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從彩禮談崩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121【風俗講究】(求訂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21【風俗講究】(求訂閱)

雞鳴天亮,旭日東昇!

寂靜祥和的小江村又迎來了新的一天。

按照老歷。

今天是2009年最後一天。

過了今天,2010年正式開始。

一大早,陳洋還在睡夢中,奶奶她老人家就起來了,怕陳洋凍著,先把火爐架好,又提著半筐驢糞燒炕。

可謂是將疼愛表現到了極致。

陳洋倒也沒有繼續賴在炕上的想法。

一醒來就穿衣服起炕。

今天雖是小年,可還有正事要幹。

按照風俗。

今天陳家人要集體去上墳燒紙,祭奠老先人。

這個環節一般都是男丁去。

相信其他地方也延續著同樣的風俗。

這個環節也從側面解釋了百善孝為先,為何重男輕女的思想能一直流傳幾千年的原因。

沒有兒子的人,平時還好說。

可到了年底、清明需要上墳掃墓的時候。

那心情明顯會很不是滋味。

活著的人是這樣,死去的人恐怕也是這樣。

活著的人上了年紀,走不動路,沒有兒子替他去給老祖宗上墳掃墓。

死去的人也沒有直系後代前來燒紙祭奠。

“明明沒做什麼虧心事,可心裡就是很難受”

這句話是小爸陳德元前世醉酒後曾說過的。

他就沒有兒子,三個女兒倒是都挺孝順的。

平時也經常來看他們老兩口。

可即便再孝順,結了婚以後也各自有了家,逢年過節必然是要以婆家為重的。

在這種情況下。

小爸兩口子那心情在家族集體去上墳燒紙這邊又怎麼可能好呢。

年輕時還好。

小爸可以跟著大家一塊兒去。

這個時候,陳德仁這些和他平輩的人也會去。

可上了年紀以呢,情況明顯就不盡相同了。

當陳洋他們這代,甚至是陳洋兒子他們那代成為上墳掃墓主力軍以後。

小爸一個上了年紀的人,還得跟著侄子輩、孫子輩的人一塊兒去。

其中滋味,或許只有真正經歷過的人才能懂。

畢竟,女子再孝順,女婿再好,他也不可能替老丈人家上墳祭奠老先人吧……

男人們要去上墳燒紙。

女人們則在家準備年夜飯。

小媽計劃今天要蒸包子。

過年蒸包子這也是傳統了。

且不同於平時,過年只蒸肉包子。

陳洋剛洗完臉。

小媽她們蒸的第一籠包子就出鍋了。

奶奶挪著小碎步,一臉慈祥的叫陳洋趕緊吃。

早飯就是這個了。

小媽單獨還熬了點米湯。

肉包子加米湯,再有幾個鹹菜之類的。

倒也讓陳洋吃了個舒服。

飯碗剛放下。

大伯他們就來了。

一行人足有20多個。

手裡皆拎著個塑料袋。

裡面裝著冥紙和炮竹。

而之所以有這麼多人。

拋開大伯這些爺爺的直系子孫外,還有二爺、小爺他們的子孫後代。

爺爺陳景文老弟兄三個,現如今都健在,他們的子孫基本上也都住在小江村。

這也是小江村一百多戶人家裡面,陳家能夠成為四大家族之一的原因。

畢竟人多勢眾啊。

這兩年過來,社會進步,治安各方面都改善、和諧了許多。

按照父親的說法,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也就是父親他們小的時候。

在農村。

各個家族之間、各個村之間時有群體打架鬥毆事件發生。

在那種情況下。

哪家人多,哪家就不太可能吃虧。

這也算是特殊時代的產物了。

幾分鐘後。

一行人浩浩蕩蕩就出發了。

期間還伴隨著一陣又一陣的炮竹聲。

這也是託了陳洋的福。

此前小爸回家的時候,沒少往回拉煙花炮竹,給各家各戶都分了不少。

且都是免費的。

對娃娃們來說。

今年倒是可以好好過一下放炮的癮。

***

擱在往年。

陳洋肯定是默默走在人群後面的那個人,不苟言笑的他,即便是和家族的人走到一塊兒,也不願意主動說點什麼。

別人也不太把他說的話當回事。

可今年不同了。

他也好,父親陳德仁也罷。

總是被一群人圍在中間,話題點也由他們父子倆來定。

什麼叫中心光環。

這就是。

而老實說。

陳洋並不太喜歡這種氛圍。

可沒辦法。

你不願意說什麼,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會主動詢問你啊。

這種情況又不能不給予回應。

不然會被認為看不起他們。

只能說,這一切真的都太現實了。

陳洋內心深處發出如此感慨。

當你有所成就,手裡頭有錢時,別說是外人了,即便是親戚朋友、同一個家族裡的人面對你的態度都是不盡相同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陳洋以前總覺得那些所謂成功者擺出來的姿態都是自我裝飾的結果。

但是現在看來,其實也不盡然。

某些時候,他們也是身不由己的。

自己不想裝,別人卻逼著你裝。

***

農村上墳燒紙和電視劇裡面演繹的完全不同。

像陳家這種在小江村紮根了好幾代人的大家族。

祖祖輩輩累積下來的墳墓是有很多的。

並不是只有一座很單一的祖墳。

這也就意味著上墳燒紙其實是一項大工程。

從這個山上去,再翻過那個溝,抵達另外一座山……

陳家的墳墓加起來一共有十幾座。

一群人翻山越嶺,適當的進行人力分工。

可謂是費了老勁才能完成這項工程。

走到最後。

那些娃娃基本上就跑不動了,一個個早撂挑子回家了,或者是只顧蹲在原地放炮竹。

真正能夠堅持到底,走完所有墳墓的人並不是很多。

陳洋父子也選擇了分工。

父親去這座墳墓,陳洋則去另一座墳墓。

總的來說,他們家倒是把所有墳墓都給走遍了。

其實按照父親他們的意思。

有幾座墳墓去也行,不去也行。

因為陳家傳到他們這一代,中間已經隔了好多輩人了。

別看他們一行人20多個都是上墳燒紙的。

可活著的人不見得能對所有墳墓裡面主人的身份有所知曉。

時間久遠。

哪怕是陳洋爺爺陳景文他老人家也不知道。

這樣的墳繼續去燒紙上墳是沒什麼意義的。

該淘汰就要淘汰。

不只是陳家人會這麼幹,其他家族的人一樣會這麼幹。

這也算是一種風俗講究,和孝不孝順沒什麼關係。

可就今年來說。

陳洋還是決定他們父子倆必須要分工走完所有墳墓。

畢竟他身上發生了匪夷所思的變化,重生者身份擺在那裡。

------題外話------

這張是補老書友【晶小妞與威先生】之前打賞的另外一張。

今天還會有至少4000字的大章更新。

感謝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