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西夏風雲最新章節列表 > 第016章 宋夏續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16章 宋夏續戰

李諒祚下令斬殺楊定和侍其臻,押著楊仲通回到興慶府。不久李諒祚箭傷復發,身體瘦弱,於宋治平四年、夏拱化五年(公元1067年)十二月,不治而卒。年二十一,在位二十年。諡曰昭英皇帝,廟號毅宗,墓號安陵。

宋熙寧元年、夏乾道元年(公元1068年)一月,李諒祚長子李秉常即位。

李秉常時年八歲,母梁氏垂簾攝政,是為恭肅章憲皇太后。梁太後命弟弟梁乙埋為國相,將國政全都交給梁乙埋,與大首領都羅馬尾和倖臣罔萌訛掌管大權。梁乙埋將梁氏子弟安排到朝裡當官,身居要職。梁氏一族把持朝政。

梁太後罷免了李元昊弟弟嵬名浪遇。嵬名浪遇曾為都統軍,參與國政。罷免後,將嵬名浪遇遷徙到下治。不久,嵬名浪遇在居所去世,臨終之際,給梁太後上表:擢用忠良,勿犯中國。

梁太後對梁乙埋道:“你我姐弟都是漢人,現在掌管國家大權,必須要得到大臣大首領們和國民的擁戴。夏國是党項人的國家,要得到党項人的擁戴,你我就必須擁護蕃禮,取得党項人的信任,這樣才能站穩腳跟。”

梁乙埋回道:“皇太后說的對,我們是漢人,要在党項人的國家裡執掌政權,必須恢復蕃禮,党項人才能擁護我們。”

於是,梁太後以皇帝李秉常的名義,上表宋朝,請示恢復本國蕃禮。宋神宗同意。於是,梁太後下詔恢復蕃禮。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鄜延路鎮撫使郭逵手下的密探,刺探到殺楊定和侍其臻的人,是西夏六宅使李崇貴和右侍禁韓道善。二人奉李諒祚之命,出兵圍殲侍其臻的宋軍,將侍其臻生俘。李諒祚已死,只得拿二人問罪。於是,郭逵給西夏下公文,索要二人,送還楊仲通。

李崇貴和韓道善也聽到宋朝索要他倆的風聲,慌忙找到西夏倖臣罔萌訛,二人與罔萌訛關係密切。

罔萌訛便向梁太後獻計:“可遣使到延州,就說要將二人在邊界上斬首示眾,以謝罪。”

梁太後道:“好,就這麼辦。”

夏使來到延州,對郭逵道:“我國主決定在邊境斬李崇貴和韓道善以謝罪。”

郭逵道:“不行,必須將二人押送到延州。”

夏使再三請求,郭逵就是不同意,堅持將二人送來。夏使無奈,回到興慶府,向梁太後稟報。

罔萌訛對梁太後道:“切不可將二人送到延州,再派使臣去,就說已將二人斬首了。若宋人不信,就找兩個囚犯殺了,將首級送過去。”

“這能行嗎?”梁太後遲遲疑疑地:“騙得了宋人嗎?”

罔萌訛回道:“騙得了,宋人也不認識他二人。”

夏使到了延州,對郭逵通報。

郭逵道:“活要見人,死要見屍。既已將二人殺了,就麻煩貴使再辛苦一趟,將二人首級送來。”

夏使再來,獻上首級。

郭逵知夏人奸詐,找來手下密探,當著夏使的面檢驗首級。

密探對兩顆首級認真檢驗後,對郭逵稟道:“稟大人,此兩顆首級不是李崇貴和韓道善。”

夏使一

聽,心中一驚。

郭逵對密探道:“你可辨認清楚?”

密探拱手道:“回大人,小人認識李崇貴和韓道善,不會認錯。”

郭逵看著夏使:“貴使可聽到?”

夏使只得回道:“本使聽到了,至於這兩顆首級是何人,本使就不清楚了。本使只是奉命而行,容回去稟明。”

“好,貴使請回。”郭逵看著夏使:“請轉告太后和國相,不要再耍花招。”

夏使如實稟報出使情況。梁太後犯愁了,就與梁乙埋商量。

梁太後道:“宋人認得李崇貴和韓道善,假首級騙不了宋人,怎麼辦?”

梁乙埋心裡想:此二人又不是我梁氏的人,沒有必要袒護。少了這二人,又給我梁氏多出兩個職位。

於是,梁乙埋稟奏:“稟太后,既然宋人認識李崇貴和韓道善,隱瞞不了,只能將二人送去了,以平息事態。”

“這……”梁太後有些不捨。

罔萌訛見狀,趕緊啟奏:“臣啟太后,若將二人給延州送去,大夏國威何在。”

梁乙埋瞪了罔萌訛一眼,“他二人重要,還是國家重要?若不將二人送去,

引起事端,兵連禍結,你可擔得起責任?”

“這……”罔萌訛嚇得一哆嗦,連忙低頭道:“回國相,小臣豈能負得起這麼大的責任。”

“哼。”梁乙埋用鼻子哼了一下罔萌訛,“既然你負不起這麼大的責任,就把嘴閉上。”

“是。”罔萌訛給梁乙埋施禮,退下去。

於是,梁乙埋下令,將李崇貴和韓道善抓捕,遣軍兵押送到延州。

同年三月,梁太後遣河北轉運使、刑部郎中薛宗道為使,出使宋朝告哀。

宋神宗問:“殺楊定是怎麼回事?”

薛宗道回奏:“稟陛下,殺人者李崇貴,已執送到延州了。”

宋神宗道:“先國主已大行,朕遣使弔唁。上大首領數人姓名,朕授予爵祿。等李崇貴押到朝廷,即行冊封。”

薛宗道跪倒謝恩。宋神宗下詔李秉常,對李諒祚升遐表示慰問。

宋神宗認為楊定是為國家而死,聽說他的兒子被西夏擄去還活著,心生憐憫。於是命郭逵索要。

梁太後和梁已埋一商量,西夏兩位大臣都送出去了,要一個孩子有何用,就將楊仲通送還延州。

李崇貴被押送到朝廷,跪倒在大殿上。宋朝君臣怒視著他。

宋神宗問:“李崇貴,你為何誘殺楊定?”

李崇貴低頭伏在地上道:“罪臣是奉了我主之命才殺楊大人的。楊大人出使西夏,跪拜我主稱臣,且許歸還沿邊熟戶。我主心喜,賜其寶劍、寶鑑和金銀。楊大人回朝後,我主久不見熟戶歸還,又失綏州,認為是楊大人出賣,故命罪臣誘殺之。”

宋神宗和滿朝大臣一聽,心中驚詫,原來是這麼回事。這個楊定有辱使命,又匿藏賜品,擅自許夏歸還熟戶,欺瞞皇上和朝廷。錯在楊定,不在李諒祚及李崇貴。

宋神宗只是輕微責備了李崇貴,削奪

楊定的官籍,沒收其田宅。並下詔李秉常,等誓表到日,即行冊禮,所有歲賜,自冊典後並依舊例。

宋秦鳳路北與西夏為界,西與吐蕃相鄰。多次被西夏出兵殺掠,居民流離失所,動盪不安。此地為宋的要地,宋神宗派遣宰相韓琦知永興軍,經略陝西。

韓琦到任,巡查民情軍情,在古渭州城東四百裡,安遠寨北二百裡之地,選定一地,要修築一城,可與古渭州城成犄角之勢。命楊文廣督建此城。

楊文廣知建此城的重要,夏人必來相擾,為搶佔先機之利,遂採取望梅止渴之計,對眾軍道:“築城之地有寶珠噴湧。”

眾將士聽了神情踴躍,跟隨楊文廣奔去。黃昏時分,到達此地,安營紮寨。第二天開始施工。夏軍騎兵突至,楊文廣率軍迎敵。夏軍不能勝,遂撤軍。

有將校問楊文廣:“此地並沒見到寶珠,將軍何言噴珠?”

楊文廣微笑著道:“兩軍相爭,先有備者有奪人之氣。此必爭之地,如果西夏知道了先佔領此地,我們再謀取就難了。”

眾軍佩服楊文廣的先見之明。

夏軍多次來攻,都不能取勝,退兵時留下一書:當稟國主,以數萬精騎驅逐你!

城建築完畢,宋神宗賜命“甘谷”。

梁乙埋得知宋建甘谷城,控扼要害之地,十分惱怒,命禹藏花麻奪下。

禹藏花麻派軍奔襲,與正率軍巡邊的秦鳳路都監張守約相遇。夏軍分兵為兩翼,圍攻宋軍。宋軍只有五百人,張守約毫無懼色,率軍迎戰,挺立在陣前,憤擊戰鼓,命令弓弩手發射強弩。很多夏軍將士被射中,不敢與戰,只得撤退。

宋軍增兵甘谷城。禹藏花麻親自率軍來攻,都沒攻克。

梁乙埋見沒有攻下甘谷城,遂調集大軍屯駐在折姜會。此地原屬宋朝,自李元昊時期佔據,開闢為通商市場。

原州知州種古,率軍來攻。種古乃是種世衡長子,種諤之兄。種古與三弟種珍討伐夏軍。兩軍相戰,夏軍不敵,被殺二千多人。

夏軍多次與宋軍交戰,皆敗北。梁乙埋既惱怒又毫無辦法。

學士景詢建議說:“國相勿憂,大夏歷代都交好遼國。自先皇時,少與進奉。新君登基也沒有聯絡。以臣之愚見,當遣使遼國告哀,以修復兩國友好。”

梁乙埋聽後大喜,稟告梁太後。梁太後立即派人出使遼國告哀。遼道宗遣使西夏弔祭。梁太後再派使臣到遼國,獻李諒祚遺物。

遼鹹雍四年、夏乾道元年(公元1068年)十月,遼道宗遣使西夏,冊封李秉常為夏國王。

梁太後於十二月,遣使遼國進貢,謝冊封。

又與遼國拉上關係,梁太後和梁乙埋格外高興,心中有了底,有大遼國做後盾,再不怕大宋了。

罔萌訛總想在梁太後和國相面前顯示自己的謀略,以鞏固在朝中的地位。他看太后和國相喜形於色,穩步邁出班位,躬下身啟奏:“臣稟太后,微臣想出一計,能讓宋朝將嵬名山兄弟送回我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