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西夏風雲最新章節列表 > 第044章 李秉常索要故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44章 李秉常索要故土

梁太後躺在床榻上,李秉常和小梁皇后,圍坐在床邊。侍女們站立在兩側,隨時聽用。梁太後得病已經很長時間了,在服藥調理。晚年時,孫子乾順出生,非常喜愛,經常親自摟抱,以此為樂。

梁乞逋急急忙忙奔進來,見皇上在此,立即跪下來,“臣拜見皇上。”

李秉常道:“愛卿回來了,平身。”

梁乞逋站起身,走進床榻,對著梁太後又跪倒,磕了一個頭:“侄兒梁乞逋回來了,給姑母請安。”

床上的梁太後微微動了動,昏花的老眼似在尋找,聲音微弱地:“乞逋,往前點兒,讓姑母看看。”

“是,臣遵旨。”梁乞逋站起身,來到床邊,彎下身子,“姑母,我在這兒。”

梁太後輕輕地拉住梁乞逋的一隻手,“姑姑老了,不久就要找先皇去了。你年輕,好好輔佐皇上。”

梁乞逋連忙道:“臣記住了,請姑母安歇。”

李秉常見母後病情好轉,心中高興,高興之中又有絲絲惆悵。作為兒子,他是愛母親的,可母親是皇太后,掌握國家的命運,也掌握他這個皇上的命運。自己小的時候,由母後垂簾聽政,代替他執政。可自己長大了,親政了,母后還在後面掌管權力,他這個皇上有名無實,不過是個牌位,是個傀儡。特別是那兩年……

李秉常不願想下去,那是他一生中最為黑暗的時刻。舅舅死了,少了一個對頭。現在,母后病了,這個對頭已經快走到自己人生的盡頭了。作為兒子,他不知道該為母后悲哀,還是為自己慶幸。

他看到了希望,隨即破滅——舅舅死了,舅舅的的兒子再度為相。他二十多歲的經歷,是在悲哀和愁苦中度過的。他雖然年輕,只是年齡年輕,他的身體衰老了,他的意志也衰老了。他痛苦、悲觀、頹廢,未老先衰。每天強打精神,處理政事。

李秉常想到這些,感到身心交瘁,步履維艱。他不知道自己的腳步,能邁到哪一步。想到這些,悲情上來,幾滴心酸的淚水滾落。

他突然想到一件事,一件大事:宋神宗駕崩後,自己派人進京呈慰表弔唁,朝廷回賜甚豐,又遣使賜遺留銀器一千五百兩、絹一千五百匹。近期,宋神宗要下葬永裕陵,還沒表示呢。

於是,李秉常於九月,遣芭良、嵬名濟、張聿正、賴生聶為使,進助山陵良馬一百匹。使者赴闋,辭意恭順。

宣仁太皇太后以宋哲宗名義以《奉天新曆》回賜。

宋元豐八年、夏大安十一年(公元1086年)十月,西夏梁太後卒。臨終時,囑咐李秉常:“世受朝廷封爵,恩禮備隆。今雖邊事未已,屬纊(注1)之後,急宜奉遺以進,示不忘恭順之義,雖瞑目無憾。”

於是,李秉常派遣大臣嵬名懷逋去宋朝報哀。

宣仁太皇太后在簾中命依嘉祐元年的例規,賜安葬等物,派朝散郎、刑部郎中杜紘為祭奠使,東頭供奉官、閣門袛候王有言為弔慰使,持聖旨前往西夏。

宋朝使團進入西夏境內,接待人員有些傲慢無禮。杜紘等人據理爭辯。宣召時,李秉常不下拜。

杜紘斥責道:“天王吊禮甚厚,不可加禮嗎?!”

李秉常見宋使義正詞嚴,自知理虧,只得以臣子的身份受詔。

梁太後去世後,夏國人心不一。梁乞逋和仁多凌丁的侄子仁多保忠分掌左、右廂兵,勢力相抗,猜忌日深。仁多保忠瞧不起梁乞逋,本為紈絝子弟,胸無韜略,手無縛雞之力,竟然自為國相。梁乞逋也不拿正眼看仁多保忠,你叔叔是西夏能征慣戰的戰神,你不是,雖然出生入死打過幾次戰,只能說是上過戰場,給你個右廂朝順軍司統軍使,是看你地下叔叔的臉面。

李秉常多次給梁乞逋和仁多保忠調解,不能彌合二人的裂痕。他這個皇上當的太窩囊,皇太后和舅舅國相不聽自己的,畢竟是母親和舅舅,你兩個是什麼東西?不過是我李家的奴僕,竟然以下犯上。

李秉常越來越失望,越來越悲觀,僅存的雄心壯志已煙消雲散,欲向宋朝開戰討回失地的決心漸漸地消磨殆盡。於是,遣使獻梁太後的遺物,稟報梁太後臨終遺言,並進獻白駱駝。

司馬光在簾前對宣仁太皇太后稟奏:“李秉常今年四次遣使朝貢,禮雖不完備,卻卑屈恭順。微臣以為有三個策略:一者希望朝廷赦其罪戾,返還疆土;二者表面恭順,麻痺朝廷放鬆戒備,暗中乘機入侵;三者長久自絕於上國,國中貧乏,使者往來,既得賞賜,又可以貿易。豈是真畏服而來朝貢的嗎?!”

“愛卿言之有理。”宣仁太皇太后點點頭,認為司馬光說的對,下詔沿邊各路務必加強戒備,以防不測。

宋哲宗即位後,改元豐為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命鄜延路將改元通報西夏。李秉常得到宋朝改元的公文,卻沒遣使祝賀。

宣仁太皇太后不悅,對司馬光道:“李秉常果然不是真心畏服而朝貢。”於是下詔嚴禁邊民不許私自交易,違者嚴懲治罪。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李秉常心中明白,嚴禁私市不過是宋朝對自己的懲罰。他不甘忍受,與梁乞逋和仁多保忠商議,調集大軍進攻蘭州。當他得知宋哲宗任命司馬光為宰相,吃了一驚,知道司馬光的聲譽。其人小的時候與小朋友玩耍,一人掉進缸中,其他孩子嚇跑了。司馬光持石擊缸,缸破水出,救了那個孩子。一時間,天下傳頌,畫為圖畫,館舍懸掛,贊其智慧和勇力。

李秉常不敢輕舉妄動,告誡邊界官吏:如今宋朝任用能人為相,必採取仁宗朝的策略,敢以一人一騎入邊者,滅其族。並於宋朝改元的二月,以感謝宋朝弔祭母后的名義,遣使進獻名馬。

夏使進京後,宋朝遣官責問不賀新君登位的緣故。夏使回來,稟報李秉常。李秉常立即派遣大臣拽羅麻到延州商議。

拽羅麻對經略司官員解釋:“本國已遣賀登基使臣多時,因為朝廷信使未到,不敢過界。”

延州經略司立即報與朝廷,宣仁太皇太后令延州經略司給西夏公文。

於是,李秉常派遣大臣鼎利、罔豫章為使進京。使團經過一個月的跋涉,於四月來到京城,朝賀宋哲宗即位,並請求依慣例賞賜賀登基的回賜。

宣仁太皇太后高興了,命西京左藏庫副使王克詢為使,押運回賜到西夏。

就在宋夏關係呈現和好的勢頭,發生了一件事,這件事不大不小,可大可小。原來,環慶路蕃官浪移等人進入夏界刺探軍情,俘虜了夏軍五名守卒、四匹戰馬,回來請功。環慶路經略使範純粹擔心此舉可能引起邊界衝突,引發戰爭。痛責浪移等人,並命部將於元將所擄人員和馬匹,帶到所擄的地方釋放了。

賀登基使臣離開汴京往回走,還沒進入國境,李秉常於元祐元年六月,又遣大臣訛囉聿為使、田懷榮為副使,奉表進朝,請求歸還蘭州等西夏故地。

宣仁太皇太后和宋哲宗在延和殿接見了夏使。

訛囉聿在垂簾前跪拜宣仁太皇太后,又轉過身跪拜宋哲宗,覲見禮完畢,對宣仁太皇太后啟奏:“臣訛囉聿奉國主之命,冒瀆皇威,乞請朝廷歸還元豐年間及其後所佔蘭州、綏州、米脂、安疆、浮圖等西夏故土。天朝仁德,皇恩浩蕩。西夏君民人等,不忘朝廷,永世為臣,捍守西土。”

宣仁太皇太后在簾後道:“諸位愛卿,西夏乞求歸還土地,你們意下如何?”

有的大臣反對歸還,有的大臣同意歸還,宣仁太皇太后猶豫不決,宋哲宗坐在龍椅上,看看錦簾後面的太皇太后,看看臉紅脖子粗的大臣們,又看看光著腦袋梳著小辮穿著奇怪服裝的夏使,不明白他們在爭論什麼。

訛囉聿突然大聲道:“元豐西討,師出無名,神宗皇帝也知道自己錯啦!”

宋哲宗明白這句話,是在說自己的父皇。

宣仁太皇太后聽聞夏使這麼說,立刻勃然大怒,站起身,在簾中指著訛囉聿

說:“大膽蕃臣,竟敢汙先皇!來人,趕出去!”

幾名禁軍跑進來,站在訛囉聿面前。訛囉聿只得急急忙忙下殿去,一邊走一邊叫喊:“還我故土,還我故土——”

“反了,反了。不可禮遇,不可禮遇。”宣仁太皇太后氣得呼呼大喘氣。

司馬光連忙對著簾子啟奏:“太皇太后息怒,荒野之地,哪有什麼禮儀。”

宣仁太皇太后坐下,平靜了一會兒,見群臣對西夏的乞請爭論不休,於是下旨:“此事由二府議定。”

右司諫蘇轍啟奏:“近來西夏使臣雖來,疆場之事,初不自言。度其狡詐之心,是知朝廷厭兵,就是不來乞請,欲使此議發自朝廷,得以為重。朝廷深覺其意,卻沒有歸還,西夏無計可施,才來索求,失此機會,必為後悔。西夏若點集兵馬,屯聚境上,朝廷歸還,則是畏兵而還,不會感激朝廷的恩德;如果不還,則戰爭一打起來,禍難不盡。臣以為現在正是大好時機,不可失去。況今日之事,主上妙年,母後聽政,將帥吏士,沒有得到恩惠,兵交之日,誰使效命?若其羽書(注2)沓至,勝負紛然,臨機決斷,誰任其責?微臣請聖心以此反覆思慮,早賜決斷,不使西夏別生猖獗。”

吏部尚書呂大防啟奏:“夏本無能為,然而屢遣使而不守信用,是知我急於議和。新收疆土,議者多言可棄,此慮之不熟也。至於守禦之策,惟擇將帥為先。太祖用姚內斌、董遵誨守環、慶,西夏不敢入侵。皆以二州之力,禦敵而有餘;今以九州之大,用邊而不足。由此可見,在於選人而已。”

司馬光奏道:“此邊鄙安危之機,不可不察。靈夏之役,本由我起,新開數寨,皆是西夏的耕田,今既許其內附,豈能吝嗇而不還呢?西夏必言:‘新天子即位,我卑辭厚禮以事中國,希望歸還所佔疆土,現在卻不還,則是恭順無益,不若以武力取之。’小則上書傲慢無禮,大則攻陷新城。當此之時,不得已而歸還,其為國家之恥,其情更甚於今日。群臣猶有見小忘大、守近遺遠,惜此無用之地,使兵連不解,為國家之憂。臣盼聖上下定決心,為國家和百姓考慮。”

文彥博上奏:“老臣以為司馬相公所言極是,所佔堡寨是我強取,夏丟耕田,民何以為生?老臣認為當趁此機還與西夏,以示恩遇。但不可輕予,可以土地換回被西夏擄掠的人口。如西夏拒絕以土地換人,則不歸還其疆土,而責在西夏不在我。”

司馬光立即道:“上相之計甚好,當以疆土易人。”

“好,好。”宣仁太皇太后滿意地點點頭,見兩位宰輔和重臣都同意以土地換回人口,下了決心。

於是,宋朝以宋哲宗的名義給李秉常下詔:

前後用兵以來,所得城寨,彼此未嘗交還。今來所請,不惟前例

甚明,理難頓改。兼訪在朝之論,皆謂義不可從。然朕獨以永樂之師

陷沒者眾,每一念及,良用惻然。汝倘能以見存漢人盡送歸中國,復

修職貢,事上益恭,仍戢邊酋,無犯疆土,則朕必釋然。尺寸之地,

復何顧惜。當議特降指揮,據用兵以來所得土地,除元系中國舊寨及

順漢西蕃境土外,餘委邊臣商略,隨宜分畫給賜,汝其遵之。

李秉常感念宋朝的寬宏大量和恩德,於同年七月,派使臣進京賀坤成節。坤成節是宣仁太皇太后的華誕。夏使進獻珠寶禮物。

宣仁太皇太后很高興,以宋哲宗的名義,命供備庫使張茂押送賜給李秉常的生日禮物,命內殿崇班安愈押送所賜冬服。

宋夏關係進入蜜月期。就在此時,發生了一件大事,震動宋夏。

注1 屬纊:纊,新絲綿,人將死,在口鼻上放絲綿,以觀察有無呼吸。

注2 羽書:軍事文書,插上羽毛,以示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