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西夏風雲最新章節列表 > 第029章 元豐伐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29章 元豐伐夏

宋元豐四年(公元1081年)六月,種諤得到密報,知李秉常被梁氏囚禁,遂在早朝啟奏:“稟皇上,臣聞李秉常被母囚禁,宜興師問罪,此剿滅西夏之天賜良機!”

此言一出,朝廷震動。宋神宗定睛一看,乃是鄜延路總管種諤。因囉兀城兵敗被貶。韓絳再拜相,向宋神宗訴說種諤的前功。宋神宗遂起用,授其禮賓副使,涇州知州,遷東上閣門使,再升遷鄜延路總管。

宋神宗聞言問道:“愛卿確知李秉常被梁氏所囚?”

種諤回稟:“昔日臣納嵬名山遇,有夏人與臣交好,為臣密報。故臣知西夏政變,牝雞司晨(注)。”

宋神宗再問:“此時興兵,能否討平西夏?”

種諤精神抖擻,大言不慚地道:“夏國無人,秉常孺子,臣往興慶府捏著他的胳臂,跪倒金闋謝罪。”

“好。”宋神宗十分高興,稱讚道:“愛卿英勇無畏,所言振奮人心。朕意已決,出兵討夏。”

於是,宋神宗命宣州宣慶使李憲為經制使出熙河,行營經略使高遵裕出環慶,涇原副都總管劉昌祚出涇原,籤書經略使事內侍王中正出河東,鄜延總管種諤出綏德。各路府衙得到命令,調集大軍,準備糧草,伺機出征。

宋神宗又下詔保安軍,以其名義給宥州下通牒:

夏國世世稱藩,朝廷時與歲賜。比年以來,遵奉誓詔,謹修職貢,

恩義甚至。今聞國主為強臣所制,不能專命國事,亦未能懸測存亡。今

朝廷將差降賜生日及仲冬國信使入界,未審至時何人承受,及本國見今

何人主領,請速具報,以須聞達。

梁太後得到宥州送來的通牒,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領悟到宋朝已經知道了囚禁李秉常的真相,把公文擱在一旁,不予理睬。這時,侍臣又送來了一份密件。梁太後一看,立即火冒三丈。原來是董氈回覆宋朝願出兵協助進攻西夏。

沒有恩義的東西。梁太後在心裡罵了董氈一句,又在心裡道,我將心愛的女兒下嫁你兒子,期望兩國和好。你兒子死了,我把女兒接回來了,誰讓你兒子死了。你要討好宋朝,又來對付我。

梁太後又想起十年前,夏軍進攻環慶路的時候,董氈趁國內兵力空虛之際,出兵侵界,燒殺搶掠,興慶府告急,若不是頗超青豹和細封黑男拼死救援,

她可能成為董氈的階下囚了。

這個董氈,像只狡猾的狐狸,瞪大兩個小眼睛盯著西夏,有個風吹草動,他都能嗅出味來。現在囚禁了皇上,國內亂糟糟的,發生了這麼大的變故,如晴天霹靂,他董氈能不聽到一絲風聲?

梁太後越想越生氣,越想越放心不下。董氈,你這只可惡的狐狸,老孃定要給你點厲害看看!

“國相。”

“臣在。”梁乙埋連忙出班:“臣啟皇太后,有何懿旨。”

梁太後對他問道:“國相,那年董氈入侵我大夏你還記得不?”

“記得記得。”梁乙埋回稟:“十年前,臣帶兵討伐環慶,那個董氈就領兵進犯,興慶府險些失守。”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梁太後道:“這事不算完,現在,董氈出兵助宋。”

梁乙埋問:“皇太后有何打算?”

梁太後惡狠狠地道:“你給本宮派兵,征討董氈。”

“遵旨。”梁乙埋領旨,命杉頭向仁進攻吐蕃西羅谷。

杉頭向仁引軍一萬,向西進軍。董氈得到情報,命養子阿里骨領軍迎敵。

阿里骨問:“父親,我們已與夏國和親,他們能來攻打我們嗎?”

董氈道:“我已得到密報,西夏大軍要來進攻。不管情報是否準確,有備無患,你去吧。”

“是,父親。”阿骨裡領命而去。

杉頭向仁帶領大軍向西羅谷進軍,正行間,突然炮響,殺聲大震,吐蕃兵從山上衝下來。夏軍措手不及,倉促應戰,被殺三百多人,潰敗下去。吐蕃軍追擊,夏軍被俘無數,落荒潰逃。

杉頭向仁領著夏軍剛剛逃回,龍州一個蕃部首領額麥等十餘人,帶著部族一百多人奔過邊界南投,渡過大理水奔向綏德城。

種諤已調集完大軍,駐紮在綏德城外待命。

探馬來報:“將軍,西夏蕃族來投,恐夏軍來追,請求出軍保護。”

種諤立即派一軍向北出迎,護送額麥一族至綏德城。

梁乙埋得到稟報,氣得暴跳如雷,命人到綏德城索要。綏德官府不給人,對夏國來使橫眉瞪眼。

夏使回去後如實稟報,梁乙埋再也忍不住氣了,立即點起一支人馬,親自率軍到綏德城找種諤決戰。此時的宋軍正要出征討伐西夏,士氣旺盛,見夏軍來到,英勇廝殺,夏軍不敵,梁乙埋倉皇撤軍。

到境內,略做休整,梁乙埋又領二萬大軍渡過無定水,殺向臨川堡。臨川堡走馬承受楊元孫率軍力戰,守住城池不破。

梁乙埋見城沒攻下,恐宋軍來援,命大軍撤退。回軍路上,俘獲一隊宋軍巡邏兵。

河東經略司請示朝廷下公文索要。

宋神宗下旨:“業已出兵征討,再勿行公文。”

宋元豐四年、夏大安七年(公元1081年)八月,宋朝在邊界地帶張貼宋神宗的詔書,招諭夏國,發出了討伐的通告。其詔如下:

眷茲西夏,保有舊封,爰自近世以來,尤謹奉藩之職,恐奸臣之

擅命,致弱主之被囚,迨移問其端倪,輒自墮於信約,暴驅兵眾,直

犯塞防,在神理之莫容,固人情之共憤。方切拯民之念,宜興問罪之

師,已遣將臣諸道並進。

其先在夏國主左右並嵬名諸部族同心之人,並許軍前拔身自歸,

及其餘首領能相率效順,共誅國仇,隨功大小,爵祿賞賜,各倍常科,

仍許依舊土地住坐,子孫世世常享安樂。其或抗拒天兵,九族並誅無

赦。

蓋天道助順,必致萬靈之歸;王師有徵,更無千里之敵。諮爾士

庶,久罹困殘,共堅向化之心,鹹適更生之路,敢稽朕命,後悔何追!

宋朝五路大軍厲兵秣馬,備戰完畢,宋神宗下詔九月一日出征。

王中正率河東軍六萬出麟州,先向西南進軍,取夏州、宥州,再向西進取興慶府。

種諤率鄜延軍九萬三千出綏德軍城,北進至夏州,與王中正大軍會師,兩軍攻取興慶府。

高遵裕率環慶軍八萬出慶州,攻取清遠軍城,北進取靈州。

劉昌祚率涇原軍五萬出渭州,受高遵裕節制,在邊界會師,兩路大軍合兵進攻靈州。

李憲率熙河軍八萬出熙州,向北攻取蘭州,再向東北進軍,取西使城,兵進興慶府,若路途受阻,則向西攻取涼州。同時,董氈出兵三萬,協助李憲軍。

宋朝五路大軍四十餘萬,連同運送糧草輜重的民夫,共百萬餘人。宋軍摩拳擦掌,鬥志昂揚,欲一舉踏平西夏……

注 牝雞司晨:母雞報曉,比喻梁太後把持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