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西夏風雲最新章節列表 > 第027章 李秉常恢復漢禮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27章 李秉常恢復漢禮

且努聽到梁兀己問自己環州蕃部都巡檢的官大,還是西夏國相的官大?他一愣,“當然是西夏國相的官大了。”

梁兀己笑了,拍拍且努的背:“我叔叔是國相,姑姑是皇太后,表弟是皇上。我梁家掌管西夏大權,我豈能投宋。我投到宋朝,宋朝能給我個啥官?”

且努的眼睛直了,呆呆地看著梁兀己,說不出來話。

梁兀己笑了:“大哥讓我投宋,我想讓大哥投夏。”

且努又是一愣,依然看著梁兀己,沒說話。

梁兀己道:“我就是投靠了宋朝,功勞是你家大人的,你還是下人。你家大人要是有良心,向朝廷稟報,宋朝興許能封你個官。你想想,宋朝封你的官職能超過你家大人?”

“不能,肯定不能。”且努搖搖頭,“大人的意思是……”

梁兀己拉起且努的手,深情地道:“咱倆從小就是好朋友,你還救過我一命。小弟常想回報,過去沒有能力,現在有能力了。小弟請你來夏國,高官得做,富貴得享。”

“這……”且努囁嚅著:“大人讓我怎麼做?”

“這很容易。”梁兀已在且努耳邊說了幾句。

且努道:“好,我就按大人說的做。”

且努回到環州,對且烏道:“事情辦妥了。梁兀己約大人和王將軍過去見個面,他要當你們的面要條件,小人不敢答應。”

且烏一聽,十分高興,“你快去請王大人過府來。”

王願來到,與且烏研究穩妥,由且努引領,去見梁兀己。一行三人來到清遠軍城,梁兀己會見了二人,相談融洽。梁兀己設宴款待三人。

酒行數巡,只見梁兀己舉起酒杯,對且烏和王願道:“來,在下敬二位大人。請問二位大人此來,給在下帶來什麼寶物?”

王願回道:“我二人恐攜帶大量寶物行動不便,等大人到了宋朝,你要什麼就有什麼。”

梁兀已惱怒,“你二人要是據功歸己,我不是兩手空空,白過去了嗎!”

說著,將酒杯重重地率到地上。呼啦啦擁進一群夏兵。王願知中計,奮身掙脫夏軍,落荒奔逃。且烏被俘。

王願逃迴環州,不敢向高遵裕稟報,找到柔遠寨寨主孫貴,孫貴同巡檢胡永德領軍進犯清遠軍城,討要且烏。梁兀已命夏軍迎戰,宋軍敗退,在邊界搶掠,縱火燒燬新和市場。

梁兀已上報情況,並將且烏押到興慶府。梁乙埋大喜,重賞梁兀己,並向李秉常建議,遣使向宋朝入告。

宋神宗見到西夏上表,十分惱怒,下詔責問高遵裕。

高遵裕這才知道部下闖了大禍,將王願和孫貴傳來。二人進了衙門跪倒,雙手伏地請罪。

高遵裕指著二人痛罵:“你們也不看看,招降何人不可,竟然招降梁兀已,你給他個金山他也不能歸降啊。還有,出了事,你們稟報本府,本府也好應對。你們不但不報,還擅自出兵,燒燬和市。皇上都知道了,怪罪下來了。”

王願和孫貴回道:“是末將擅自出兵,請大人將我二人押解到朝廷,聽候朝廷定罪。”

“給你們定罪有何用,事情已經出了,也無法挽回。”高遵裕越說越生氣,這真是偷雞不成失把米,人被抓了,兵被殺了,還沒佔到理,又被皇上斥責。他越想越生氣,不能嚥下口氣。

高遵裕想了想,對二人擺了一下手:“起來吧。”

“謝大人。大人沒有責罰末將,末將不敢起來。”二人依然跪在地上。

高遵裕又氣又恨地道:“本府愛兵如子,若不是有辱軍命,本府從不輕易處罰你們。起來吧。”

“謝大人,如有將令,我等萬死不辭。”二人給高遵裕磕個響頭,站起身。

高遵裕對二人下令:“本府命你二人帶兵到夏界,給我燒,給我殺。然後迅速返回。”

二人不解地看著太尉大人,“還去燒殺?朝廷要……”

“朝廷怪罪下來,有本府。”高遵裕道:“這是本府下的命令,你二人趕快去。”

二人一抱拳:“末將得令。”

王願和孫貴帶著兵馬殺過夏界,命令軍兵搶掠。宋軍得到命令,放心大膽地去槍掠,帶著大量的財物和牛馬回來。

高遵裕立即遣使到宥州。

宋使氣勢洶洶地責問宥州官員:“貴國無視和約,縱兵入界,射傷熟戶,殺死百姓,搶掠牛羊。”

宥州官員將宋使反汙夏入侵的情況上報,李秉常聽後,十分氣憤,不等梁乙埋發話先說了話:“宋朝邊將實在是可惡,侵犯我邊境,殺人搶擄,卻反汙我所為。國相,這事定要討回公道。”

梁乙埋回奏:“臣也是這麼想的,一定要向大宋討回公道。以臣之見,這次就不要遣使到環州了,他們做的事,他們是不會承認的,我們遣使進京告御狀。”

“好,就依國相。”李秉常遂即派遣罔萌訛為使去汴京。

宋神宗讓夏使到環州交涉,罔萌訛執意不可,定要面聖稟奏。

王安石啟奏:“夏使對臣言,此次奉表有關宋夏重大國事。臣以為,陛下宜召見夏使,明鑑所奏,詔定曲直,以安西夏。”

宋神宗道:“好吧,就依愛卿所奏。”

罔萌訛奉詔覲見,拜舞已畢,呈上奏表。

宋神宗覽表皺起眉頭,問:“王愛卿,夏國主李秉常奏環慶經略使高遵裕擅自出兵,殺民搶掠,你可知真偽?”

王安石稟奏:“臣得報,此事為真,確為環慶所為。”

宋神宗聞言,心中不悅,沉默不語。

王安石繼續奏道:“邊事發作多由二事,一是邊民逃往,二是爭奪耕地。平時入夏招誘夏民,搶掠牲畜,及夏人索要,卻反稱夏人入境為盜。這樣之事時有發生。”

宋神宗皺起眉頭,“還有這等之事?”

樞密使、檢校太傅吳充啟奏:“臣稟皇上,臣也聽到過此事的發生。邊臣或未知詳情,或妄希功賞,掩飾事端,更致誅殺無辜,以至挑起邊釁。”

宋神宗道:“聞二位愛卿所言,知西邊之禍,並非皆是夏人所為。”

禮部侍郎、參知政事王圭啟奏:“皇上御言極是,西界邊患頻發,未可專為夏人的過錯。我朝宜戒約邊臣,謹守和約。違制引起邊患者,當予以糾察。”

宋神宗點頭,遂下詔斥責高遵裕,降高遵裕及其部下官職。

罔萌訛跪倒,三呼:“皇上英明,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西夏君臣長出一口惡氣,覺得宋神宗這位皇上還行,還能主持公道,沒袒護臣下。李秉常再遣使進京致謝,進方物、馬匹。宋神宗好言安撫,退回貢品。李秉常隨後命人與宋朝勘劃熙州、河州的邊界。宋夏邊界再次出現少有的平靜。

李秉常感念宋神宗的寬宏大量和歲賜,妥善處理發生的摩擦。他很羨慕中國的制度,每得漢人,就詢問宋朝的有關朝儀和制度,心生嚮往。

李秉常問詢景詢:“你是漢人,可知‘禮’為何物?”

景詢回奏:“禮本意乃敬神,後來成為中原王朝管理國家的制度,以及宗法禮儀。《論語·為政》中言:‘齊之以禮。’就是說的制度品節。據臣所知,中國自北周始設禮部,掌管施行和糾察。”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李秉常又請教將軍李清,其人本為宋朝秦州人,不知何年入夏。李清就向他講述了中原王朝的一些事情。李秉常更加嚮往中國的禮制。

後來,李秉常得知本國以前效法中國,實行過漢禮,是在他即位後,母后和國相才改漢禮為蕃禮。

李秉常決心再行漢禮,景詢和李清等人也支援行漢禮。遂於宋元豐三年、夏大安六年(公元1080年)一月,下詔復行漢禮。

“皇上,不可行漢禮,萬萬不可行漢禮!”

只見朝臣班位中一人,出班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