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回到三國打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58章再滅一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58章再滅一國

由於山形城遠離邪馬臺,因此這裡從未遭到邪馬臺軍隊的攻擊。城內的守兵根本沒有想到會有人前來攻城。所以倭兵大都懶懶散散的靠著柱子休息,漢軍距離城門不過幾百步遠了,他們仍然沒有察覺。城門也仍然大開,任那些偶爾出現的行人進出。

也就是一名出城的倭人剛剛走出城門沒有多遠,便發現了在陽光照射下,身上的盔甲精光閃閃的水軍士兵。倭人從未見過身材如此高大,穿著金屬盔甲的士兵。嚇得他大叫一聲,便轉身向城門內逃去。

他的一聲大叫,開始時候城門處的倭兵並沒有覺得有什麼問題。眾人還都嘲笑那名倭人如此膽小,大白天的見了鬼不成。

可是當那名倭人斷斷續續的告訴他們,城外有無數穿著金盔金甲的士兵時,他們還是有些不信,於是便登上城牆向外一看,頓時嚇得這些倭兵魂飛魄散,一邊狂呼有敵人來襲,一邊招呼城門內的士兵趕快把城門關上。

很快,城內的倭兵便都知道了城外出現敵人的訊息,倭兵的將官一邊組織倭兵趕緊上城牆抵抗,一邊派人迅速趕往王宮,把訊息報告給服部丸臧大王。

倭人正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水軍士兵已經來到了城外幾十步遠的地方。周泰一聲令下,水軍士兵一邊繼續前進,一邊向著城牆上的倭兵拋射弩箭。而忙著關大門的倭兵更是得到水軍士兵的特別照顧,一排排的弩箭直接射向了他們,好在這些倭兵還算勇敢,硬是冒著箭雨,躲在大門後繼續關門。雖然有十幾人死在了弩箭之下,但是在漢軍衝到城門之前,他們還是將大門關上了。

剛剛登上城牆,準備用手裡的短弓攻擊敵人的倭兵損失更大,他們根本不知道漢軍弩箭的威力,因此上了城牆之後,便探身出去,準備用手裡的短弓向漢軍放箭。

還沒等他們的短弓拉開,漢軍的弩箭早已落到了他們的頭上和身上。上百名倭兵一陣慘叫,立刻便送了小命。

此時周泰蔣欽並肩衝到了城門外邊,看到倭兵已經將城門關上了,兩人二話不說衝到門前。指揮士兵用腰刀割斷那些捆紮圓木的繩索。

大門上的繩索被割斷了一些之後,周泰舉起自己的精鋼長槊,蔣欽揮動手中的長槍,一齊發力擊打那些已經散開的圓木,使得圓木倒向了城門內,不僅城門已經沒有了遮攔,還把城內用身體頂著城門的倭兵砸死了不少。

城門一倒,水軍士兵立刻蜂擁而入。城門內的倭兵上來阻擋,可是他們如何是這些水軍士兵的對手,因為被大風吹到了南方,剛剛來到倭島沒幾天的水軍士兵心裡都憋著勁,今天總算是有了發洩的對手,因此這些幾乎都沒有經過戰火考驗的倭兵算是倒了大黴,上百倭兵立刻便被漢軍殺得七零八落,城門也落入了漢軍手中。

進城之後,周泰馬上把水軍士兵分成了兩路。一路由蔣欽帶領,沿著城牆向兩側前進,爭取儘快將城牆全部奪過來。另外一路由周泰親自帶領,直奔城中的王城和軍營而去。目標便是攻下王城,殺掉城內的所有倭兵。

離開了山形城之後,由於如今倭面土國境內已經沒有什麼軍隊了,因此水軍南下的程序非常順利。三天之後,水軍便攻佔了倭面土國邊境的一座城池。留下五百人鎮守這裡之後,漢軍便離開了倭面土國的地盤,進入了邪馬臺境內。

因為同樣的原因,邪馬臺國的軍隊也已經大都撤走了,水軍士兵也是沒費什麼周折,便將邪馬臺邊境的城市佔領了。也是留下了五百人在這裡守城,然後水軍士兵繼續南下。

由於一路上根本沒有遇到倭兵,因此他們在邪馬臺國的土地上依舊是長驅直入。到了第四天的傍晚時分,他們便來到了邪馬臺國的王城宇都宮城北幾十裡遠的地方。

嚮導告訴陳宮與周泰等人,這裡再往南幾十裡便是邪馬臺國的王城宇都宮後,幾人商議了一下,決定大軍先在這裡紮營休息。等明天一早,便由嚮導帶著他們先去城外找個隱蔽的地方觀察一下,如果有可能,那麼他們便盡全力攻下宇都宮。一旦宇都宮也被攻下,再把邪馬臺國的國王抓住或殺掉,那麼正在與輕騎兵和步兵交戰的倭兵一旦知道這個訊息,肯定會令他們軍心大亂。如此一來,有水軍和老劉他們帶領的漢軍南北夾攻,便是有再多的倭兵,恐怕也不會是漢軍的對手。

於是在第二天一早,陳宮與周泰、蔣欽三人在嚮導的帶領下,領著幾十名親兵離開了他們設在一座密林之後的軍營,騎馬趕往幾十裡外的宇都宮。

現在老劉手下的幾支隊伍之中,除了輕騎兵有馬可騎之外,步兵與水軍士兵的隊伍中同樣有不少戰馬。這些戰馬除了供軍官和傳令兵騎乘之外,還有一些是用來運送軍糧弩箭等物資的。

眾人向前行進了十幾裡之後,由於邪馬臺國的境內大部分都是平原,因此他們遠遠地便看到了遠處出現的那座非常雄偉的城池。

距離宇都宮不到十里的地方,有一座不是很高的小山。陳宮等人將戰馬放在山腳下,然後慢慢爬上了山坡,這裡居高臨下,可以更清楚的觀察整個城市的情況。

看著近在眼前的宇都宮城,陳宮等人更是感覺非常的吃驚。因為這座城市的規模非常大,與老劉在幽州擔任州牧時所在的治所薊縣的規模相差無幾。而城牆則是用石塊建造而成,看上去非常的堅固。

宇都宮是一座正方形的城池,東西和南北方向的城牆長度都在十里上下。城牆外有一條又寬又深的護城河。四座城門外皆有吊橋,而四座城門也幾乎與大漢的城池沒什麼區別。因此宇都宮城從外表上看,除了建築材料不同,其它幾乎與大漢的城池完全相同。

從這裡看過去,還可以看到城內的情況。宇都宮城內的建築非常規範,與陳宮他們剛剛攻打下來的山形城完全不同。城內有四條縱向的道路和四條橫向的道路,將整個城市劃分成二十五個面積大致相當的區域。而在城市的中央,佇立著一座非常高大的建築。雖然是木製結構,但是高度也有五六丈高。而這座建築周圍還有一些稍低一些的木屋。再往外則是一個非常大的院子,仍然使用石頭搭建的院牆把整座建築圍在中間。院子的後邊有花園和水池,居然也與大漢城市中大戶人家的建築有幾分相仿。

由於這座建築是城內最大的建築,而且陳宮他們發現在院子內還有至少二百人的倭兵在內把守,因此陳宮馬上斷定這座建築肯定便是邪馬臺國的王宮。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在城市西北角的地方,便是一座規模很大的軍營。從軍營內的那些成排的房屋,陳宮便推斷出這座軍營至少可以容納十萬名倭兵。軍營中間的操場同樣不小,容納十萬人同時操練也沒有問題。

由於現在的時間還很早,因此軍營中並沒有太多的倭兵活動。不過看到似乎是伙房的地方炊煙裊裊,陳宮感覺這座軍營中的倭兵數量應該不會太少。

另外便是在城門和城牆處的守兵似乎也有數千人之多。如此說來,陳宮推測目前在宇都宮城內的倭兵數量至少在幾萬人以上。

這個情況也令陳宮有些迷惑。按照他們從倭面土國得到的訊息,幾國共同出兵組成一隻十五萬人的聯軍前去攻打漢人,因此倭面土國才會出現國內空虛的局面,令水軍士兵輕鬆的打下了山形城。可是從宇都宮的情況來看,邪馬臺國的軍隊似乎並沒有完全被派去攻打漢軍,而是他們有所保留,至少在宇都宮城內的倭兵數量便遠遠出乎陳宮的預料。

其實陳宮目前看到的,也並不是邪馬臺國全部的兵力。在倭島上的四國之中,邪馬臺國的國力最強,軍隊數量也最多。為了保持對其他三國的壓力,邪馬臺國的軍隊總數如今已經接近了二十萬人。除了在與三國交界的地方各安置了五萬大軍之外,在宇都宮城內也有三萬多倭兵常駐。這次跟隨竹下登參與聯軍行動的,不過是常駐在宇都宮內的守軍以及臨時抽調回來的一些鎮守邊境的倭兵。而在聯軍離開宇都宮之後,邪馬臺女王卑彌呼為了讓倭面土國與倭奴國的兩位國王放心,便將守在邊界的剩餘的七萬多倭兵全都調回了宇都宮。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水軍士兵才會在倭面土國與邪馬臺國的邊境處沒費多少周折,便將兩國邊境處的兩座大城輕鬆地攻佔。而且從那以後,前往宇都宮的沿途也沒有再遇到一個倭兵。

其實卑彌呼這樣做,還有兩個目的:一是一旦聯軍在與漢人的交戰中受挫,自己手裡的七萬多大軍至少還可以保住宇都宮的安全。宇都宮城的規模完全是仿照大漢的城池設計建造的,只是倭人尚不會燒磚,因此只能用石塊來修建。有了周圍高大堅固的城牆和七萬多大軍,卑彌呼相信漢人絕不可能攻佔自己的王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