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西夏風雲最新章節列表 > 第047章 仁多保忠巧計退兵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47章 仁多保忠巧計退兵

梁乞逋領著殘兵敗將逃回興慶府,由於受到驚嚇和兵敗,回到府中就病倒了。躺在氈床上,他回想出兵的情況,本來出兵順利,只因吐蕃軍先敗,打亂了原定計劃,才使得夏軍救援中了埋伏。

“這個阿里骨,真是個窩囊廢,十五萬人不敵宋軍二萬。”

梁乞逋後來得知宋軍只有二萬人,他罵阿里骨窩囊廢,不罵自己窩囊廢。十萬人不敵二萬,他與阿里骨不過是半斤和八兩,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梁乞逋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不甘心就這樣偃旗息鼓,自消自滅。不奪回西夏故土,心有不甘。可自己病倒了,不能領兵出征了。派誰去呢?派野烏禹實?不行,他老打敗仗。派賴喀麻?他沒領過兵。派嵬名諭密?也不行。派誰都不放心。思來想去,又想到仁多保忠,這個人還行,像他父親,有股勇猛剛強的精神。可他是個滑頭,玩花招。怎麼辦呢?

梁乞逋瞪著眼睛,冥思苦想。“有啦。”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騰地站起來,自言自語地:“就這麼辦啦。”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過了二天,梁乞逋上朝了,向小梁太後稟奏:“我軍多次出征都無功而返,臣建議再次出兵。”

小梁太後點了一下頭,問:“國相要出兵,不知兵向哪裡?何人領兵?”

梁乞逋回奏:“回太后,此次出兵進攻鎮戎軍,領兵之人為仁多保忠。”

“好。”梁太後道:“既然讓仁多保忠領兵,就派人將他調來吧。”

梁乞逋道:“臣已將他調來了,現在殿外等候。”

小梁太後點頭:“宣仁多保忠進殿。”

“仁多保忠進殿——”隨著太監的一聲傳呼,仁多保忠大踏步進了大殿。

仁多保忠跪倒:“臣仁多保忠叩見皇上,叩見皇太后。”

小梁太後道:“平身。皇上要派你領兵出征。”

仁多保忠一邊站起來,一邊在心裡想,這個梁乞逋又打著皇上的旗號,嘴上卻回道:“臣遵旨。”

梁乞逋對仁多保忠下令:“此次領兵十萬,進攻鎮戎軍。”

仁多保忠躬身:“臣遵令。”

梁乞逋看看他,又道:“軍司使大人這次出征不比往常,皇上給你派了一名監軍。”

仁多保忠一愣,知梁乞逋對自己不放心,他不願意,又沒辦法。自古出兵作戰,派監軍也是慣例。

梁乞逋看看仁多保忠:“皇上命梁阿弄為監軍使,隨同大人出征。”

老狐狸。仁多保忠在心裡罵了一句,右手撫胸,深施一禮:“臣遵旨。”

宋元祐二年、夏天儀治平二年(公元1087年)九月,仁多保忠和梁阿弄率十萬大軍進入涇原路,直驅鎮戎軍。

宋朝鎮守鎮戎軍城的是知軍張之諫,他看到漫山遍野的夏軍,嚇得渾身戰抖,哪裡還敢出城迎戰,緊閉城門。他靠在女牆上,下令加強防守,派人趁夏軍剛到之際出城向涇原路求救。

此時的涇原路總兵、渭州知州劉昌祚身染重病,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已經不醒人事,無法指揮作戰。其他將領不敢擅自指揮。

鎮戎軍地處黃土高原六盤山北麓葫蘆河畔,境內丘陵起伏,溝壑縱橫,梁峁交錯。其地左控五原,右帶蘭會,

黃河繞北,崆峒阻南,據八郡之肩背,綰三鎮之要膂。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漢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漢武帝為加強西北地區軍事防禦,置安定郡,治高平城,即宋朝的鎮戎軍。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在舊城外,增築新城,鎮戎軍就有內、外兩城,城池呈“回”字形。

仁多保忠見鎮戎軍城牆高聳,十分堅固,地勢險要,知無法攻陷,心中拿定了主意:不攻城。可身邊還有一位監軍使大人,是專門監視自己的。要是不攻城,回朝無法交差。不能像上次那樣,大軍沒到鎮戎軍城下就退兵了。

仁多保忠斜了一眼梁阿弄,心生一計,於是下令:“包圍鎮戎軍城,明日卯時造飯,辰時攻城。”

次日,夏軍吃完早飯,準備攻城。

仁多保忠對梁阿弄道:“梁大人,末將想與大人商量如何攻城。”

梁阿弄沒想到仁多保忠竟然要與自己商量如何攻城,心中得意。來的時候,國相囑咐他監視仁多保忠。聽到仁多保忠的話,頓時躊躇滿志:“軍司使大人有何高見,但說無妨。”

仁多保忠道:“梁大人,你看,鎮戎軍城牆堅固,防守嚴密。四面攻城,只有末將一人指揮,恐難攻陷。末將想請大人領一軍進攻一面。不知監軍使大人意下如何?”

梁阿弄一聽,心花怒放。從來沒上過戰場的他,今天有了施展才華的機會了,欲像歷史上的孫子吳起,一戰成名,威震青史。“好,願聽大人吩咐。”

仁多保忠道:“末將與大人各領五萬大軍攻城。”

梁阿弄高興地:“好,就這麼定了。”

於是,梁阿弄領兵五萬,進攻東面和北面。仁多保忠領兵五萬,進攻南面和西面。夏軍推著雲梯奔向城牆,開始攻城。

梁阿弄手中緊握寶劍,親自督戰。夏軍奮勇攀登雲梯攻城,宋軍英勇抵抗。戰事從辰時直戰到未時,夏軍又飢又累,多次敗退。

梁阿弄心中著急,見夏軍傷亡慘重,想停止攻城,又怕仁多保忠小看自己,只得不惜犧牲攻城。

就在此時,仁多保忠派來副將,對梁阿弄道:“稟報監軍使大人,我軍傷亡慘重,沒能攻下城池。請示大人,是否停止攻城。”

梁阿弄一聽,好似得到了救星,“回去告訴軍司使大人,停止攻城。”

梁阿弄回到大帳,還沒坐定,只見幾名夏軍抬著仁多保忠進來了,左肩頭纏著布,鮮血滲出來。

“軍司使大人,你怎麼了?!”梁阿弄驚問。

仁多保忠道:“中了宋軍一箭。”

梁阿弄道:“大人安心休養,有在下。”

仁多保忠感激地道:“多謝大人,末將怕是不能指揮了,有勞大人了。”

梁阿弄安慰他:“不必言謝。在下與大人共同出征,當同心協力。”

第二天,梁阿弄領軍攻城。張之諫盼不到援軍,只得率軍拼死堅守。夏軍一連攻城三天,死傷軍兵萬餘人,也沒攻陷鎮戎軍城。

梁阿弄無計可施,對仁多保忠道:“攻不下城池,回去如何向朝廷交代?”

仁多保忠回道:“鎮戎軍城高堅固,我軍又不善攻城,大人和末將也盡力了,攻不下也沒辦法。以

末將愚見,繼續兵圍城池,不再攻城了,派出軍兵進攻周圍小堡寨,焚燒房舍,搶掠牲畜和人口。你我回去,也好交差。”

“好,大人之見甚好。”梁阿弄非常稱讚。

於是,夏軍四處燒殺搶掠,鬧得涇原路烽煙四起,戰火紛飛,民眾四散奔逃。

環慶路慶州知州範純粹得報夏軍進犯鎮戎軍,涇原路各鎮沒有增援,心中不安。其人乃前宰相范仲淹四子,范仲淹鎮守陝西時,功勳卓著,四個兒子都效力疆場,與西夏征戰。

範純粹對部下道:“我軍當首建應援牽制之策,臣子之義,忘軀徇國,不要說鄰路被寇,非我職也。”於是派遣老將曲珍救援。

二人商議,夏軍人多勢眾,不可直面對陣,採取調虎離山計,迫使夏軍撤圍後退。於是,曲珍領軍晝夜賓士三百裡,進入夏境曲律山,縱兵擊破党項族帳,斬首千餘人,俘獲夏民數百人。

仁多保忠和梁阿弄得報大驚。仁多保忠決意撤軍,擔心宋軍追擊,立即下令:“營寨內如常生火,暗中做撤退準備。”

夜晚降臨,四周幽暗。一彎殘月低垂在鎮戎軍城頭,好像譙樓上掛著一個小燈籠。暗淡的月光,照得山巒和大地一片清冷。

鎮戎軍城像個龐大的怪物,懶散地躺在山間。城上的宋軍在黑暗中站立,依然堅守著崗位,不敢有絲毫怠慢。

一片雲朵飄動,慢慢地將那個殘月遮掩。四周頓時陷入黑暗……

清晨的太陽依然升起,暮秋的陽光暖洋洋的,照射著鎮戎軍古老的城池。鎮戎軍城像大病初愈的病人,又煥發了精神。

張之諫如往日一樣,登上南城樓巡視,習慣地向城外的夏營瞭望。望了一陣子,突然一愣,發現城外的夏營靜悄悄的,營中無數處炊煙飄浮,彷彿無數灰色遊絲嫋嫋娜娜。現在正是做早飯的時間。他瞪著眼睛,專注地望著夏營,瞪得眼睛發酸,也沒瞪住一個夏兵。他又換了一個方向,來到西城樓瞭望,所看到的和南面一樣。

這時,其他兩面城樓守衛的士兵來報:“稟知軍大人,夏營空虛。”

“夏軍撤兵了。”張之諫果斷地作出了判斷,高喝一聲:“來人。”

一個親兵走上前:“大人,有何吩咐?”

張之諫下令:“傳我將令,出城追擊夏軍。”

“得令。”親兵跑下城頭。

張之諫見夏軍撤退了,膽氣來了,城門開啟,率領宋軍衝出城,殺向夏營。夏營果然是座空營,已人去營空。他勒轉馬頭奔出去,宋軍緊緊跟隨。追出二十多裡,仍不見夏軍蹤影。

張之諫勒住韁繩,身後的宋軍也停下腳步。

前方數騎飛奔而來,“報知軍大人,前方五里的山間發現小股夏軍騎兵。”

張之諫聞報,眼珠轉了轉,下令:“撤退。”

通判馮琔道:“知軍大人,小股夏軍騎兵正是我軍立功的機會,何故不去追殺,卻要撤退?”

“你懂什麼?”張之諫向前方的山間看了一眼,“仁多保忠勇猛奸詐,豈能留一軍送我立功?”

正說話間,突然三聲炮響。嚇得張之諫一哆嗦,“撤軍,快快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