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回到三國打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4章借刀殺人(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24章借刀殺人(一)

“只有提前造反一途。”三人異口同聲的答道。

“對,我要說的就是這點,張角現在已經被逼得沒有退路了,如果這個時候,他的內部

有人投靠朝廷,向朝廷告他準備謀反之事,那張角要想活命,就只有破釜沉舟,提前起事了,而這種情況生的可能性又非常大,所以我們現在一是要通知太尉楊賜和皇甫將軍小心戒備,做好應對的準備,另外便是我們幽州也要做好準備,到時候七州盜賊並起,幾十萬人的規模,確實不是新軍和北軍能在短期內平定的,搞不好到時候幽州的戍邊軍也要得到朝廷的徵調,前往內地平叛,因此正如元皓說的,我們必須做好準備,至於北伐,推後一兩年也一樣進行,我相信鮮卑內部為了鮮卑大王之位的歸屬,明年必起內訌,我們就靜觀其變,先讓他們自相殘殺,等他們的實力大損之後,我們在趁機出兵,則必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幾位覺得如何?”老劉道。

“主公高見,志才忽略了太平道內部的問題,至於鮮卑那邊的情況,的確如主公所說,據我們的探子回報,檀石槐死後已將鮮卑大王職位傳給了他的兒子和連,但和連無德無能,無論從聲望還是自身素質皆遠遜其父,所以他的鮮卑大王之位並沒有得到鮮卑三部大人的完全認可,他們明年開春後會在其王庭彈汗山商議此事,手中握有重兵的東部鮮卑大人闕機、中部鮮卑大人柯最、西部鮮卑大人置鞬落羅幾人都有意染指鮮卑大王之位,他們三人手下的士兵都有七八萬人,而和連自己的士兵才有兩萬多人,因此到時候一旦他們起了爭執,鹿死誰手還無法預測,不過不管是誰能奪得這個大王之位,肯定不會輕易得手,所以只要他們自相殘殺,對我們來說便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即使我們明年沒時間北伐,估計等我們這邊太平道的事情了結了,鮮卑那邊的爭鬥也不會結束,另外我們還可以派些細作到鮮卑王庭,散播一些各部大人都想當鮮卑大王的訊息,令他們之間更生嫌隙,等他們鬥的兩敗俱傷的時候,我們再按主公說的,對他們各個擊破,憑著我們幽州戍邊軍的戰力,肯定會在一兩年之內平定鮮卑,眼下既然太平道這邊的事態緊急,那我們還是先準備如何應對張角的叛亂吧。”

看到幾人的意見都統一了,於是老劉決定明年幽州軍隊的要任務,便是對付張角的太平道,既然方針已經定下來了,眾人便著手進行安排和準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繼續加緊對幽州軍隊的訓練,現在是農閒季節,因此屯田軍也要抓緊時間進行訓練,這樣至少將來他們也能有一定的戰力,在戍邊軍不在時用來守護城池;另外就是向冀州派出大量的探子,密切注意鉅鹿城中張角的動靜,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馬上回來向老劉報告,這樣不至於將來張角起事之時,自己這邊措手不及。

於是在暗流洶湧的年關將近之時,幽州百姓因為過上了太平日子,而為即將到來的第一個太平年而做著準備,表面看來幽州到處都是一片迎接新年的喜慶景象,但幽州的軍隊則沒有閒著,一直在軍中將官和老劉的親自帶領下刻苦訓練,為即將到來的大戰做好準備。

當幽州在老劉等一眾官員的齊心努力下,無論是在政務、軍事還是商業上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績時,地處大漢北方的鮮卑,則遇到了自檀石槐統一鮮卑後最嚴重的危機,那便是鮮卑三部在鮮卑王庭彈汗山所舉行的推舉鮮卑大王的大會開的很不成功。

翻開鮮卑的歷史,我們可以知道在西漢初期,大漢北方的東胡被匈奴的冒頓單于擊破後,東胡內部的兩個最大的部落鮮卑和烏桓一樣,成為匈奴奴隸主政權統治和奴役下的物件,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東漢初期,這時的鮮卑仍役屬於匈奴,但逐漸開始與漢朝生關係。

東漢建武初年,鮮卑曾經與匈奴、烏桓聯合入擾大漢北部邊疆之地,史“殺略吏人,無有寧歲”,可能是這次的入侵令他們嘗到了甜頭,從此以後,匈奴、鮮卑及地處北方赤山的烏桓經常聯合在一起,數度進入漢地劫掠。

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匈奴與鮮卑分兵侵犯漢地,匈奴掠上谷、中山,鮮卑擾遼東,當時的遼東太守祭彤清醒地認識到“三虜連和,卒為邊害”,於是便開始拉攏鮮卑族,並利用鮮卑的力量以對抗匈奴和烏桓。

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由於受到大漢和鮮卑的夾擊,烏桓的勢力逐漸衰落,最後不得不南遷至大漢的幽州境內,鮮卑人乘機佔據了原來烏桓人的領地,從此鮮卑開始強盛起來,只是這時的鮮卑人仍處在匈奴的控制之下。

鮮卑人的地盤此時也開始與大漢接壤,並且開始與漢“始通驛使”,同時為了對抗匈奴人的奴役,當時的鮮卑大人偏何親至遼東,率部眾歸附大漢,遼東太守祭彤便唆使其反擊匈奴,從此,匈奴與鮮卑歲歲相攻,爭鬥不休,導致後來匈奴勢力日漸衰落。

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鮮卑大人於仇賁、滿頭率族人歸附大漢,被封為王和侯,這也是鮮卑接受漢朝封號之始,同時,祭彤又賂使偏何出兵襲擊徙居漁陽的赤山烏桓,永平元年(公元58年),偏何率部攻下赤山,斬烏桓大人歆志賁,又使自己的勢力大大增強,使得鮮卑在塞外與匈奴的力量對比上逐漸佔據了上風。

隨著鮮卑勢力的增長,反抗匈奴奴役的鬥爭也不斷爆,東漢元和二年(公元85年),鮮卑、丁零、南匈奴以及西域諸族聯合起來,開始對北匈奴進行全面攻擊,至章和元年(公元87年),鮮卑騎兵又“入左地,擊北匈奴,大破之,斬優留單于,取其皮而還”。

永元元年至三年(公元89—91年),被逼無奈的北單于從蒙古草原遷出,西走中亞,鮮卑乘機佔據了原屬北匈奴的地域遼闊的漠北之地,而遺留在草原上的匈奴十餘萬落為了活命,也都加入了鮮卑族,令鮮卑族由此大盛。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公元1世紀末,塞外鮮卑逐漸向遼東、遼西、代郡、上谷四郡內移動,並且與原來居住在那裡的烏桓族人雜居,以便與漢朝進行互市,公元世紀初,東漢統治者允許在烏桓校尉治所寧城互市,並築有南北部質館,使互市順利進行。

此後,鮮卑和大漢之間,以及與烏桓、匈奴之間,不時有衝突生。

當時,漢朝的政策是依恃烏桓,聯合匈奴,共同攻擊鮮卑,由於鮮卑內部不統一,經常出現此和彼戰的現象,到了安帝永初年中,鮮卑大人燕荔陽詣闕朝賀,當時把持朝政的鄧太後賜燕荔陽王印緩,令其至寧城通互市,並為此修築了南北兩部質館,當時的鮮卑邑落百二十部,各遣入質,其實也就是為了保證互市的正常進行,讓鮮卑各部落都派人質到質館中作抵押。

了永寧元年(公元1o年),遼西鮮卑大人烏倫、其至鞬二人率領他們的部眾到度遼將軍鄧遵處歸附大漢,當時的朝廷封烏倫為率眾王,其至鞬為率義侯,但是沒過多長時間,其至鞬又不幹了,領著自己的部眾脫離了大漢的統治,並且不斷對漢地進行騷擾,致使雙方展開了連續十餘年的戰爭。

隨著北匈奴西遷以後,繼承了他們土地和部眾的鮮卑族日益強大,為適應統治漠北蒙古草原的需要,解決各部落生計,協調諸部關係及與漢地互市、軍事征伐、掠邊搶奪等問題,鮮卑的政治組織也生了一定變化,到了公元世紀中葉,以檀石槐為的鮮卑軍事聯盟應運而生。

檀石槐的父親乃是當時鮮卑的一個部落領,曾被封為投鹿侯,年輕時在匈奴中服兵役三年,結果就是在他在匈奴軍中服役的時候,他的妻子生下了檀石槐,投鹿侯服役期滿回家後,心知肚明這檀石槐不可能是自己親生的,肯定是自己妻子不守婦道的結果,因此一見到這個野種便想殺了他,檀石槐之母為了保住兒子的性命,便騙投鹿侯說自己以前有一次在日間外出行走時聽到雷震,“仰天視而雹入其口”,吞下後就有了身孕,因此“此子必有奇異,且宜長視”。

投鹿侯雖然不相信其妻的胡說八道,但最終並沒有殺死檀石槐,而是改為把兩歲大的檀石槐扔到野外,由他自生自滅,檀石槐的母親心疼兒子,忙派人給孃家送了個信,檀石槐的外祖父也是個部落領,於是忙派人去野外把他抱回家中收養,算是給他撿了一條命。

檀石槐自幼勇鍵有智略,長大之後便迴歸了自己父親的部落,而投鹿侯雖然心中不喜,但平白撿個兒子也就認了,在他父親投鹿侯死後,頗有心計的檀石槐由於族人的一致推薦,繼承了部落領之位,由於他在部落中“施法禁,平曲直,無敢犯者”,因此後來被推舉為一個更大部落的大人。

東漢桓帝時(公元146—167年),檀石槐於高柳北三百裡的彈汗山興建鮮卑王庭,同時大肆招兵買馬,一時之間他的部落兵強馬壯,令其餘部落的鮮卑人盡皆歸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