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回到三國打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352章夜訪楊賜(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52章夜訪楊賜(二)

其實要說起楊彪也是個相當有骨氣的錚錚男兒,光和二年,當時的宦官曹節、王甫專權,太尉段潁與其同流合汙,宦官勢力大盛。曹節、王甫父兄子弟紛紛出任卿、校、牧、守、令、長等官,貪殘害民,令百姓怨聲載道。王甫養子王吉暴虐尤甚,在他當官的五年之中,被其亂殺的百姓多達萬餘人。當時朝中的另一位清官陽球對此極為憤恨,出任司隸校尉後,立即開始著手懲治宦官。不久,京兆尹楊彪奏發王甫門生貪贓財物七千餘萬,恰好此時王甫正好出宮休假,阿附宦官的段潁也不在朝中。陽球便趁機劾奏王甫、段潁及中常侍淳于登、袁赦等人的罪惡,靈帝許之,於是王甫、段潁、王吉等人皆被收入獄中,由陽球親自拷問。王甫、王吉父子遂被拷打而死,段潁畏罪自殺。陽球將王甫家產沒收充公,段潁妻、子徙居邊地。

從這其中我們便可以看出,楊彪不畏權勢,敢於告發王甫,才令其被陽球收押並拷打致死。

今天的朝堂之上,楊彪也知道老劉被罷免了幽州牧之職,只得了個代天巡視的虛職,因此他回家以後,便把這個情況跟父親楊賜說了,楊賜聽說靈帝如此對待老劉,再加上靈帝對自己的所為,也深感靈帝昏庸無道。當楊彪對他說起今天在朝堂之上,袁槐打算保舉自己的侄子袁紹接替老劉擔任幽州刺史時,楊賜便明白這其中肯定是袁槐搗的鬼,只是他現在無權無職,當然無法干預,當他又聽說朱儁舉薦楊彪擔任幽州刺史時,不由得嘆了口氣道:“文先,以你的才能,絕對當得起這幽州刺史之職,只是你也知道,皇上最後肯定是要看誰出的錢多,便會把幽州刺史的位子給誰做,雖然咱們家也是幾代為官,但是我們楊家沒人善於經商,因此家底比起袁家來可就差得遠了,所以你也別惦記著去幽州當刺史了,便在洛陽做你的京兆尹吧,聽為父的話,只要你一心一意為朝廷出力,必有出人頭地的一天。”

也就是他們父子二人剛談到這裡,老劉便到了,於是等老劉與楊彪重新見過禮之後,他們便又說起今天朝堂之事來。

楊賜道:“玄德,以你今日所立之功,可以說在我大漢四百年來也是空前絕後,昔日高祖皇帝幾次出兵平定匈奴,結果每次都是無功而返,而且高祖自己也曾幾乎被匈奴人所擒。到了武帝在位時,雖然在與匈奴人的交手中,也取得了不少勝利,但是從來沒有一次能像玄德這次,徹底擊潰了北方各路外族的軍隊,將他們的地盤全部收歸大漢所有,雖然說玄德你已經是平北王的爵位了,在爵位上無法再加封賞,但是也不應該把你的幽州牧撤掉才對,畢竟幽州剛剛取得了北伐的大勝,需要有玄德坐鎮來震懾那些剛剛投降的外族,否則玄德好不容易打下來的這些地方,如果沒有合適的人去進行治理,恐怕將來還會分化出去,因此我覺得靈帝此舉,可以用釜底抽薪來比喻,沒了玄德的幽州,恐怕再難有如今的太平日子了。”

等楊賜說完了,老劉道:“楊大人,實不相瞞,我今天來的目的,也是為了幽州之事,當然這其中的關鍵,便要著落在文先兄的身上了。”

老劉這麼一說,楊賜馬上便明白了老劉的來意,那便是老劉也不想把自己一手打造的幽州拱手相讓,因此他來自己府上,肯定是支援楊彪去與那袁紹競爭幽州刺史之位。

聽老劉發話之後,楊彪道:“玄德,你也知道如今皇上選派官員的標準,不是以能力和品行為考核標準,最後起決定作用的,還是要看誰出的錢多才行,因此這樣一來,恐怕我就是有心相助玄德,可是以我們家的財力,也是無能為力了。”

楊賜卻道:“文先你且不要著急,我知道玄德既然說是為了此事而來,那麼必然是不想讓幽州刺史之位落入袁紹或是他人之手,玄德我說的可對?”

“楊大人所說不錯,備不敢說自己沒有私心,但我所做的一切,皆是出於對我大漢江山和百姓考慮,而袁家處心積慮欲從我的手中把幽州奪走,是因為看中了如今幽州的富庶和實力,所以如果可能,我當然不願意把幽州的一切拱手相讓。好在如今有右車騎將軍朱儁和蔡邕馬日磾等人都願意保舉文先兄,我也知道楊大人雖然家中雖然幾代都是朝廷的重臣,但是正如剛才楊大人所說,你們家中無人善於經商,因此家底並不豐厚,比拼財力自然不是袁家的對手,可是楊大人你不要忘了,我可以支援文先兄,不管這次靈帝要多少錢,我都替文先兄來出,楊大人放心,我的錢絕不是從幽州府庫中而來,如今我岳父早已將甄家的生意全部交給我來打理,因此以我岳父家的實力,恐怕袁家根本不是對手,所以明天的朝堂之上,文先兄大可不必擔心花費多少錢財,關鍵是決不能讓袁家把幽州奪走,只要幽州在我們的手中,那麼幽州的百姓乃至天下的百姓就不會再有忍飢挨餓的現象,楊大人和文先兄可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聽老劉這麼一說,楊賜與楊彪當然不知道其中的奧秘,於是楊賜道:“難道幽州還有什麼可為大漢百姓提供糧食的秘密不成,我父子確實不知,還請玄德明示。”

老劉這才讓簡雍把給楊賜準備的禮物拿了上來,他知道楊賜絕不會接受自己給他金銀珠寶之類的東西,因此他讓簡雍帶來的,乃是十多個紅薯和五六穗玉米。

看著擺在桌子上的這兩樣東西,楊家父子雖然也可以說得上是見多識廣,但是對於這兩樣東西卻是一無所知,於是楊賜道:“玄德,這是什麼東西,我怎麼活了七十多年了也從未見過。”

老劉道:“楊大人,我說的將來可以保證幽州和天下百姓不再捱餓的原因,就在這兩樣東西之上,當然還有一種東西,我這次沒有帶來。楊大人請看,這種作物叫做玉米,畝產可達兩千多斤,而且非常適宜在大漢長江以北的地區廣泛種植;這種作物叫做紅薯,畝產可達八千多斤,這種作物更是可以在大漢全境內種植,另外還有一種作物叫做馬鈴薯,畝產也在四千斤以上,而且這些作物都易於儲藏。如今這三種作物都已經在幽州種植了三年,今年更是大面積推廣種植的一年,因此光是這三種作物一半的收成,便足夠幽州百姓一年的口糧了,還有幽州出產的海鹽、戰馬以及眾多農具和武器護具,如今更是暢銷大漢的搶手之物,如果這些東西到了袁紹的手中,我怕他會囤積居奇,以此大肆攬財,絕不肯輕易傳播到大漢其他州郡,因此我才想讓文先兄無論如何,也要把幽州刺史搶到手中,我們為的絕不是一個刺史之位,而是為了大漢天下蒼生的生計,楊大人,文先兄你們可理解我的苦心?”

楊賜與楊彪終於明白老劉不願意把幽州刺史交給袁紹的原因,楊家父子本就是忠良之士,看著桌上的紅薯和玉米,他們也下了決心,為了大漢的天下和百姓,這次就和袁家父子對抗到底,無論如何也不能把這些東西讓袁家得去。

老劉這時又讓楊彪把這些東西拿到廚房,讓廚師就用白水煮上兩刻鐘即可,楊彪也想知道這紅薯和玉米的滋味到底如何,便拿著這些東西到廚房去了。

楊賜問起這些東西的來歷,老劉便又把這是自己當年在海外經商之時,看到當地都種植這些作物,而且產量比大漢農民種植的水稻、穀子、小麥等作物的產量高出了不知多少倍,因此便帶了一些種子回來,如今經過在幽州三年的試種,已經獲得了足夠在大漢北方大面積推廣的種子,因此不出兩年,這幾種作物一年的收穫便可以為整個大漢百姓提供一年的糧食,而且這些東西都可以長期儲存,即使遇上災年,百姓也不會因為饑荒而背井離鄉、四處討飯了。

很快楊彪也回來了,告訴楊賜他已經讓廚師按照老劉交待的做法,在廚房煮玉米和紅薯了,估計很快就會給他們端上來品嚐。

接著,老劉又把幽州如今的軍政情況詳細的向他們父子描述了一下,當楊賜得知如今的幽州地盤比原來大了幾倍,百姓人口也有四百多萬,而軍隊的數量竟然有二十多萬時,不由得感嘆老劉果然了得,竟然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內,便把無人願去的貧瘠之地建成了大漢最富庶的、實力最強大的一州,也難怪袁家父子會對幽州如此眼紅,幽州刺史的大權到手,便等於擁有了足以與整個大漢匹敵的財力和軍力。

當老劉與楊賜父子二人暢談正酣時,楊府的廚師把煮好的玉米和紅薯端了上來,聞著那種誘人的清香之氣,不禁令已經吃過晚飯的楊賜父子食指大動。

老劉讓他們不要著急,待紅薯與玉米都稍稍涼了之後,老劉便告訴了他們食用之法,其實很簡單,便是將紅薯剝皮,其實要是洗的乾淨了,不剝皮也沒關係,至於玉米則是一定要把外邊的玉米皮剝掉,否則沒法食用。(未完待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