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從彩禮談崩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128【精明的女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28【精明的女人】

大正月天的。

李麗的狀態似乎不太好,除了慵懶,還有一些頹廢,給人一種很疲乏的感覺。

“麗姐,你可要節制啊”

陳洋一屁股砸在沙發上,不由得開起了玩笑。

這女人太過勾人,每次見面總會無形當中燎起陳洋心中慾火。

陳洋倒也是敢想敢當!

要是他沒碰到蔣亦白,李麗又正好單身。

面對此等尤物,絕對是把持不住的,也不會故意去把持。

紂王、周幽王………

好吧,去他奶奶的。

有那麼一瞬間,陳洋頓悟了,在特定條件下,美人就是比江山重要。

這和一個人的智商沒多大關係,也和一個人愛不愛江山沒關係。

柳下惠那等人,有,但屬唯一,

不符合普羅大眾的取向。

“我聽燕姐說,你可是有女朋友的人”

對於陳洋的挑逗,李麗似笑非笑,美眸之間盡是風情,根本沒往心裡去,很慵懶的舒展了一下身姿,隨手便給陳洋拋過來一瓶飲料。

她是不討厭陳洋的。

首先她自己本就是混社會的女人,有意也好,無意也罷,總是會結交各種各樣的男人。

這也是女人的生存之道。

只要沒背離底線,其他還真無所謂。

到頭來,不過是從一片紅塵走到另一片紅塵罷了。

其次,陳洋的能力擺在那裡,看上去沒多大來頭,言語之間還盡是輕浮。

可這都是表面。

瞭解一個人,你不能只看他說了什麼,更得關注他做了什麼。

不到半年時間一手創立靜安區最大的財務公司。

一個月時間內煙花炮竹生意豪賺幾十萬。

這是陳洋做的。

也是李麗知曉或者是親眼見證過得。

人得承認、尊重強者。

僅憑這一條,李麗就不得不重視陳洋。

她認為像陳洋這樣的人。

一輩子下來能不能大富大貴確實不好說。

但至少是如魚得水的,基本上不會缺錢花,不會被生活所拋棄。

“其實我今天過來,還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有件事求麗姐你幫忙的”

簡單的玩笑話語後。

陳洋主動把話題扯到正事上來。

“我想蓋幾個獨院,手續審批這一塊兒是第一道難關”

陳洋言有所指。

李麗老公是房管所主任,以他手中的權力,真要是願意幫忙的話,這個難關其實都不算事,一句話而已。

“蓋幾個獨院?”

李麗眼神則有些異樣,女人是種很敏感的生物,她從陳洋話裡聽出了其他意思。

最直接的就是:陳洋一次性蓋幾個獨院,大機率不是為了自己居住。

“你想蓋好了再賣出去,從而賺取差價?”

以李麗的腦瓜子,很快就想通了其中關鍵。

“是啊,小打小鬧賺點煙火錢,也是沒辦法,我手裡頭要是有幾千萬,那就直接成立房地產公司開發小區去了,做個地產大鱷他不香嗎。”

李麗能猜到他的用意,對此陳洋是不意外的。

況且,他原本也沒打算瞞著李麗。

老實說,蓋獨院子賺差價,做一個準房地產開發商,這個想法在陳洋腦海裡同樣醞釀許久了。

去年剛認識孫志那會兒就已經有了想法。

就當下海市房地產行業火爆程度來看。

做這個生意是必賺錢的。

而在陳洋印象中,前世很多生意人就這麼幹過。

他們手裡頭本錢不多,做不了那種特別大的開發專案,那索性就做小的,以量取勝。

買一塊兒地皮,蓋幾間房,再做個大門,純毛胚出售,這中間的利潤實際上很誇張,並不比那些大房地產商人開發高檔小區利潤差。

像這樣誘人的蛋糕,陳洋沒理由不去切一塊兒。

最重要的是。

這個生意正好適合他。

在陳洋印象中。

前世他們家周圍那一片,前幾年人丁相對稀少,到處都是空地。

後來在海市房地產行業最火爆的時候,就被有心人給拿下來了。

這些有心人買下地皮,蓋幾間房,簡單打造成一個又一個獨院子,然後轉頭再賣出去。

中間的利潤非常客觀。

簡單舉個例子。

花費10萬塊錢買一塊佔地面積為0.5畝的空地。

辦手續、蓋房、按大門一共花六七萬塊錢。

一共付出十六七萬塊錢,一個獨院子就正式落成可以出售了。

後續隨便就可以賣到二十大幾三十萬。

在海市房價最高的時候,一套佔地面積為0.5畝的獨院子甚至可以賣到三十大幾四十萬。

拋開蓋幾間房這種獨院子,有些生意人腦子靈活。

他們想到了二層小洋樓,也想到了別墅。

以求賺更多的錢。

尤其是那種複式小兩層。

同樣的一塊地皮,中間隔一道牆,竟然可以分隔成兩個院子,兩戶人家。

一個院子就是賣25萬,那也是血賺。

更別說二層小複式本身就比平方值錢。

陳洋他們家那個院子佔地面積0.7畝。

相對來說還算比較大的。

當時就有人主動上門給掏了25萬。

他們主要是為了買地皮。

有了這0.7畝的地皮,很快就可以賣出雙倍價格。

陳洋記得父親曾也動過這個心思,但凡只要能做成一幢生意,他們家那十幾萬塊錢外債就很快煙消雲散了。

只可惜最終被沒錢給阻止了。

即便是最基本的小打小鬧,沒有個二三十萬本錢都做不了。

而且那個時候,父親也只是動了一下心思。

真要是讓他去做,也不見得真的就敢幹。

畢竟這也是生意,是生意就有風險。

能賺的起,不見得能賠得起。

陳洋仔細考慮過了,想要做這個生意,掙這個錢。

必須要滿足兩個主要條件。

第一就是要有錢。

即便不是那種正規的房地產開發,可同樣要有原始資本。

這點和做其他生意是一樣的,沒有本錢絕對不行。

而且做這個生意的本錢也不在少數。

陳洋初步估算,如果他要做的話,那最少得準備100萬。

這還是最保守的估計。

他一旦要做,那就得爭分奪秒,雙管甚至多管齊下。

第二點就是手續審批。

靜安老城區這邊,像陳洋他們家那種獨院是允許新蓋的。

但這只是政策說法。

對普通老百姓,或者是沒權沒勢的人來說。

從買地皮準備蓋房子,到把房子蓋好住進去。

保守估計就得一年時間。

不是蓋幾間房太費勁。

主要就是前期的手續審批太費時間。

在房管所不認識人,按照“正常的手續審批程式”,就是得好幾個月甚至一兩年時間才能辦完。

懂得都懂。

如果是自家蓋房子,拖個一年半載也就那樣,無所謂了,反正不著急,手續什麼時候審批下來,什麼時候蓋。

可對陳洋這種想要以此賺錢的生意人來說。

顯然是不能接受這種週期的。

對此。

他必須提前想辦法把手續審批這一塊兒的效率給提起來。

而提高效率的唯一方式就是“吃飽喝足”。

李麗老公是房管所主任,陳洋打心裡想搭上這條線。

付出一點代價無所謂。

只要能讓他揹著豬頭可以找到廟門就行。

“麗姐,等我準房地產商的生意正式開始後,你手裡頭有測繪公司,咱們之間也可以再次成為合作伙伴”

陳洋說話間就將一張事先準備好的銀行卡拿了出來。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他不可能讓李麗老公白白效勞,事先表誠意,方能取得更大效果。

當然。

還是那句話。

他把該做的就做了。

最終能不能成功,這一切還得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李麗是否願意幫忙了。

“你這……”

李麗是有些始料未及的。

她不意外陳洋懂拿錢辦事這個“規矩”

可也沒想到後者如此乾脆。

第一次和她說這個事就將“誠意”給抖漏了出來。

雷厲風行?

魄力十足?

或許這兩個都不是。

反倒更像是“蛋糕夠大”。

李麗也是個生意人,很快就從陳洋的反應中嗅到了關鍵點。

能讓陳洋這個年紀雖小,可已然是商場老狐狸的人不經意間露出馬腳。

可見這個生意裡面到底有多少油水。

再加上李麗原本也聽說過有人已經在做這一行了,她老公畢竟是房管所主任。

“你太高估我了,房管所可不是我家開的”

李麗並沒有接住陳洋遞過來的銀行卡,而是站起來打理了幾下頭髮。

似笑非笑的說著。

而陳洋在看到李麗這副反應後。

心裡也頓時暗呼不好。

這女人太過精明,自己剛才表現的太心急了。

怕是起到了一些不好的作用。

故而為此可能要馬上付出一些代價。

最基本的一點就是:最終想要順利搭上李麗老公這條線,能順利去做這個生意,恐怕不會再像想象中那麼簡單了。

“麗姐謙虛了,你的本事別人不知道,我還不知道嗎,厲害著呢,只要願意出馬,這件事水到渠成”

因為李麗老公不在現場,所以陳洋就把所有奉承之詞全部放在了李麗身上。

但他也明白,這女人並不是那麼好湖弄的。

“你這件事挺複雜的,房管所上上下下很多人,也不是你姐夫一個人說了算,誰都不能做違法亂紀的事,你容我先回去詢問一下情況”

果然。

李麗馬上搬出了規章制度。

儘管她和陳洋都很清楚,這根本不管違法亂紀的事,只是讓她老公從中搭句話,提高一下審批速度。

她很聰明,沒直接答應,也沒直接拒絕。

給自己留了緩衝時間。

目的其實也很簡單:想分一杯羹。

至於這個羹怎麼分。

那就看她利用這段緩衝時間能權衡出哪些利弊了。

當然。

也有可能選擇成全陳洋。

和李麗下樓吃完飯,陳洋就離開了。

該說的都說了。

他也不是特別失望。

畢竟求人辦事這種事,一次性成功的機率本就不高。

只要李麗沒直接拒絕,就說明這件事還有機會。

陳洋這邊也不是特別著急。

這個生意即便是能真的能展開,那最早也在陽曆四月份,也就是清明節左右。

相對來說。

另一個生意。

開機械設備銷售公司的事現在倒是可以著手準備了。

海市吉順達機械建材銷售有限公司。

這是陳洋早就擬定好的名字。

到時候繼續由他擔任公司法人。

不過按照規定,他名下已經有了一家個人獨資企業,想要再擔任另一家公司法人,那就不能再百分之百控股了。

必須再找一個人。

說白了也就是走個形式。

陳洋打算另一個股東讓父親來擔任。

他佔據百分之八十股份,父親佔據百分之二十。

當然,陳洋主要是覺得這種方式比較簡單,真要是沒辦法了,他還可以選擇法人控股。

營業執照申請註冊基本上不會有什麼難度。

畢竟他就是幹這個的,手到擒來的事。

陳洋把這個任務交給了馮世貴,估計最多一週時間就能拿到營業執照。

現在當務之急是尋找並且確定公司地址。

和李麗分開,陳洋開車在整個靜安區到處轉了轉,嘗試去找到一個合適的場地店面。。

首先要排除的是老城區,像這種和機械設備、建材銷售有關的公司,放在老城區那絕對是自尋死路,沒什麼生意的。

陳洋現在主要考慮的就是兩個地方。

第一是集鎮,第二則是西環路。

如果只是石油設備銷售,放在集鎮絕對是最佳選擇。

單獨只經營銷售建材的話,西環路又是最優解。

這也是最讓陳洋犯難的點。

一時間不知道該定到那裡。

不過猶豫了兩個多小時後。

他最終還是決定選擇放在西環路。

西環路距離城內近。

不僅能滿足原本市場需求,還能照顧到他馬上開展的新生意。

現在的西環路看上去並不是那麼繁華,大部分還都是空曠之地。

可陳洋作為一個重生者,對海市接下來十幾年的城市版圖延伸變遷極為清楚。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毫不誇張的說。

以後的西環路就是整個靜安區最大的建材集散基地。

沿路分佈著眾多大大小小的建材市場。

不僅供給靜安區,整個海市的大部分建材都由這裡集散。

陳洋想借鑑國美模式。

在西環路租一塊佔地面積足夠大的場地,從一開始就將吉順達機械建材銷售公司的知名度給打出去,往後很多年都有能力、有空間保持強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