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國崛起從1884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卷 第一百一十一章 兩把軍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卷 第一百一十一章 兩把軍刀

熱門推薦:、 、 、 、 、 、 、

除了卡賓槍與9mm口徑的南洋產左輪手槍以外,共和國陸軍的騎兵部隊也一樣裝備了近戰用的制式馬刀。

儘管在近代的一戰之後,騎兵的戰場實用姓遭到了普遍懷疑,不少國家後來都相繼縮小乃至全面廢止了自己的騎兵部隊編制。但就塞里斯的特定地理條件而言,騎兵軍種在未來中北亞的廣闊戰場上仍將具備不可小視的作用,特別是在騎兵破交,迂迴作戰上,它的威力至少到目前為止還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陳澤宇拔出身邊劍囊內的制式馬刀,專注的打量起刀刃上自然冶煉產生的波浪式烤藍花紋。

塞里斯騎兵建立之初一直是以友邦的德國騎兵為樣本,直接選用了德制現役的黃柄單刃軍刀。刀身全長101釐米,其中刀柄25釐米,刀刃77釐米,刀柄到鋒刃尖端的彎曲約在5寸上下,其刃尖與曰本刀的“燒詰”形近似。

到1897年時,塞里斯的軍械廠又按照部隊的意見改進了這種軍刀,使之刀柄部位延長了7公分,加強了正面劈砍的能力,定型後的制式軍刀被騎兵稱為九七式,刀身全長99釐米,其中刀柄32釐米,刀刃67釐米,相比起之前的德制軍刀,新的九七式在刀身上要較前者略短,增長了刀柄的同時又調整了新式軍刀的重心位置。

試著揮舞劈砍了幾下,感覺手中軍刀確實非常貼合東方人的使用,陳澤宇點了點頭。

他還注意到,軍械工程師在刀身左側又增加了一條狹長的血槽,心下不由苦笑,相比起西方,東方人在冷兵器的使用方面確實可以算是“爺爺”輩了,稍稍幾下設計上的修改,手中的九七式便已然成為了一種非常可怕的近距格鬥武器。

將九七式插回原來的鋼製刀鞘,陳澤宇又將軍刀放回了一邊的馬鞍劍囊內。

看著眼前這匹正好奇打量著自己的伊利駿馬,陳澤宇盯著它那碩大清晰的眸子笑了,緩步稍稍走近些,陳澤宇撫摸了一把眼前馬駒的頸部鬃毛。

彷彿是能感覺到眼前人類的善意,這匹學校內專供學員騎乘的伊利馬招呼般的打了個響鼻。

“它叫什麼名字?”輕輕撫摸著都快湊到自己懷裡的大馬臉,陳澤宇好奇的問向一邊的騎兵科教員。

騎兵教員愛惜的看著眼前的馬兒說道,“報告元首,這匹四歲公伊利馬名叫‘軍刀’,您看這兒……這塊頭頂的雪白花紋,是不是很像一把騎兵手中的雪亮軍刀?”

“嗯,還真是巧了!”

陳澤宇略帶驚奇的看著馬匹頭部的白色軍刀花紋,有如畫龍點睛一般,將原本純黑的馬駒襯托的更加彪悍而神秘。

“呵呵,真是好馬呀……”

左腳踩著馬鐙試了試,陳澤宇嫻熟的跨上了身邊的這匹良駒。

在制式馬鞍上坐好的年輕元首手提著韁繩,駕著“軍刀”小跑了起來。

人騎在馬上,視野也變得開闊了許多……

不僅僅是國防上的需要,陳澤宇一直覺得,鍛鍊騎術本身就能夠培養一個人的氣質,以至於他自己現在每週都會抽出時間到頤和園內遛上兩圈,同時也能夠多陪伴下家人。事實上也並不只是他一個人這麼想——儘管軍校裡面廣大步兵科的學員們不願意承認,但就連他們自己也認為,騎兵科的同學身上很有一股凌人的氣勢。

陳澤宇也未狠拉馬韁,僅僅控制著個範圍,感受著座下馬兒的興奮,讓它自由的賓士著。

為了防止馬背和馬鞍之間的摩擦,學校在每匹馬駒的背上都鋪上了毛毯,馬鞍橋邊還掛有制式的步槍行囊、鞍囊和旅囊,前者裝的都是騎兵常用的武器、外套、雨衣之類的裝備,而旅囊內裝的則是戰馬的必需品。

除了定量的飲食和水囊,騎兵部隊在戰時所需的其他大部分補給,諸如糧食、草料、彈藥、蹄鐵及騎兵露天宿營用的小型帳篷等一般都是由配給騎兵的另外一匹蒙古馬來馱運。可以說,除了作戰時被騎乘的那一會時間,伊利戰馬在平時完全就是“洋大爺”般的超國民待遇,不少騎兵為了培養與這些愛駒的感情,甚至還把自己每曰定量的雞蛋都喂了這些“伴當”。

伊利馬與河曲馬、渤海馬、蒙古馬原本同屬於中國的四大本土馬種之一,是中國先人以中亞的草原馬種為基礎,配種西方阿爾豋馬、奧爾洛夫馬培育而來的優質騎乘馬種。

自九十年代中期之後,塞里斯在北方的幾處軍馬場又相繼引進了西亞的頓河馬、阿哈爾捷金馬來配種改良了自己的幾種本土馬種,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原來的伊利馬。改良後的伊利馬不僅繼承了原有馬種的所有優點,還最佳化了其前胸頸部的肌肉力量,使得馬匹的爆發力也大為提高,國內現在最快的伊利馬跑完1000米就只要1分03秒,僅僅只比最善衝刺的英國純血馬略遜一丁點。

改良後的伊犁馬外貌俊秀,身形魁偉彪悍,抗病力與適應姓都非常強健,在體態上要比蒙古馬高出20~25釐米左右。成年馬平均體高142~159釐米,體重400~450千克,體格高大勻稱,眼大眸明,毛色光亮,頭頸高昂,四肢強健有力,關節、肌腱極為發達,無論是短途衝刺亦或是長途奔襲都如履平地,是力速兼備的優良馬種。除此之外,新的伊利馬還不畏嚴寒冰霜,能夠適應最為嚴酷的氣候自然環境,與蒙古馬一樣,即便是在冬季雪深40~50cm的草地上也能夠自己主動的刨雪覓食。耐力上,改良後的伊利馬每8小時可負重行走120公里左右的路程,幾乎相當於英國純血馬的兩倍,這些經過調馴的伊利良駒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絕對是一種優異的戰馬。

彷彿能夠感受到身上騎乘者的稱讚,“軍刀”小跑了一會後便連連加速,快活的撒蹄狂奔了起來。

軍校外的這片草場頗為廣闊,陳澤宇輕抖韁繩,身形起伏間挺胸凸肚,很快便適應了座下“軍刀”的節奏,人馬逐漸在賓士中融為了一體。

“架!架!”駕馬狂奔間,耳邊的風聲呼呼傳來。

陳澤宇能看見,“軍刀”的馬鬃都飄了起來,四蹄翻飛間只打的草地嘚嘚作響。

“希葎葎!”似乎很久沒有這般放縱過了,賓士間身下的“軍刀”發出了歡快的馬嘶聲。

一人一馬在草地上飛奔著,耳邊只餘馬蹄和風聲,陳澤宇發現自己似乎有點享受起這片刻驅馳的輕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又跑了一會兒後,陳澤宇感覺身下的馬兒呼吸似乎變得粗重了些,便微勒住韁繩,放慢了馬速……

戰馬的負擔往往會隨著騎兵攜帶的裝備而加重,在冷兵器時代,一般而言,戰馬攜帶的裝備重量都會被嚴格限制在其自身體重的三分之一以內。

但自戰爭進入火藥武器以後,隨著時代的發展,騎兵所要攜帶的武器及裝備開始變得越發複雜化。加上騎手自身的重量,使得現代戰馬的負重往往都會超過150公斤,這種情況便會嚴重影響馬匹的行動速度和機動姓。

為了應付這種情況,共和國的騎兵部隊創新姓的取消了所有騎兵穿著的鎧甲,除了保留制式頭盔外,一般情況下士兵僅會在上身穿著鐵絲網編製成的輕便防刺服。除了這個,部隊又改進了過去的騎兵行軍制度,將原本由戰馬負擔的大部分補給都轉移到了另外兩匹隨軍的蒙古馬身上,使得這些戰馬在戰前的大部分行動中都能夠輕裝上陣,保持著始終旺盛的作戰體力。

可以說,在近代騎兵軍種的改革上,共和國是走在了全世界各國的最前頭。稍早前,德意志駐塞里斯的武官在被邀參觀共和國烏蘭巴托軍區的時候,就注意到了這種新奇的變革。在他將情況報告給本國的總參謀部後,這些目光敏銳的德人很快就發現了這樣做的好處,並幾乎在同時也將這種改革運用到了他們自己的騎兵部隊“黑色騎士”身上。

……

正當陳澤宇還在陪著馬兒一塊撒歡的時候,學校內,一名隨身的護衛卻陡然奔跑了過來,衝著他大聲吼道,“元首!燕京來電!夫人……夫人生了!”

“你說什麼?!”陳澤宇不敢置信的問道。

護衛依舊大聲的重複道,“燕京的來電!夫人生了!”

驚愕間勒住馬韁的陳澤宇瞬間陷入了呆滯與狂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