萬人肯定不是自己的對手,但關鍵是現在他們處於守勢,上次吃了一次虧以後,不會再傻得出城和漢軍決戰,因此攻城就成了這次出兵上谷的主要任務。

雖然有投石車和巨弩,但只要城中的守軍足夠,即使被砸破了城門,他們也可以採取用石頭把城門洞堵死的方法,不過烏桓各部落向來缺少糧食,因此如果烏桓人據守的城池被漢軍長期圍困,沒有援軍的他們,其結果最後也只能是死路一條,不過這樣漢軍就要有足夠的耐心,而且雙方就要打一場持久戰,雖然漢軍有能力取得最後的勝利,但必然也會消耗大量的軍資糧草,所以這也不是老劉所希望看到的,只有短期解決戰鬥才是上策,因此如何把烏桓騎兵調出城來進行伏擊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目前佔據上谷的烏桓大王難樓帶著重兵駐紮在上谷的治所沮陽,這裡離薊縣也就不到二百裡的距離,由於這裡本來是漢軍的邊陲重鎮,因此城牆修的又高又寬,護城河也較一般的城池深了很多,絕對是易守難攻,而其它幾個縣城只有少量的士兵駐紮,每個縣城的士兵也不過幾千人,城牆也都很簡陋破舊,因此要攻下其它幾個縣城倒不是什麼難事。

調虎離山、圍城打援、瞞天過海、偷樑換柱這些計策都用不上,同時上谷除了與幽州三郡接壤,另外的一邊還與中部鮮卑相接,因此也要防止他們勾結鮮卑大軍來共同對付漢軍。

考慮再三,眾人還是決定採取先肅清周圍縣城,最後大軍包圍沮陽的辦法來對付難樓,只是在攻擊上谷的其它縣城之時,也要在沮陽周圍埋伏好大軍,如果烏桓騎兵出兵救援,那麼這仗就好打了,如果沮陽的烏桓騎兵堅守不出,那就先把其它幾個縣城都拿下來,最後大軍包圍沮陽,與難樓打一場持久戰,今年的莊稼還沒有收割呢,估計沮陽城中的糧草夠他們吃一個月就不錯了,因此說是持久戰,只是與老劉之前所動的幾場戰役相比而言,估計最長難樓能堅持兩個月,到八月份戰事也應該可以結束了。

從外地調回來的幾位將官上任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十幾天,戍邊軍中各個兵種所不足的士兵人數都已經募齊,因此幽州現在除了各郡至少五千的郡國兵,上萬的屯田軍,還有了足足五萬的戍邊軍。

現在各個兵種都在抓緊時間進行訓練,而老劉現在已經不用再分心操持幽州的政務,有荀攸在,各項事務在荀攸手中都處理的井井有條,而且還有田豐和戲志才的幫助,所以老劉現在可以全心撲在軍隊的訓練上,同時抽空為書院編寫一些政治、經濟、商業、天文地理、數學化學等方面的教材,供書院將來教授學生之用。

輕騎兵的訓練已經基本成型,有關羽、顏良和徐晃、太史慈等人在,基本不用老劉操心,而突騎兵則由於以前的訓練不是很規範,主要是靠個人的訓練來進行,因此老劉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突騎兵的訓練上,先他把訓練方法交給了軍中的幾位軍長、師長和團長等高階將官,然後再由他們下去具體執行。

開始的守候,這些烏桓人很不習慣,但隨著訓練的不斷進行,從將官到士兵都開始體會到這種訓練方法的好處,而且也使這些士兵開始改變以前喜歡單打獨鬥的習性,處處注意與隊友配合,同時進行各種陣型的演練,使他們將來能在戰場上熟練運用陣型來與敵人作戰,這對提高整個突騎兵的戰鬥力有極大的好處。

不過最令這些烏桓人著迷的,還是老劉明的橄欖球,現在幾乎戍邊軍中的每個師都有一支橄欖球隊,訓練閒暇之時,橄欖球賽已經成了這些球隊每天必做的事情,而烏桓人天生體型比漢人高大粗壯,玩這種遊戲先就佔了一些優勢,因此在熟悉了橄欖球的規則以後,很快突騎兵中的幾隻橄欖球隊對上輕騎兵或陷陣營時,往往是勝多負少,輕騎兵和陷陣營則只能靠著幾員大將的出色揮,才能在與他們的比賽中獲得勝利。

現在輕騎兵所有士兵的連弩已經配齊,而且在突騎兵之中,每個師也有一個團的士兵配備了連弩,這樣至少在與敵人正面交鋒時,可以把這個團擺在最前邊來阻擋敵人的進攻,有了一千五百具連弩的方陣,即使四五千的敵人也不可能突破他們的防線。(未完待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