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西夏風雲最新章節列表 > 第080章 金國先祖來完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80章 金國先祖來完顏

女真人的先祖,出自靺鞨氏。靺鞨本號勿吉。勿吉,古肅慎地,在中國東北,東瀕海,南接高麗。勿吉是外族對女真人的稱呼,意思是東部人。元魏時,勿吉有七部:居住在粟末河畔的粟末部、粟末部西北的伯咄部、再北的是安車骨部、安車骨部東為拂涅部、拂涅部之北為號室部、居住在長白山一帶的是白山部、居住在黑水河畔的是黑水部。隋始稱靺鞨,七部並同。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其餘五部無聞。靺鞨是女真人的自稱,意思是居住在森林裡的人。

唐武後聖歷元年(公元698年),粟末靺鞨首領建立振國,也稱震國。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唐朝派崔忻冊封其首領為左驍衛大將軍、渤海郡王,設定忽汗州,加授為忽汗州都督,遂改振國為渤海國。渤海國按照唐朝的制度,建立政治、經濟制度,使用漢文。經常派人到長安朝貢,請封號。多次派遣學生到京師學習,文化發達。

此時,居住於最北面的黑水靺鞨,仍然忠於高麗王朝,分為十六部。黑水靺鞨人體魄強健,力氣很大,性格堅韌兇悍,善於步戰和射獵。其箭桿為木製,箭頭為石頭製成,稱為“楛矢石砮”,以肅慎時代的傳統製法製成。民俗好編髮,綴飾野豬牙,插野雞尾為冠的裝飾,以區別其他諸部。居無房屋,選擇山南面向陽的高坡之地,掘地為穴,上面搭架木頭,覆蓋黃土,有如丘冢,為半地穴式的窩棚。

唐太宗率軍徵高麗,黑水靺鞨曾經以十五大軍援助高麗,拒戰唐軍。每戰,黑水靺鞨軍常常打頭陣。高麗戰敗,黑水靺鞨開始臣服於唐朝。唐開元十年(公元723年),大首領倪屬利稽到京師長安朝覲,唐玄宗立即授予倪屬利稽勃利州刺史。於是,安東都護薛泰請設定黑水府,以部長(大首領)為都督、刺史,唐朝設定長史監督,賜黑水府都督姓李氏,名為獻誠,領黑水經略使。安史之亂以後,唐朝國勢衰落,渤海國逐漸強大,黑水靺鞨轉而依附,朝貢不絕。

五代時期,契丹(遼國)逐漸強盛,滅掉了渤海國,黑水靺鞨臣服於契丹。契丹將居住在南邊的黑水靺鞨人編入契丹戶籍,稱為熟女真;居住在北邊黑龍江、長白山的黑水靺鞨人,不入契丹戶籍,稱為生女真。

有一天,一位名為函普的高麗人,來到生女真完顏部居住的地區。此人年已六十有餘,精神矍鑠,身體健朗。孤身一人,以採集、漁獵為生。他為人慈祥和善,與女真人相處得十分友好。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完顏部與相鄰的部族經常因為山林和水源發生爭鬥,常有人戰死,兩族交惡已成世仇,仇恨越來越深,無法和解。

完顏部首領看到函普老者人緣很好,與相鄰部族的人相處的很融洽,就對他道:“老人家,我族與鄰族為世仇,若能為部人解此仇怨,使兩族不再仇殺而和解,我部有一賢女,年六十而未嫁,你孤身一人,當以相配,老人家也成為我們部族的人。你看,怎麼樣?”

函普微笑道:“好吧,我這就去。”

於是,函普來到鄰近部落,見到其首領,敘禮畢,對鄰部首領道:“老朽來到貴部,是受完顏部首領的委託。”

鄰部首領問:“完顏部又要什麼賠償?”

函普笑了,答道:“完顏部首領不是讓我來索要什麼賠償,而是讓我和大首領商談,他希望兩族和解,不再沒完沒了地仇殺下去。”

鄰部首領一愣:“完顏部首領希望兩族和解,不再仇殺下去?”

“對,完顏部首領就是這麼說的。”函普接著道:“兩部之間因為一人被殺,就沒完沒了地殺下去,越殺死的人就越多,哪個部落也佔到便宜,仇恨還越來越大。以老朽之見,不如這樣。”

鄰部首領看著他:“你老請講,不如怎麼樣?”

函普道:“不如這樣:只誅首亂者一人,誰殺了人就由誰償命,部落再以財物來賠償。這樣,就避免了繼續爭鬥,而且還能獲得好處。請大首領深思,看看這樣做可否?”

鄰部首領也不願無休止地殺下去,越殺人越少,越殺仇恨越大。於是點點頭,對函普道:“我看這個辦法很好,你老看看,用什麼東西賠償,用多少適合。”

“大首領想的對。”函普想了想,說道:“凡是殺人者,徵其家人一口,到死者家為勞力,部落出馬二十匹,母牛十頭,黃金六兩,賠償被殺者家,兩家即和解,不得私下爭鬥。”

“好,好。”鄰部首領稱讚道:“徵殺人者家一個壯勞力,到被殺者家做人質,還能給人家幹活,好,這辦法太好啦。部落再出馬牛補償死者家,這個辦法好,我同意。”

兩部族遂達成協議。女真人之俗:殺人賠償馬牛三十,自此開始。

函普調停兩部族仇殺成功,完顏部首領履行了諾言,將六十歲的賢女許嫁與他,並答謝一頭青牛。函普成為完顏部的成員,因其才能被推舉為部族首領。

函普和賢女婚後,相敬相愛。賢女竟如枯樹開花,連生二男一女。長子烏魯,次子斡魯,一女注思板。

完顏部族在函普統領下,逐漸發展起來。函普死後,其子繼承部落首領之位,再傳到第四代,綏可即位。

女真人因為沒有房屋,夏季隨著水草而流動,冬季則回到窩棚裡貓冬。綏可看到部族遷徙不定,欲改變這種狀態。當時,綏可帶領部族徙居在海古河之地,他讓女真人開荒種地,種植樹木。他潛心研究女真人的窩棚,如果將窩棚增高,再安裝上門窗,不就是房子了嗎?綏可用這種方法,建造起第一座房子,隨後教女真人建造房子。於是,女真人學會了建造房屋。有了房屋,女真人不再遷徙,而固定下來,即放牧牛羊,漁獵,也耕種莊稼。

綏可死後,其子石魯即位。石魯秉性剛毅質樸,看到女真人只有祖上傳下來的民俗規矩,有些已不適用發展起來的部落,要制定新的律令條教。他的族叔們和部族人都不同意改變祖上傳下來的規矩,要將他活埋。

石魯的叔父謝里忽聽到訊息,趕到現場,對眾人高呼:“吾兄長之子,是位賢人,必能承家,安緝部眾,讓部落興旺發達,你們怎麼能將他活埋呢?”說完,取弓箭射向眾人。人們嚇跑了。

石魯得救,隨後制定法律,按律管理。部落漸漸強大。遼國授予石魯惕隱(注)官職。石魯帶領部族征討其他部族。完顏部越來越強大。他在征途中得病,不幸死在回師途中。

石魯死後,其子烏古迺即位。烏古迺生於宋天禧五年、遼太平元年(公元1021年)。為人寬恕,能容物,生平不見喜怒。推財與人,分食解衣,無所吝嗇。人或忤之,也不記恨。

此時,白山、耶悔、統門、耶懶、土骨論以及五國部都歸附完顏部。遼國以兵力遷徙鐵勒、烏惹百姓。兩部民眾怨聲載道,不肯搬遷,紛紛逃來歸附完顏部。遼主得知,命大學士曷魯帶領大軍來索逋逃民。

烏古迺得報,擔心遼兵深入,盡得完顏部統轄地區山川道路險易的情況,將來謀取完顏部就後患無窮了。於是以計制止。

烏古迺帶領幾個從人,迎著遼軍奔去。遠遠地見到傘蓋下的曷魯,滾鞍下馬,快步來到對曷魯馬前,雙手袖手微俯身,向前一步,又向後退步,左膝跪地,右腿曲立,左右搖肘,狀如舞蹈,四跪後,以右手按右膝,站起起身道:“完顏部部長烏古迺拜見天使大人。”

曷魯趾高氣揚地端坐在馬上,見烏古迺拜見禮成,遂下馬握住烏古迺的雙手,以執手禮表示對他的優待:“大首領何必客氣,卑使奉命前來捉拿朝廷逃犯,多有打擾。”

烏古迺故意問道:“敢問學士大人,是何要犯,使得朝廷勞駕大人,不辭辛苦帶領大軍前來捉拿?”

“不是什麼要犯。”曷魯輕蔑地說道:“就是一些鐵勒和烏惹逃民,不從遷徙,跑到大首領的地界裡了。”

“啊,是逃民啊。”烏古迺點點頭道:“在下認為大人不必為幾個逃民勞心費神。大軍若深入,諸部必驚擾,變生不測,逃民得到訊息早躲進山林裡了,他們有刀槍有石箭,躲在密林中,大軍貿然進去,不易收逋,若是傷亡將校和軍兵,可就得不償失了。”

曷魯點頭道:“大首領說的對,大遼國犯不著冒險抓那幾個逃民。就由大首領監視他們,別再鬧出大事來。”

烏古迺鞠躬施禮道:“請大學士放心,卑職一定盡力。”

“停止搜捕。”曷魯下令撤軍,回朝覆命去了。

烏古迺以計救了鐵勒、烏惹部族,二族遂歸附完顏部,勢力更加強大。烏古迺欲併吞烏林達部,其首領石顯不從。派兵進攻,沒有攻克。烏古迺心生一計,派遣使者到京城以進獻名馬為名,稟告遼主石顯欲謀反。遼主派人到烏林達部,責問石顯。石顯遂派兒子婆諸刊進京面見遼主解釋。遼主覺得烏林達部不敢謀反,厚賜遣還。

石顯見到兒子回來了,還帶回遼主的賜品,心中高興,哈哈大笑:“烏古迺,你打錯了主意,想借遼主整治我,你瞪大了眼睛看看。”

為感謝遼主的嘉譽,表現忠誠,石顯帶著兒子婆諸刊趕到遼主駐蹕的春蒐。遼主見石顯來了,心想為防萬一,遂將他留下,遣其子回去。石顯離開烏林達部,勢力大減。

沒過多久,五國蒲聶部節度使拔乙門叛遼,鷹路不通。其族為遼國進獻海東青。遼主將要征討,先遣使來向烏古迺諭旨。

烏古迺對遼使道:“不勞朝廷用兵,可以計取。若用兵,拔乙門將據險頑抗,非歲月可平。”其實,他最為擔心的就是遼國進入他的境內。

遼使回報遼主,同意烏古迺以計智取的策略。

於是,烏古迺派人去見拔乙門,將遼國欲興兵進討蒲聶部烏古迺勸遼主息兵的情況說明,拔乙門十分感激。烏古迺遂與拔乙門結拜,為表示誠意,將妻子和孩子送到蒲聶部為人質。拔乙門對烏古迺感激不盡,放鬆了對完顏部的警惕。

烏古迺乘機襲擊,生擒拔乙門,獻於遼主。遼主在寢宮召見烏古迺,並設宴款待,授予他生女真部節度使。遼人稱節度使為太師,女真人稱為“都太師”自此開始。

遼主見烏古迺忠心耿耿為大遼國,刻印授予,並要求他加入遼國國籍。烏古迺不願入籍,推脫道:“謝聖主,入籍之事,容臣回去與部族商量。”

遼主一心想讓烏古迺加入遼國國籍,就派來使者找烏古迺。

烏古迺見推託不過,又不能直言拒絕,心生一計,暗中命部人揚言:“都太師若受印入籍,部人必殺了他。”

遼使無奈,只得捧著大印回去覆命。遼主恐完顏部族殺了烏古迺,其地發生騷亂,不利國家安穩,遂打消入籍之念。

生女真人進化較晚,不會鍊鐵技術,也沒有鐵。烏古迺為加強軍隊的戰鬥力,命部族廣為貿易,換取鐵器。得鐵既多,打造刀槍和弓箭。兵勢逐漸增強,歸附的部落越來越多。

注 惕隱:遼國官職,掌管部族的官長,即宗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