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法蘭西1794最新章節列表 > 第225章 再戰赫魯納 (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25章 再戰赫魯納 (上)

與從物理學借用的“反動”一詞相似,“左派”與“右派”都起源於法國大革-命時期,但也有人說起源於早期的英國議會政治。

最初的時候,所謂的“左右派”不過是左右兩邊議員座位的簡單描述。“左派”那是坐在(輪值)議長左邊的議員;而“右派”就是坐在(輪值)議長右邊的議員。

但很快,隨著議會中各種矛盾的表面化與公開化,“左右派”就被賦予了濃郁的政治色彩。

隨著黨同伐異的趨勢加強,立場溫和或是保守的派議員逐漸集中於議會右側,而提倡革新與進步的議員紛紛佔領了議會左側。這樣一來,(輪值)議長就非常容易清點支援與反對的票數。

需要說明的,18世紀到19世紀上半葉的這一時期,所謂的“左派”與“右派”大體維繫著一種中性詞。不過,“極端派”倒是從它誕生之日開始,就有了好壞之分。

另一方面,無論“左派”、“右派”與“極端派”並非都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演變的。很多時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並隨著政治大環境的變化,各種黨派的政治角色也在相互轉換。

在法國大革命初期的三級議會與制憲議會中,革-命“左派”就是以拉法耶特、巴伊、米拉波、迪波爾為首的君主立憲派(也稱斐揚派);而保守的“右派”就是拒絕改革的貴族與教士。

此時,布裡索、丹東、馬拉與德穆蘭等人就是激進左派;路易十六的弟弟阿圖瓦伯爵就是典型的激進右派,他們宣稱要殺光一切立憲派分子。至於羅伯斯庇爾,此時的他是一個安靜的溫和派。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立法議會開始,主張君主立憲的斐揚派“蛻變”成右派;揮舞左派大旗的是布裡索和他的吉倫特派。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此刻的激進右派,特指一切要求恢復路易十六專-權的保王黨分子;激進左派依然是丹東,德穆蘭、馬拉;這時的羅伯斯庇爾放棄了中立,加入到左派行列,很快成為激進左派的領袖之一。

1792年8月起義推翻了路易十六的王位,成立了法蘭西共和國,隨後又組建了國民公會。

此刻,大權在握的吉倫特派變成新一代的右派(保守派);而所謂的激進右派,就是一切試圖恢復法國君主的勢力,包括君主立憲的斐揚派和各種立場的保王黨;這個時候的左派,是以羅伯斯庇爾、丹東為首的雅各賓派;而激進左派,是馬拉和他的堅定支持者,埃貝爾和肖梅特等人。

等到吉倫特派被推翻,丹東和他的寬容黨逐漸淪為了右派,埃貝爾與肖梅特成為左派,儘管掌握了兩委會的羅伯斯庇爾,竭力宣揚自己無黨無派,但被人譏諷為“做了主子還不夠,還想當教皇”。

熱月政變之後,右派依然是新寬容派,包括塔裡安、勒貝爾、布林東、梅爾蘭、巴拉斯等人;左派是雅各賓派在議會的殘餘勢力,巴雷爾,比約-瓦倫,科洛-德布瓦、瓦迪埃、阿馬爾、弗蘭等人。

至於安德魯,羽翼逐漸豐滿的他,正在慢慢拉開他與新寬容派的距離。這是穿越者決定效仿羅伯斯庇爾在1793年10月到1794年4月做法,哪一派的政治主張都不願意多參合,哪一派都要保持相對的良好關係。

至於羅伯斯庇爾的敗亡,歸根結底就在於沒能掌握軍權。在他的身邊,沒有一個優秀的軍官團隊服務於他,也沒有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效忠於他。

一方面,作為國民公會的議員,安德魯立場堅定的支援兩委員會,嚴厲鎮壓一切極端左派(巴黎暴動分子),或是極端右派(叛亂的保王黨人);

另一方面,安德魯還要竭力避免自己手上粘上太多普通民眾的鮮血。畢竟,大部分的政治問題,不是是與非,對與錯的問題。

所以,他主動避開紛亂首都,在一系列對外戰爭中繼續“養望”,利用一次又一次的勝利,繼續在巴黎民眾,以及2800萬法蘭西國民中“猛刷人氣”,尤其是要在軍隊裡面大肆培養自己的心腹親信,建立嫡系部隊。

這是安德魯在效仿另一時空,拿破崙獲得法蘭西統治權的做法。比起拿破崙,穿越者做得更主動,更徹底一些。

相對於拿破崙,安德魯也存在一個極大的劣勢,那就是他沒有一個龐大的家族在後面堅定的支援他,諸如智慧化身的母親萊蒂齊婭,有錢好使的大哥約瑟夫,作為國會議長的大弟弟呂西安,以及能夠衝鋒陷陣的妹夫繆拉。

如今的安德魯,幾乎是孤家寡人一個,母親一系的親屬差不多都死光了。至於霍恩索倫家族,處於政治上的避諱,安德魯是不打算讓自己參與了。頂多在法國與普魯士簽訂和約之後,他將自己與伯爵夫人的私生子送過去,擔當魯爾公國的君主。

但從另一個側面來看,這也許會變成一件好事。沒有太多的親情羈絆,沒有什麼裙帶關係,也沒有……

回到伊比利斯半島,安德魯目送地中海艦隊南下後,就在羅塞斯城裡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他沒有立刻回到自己的大本營菲格拉斯,而是前往赫魯納城下進行督戰。

數天前,安德魯在正式收到國民公會的代表資格後,就將東比利牛斯軍團的指揮權交給了佩裡尼翁將軍。不過,貝爾蒂埃的大參謀團,蘇爾特與聖西爾的兩個旅團依然歸屬於安德魯統帥的直屬部隊。

此刻,陪伴在安德魯身邊的侍從副官,換成了貝西埃爾少校。這位26歲的騎兵上尉是一個外科醫生之子,1791年他加入法王路易十六的立憲自衛軍,不久獲騎兵上尉軍銜。

1792年8月10日,巴黎的革-命群眾在丹東等人的號召下,攻陷了杜伊勒裡宮,大批瑞士護軍被殺,貝西埃爾卻大難不死。

隨後,他來到比利牛斯軍團中當兵。1793年重新升任軍官,1794年再升騎兵上尉。

毫無疑問,貝西埃爾也曾是波旁宮軍校的軍官學員,在他畢業之後,上尉晉升少校。如今又接替絮歇,成為安德魯統帥的侍從副官。而依照慣例,數月後,當貝西埃爾離開安德魯,下放到某個作戰單位時,他也會擢升為戰時上校。

中午時分,安德魯一行人抵達赫魯納城的北郊,佩裡尼翁將軍的軍團指揮所。剛剛就職軍團司令的佩裡尼翁,站在一副地圖前,為安德魯統帥詳細介紹了赫魯納城的相關情況。

從地圖上看,赫羅納城鎮地區綿延在兩座高山的山腳下,兩座山被加利根河谷分開,這道河谷也是從東面接近赫羅納的唯一道路。

蒙胡伊克要塞是赫羅納防禦最強的部分,俯瞰著整個河谷北面的高山,堡壘外圍還有聖納西索、聖路易和聖丹尼爾三座多面堡。

而在加利根河谷南面的高山上建有三座要塞,分別為:卡普琴、安妮女王和康斯特堡,它們相互之間有塹壕相連。離康斯特堡要塞不足300米還有一座名為騎士多面堡的防禦工事,俯瞰著河谷下面的聖丹尼爾修女院。

除此之外,山坡上還有兩座名為“卡普特多面堡”和“城市多面堡”的小型防禦工事。

依照軍團司令官的說法,赫魯納左右的兩座山都非常陡峭,直接進攻位於山頂的堡壘是非常困難的。但這些堡壘樣式老舊,自從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以來都沒有按照先進要塞的樣式進行加固。

聽著佩裡尼翁的講解,安德魯留意到奧尼阿河從城鎮中間流過,最終匯入特爾河。而奧尼阿河以西的城鎮是梅卡德爾,以東的城鎮被一條長長的中世紀樣式城牆保護著,城牆高25英尺,密佈塔樓,但過於狹窄以至於無法部署火炮,僅在城牆的兩端有兩座武裝較好的稜堡,拉梅塞德和聖瑪利亞。

當然,由於城東地形複雜,這兩座稜堡基本封鎖了進攻方可採取的進攻路線。

“從表面上看,赫羅納的弱點在於奧尼阿河以西的梅卡德爾地區,因為外面僅有一道6米左右高的城牆保護,城牆包含五座稜堡,但沒有任何外圍防禦工事。不過,西班牙人對此也很清楚,因此他們在奧尼阿河東岸加固房屋,設定路障,在城中建了一道防線。”

佩裡尼翁繼續說道:“在整合大參謀部的意見之後,我軍圍攻赫羅納基本上集中於以下的兩個方案:

第一種方案,是先攻下西面的梅卡德爾地區,然後向東推進。從地圖上看,城鎮西面地形平坦,非常適合構築圍城陣地,並且城牆外沒有任何進一步的防禦工事。不過我們擔心城鎮裡道路狹窄、房屋密佈,進行巷戰肯定要遭受不小的傷亡,並且還會遭到東面山頂上要塞火力的覆蓋;

第二種方案,是從東面下手,先圍攻築在高山上的蒙胡伊克要塞。當然,這肯定會花費非常多的時間和人力。可如果一旦拿下了,整個城鎮都將直接處在這座要塞的火力打擊之下,接下來的任務難度將大大降低。”

很顯然,佩裡尼翁選擇了第二種進攻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