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回到三國打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397章貴霜寺院(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97章貴霜寺院(一)

如今聽老劉也讀過佛經,安玄於是便對老劉道:“王爺果然是學識過人,如今的大漢朝中,讀過佛經的又能有幾人,只是不知王爺曾經讀過哪卷經書,可否說來與我聽聽?”

安玄的這句話倒把老劉問住了,他確實看過不少有關佛教的書籍,而他所說的佛經也就是在這些書上邊看到的,像是《版若波羅蜜多心經》、《金剛經》,還有許多的佛教故事和傳說等等,如今安玄問起自己來了,於是老劉搜腸刮肚的想了半天,只好把自己還記得的有關雪山大士聞法偈中的那四句話念了出來:“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己,寂滅為樂。”

當聽到老劉嘴裡說出的四句偈語時,安玄大師臉上由迷茫轉為沉思,良久之後,突然面露喜色,對老劉道:“王爺是從何處聽來的這幾句經文,我自問曾經翻見的經文已有幾十部上百卷之多,而且其他大師所翻譯的經文我也都曾看過,但是卻沒有見到王爺所說的這幾句。不過我仔細參詳了這幾句經文之後,才發現便是這短短的四句經文,足可道破一切事物生滅無常的本質,也為我等修行之人指明了斷生死、證涅槃的解脫目標,看來王爺哪裡是簡單的看過佛經,應當是精研過佛經才對,只是不知王爺能否把這四句經文的來歷說給我聽聽?”

老劉心說這倒不難,因為自己熟記的這四句偈語,乃是從一則佛教故事中看來的,於是他便把這四句偈語的來歷原原本本的說給了安玄大師。

這則故事說的是在佛祖釋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經在雪山中苦行,修菩薩道,名為雪山大士。

雪山中非常清淨,而且還有流泉浴池,樹林藥木,潔白的石頭上流著清清的泉水。大士獨處其中,採野果為食,靜**禪,也不知過了多少歲月,但大士一直堅持著苦修。

佛教的護法神帝釋天見狀,準備親自前往試探,看看大食的心志是否堅定,於是帝釋天就變成了羅剎,外貌非常可怕。羅剎來到雪山,在距離大士不遠的地方停了下來,然後用非常清雅的聲音宣說過去佛所說過的半偈: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大士聽了這半偈,就像做生意的人找到了失散的伴侶,久病之人求到了好藥,落入大海中的人遇到了救生船,口幹唇燥的人得到了甘美的泉水,漂泊異地的遊子終於回到了故鄉一般,欣喜之情,難以盡述。他一點也不懼怕羅剎的猙獰長相,起身來到羅剎面前,問羅剎道:“如此美妙的偈頌,你是從什麼地方聽到的?這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的無上大道啊。一切世間無量眾生,被各種邪見的羅網所纏繞,哪裡有福份聽到這樣的偈語。你如果能為我說完這首偈語,我願意終身作你的弟子!”

羅剎回答說:“你這樣說,還只是僅僅考慮到你自己。你難道沒有看到,我如今快餓得不行了,實在不能再給你說了。”

大士問道:“你要吃些什麼東西才能維持生命?”

羅剎答道:“我只喜歡吃新鮮的人肉,喝人的熱血。”

大士於是到:“你只要說完半偈,我願意用此身供養。人生難免一死,這個身子並沒有什麼用處,到頭來還不是被虎狼鴟梟雕鷲這些野獸所食,卻得不到一絲一毫的幸福。與其那樣,還不如奉獻給你。”

羅剎再次問道:“你真的能為了半偈而犧牲人人貪愛的肉身?”

大士堅定地答道:“犧牲脆弱的肉身,換取堅固的法身,我決心已定!”

羅剎點了點頭道:“既然這樣,你且用心聽著,我為你宣說其餘的半偈。”於是,便聲如金石地長吟道:生滅滅己,寂滅為樂。

大士聽聞此偈,深思其中的深義,在岩石、牆璧、樹幹、道路上,到處書寫此偈。然後爬上高樹,準備從上面跳下來,摔死自己以供養羅剎。他眼睛一閉,雙手一鬆,便毫不猶豫地從高樹上跳下。

“好一個為法捐軀的修行人!”

羅剎暗自讚歎,當即恢復了帝釋天的形相,在半空中接住了大士下墜的身體,穩穩當當地放到平地上。當大士睜開眼睛時,帝釋天、大梵天王等眾神都紛紛在他的腳下稽首頂禮。

這是《涅槃經·聖行品》中所記載的一則故事。其中的雪山大士不是別人,就是釋迦牟尼的前生。

等老劉講完雪山大士的偈語之後,安玄更加吃驚,老劉所說的這個有關佛祖修行的故事,他以前竟然沒有聽說過,因此他也對老劉更加好奇,於是安玄便又對老劉道:“王爺果然博學多聞,我這裡受教了,只是不知道王爺還看過什麼經書,剛才王爺已經給了我一個驚喜,等將來回到白馬寺之後,我會把王爺告訴我的四句偈語及其來由說給清涼臺的各位高僧,還望王爺不要藏私,繼續教我如何?”

老劉急忙擺手道:“安玄大師言重了,我對佛學不過是一知半解,只是有些簡單的瞭解而已,遠不及大師的造詣精深。既是大師發問,我也絕不會藏私,便把知道的一首心經說與大師聽聽。”老劉說完,便把自己熟記的《版若波羅蜜多心經》從頭到尾給安玄吟誦了一遍。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磐。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老劉所念的最後一句,也即是心經的咒語,其實也是這句咒語的梵文發音,而安玄大師多年來精研佛經,自然聽得懂梵文,但是他明明聽出老劉所說的確是梵文,但對於其意義卻一時很難解釋,而前邊的那些文字的意思,對於安玄來說便當真如醍醐灌頂一般,讓他今天第二次被老劉震驚了。

因為在心經裡邊,幾乎囊括了佛教經典最重要的基礎概念,如五蘊、色空、苦集滅道等複雜具體的基礎概念,這些對於剛接觸佛學的人來說,都是一些非常難以理解的概念,但對於安玄來說,他整日裡便是翻譯經書,與其他的高僧們探討佛學的奧秘,因此對這些概念早就耳熟能詳了,今天竟然發現老劉一段偈語、一篇心經,其分量便足抵得上自己二十年來所翻譯的全部經書,並且心經讀起來朗朗上口,更容易讓人接受,這王爺是從何處得知,看來自己這趟跟著王爺當真沒有白來,自己一路上還要向王爺多多討教,也好從王爺那裡得到更多有用的東西。

其實老劉之所以熟記心經,乃是因為他在剛剛接觸佛學知識的時候,曾經在五臺山一座寺院中遇到一位和尚,老劉也非常虔誠的向和尚討教過心經的涵義,但是那名和尚告訴老劉:想要讀懂心經,絕非一日一月或經年之功便能明曉,學習佛學最關鍵之處,便是想要獲得佛家智慧,不能以理解的經義植入頭腦,先入為主地生成偏見執著,而是要將經文原封不動地融入內心,讓天賦根性來慢慢悟解其義。

老劉從和尚那裡知道了這個道理之後,便將一篇心經牢牢的記在了心裡,有事沒事的經常自己默唸幾遍,今天遇到了安玄,沒辦法自己只好班門弄斧,在安玄面前把自己所知道的最關鍵的東西都說出來了。

安玄此時已經有些迫不及待的想把心經的全文看上一遍了,畢竟老劉唸完之後,饒是他的記憶力不錯,但也只記住了其中的不到一半,其餘大部分都已經忘記了,所以安玄便向老劉道:“王爺,我這裡有個不情之請,還望王爺成全。”

老劉看到安玄成心向自己請教,於是忙道:“安玄大師有話便說,只要是本王能做到的,我一定盡力而為。”

“我想請王爺今天回去之後,容我準備好紙筆,然後王爺再把今天所說的偈語和心經吟誦一遍,好讓我把偈語和心經全部抄錄下來,這樣也好容我日後慢慢參詳,並且可以在將來回到洛陽白馬寺之後,再與諸位師兄一道研修,並且在百姓中廣為傳播,使佛學在大漢早日發揚光大,王爺能否幫助我實現這個願望?”安玄向老劉道。

“安玄大師您太客氣了,佛經本來便是應該傳與他人的,大師精研佛學,且在白馬寺中講經傳法,只要我所知道的這些知識對大師有所幫助,今天晚上我便與大師詳談一晚,幫助大師將偈語和心經都抄錄下來,大師以為如何?”老劉道。(未完待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