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機戰蒼穹最新章節列表 > 第344章 導彈技術的發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44章 導彈技術的發起

價值1300萬的遠端彈道導彈,它貴嗎?

如果單看價格,1300萬聯邦幣,的確不便宜。但是如果對比聯邦軍隊的各類裝備來看,1300萬聯邦幣,真的很便宜。

對比聯邦艦隊裝置,聯邦前兩年定製的兩艘星空母艦,單艦造價8000億聯邦幣,總價1.5萬億聯邦幣。

而星海級和星河級戰艦十三艘,總價值共高達7000億。

去年聯邦軍費預算法桉出臺,就是因為星際艦隊的這些費用,逼得聯邦軍方不得不百萬大裁軍,來應對軍費不足的窘境。

所以,一枚最貴造價不過1300萬的彈道導彈,和這些動不動單價幾十億乃至幾千億的裝備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拋開星艦這種天價的軍備,導彈就算是和聯邦軍方最便宜的陸軍裝備比,也是大佔優勢。

以聯邦軍隊陸軍的主戰玄武坦克來對比,玄武-2式坦克售價420萬聯邦幣。而裝備更先進的玄武-4式主戰坦克,則需要870萬聯邦幣。

而其餘的軍用機甲,三大軍事科技公司的產品,蒂森鋼鐵公司的黑曜石造價為2300萬聯邦幣一臺,賽博坦聯盟的裁決官1800萬一臺。至於龍門科技的捍衛者,價格為3300萬一臺。

一臺軍用機甲,哪怕是最便宜的價格,也比最貴的導彈昂貴。

至於中程導彈和近程導彈,則分別為900萬和700萬。這樣的價格,在軍方第一次得到報價的時候,幾乎是被嚇了一跳。

這樣低廉的價格,完全有些超出軍方的預計。在軍方的估價中,天網體系的導彈,一枚至少要5000萬聯邦幣起步。但實際的價格,卻只有四分之一左右。

試想一下,一枚遠端導彈的造價甚至低於一臺軍用機甲。這樣的價格,完全在軍方的承受範圍之內。

一臺軍用機甲無法對奴雅文明的核心星球進行打擊,可是導彈卻可以做到這些。

未來如果開戰,想想成百上千發的導彈齊齊發射的場景和效果。就算是一千枚導彈,造價也不過一百多億,比起星艦來說,也便宜了許多。

所以,這也是天網為什麼會迅速的得到軍方的青睞的原因。在被勾畫的天網藍圖中,近程導彈在激光制導技術下,具有對怪獸打擊的可能性。

在天網多重的優勢下,軍方內部大多數人,迫切希望引入天網系統。雖然仍有一部分軍方內部人士反對,可對天網心動的人,仍然佔據了大多數。

這一次的天網講解會,就是一次徹底的天網系統的展現。在邵陽做完了天網系統現階段所有的講解後,基本上參加會議的所有人,都對天網表示出了欣賞的水平。

就連此前對天網一直處以安全懷疑的蘇唯,也從內心承認,現階段中,天網的入役是有好處的。

當然,前提是天網體系真的如講解會說的那麼優秀。

之後的環節,就是現階段的天網體系的構建和未來可能的升級。大多數的問題,都是集中在陸基基地的建設費用以及天網體系接入聯邦軍事系統可能遇到的問題。

對於這些問題,邵陽和拉蒙,也各自在自己的許可權內給予了解答。

其中一點讓蘇唯有些好笑,那就是蒂森鋼鐵公司陸基導彈基地的建設,大部分工程都由銀翼公司負責。

而銀翼公司,就是幽玉父親幽長風的公司。看來,冰塵極地的奴雅母艦的發掘。軍方得到了相關的技術後,也投桃報李,將部分的工程,都回報給了汪銘和幽長風。

雖然只是簡單的基地建設,可是面對未來極有可能的多個基地建設,相信幽長風仍然會吃的盆滿缽滿。銀翼集團,也必然會得到更多的利潤。

講解會結束後,天網體系的遠端講解會就宣告結束了。

各方,在提問的方面,也各自得到了答桉。雖然現在軍方只是主要就自己的問題得到解答,可蘇唯從艾青都心動的表情可以想到,天網體系被軍方大規模採納,只是時間問題。

不得不說,機甲軍團的運氣稍稍好了一些。如果不是雷獸攻擊時候,蒂森鋼鐵公司的天網和導彈還沒有研發出來。讓聯邦議會在大環境下,不得不對機甲軍團進行撥款。

換做現在,有了更便宜和看上去效果出眾的近程彈道導彈。恐怕聯邦議會第一選擇,一定會是天網和導彈系統。

畢竟,一枚導彈只要幾百萬聯邦幣。而一臺機甲,卻要幾千上萬億。

幾百枚導彈砸下來,想來也足夠將怪獸抹殺吧?不過現在議桉已經透過,議會再怎麼不願意,也只能乖乖撥錢。

三十萬億的經費,足夠機甲軍團裝備多臺機甲了。

講解會後,各方退場後,蒂森鋼鐵公司和聯邦機甲軍團的第二場遠端會議在半個小時後開始。

因為關係到即將推進的合作項目,所以拉蒙和邵陽都是簡單的休息後,就迅速的和機甲軍團進行交流。

關於激光制導技術,其實只是天網系統的一部分。不過因為目前天網系統的搭建需要時間,而且導彈對於運動物體追蹤效果不好,因此制導技術,就被一起推進了出來。

天網的系統,導彈和制導技術,都是脫胎自奴雅文明的惕豐母艦系統。

機甲軍團,對激光制導技術顯然有很強烈的興趣。所以,才想進一步瞭解這個系統。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這一次的會議,邵陽也詳細的為機甲軍團,講解了目前蒂森鋼鐵公司的激光制導技術。

這個技術說起來並不複雜,在目前來頓星天網體系沒有搭建成功的時候,機甲軍團需要在參戰機甲上,安裝蒂森鋼鐵公司的鐳射照射機。

然後,透過機甲操作連線天網系統,配合可以作為發射平臺的星艦進行三方串聯打擊。

當鐳射照射機在欲打擊目標進行照射鎖定後,透過天網系統的發射命令和指引,完成導彈發射和擊打。

原理說起來並不困難,也通俗易懂。只是其中的科技障礙,卻困擾了整個聯邦數百年之多。

不過邵陽也坦然承認,目前的鐳射照射機受限於發射頻率等原因,形體巨大,至少達到了十餘噸的重量。

而且,有效距離,最多只有一公里的距離。也就是說,目前承載的可供選擇平臺,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