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回到三國打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3章水淹鄴城(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73章水淹鄴城(二)

三人商議已定,然後當天夜裡丑時以後,趁著城外的官軍還沒有把鄴城圍住,張角和鬼影帶著城中僅有的八百名騎兵悄悄出了鄴城的南門,離開了鄴城往穎川方向而去,雖然田豐也在鄴城周圍佈置了一些探子,但是此時已是後半夜了,由於鄴城一直沒有什麼情況生,因此已經放鬆警惕的探子大都睡著了,而張角等人的馬匹也用麻布包住了馬蹄,動靜不大,所以並沒有人現這支部隊裡開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鄴城,這也是後來田豐等人一直不知道張角已經逃離鄴城的原因。

當幽州和朝廷派來的官兩支大軍陸續開到城外紮營,並且在老劉的器械師到了之後,官軍分派人手將鄴城圍了個水洩不通,而且開始利用投石車的優勢,從城外投石攻擊鄴城的城牆,嚇得城上的黃巾軍士兵東奔西竄、亂成一團。

好在城中有張梁和後來從信都逃回來的韓忠,還有一直在城中的兩名渠帥李大目、孫仲二人,因此幾人分頭制止了城牆上黃巾軍士兵的潰逃,而且張梁觀察了一會兒之後,也現了投石機雖然射程遠,但是也有攻擊的死角,便令士兵都躲到城牆根上或是城牆上的垛口下,這裡相對來說比較安全,投石機丟擲的石塊砸不到,而且官軍只是不停的向城牆上扔石頭,並沒有派兵前來直接攻城,因此幾人也慢慢將城中士兵的情緒穩定了下來,而且兩天之後,城中的黃巾軍士兵也習慣了官軍的投石攻擊,他們也知道如何躲避這些石頭了,所以也就不像開始時那麼害怕了。

只是今天城中的百姓之中,忽然都在議論官軍要引漳河水來淹鄴城,而且百姓們都在紛紛準備各種能在洪水中逃生的東西,這下倒好,城中的棺材鋪生意大好,只是百姓並不是來買做好的壽材的,而是買那些釘在一起的寬木板,要是鄴城真的遭了水淹,這木板倒是很容易漂浮在水面上,因此也令棺材鋪老闆大了一筆。

雖然張梁韓忠等人也從部下那裡知道了這個訊息,可是漳河已經多少年沒有大水了,而且鄴城的城牆他們覺得足夠高大,即使漳河水真的氾濫了,也只能淹到那些河岸兩邊的農田和城外農民的低矮草房,根本不可能有淹沒鄴城的洪水出現,所以幾人以為這又是官軍散佈的謠言,目的是想動搖黃巾軍士兵的軍心,因此幾人並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而是繼續指揮士卒小心戒備,不要被官軍的謠言所嚇倒。

估計是天助大漢,從昨天鄴城一帶便下起了瓢潑大雨,使得新軍築起的堤壩後邊的積水越來越多,到了今天傍晚,水面已經距離壩頂不足一丈了,按照現在的雨勢估計,用不到今天半夜,堤壩後的水就會過堤壩,因此皇甫嵩和老劉等人商議了一下,決定就在今天夜裡亥時動手,現在城外的百姓已經都被轉移到了上游的山上了,不會受到洪水的侵害,而城中的百姓估計大都有了準備,應該不會造成太大的傷亡。

當晚雨勢漸小,這正好方便官軍的進攻,那些從百姓手中買來的船隻和臨時捆紮的木筏都被拖到了山坡之上,等堤壩掘開,前頭的洪峰過去之後,後邊的水流就會趨緩,這樣官軍就可以乘坐船隻或木筏直接進入鄴城,將城中的黃巾軍士兵和張角等人抓住或除掉。

隨著皇甫嵩的一聲令下(老劉還是怕遭報應,因此把這個光榮的任務交給了皇甫嵩),堤壩上的新軍士兵在壩頂刨開了一個小缺口,堤壩後的大水馬上奔湧而出,很快便將小缺口衝的越來越大,而幾丈高的洪峰也咆哮著向下游的鄴城撲了過去。

二十裡的距離轉瞬即過,當洪峰越過鄴城高大的城牆,衝入鄴城之中時,除了那些得到混進城中的幽州士兵警告,這兩天晚上根本就不敢睡覺的百姓外,守城的黃巾軍士兵大都進入了夢鄉,當聽到由遠而近的轟鳴聲時,他們還以為是天上在打雷,結果毫無防備的士兵除了死死抱住旗杆或其他東西的沒被大水沖走之外,城牆上的其他守軍都被捲入了滔滔洪水之中。

城中百姓聽到遠處傳來的巨大聲響後,知道肯定是洪水來了,因此紛

紛逃到屋頂之上,而那些他們準備好的木板、圓木甚至大木盆也早就被他們搬到了房頂,洪水過來之後,除了少數腿腳不便還留在屋中聽天由命的的老人,其餘的百姓大都抱著木頭或是趴在木板之上,也有坐在木盆之中的,隨著水勢漂浮起來,跟著水流向下游方向漂去。

雖然說是不當回事,其實張梁還是早就在府中準備好了幾塊大木板,而且這幾天他幾乎都沒敢閤眼,身邊的幾名渠帥也和他在一起,聽到外邊傳來的陣陣水聲,張梁就知道官軍所說的不是謠言,而是當真用大水來攻擊鄴城了,沒想到一貫標榜愛民如子的劉備竟會用此毒計,這場大水過後,鄴城還能有多少人保住性命呢。

張梁此時不停的咒罵著劉備的惡毒,同時也急忙招呼幾人上了府中最高的房頂,他的親兵也早就把幾塊大木板弄到房頂上來了,等洪水過來之後,這些人便趴在大木板上,順水向下漂去,看著周圍到處都是和他們一樣,趴在木板上、或是抱著圓木逃難的百姓,張梁忽然明白這肯定是劉備故意讓百姓做好準備的,自己因為不信他會用此毒計,才沒有多準備這些逃生之物,否則城上的士兵也大都能逃出來,現在沒辦法了,只能自己幾人先逃了再說了。

此時,城外山坡上的官軍已經乘著小船和木筏進了鄴城,老劉站在一隻寬大的木筏之上,正好看到不遠處的關羽手提大刀,站在一隻小船的船頭上順水向下漂流,此情此景令老劉不禁有些忍俊不住,這不是後來關羽在荊州水淹于禁和龐德時的場景嗎,只是比那場大水早了三十幾年而已。

進入鄴城之後,老劉急忙傳令士兵,先去救助那些躲在房頂或大樹上的百姓脫險,而他自己則和關羽划向城中的太守府,張角等人肯定就在那裡。

等到了城中最高大的太守府之後,老劉他們才現這裡除了還有幾座屋頂露在水面之上,其餘的房屋都被大水淹沒了,現在也不知道究竟張角是被淹死了還是逃走了,沒辦法,只好先在城中四處看看,自己這次究竟造了多大的孽,淹死了多少黃巾軍士兵和鄴城的百姓?

看著身邊到處都有漂浮的屍體,令老劉心中十分不忍,不管是黃巾軍士兵還是普通百姓,畢竟都是炎黃子孫,只是為了儘早結束黃巾軍之亂,自己才不得已出此下策,看來大水過後,自己一定要兌現自己的諾言,妥善安置好鄴城的災民,將自己的罪孽降到最低。

到了第二天天亮之後,肆虐了一夜的洪水終於慢慢消退了,而被洪水衝到下游的百姓也都在大水消停了之後,互相攙扶著返回鄴城,只是到處都是泥濘的土地,道路也被衝得坑窪不平,他們只能慢慢的往回走。

被洪水沖走之後,他們現在距離鄴城幾乎有三十裡之遙,好在老劉早就想到了這些,在路上設好了一些粥棚,為那些回家的百姓提供吃喝,這才讓逃出去的百姓得以平安返回鄴城。

接下來老劉急著要做的,還有派士兵沿途將那些屍體都搬到一處,俗話說大水過後必有大疫,因此必須要避免瘟疫流行,一天下來,負責收集屍體的三萬士兵共找到了十二萬多具屍體,當然其中多半是毫無準備的黃巾軍士兵,而百姓的死亡人數也有近五萬人。

現在天氣炎熱,所以老劉並沒有耽擱,很快便命令士兵將這些屍體都在野外深埋了,同時還在屍體上撒上了大量的石灰,這樣至少可以保證將來不會因有人掘開了這些屍坑,而造成瘟疫流行。

當天夜裡,在洪水中逃出來的百姓都被安置在上游比較乾爽的山坡上,住進了官軍為他們搭建的木屋和帳篷之中,想想可是有二十多萬人呢,所以帳篷和木屋根本不夠用,最後老劉讓士兵先安排老人、孩子和婦女住了進去,而其他的年輕人和中年人則只好在外邊湊合了,至於吃喝,都是由官軍為他們做好的,反正兩支大軍的糧草都很充足,而且幽州和冀州那邊的糧草也在不斷的運過來,因此倒不用擔心糧草會供應不上。

為了防止城中生盜搶等現象,因此老劉派官軍守住了四門,禁止百姓出入,這樣等將來百姓回去了,還可以收拾一下家中的值錢之物,免得給他們造成更大的損失。

等洪水退了之後,老劉馬上派人,到太守府中張角的住所裡裡外外搜尋了好幾遍,雖然也找到了一些黃巾軍士兵的屍體,但是透過辨認,其中根本就沒有張角和他的弟弟張梁在內,老劉還在考慮是否是昨天埋葬的那些屍體之中,有這些人在內,但是現在已經埋了,便不可能再挖出來了,否則十二萬屍體翻來翻去不出疫情才怪呢,反正只要是張角逃出去了,他不會不出現的,如果以後張角一直不再出現,那就應該是被大水淹死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