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千古一相:管仲傳最新章節列表 > 後記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後記

在此,作者想就管仲這個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提出三點,來作為本書的結語: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一、管仲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奴隸解放者。

解放奴隸,不是管仲憑空想出來的,而是由於實際生活中的貧富不均、災年民眾大量逃亡、國家經濟面臨崩潰的嚴峻現實,喜歡據實際解決問題的管仲不得不正視而採取的切實可行的措施。事實證明,奴隸身份一旦消除,蘊藏於奴隸階層的生產力如火山爆發,加上管仲以“均分地利”和“相地衰徵”為特徵的封建主義的土地改革;再實施靈活機動的稅制;[③見《管子·大匡》。

]③齊國經濟一躍而升,自然銳不可當。同時,他還自上而下地廢除奴隸主的食邑制,解放或承認潰逃於外的前奴隸有限的自由身份,這種史無前例的行為,在那個時代是難能可貴的!而林肯在美利堅合眾國解放奴隸,要晚於管仲兩千幾百年,那是人類歷史上多麼偉大的壯舉!

二、破格選拔人才,從國家和民眾兩方面監督官員。

管仲破格選拔人才,是從商王湯履啟用伊尹、商王武丁編造神話解放傅說奴隸身份中得到啟發的。國家急需大量人才,管仲建議一改過去單一從貴族中選拔的做法,改從貴族與士、農、工、商四民中不拘一格選拔人才。要求每年“正月之朝”讓各鄉長官將該鄉“居處好學”“聰慧質仁”的人才報告朝廷;讓“桓公召而與之語”,將“其質足比成事”,“立而授之”。管仲尤其重視從農民階級與解放的奴隸中選拔國家人才。如果有人打壓人才不報並“蔽聖”,發現後要治重罪。

管仲採取鄉長推薦、朝廷鑑定、實踐考驗的“三選”官員法,打破了過去貴族對人才的壟斷,雖然不能與今天的人才選拔制度相比,但在當時卻打破了三代以來被視為天經地義的貴族血緣政治,這是值得肯定的一大進步。正因為管仲選拔人才的制度打破了“唯血統論”,觸犯了封建君主們的“根柢”“正宗”,也是其不能如孔子那樣受頂禮膜拜的根源。

“正月之朝,五屬大夫復事,桓公擇其寡功者謫之。”[①見《管子·大匡》。

]①管仲制定了嚴格的考察現職官員制度。結果是,凡為政“不治不能”者,田野多荒廢者,刑獄多矯誣者,都要問責官員!這數千年前“幹部問責制”的誕生,說明了管仲對國家管理職能的一種先知先覺。僅此還不夠,管仲又提出建立“嘖室之議”(即最早的納諫機構)。嘖,《說文》釋為“大呼”,引申為大鳴大放、互相爭論。《管子·桓公問》專門記載了“嘖室之議”。因為有了這一制度,齊廷才能聽到民眾的呼聲,並透過這種方法監督各級官員忠於職守、少犯錯誤,也才能使齊國有生氣勃勃的幹部隊伍。這不就是“群眾監督”制度嗎?

這裡讓我想起了剛剛登基時的齊桓公問管仲,需要制定什麼樣的制度來管理國家。管仲說,三皇五帝先王先祖早就有了制度,現在最最需要的是執政者的“德”!有執政者的“德”,才能有官員的“仁”,才能有上行下效,才能有民富國強,天下大同!數千年後,重讀這些先賢哲人之言,振聾發聵啊!

三、中國古代第一位樸素唯物主義者。

如果我們認真地研究一下《管子》,不難發現在管仲對於政治、經濟、戰爭、外交問題的論述中,提出天地是自然存在的,它們沒有意志!這可是打破了三代以降,人們普遍認為天地是神祇、絕對權威,需要人們膜拜祈禱的理念!管仲說“根天地之氣,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鳥獸草木之生,物雖甚多,皆有均焉,而不常變也,謂之則”[①見《管子·七法》。

]①,這就是說,萬物由氣生成,而氣是自然之天地所出,而物的生成變化皆有規律。這一論點早於道家之定律二百多年。

管仲在處理日常生活的事件時,往往會將矛盾的對立面看成是相互聯絡、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由此而使自己在解決這些問題時,帶有唯物辯證法和認識論,從中提出“度”的概念。就連如何對待“小人”的問題上,管仲的處理方法在今天也是很有借鑑作用的啊!

在倫理道德與發展生產的關係上,管仲還有一個垂之千古的著名命題,即“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②見《管子·牧民》。

]②。這是管仲來自實踐的獲得,但歷朝歷代都有人反對,而我們可以明白無誤地承認它的基本原理是與歷史唯物主義相契合的。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就是存在決定意識,生產、經濟、生存是第一性的,政治法律、倫理道德是第二性的。管仲的偉大正是在漫如長夜的古代社會提出非常接近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思想,那是多麼難能可貴啊!

將管仲定位為中國古代史或者世界古代史上第一個具有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哲學家,過分嗎?一點也不過分。他去世二十年後,希臘才誕生了泰勒斯[③

泰勒斯(約前64-前546),提出宇宙基本之素是水的希臘早期樸素唯物主義創始人。

]③!

01年7月1日—014年6月日

寫於長江南岸之紫金山下文華園

014年10月9日凌晨改畢

附錄一?管仲年譜簡編

公元前70年辛亥?周平王姬宜臼四十一年?管仲出生

管山祖上受誅殺逃之潁谷,後設城於潁。父親管仲嚴名山,曾為齊國大夫。管仲出生於潁水上游。潁水生成於陽乾山東狹谷,出谷有潁谷。潁水依太室山南東行,負黍、潁邑。

公元前75年丙辰?周平王姬宜臼四十六年?五歲

晉曲沃莊伯伐翼,殺孝侯。晉大夫攻曲沃莊伯,莊伯復入曲沃。晉人立孝侯子為鄂侯。

管仲家貧,向母親提議,以家書為貸,求資度日。

公元前7年己未?周平王姬宜臼四十九年?八歲

魯史記《春秋》記事自此年始,傳世文獻干支紀日亦始此。魯隱公及邾儀父盟於蔑(今山東泗水東南)。鄭伯克段於鄢(今河南鄢陵西北)。紀人伐夷。鄭太叔段謀襲鄭,莊公使公子呂伐段,段奔共。

公元前716年乙丑?周桓王姬林四年?十四歲

宋與鄭修好,盟於宿(今山東東平東南),又修好於陳。桓王使凡伯聘於魯,戎俘凡伯而歸。

管仲父親管山好友兼同事禹孫到潁邑尋找管山後人,巧遇管仲。

公元前71年戊辰?周桓王姬林七年?十七歲

鄭會齊、魯伐宋,取宋二邑。宋、衛攻入鄭,蔡人從之伐戴(今河南民權東),鄭敗三國之師,不久攻入宋。齊、鄭攻入成,討違王命也。秦寧公與亳戰,亳王奔戎,遂滅蕩社。

管仲隨族人外出經商,遇鮑叔牙,第一次做逃兵。

公元前706年乙亥?周桓王姬林十四年?二十四歲

楚武王侵隋(今湖北隋縣東),使薳章求成。隋侯懼而修政,楚不敢伐。北戎伐齊,鄭太子忽率師救之,戎敗。陳人殺陳佗。魯桓公子同生,大夫申以命名之制答桓公問。晉曲沃伯誘晉小子侯殺之,立哀侯弟緡(《左傳》記為前705年,此據《史記》)。

管仲與季梁相識,季梁收管仲為徒。

公元前704年丁丑?周桓王姬林十六年?二十六歲

晉曲沃武公滅翼。楚會諸侯於沈鹿,黃、隋不會。楚攻隋,俘少師,旋與隋盟,始自稱武王。秦寧公卒,葬西山,秦廢太子立出子為君。

季梁故,管仲為其守弟子孝。

公元前700年辛巳?周桓王姬林二十年?三十歲

魯、杞、莒盟於曲池(今山東寧陽東北),調和杞莒之故也。魯桓公三會宋莊公,謀調和宋鄭,宋公辭,魯鄭盟,伐宋。

管仲遇齊僖公。

公元前698年癸未?周桓王姬林二十二年?三十二歲

秦三父等殺出公,立故太子(武公)。宋以諸侯伐鄭,報宋之戰也。

管仲再遇禹孫,禹孫再薦管仲於齊僖公。

公元前695年丙戌?周莊王姬佗二年?三十五歲

魯與齊、紀盟於黃,調和齊、紀,且謀納衛惠公之故也。齊魯為疆事戰於奚(今山東棗莊西)。高渠彌殺昭公,立昭公弟公子亹。

管仲勸鮑叔牙帶小白去莒避禍。

公元前694年丁亥?周莊王姬佗三年?三十六歲

魯桓公與夫人文姜如齊,齊侯通焉,公責之,齊襄公使人殺桓公。魯立太子同。齊襄公討鄭弒君罪,殺子亹、高渠彌。鄭祭仲迎立子儀(嬰)。周公黑肩欲謀殺莊王而立王子克,未果,莊王殺黑肩,王子克奔燕。

公元前691年庚寅?周莊王姬佗六年?三十九歲

齊侯依管仲謀伐紀。

公元前690年辛卯?周莊王姬佗七年?四十歲

楚武王伐隋而卒,莫敖以王命入盟隋侯,全師而退。

齊伐紀,紀侯出奔,管仲揭周夷王時紀殤公讒言挑唆烹齊哀公事,紀季泣罪去國號,以酅(今山東臨淄東)入於齊。

公元前689年壬辰?周莊王姬佗八年?四十一歲

楚文王始都郢(今湖北江陵北紀南城,尚存故城)。齊、宋、魯、陳、蔡伐衛,黔牟奔周,惠公復辟。

公元前687年甲午?周莊王姬佗十年?四十三歲

恆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此為天琴流星雨的最早記錄。秦初縣杜(今陝西西安東南)、鄭(今陝西華縣東),滅小虢(今陝西寶雞東)。

公元前686年乙未?周莊王姬佗十一年?四十四歲

齊內亂,鮑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管仲與召忽奉公子糾奔魯。齊連稱、管至父殺襄公,立公孫無知。

公元前685年丙申?周莊王姬佗十二年?四十五歲

雍廩殺無知。公子糾與公子小白分別回齊,小白先入得位(桓公)。齊敗魯師於乾時,迫魯殺子糾,交出管仲。桓公因鮑叔牙薦,用管仲為卿,任以國政。“參其國而伍其鄙”。制國為二十一鄉,作內政而寄軍令。相地而衰徵。訂以甲兵贖罪之制。

公元前684年丁酉?周莊王姬佗十三年?四十六歲

齊攻魯。魯莊公聽曹劌言,曹劌論戰,敗齊師於長勺(今山東曲阜北)。齊滅譚(今山東濟南東南)。蔡侯不禮息夫人,息楚聯合,楚敗蔡師,虜蔡侯。甯戚遇管仲。

公元前681年庚子?周釐王姬胡齊元年?四十九歲

齊、宋、陳、蔡、郜會於北杏(今山東東阿北),以平宋亂,遂人不至,齊滅遂(今山東肥城南)。齊、魯盟於柯(今山東陽穀境),曹劌計,使齊受辱。管仲力主忍為上,遂使逆勢而為幸事。齊威飆升也。鄭厲公入鄭。

公元前680年辛丑?周釐王姬胡齊二年?五十歲

宋背北杏之會,齊等國伐宋。齊請師於周,單伯會之。楚滅息,又入蔡。齊、宋、衛、鄭會於鄄(今山東鄄城北)。鄭厲公先使傅瑕殺子嬰,入國後殺傅瑕。齊桓公宗祠祭祖,稱管仲為“仲父”,授予真正的治國實權。

公元前679年壬寅?周釐王姬胡齊三年?五十一歲

齊桓公依管仲之議,與宋、陳、衛、鄭再會於鄄,齊始霸。管仲朝堂講“輕重之術”。曲沃武公滅晉,盡有晉地。

公元前678年癸卯?周釐王姬胡齊四年?五十二歲

楚滅鄧。楚攻鄭至櫟。齊、魯、宋、陳、衛、鄭、許、滑、滕之君會盟於幽。晉曲沃武公殺晉侯緡,周釐王命曲沃武公以一軍為侯。秦武公卒,初以人從死,從死者六十六人。封其子白於平陽,立其弟德公。

公元前67年戊申?周惠王姬閬四年?五十七歲

鄭伯、虢叔奉王伐王城,殺王子頹。王賜鄭虎牢以東之地。予虢公爵,鄭由是惡於王。

管仲提出在齊國廢除奴隸買賣,管家開設“女閭”。

公元前67年己酉?周惠王姬閬五年?五十八歲

晉獻公攻驪戎,得驪姬。陳人殺太子禦寇,公子完因陳內亂奔齊,齊桓公使為工正,是為齊陳(田)氏之祖。楚莊敖弟熊惲殺莊敖自立(成王)。秦勝晉於河陽(今河南孟縣西)。

公元前671年庚戌?周惠王姬閬六年?五十九歲

晉桓莊之族逼,晉獻公患之。魯莊公如齊觀社,曹劌諫,不從。

管仲周旋下,魯莊公娶回當年文姜定下的夫人哀姜。

公元前670年辛亥?周惠王姬閬七年?六十歲

晉士蒍與群公子謀,殺桓莊族遊氏二子。齊桓公接受管仲建議,以操練兵法佈陣、強齊師為管仲六十大壽賀。舉國震動。

公元前667年甲寅?周惠王姬閬十年?六十三歲

齊、魯、宋、陳、鄭之君會於幽。周惠王使召伯廖賜齊侯命,且請伐衛。管仲設謀化衛險。

公元前666年乙卯?周惠王姬閬十一年?六十四歲

晉獻公寵驪姬,愛姬及其娣所生子,遂命太子申生出居曲沃,重耳居蒲城,夷吾居屈。楚伐鄭,齊、魯、宋諸侯救鄭,退楚兵。

公元前664年丁巳?周惠王姬閬十三年?六十六歲

周王命虢公討樊皮,執之,歸於京師。楚殺其令尹公子元。齊伐山戎以救燕。朝議反對救燕,管仲帶病上朝建議組織諸侯聯軍,諸侯各國不予響應。路過魯國,魯君以朝議不允而罷。齊師孤軍入燕擊戎。

公元前66年戊午?周惠王姬閬十四年?六十七歲

齊桓公攻山戎以救燕,戎切斷齊師水與糧道。管仲設計尋水源,開通道。齊桓公入戎圈套、誤進沙漠,九死一生。管仲“老馬識途”救齊師出沙漠,至孤竹滅戎而還。齊侯致魯獻戎捷,非禮。諸侯不相遺俘。

公元前661年庚申?周惠王姬閬十六年?六十九歲

因上年狄伐邢,齊救邢,敗狄人。晉滅耿(今山西河津東南)、霍(今山西霍縣西南)、魏(今山西芮城北),以耿賜趙夙,以賜畢萬,以為大夫。齊救邢。趙、魏漸成晉國強族。

公元前660年辛酉?周惠王姬閬十七年?七十歲

虢公敗犬戎於渭汭(今陝西華陰東北)。魯慶父殺湣公。莊公弟季友立湣公弟申(僖公)。慶父奔莒而自縊。狄伐衛,衛人以懿公好鶴,不恤國人,不願戰。衛兵潰敗,懿公死。齊、宋救衛,立戴公申。戴公旋死,弟毀立(文公)。齊相管仲以衛微弱,留聯軍戍衛。衛懿公之妹、許穆夫人賦《載馳》以表對衛國的憂愁,是唯一可確定女作者姓名的《國風》詩。晉太子申生伐東山皋落氏(赤狄,今山西垣曲東南)。

公元前659年壬戌?周惠王姬閬十八年?七十一歲

齊救邢,率諸侯助邢遷於夷儀(今山東聊城西南)。鄭親齊,楚人故伐也。齊與諸侯會盟於犖,謀救鄭。秦伐茅津。魯敗莒,僖公賞季友汶陽之田及費(今山東費縣西北)。

公元前658年癸亥?周惠王姬閬十九年?七十二歲

齊桓公率諸侯伐狄,率諸侯助衛築楚丘城(今河南滑縣)遷衛於此。晉假道於虞伐虢,虞從晉伐之,滅下陽(今山西平陸南)。江、黃與齊、宋會盟,謀拒楚。

公元前657年甲子?周惠王姬閬二十年?七十三歲

齊侯與蔡姬乘舟於囿,姬蕩公,公怒歸之,蔡人嫁之。楚人伐鄭。齊、宋、江、黃會盟,謀攻楚,以止楚伐鄭。

公元前656年乙丑?周惠王姬閬二十一年?七十四歲

齊桓公與魯、宋、陳、衛、鄭、許、曹之師攻蔡,蔡潰;進兵攻楚,管仲舌戰楚使迫楚盟於召陵(今河南郾城東)。晉驪姬誣太子申生進毒酒。申生自殺。公子夷吾、重耳出奔。

公元前655年丙寅?周惠王姬閬二十二年?七十五歲

王欲廢長立幼,齊首止(今河南睢縣東南)會王世子,以安周室。管仲將“尊王攘夷”提升至“尊王攘夷大一統”!楚滅弦(今河南潢川西北、息縣南,一說河南光山境內)。晉再假道於虞以攻虢,滅虢。師還,滅虞。秦伐晉,戰於河曲。晉遣寺人披攻蒲,重耳奔翟。

公元前654年丁卯?周惠王姬閬二十三年?七十六歲

晉遣賈華攻屈(今山西吉縣西北),夷吾奔梁。齊與諸侯伐鄭,楚圍許以救鄭,諸侯救許,楚軍還。冬,許降楚。

公元前65年戊辰?周惠王姬閬二十四年?七十七歲

齊伐鄭,鄭殺申侯以稅。周惠王死。太子鄭畏太叔帶,不敢發喪,求助於齊。

公元前65年己巳?周惠王姬閬二十五年?七十八歲

周襄王惡太叔帶之難,懼不立,告難於齊。周王人、齊、宋、魯等國盟於洮(今山東鄄城西南),謀王室也。襄王定位後而發惠王喪。

公元前651年庚午?周襄王姬鄭元年?七十九歲

齊為葵丘(今河南民權東北)之會。王使宰孔賜齊侯胙。秋,再次葵丘會盟,管仲主持會盟文獻,葵丘盟約成諸侯各國約束力。宋襄公即位,以公子目夷為仁,使治政,於是宋治。晉獻公死,驪姬子奚齊立,為裡克所殺。荀息立驪姬之娣所生卓子,又為裡克所殺,荀息死之。齊、秦以兵送夷吾還晉,是為惠公。

公元前648年癸酉?周襄王姬鄭四年?八十二歲

周襄王討王子帶,齊桓公使管仲平戎於周,管仲智謀將王子帶私入齊。隰朋平戎於晉。

公元前647年甲戌?周襄王姬鄭五年?八十三歲

齊會諸侯於鹹(今河南濮陽東南),淮夷病杞故也。狄侵衛。為戎難故,諸侯兵戍周防戎。晉飢,秦輸粟,自雍及降相繼,命之曰“泛舟之役”。

管仲病。

公元前645年丙子?周襄王姬鄭七年?八十五歲

管仲卒。

附錄二?主要參考書目

1.《中國歷史大辭典》,鄭天挺、譚其驤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李學勤主編,中華書局。

.《中國歷史地圖集》,譚其驤主編,中國地圖出版社。

4.《春秋左傳注》(修訂本),楊伯峻編著,中華書局。

5.《新編中國歷史大事年表》,詹子慶、曲曉範,作家出版社。

6.《少陽集》,張國擎校注,北京古籍出版社。

7.《呂氏春秋新校釋》,陳奇猷校釋,上海古籍出版社。

8.《春秋衡庫》,馮夢龍著,南潯朱氏刻本。

9.《春秋屬辭》,周源堂抄本。

10.《史記》,司馬遷著,中華書局。

11.《郭沫若文集》,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1.《管子全譯》,謝浩範、朱迎平譯註,貴州人民出版社。

1.《管子傳》,梁啟超著,清·宣統三年本,世界書局。

14.《管子新探》,胡家聰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5.《管仲評傳》,戰化軍著,齊魯書社。

16.《管仲評傳》,張力著,四川大學出版社。

17.《管子解說》,張不木編著,華夏出版社。

18.《先秦人物論》,戚文著,東方出版中心。

每位作家的創作都是不同的。

從我已經出版的幾十部著作看,它們相互間幾乎毫不相干。比如,我在大學時代就出版訓詁學著作。我寫小說,深深紮根於吳越地帶,所以,那濃郁的吳越語言被評論家們稱道,但有評論家認為我搞古文是“不務正業”,要不然,吳越小說會寫得更好。然而,我酷愛文學與歷史,我把蘇州園林置於歷史人物命運的起伏之中,出版的《歷史沉鉤》在紙質書不景氣之時,仍有很好的市場,還被譯為外文在國外專業出版社出版。當然,我還有一些讀史的隨筆也得到了讀者的青睞……

這本書,更是自我挑戰的結果。我從小近古文,後抽空研讀《呂氏春秋》,計劃出版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呂氏春秋全釋》。不料,作家出版社發起這套叢書的創作出版工程,我不自量力地參加到選題競爭中,竟然也就中標,竟然也就花三年時間來慢慢地啃這塊“排骨”!現在,交卷了,我還是沒放下心中的忐忑不安,我在等待讀者的判決……

從上述的情況看,我應該是一個不斷向自己挑戰的人,但也可以說是一個沒有自信的人,或者說“自信心並不堅強”。但我對自己的要求是:人活著,就是要不斷地自我挑戰、自我超越,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

我相信,百年之後,許多部寫管仲的書都列於苛刻的讀者面前,這部《管仲傳》仍然會在大家的視線裡,畢竟我整整寫了三年,而準備工作就做了二十多年。

非並歷者,隔靴之癢難搔。

014年10月9日凌晨

於紫金山南麓文華園北窗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