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回到三國打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74章祭奠烈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4章祭奠烈士

老劉連忙過來,伸手把張頜攙了起來,又招呼那些將軍起來道:“如今我們地處邊陲,今後恐常有戰事,而軍隊便是我們的根本,只有我們設身處地的為將士們著想了,將士們才能無牽無掛,與我們同心協力,這樣我們的軍隊才能上下一心,無往不勝啊。”

看看天色已晚,已經連著兩天沒吃上一頓好飯了,於是公孫瓚將眾人請到漁陽最好的酒店之中,為眾人擺酒慶功,老劉本來想不讓他破費,但突然想起公孫瓚家中也是有錢的大戶,也便作罷。

當晚眾人喝得開心,明天只有下午的安葬儀式,老劉也就沒有攔著他們,結果眾人大都喝得酩酊大醉,沒辦法,便在酒樓之中找了幾個房間,讓他們在這裡過了一夜。

第二天上午,老劉親自帶著公孫瓚、戲志才等人,出了漁陽城,知道在漁陽城北有座雲夢山,老劉便準備把那些陣亡的將士安葬在這裡。

現在已經是四月的春天,北方的田地還沒有耕種,但田野之中已經到處長滿了野草,還有些不知名的野花點綴其間,煞是好看。

雲夢山離漁陽城很近,所以眾人很快便到了山腳下,山上長滿了高大的樹木,正值春天,滿眼都是鬱鬱蔥蔥的景色,在那如藍寶石般的天空的映襯下,令人賞心悅目。

山腳下有一條奔流的大河,雖然沒到雨季,但河水仍然洶湧激盪,這樣的水流要是用來推動水車,估計都可以用來發電了,看著河水的老劉不禁又有了想法,但想想那些磁鐵、銅線圈等物一時還難以製造,只好作罷。

大河與雲夢山之間,有很大一片空地,老劉問了問公孫瓚,知道這裡雖然河水很大很急,但每年即使到了雨季,也沒有洪水暴發過,按照古人的風水說,這裡正合了那句“頭枕高山腳抵川”的說法,是一塊風水寶地,於是老劉對眾人道:“這裡的風水甚好,我想在這裡建造一座烈士陵園,以後凡是為我大漢捐軀的,不管是將士還是其他官員、衙役等等,都可以被授予烈士稱號,可以安葬在這裡,你們覺得這樣做可好?”

那幾人中,戲志才略通風水之術,當然早就看出這裡是個好地方,其他人雖然不懂風水,但也覺得這裡山清水秀,用來安葬那些陣亡的將士,也確實很合適,於是大家都連聲說好,主公的見識高明。

選好了墓地,老劉等人便返回了漁陽城,然後讓公孫瓚派人先去那裡平整土地,為陣亡將士準備好棺木,再把他們運到墓地之中,先挖好墓穴,下午再由老劉親自帶領手下的文武官員、五百名輕騎兵和漁陽的郡國兵,為這些陣亡的將士舉行安葬儀式。

當天下午,老劉帶著手下的眾人,還有五百士兵,來到了墓地前面。

彷彿是為了配合老劉,此時的天空也陰了下來,令人壓抑。

站到臨時搭建的一個木臺之上,老劉對下面眾人道:“你們各位,有的是我幽州的官員,有的是我幽州的士兵,其實你們還有一個重要的身份,那便是你們還是我幽州百姓的保護神。

我們幽州,現在是大漢的北大門,既然我們現在是這裡的保護神,那我們就要盡到我們的責任,保護我們的百姓不受外族侵擾,我們身為軍人,免不了要上戰場,上戰場就要死人,但我想告訴你們,雖然人都會死,但死的意義並不相同,就像我們身後的這些戰友,昨天,他們還和我們一起,並肩殺敵,但是現在,他們戰死了,為保護我們大漢的尊嚴而戰死了,他們的死,比泰山還重,為了讓他們死的放心,他們的家屬都會得到一筆優厚的撫恤金,他們的父母,會由我幽州官府來養老送終,他們的兄弟姐妹和子女,都會得到幽州官府的照顧,我們會給他們分田地,到官府的作坊中做工,送孩子上學,所有這些,就是為了讓我們的將士,沒有後顧之憂,今後只要是為我大漢捐軀的,不管是什麼身份,都會得到我幽州官府的承認,授予他們烈士的稱號,安葬在我們身後的這座烈士陵園之中,下面,我們向這些烈士致以我們的敬意。”

老劉說完,張頜高聲命令道:“向後轉。”五百名士兵,立刻轉過身來,面對著那些已經安放在棺木中的陣亡將士,老劉也帶著眾官員和將官,站在士兵的前面。

張頜喊道:“一鞠躬!”在老劉的帶領下,在場的所有人都向那些陣亡將士深深的鞠了一躬;然後在張頜的高喊聲中,眾人又向他們二鞠躬、三鞠躬。

隨後老劉帶著眾人,拿起鏟子,在那些棺木被放到墓穴之中後,把墓穴邊上的土都鏟到墓穴中,最後修好一個個圓圓的墳墓。

為了便於分辨和親人祭奠,老劉讓公孫瓚找些石匠,為每個烈士的墓前立一塊石碑,刻上陣亡將士的姓名,陣亡時間等。

老劉突然又來了靈感,於是便制定了一條規定:今後每年的四月初五,就是幽州法定的祭掃日,到時候一定要派人前來烈士陵園,祭奠死去的烈士,為他們掃墓。

身後的戲志才急忙把老劉的命令記下來,準備回去後寫成公文,再下發給所屬各郡。

當天晚上,老劉與公孫瓚一直聊到很晚,這次看到了老劉的那些新式武器,令公孫瓚垂涎不已,非要老劉給漁陽郡國兵配上一些,架不住他的軟磨硬泡,老劉只好答應,下個月一定給他一百具連弩,三百支標槍,五百套馬鞍和馬鐙,把公孫瓚樂得直誇老劉,但是老劉知道他的性格和脾氣秉性,雖然是嫉惡如仇,但也非常好戰,現在漁陽處在上谷和右北平兩郡之間,怕他私自挑起對烏桓的戰事,壞了自己的大計,老劉便對他道:“伯珪,有你在漁陽,我大可放心了,只是有一件事,我不得不事先跟你說明。”

“什麼事?玄德你快說。”公孫瓚急道。

“我們與烏桓各部之間,早晚必有一戰,但丘力居部落現在已經與我結盟,可以說是我的盟友,因此對付烏桓其他幾部,我們可以採取以夷制夷的方法,尤其是右北平與遼東,都與遼西的丘力居部落接壤,我們可以聯合丘力居部落,先消滅右北平的烏延和遼東的蘇僕延部落,丘力居已經答應了,到時候兩郡都歸我們所有,他們只要馬匹和牛羊,而他們的馬匹,將來還要跟我換糧食,等我們最後打下上谷,烏桓就只剩下丘力居一部了。”

“那烏桓不還是照樣存在嗎,有他們在,我幽州就不會太平的玄德。”公孫瓚道。

“伯珪別急,你聽我把話說完,丘力居的兒子樓班現在一直在我身邊呢,在我和元皓先生的刻意培養下,現在他幾乎忘了自己原來的身份,處處以漢人自居,等將來丘力居一死,蹋頓是我的義兄,他們的軍師宇文康更是早就接受了我的建議,只要給樓班個虛名,我們就可以把烏桓百姓分散遷徙到內地,與我大漢百姓共同生活,允許他們與漢族百姓通婚,這樣不出二十年,烏桓一族估計就被我們同化了,而且我還要組織一支歸我幽州管轄的烏桓騎兵隊伍,北伐之時,便以他們為先鋒,等展示完了,我估計這烏桓騎兵也省不下多少了,伯珪你想想,我的辦法如何?是否能行得通呢?”

聽完老劉的話,公孫瓚仔細的琢磨了一番,其實他好戰,是因為他覺得只有戰爭才能讓烏桓人屈服,完全沒想到還有老劉這麼高明的主意,他也不是冥頑不化之人,待想通了其中關節,不由得一拍大腿道:“玄德果然高明,難怪當初恩師那麼看好你,這次你回來擔任幽州刺史後,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令瓚從心底佩服,玄德放心,你既已定下計策,我自當遵從,也希望玄德有時間我們多在一起聚聚,我也好常聽聽玄德的指教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伯珪過譽了,備一直把你當兄長看待,今後有些事情,我還要請伯珪幫我出主意、想辦法,到時候伯珪可不要推託呀。”

“玄德只要有用的著我的地方,瓚萬死不辭,我只盼他日還有機會,與玄德一起並肩作戰,倘若將來有一天真能如玄德所說,我們揮師北上,為我大漢開疆拓土,那才是人生快事啊!”

“伯珪放心,備敢斷言,北伐之事,三年內必將成行,到時候少不了我們並肩作戰的時候,只是這三年之內,伯珪一定要把漁陽的政事做好,軍事上也要訓練出一隻能攻善守的郡國兵,還有,你再招收一些屯田兵,分給他們土地,平時主要種地,同時抽空對他們進行訓練,到戰事一起,便可以讓他們負責地方的治安守城等事宜,而你漁陽的郡國兵,也是我北伐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啊。”

“玄德深謀遠慮,伯珪佩服,有你給我提供的裝備和武器,再派幾個教官給我,瓚必不負玄德所託,為你培養出一直精兵來,對了玄德,這次繳獲的五百多匹戰馬你就給我吧,也免得你還要帶回薊縣。”

“好,反正我那邊有丘力居部落供應,不缺戰馬,這些戰馬就給你留下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