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豐臣遺夢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四九章 激戰御東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四九章 激戰御東山

“主公,海津城那邊談妥了,只要本家按計劃出兵,後藤隱岐守願為本家作保。”緊接著,石川清康將後藤基次的話一字不落地回稟給了石川康長。

康長聽罷長舒了一口氣,頗為慶幸地說道:“清康,這次多虧有你啊。你還不知道,就在剛才,康勝派人從大坂帶話給我,就在三天前,前田侍從和內府麾下的小笠原信濃守在御東山城大敗毛利軍,二宮與次就辰等多名重臣皆歿於此役。安藝中納言已命令天野掃部率殘部撤退,目前估計已退往大津城。”

毛利輝元自三月初十起兵以來,除去交給毛利秀元的八千人,還先後動員了四萬六千軍勢進攻近畿,是除秀保和家康以外投入兵力最多的大名。從三月十八日正式接管大坂惣構和三之丸開始,毛利軍於三月二十五日奪取高槻城和澱城,四月初六攻克伏見城,四月初十奪取大津城,不到一個月便基本控制了秀賴名下的河內、和泉和山城三國以及攝津國大部分地區,一躍成為近畿地區的霸主。

這期間除了在伏見城損失較大外,大軍並未遇到激烈抵抗,這也成為毛利諸將在前期攻打御東山城時輕敵的主要原因。長吉關位於御東山城以東、大津城以西,當初秀保為獲得秀吉信任,有意在修建此關時將面向伏見的一側不設防,後來雖經秀吉同意重新修繕,但西側的防御能力仍遠遠比不上東側,這一缺陷在戰鬥初期便體現出來了。

四月十一日,毛利輝元的叔叔天野元政以二宮就辰為先鋒,動員麾下兩萬七千大軍猛攻長吉關,守將小笠原隆清從御東山率三千軍勢前往支援。由於輕敵,毛利軍先鋒在開戰首日誤入豐臣軍埋伏,損失慘重,二宮就辰被鐵炮擊傷,回營後不久便一命呼嗚。天野元政隨即調整戰略,讓毛利元康調集大筒轟擊城門,同時以弓足輕和鐵炮足輕進行騷擾,使得豐臣軍難以對破損處及時修復。

四月十三日,長吉關不堪轟擊,終於有多段城牆坍塌,天野元政看準時機發動總攻,雖然守軍在小笠原隆清的帶領下進行了頑強抵抗,可面對近三萬的毛利軍,豐臣軍逐漸不支,傍晚時分,剩餘的一千三百餘人退入關城死守,毛利軍隨即對關城進行包圍。凌晨時分,不願坐以待斃的隆清率豐臣軍開始突圍,戰鬥一直進行到中午時分,最終,豐臣軍以損失七百人為代價,突出了毛利軍的包圍圈返回御東山城。

戰鬥進行到這裡,毛利軍還是佔據優勢的:長吉關一戰豐臣軍死傷兩千九百人,其中有兩千四百人是隆清帶來的援軍;而毛利軍總共死傷一千九百餘人,其中還有近四成是交戰首日中伏犧牲的,由此可見天野元政優秀的軍事才能。

經過兩日休整,天野元政率領大軍主力沿中山道繼續行進,同時派軍奪取了長束正家的居城水口城,斷絕了伊勢豐臣軍對御東山的支援。十五日正午,毛利軍主力抵達與御東山城數里之隔的八幡山,山上的八幡山城原是豐臣秀次的居城,一度曾是近江地區的經濟中心,但是在秀次一族滅門後,此城也隨之荒廢。天野元政在山城舊址安營紮寨,準備在水口城的毛利軍抵達御東山東南時,從西南方向發動對御東山城的進攻。

此時御東山城僅剩三千六百人,小笠原隆清在從長吉關突圍時腹部受傷,守城重任落到了早前從大和趕來支援的箸尾高春身上。高春是大和箸尾城城主,知行兩萬石,他自覺能力不足,在與隆清一番商量後,放棄了夜襲等奇襲方式,轉而進行籠城,同時向遠在北陸的前田利長求援。

十六日清晨,大霧初開,毛利軍吹響法螺號,除去留守本陣的三千人,兩萬兩千大軍分別八幡山和八風道對御東山城展開進攻。該城作為秀保早期的居城,且是“三都”(伏見、郡山、御東山)之一,一直是大和豐臣氏的重要據點,特別是伏見失守後,這裡更是不容有失。

箸尾高春自秀長時起便侍奉大和豐臣氏,得知御東山有難,他親率三百軍勢前往支援。面對毛利軍的猛攻,他更是親赴前線指揮作戰,極大鼓舞了豐臣軍的士氣。

由於山勢險峻,城池堅固,一天下來毛利軍的進攻並未取得明顯成果。天野元政思忖再三,決定斷其水源,焚燬城下町,以圍代攻,將豐臣軍困死在御東山。換做他時,這確實是攻打堅城的常規方法,但天野元政忽略了一點,那便是山上的這支豐臣軍並非孤軍,援軍隨時可能趕來。

此後,從十七日至二十五日的八天時間裡,毛利軍都是圍而不攻,可豐臣軍絲毫沒有降意,且遠在大坂的毛利輝元也擔心夜長夢多,不斷催促天野元政進行強攻。無奈之下,毛利軍於二十六日再度發起進攻,此時小笠原隆清大病初愈,與箸尾高春一同指揮作戰,豐臣軍雖然斷絕了水源,但城內儲水仍夠用數日,士氣並未因此低落。相反毛利軍在城下一呆就是十多天,且攻城未見起色,不免有些消極懈怠,攻勢較最初幾日也明顯減弱許多。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隆清深諳“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當天日落前竟帶一支騎兵出城反擊,打得毛利軍抱頭鼠竄,天野元政見勢不妙鳴金收兵,雖說並未造成太大傷亡,但隆清此舉還是削弱了毛利軍的士氣,軍中厭戰情緒滋生,更有農兵趁夜逃跑。

戰事的轉折發生在二十七日,就在毛利軍再度對御東山發起進攻時,前田利政率領北陸兩萬四千大軍經北陸道殺至近江,繞過佐和山城抵達御東山北麓,小笠原隆清隨即率軍出城迎戰毛利元康所率領的毛利軍攻城主力。

不消半刻,隆清便佯裝敗退,將毛利元康引至御東山和觀音山之間的山谷,此時前田利政率大軍從山谷北側殺出,毛利軍驚慌失措,且戰且退,互相傾軋而死者竟達四百餘人。隆清見狀也率軍調頭封鎖山谷南側,與毛利元康展開激戰。戰鬥一直持續到下午三時,直到天野元政派軍趕來增援,豐臣前田聯軍才鳴金收兵。此役毛利軍死傷近兩千人,天野元政手中可用之兵已不足兩萬;反觀豐臣軍,目前總兵力達兩萬七千人,軍勢上已佔據優勢,且坐擁堅城,攻守之勢已然逆轉。

當天深夜,天野元政決定撤軍回大津城,並向毛利輝元求援,以期憑藉三萬大軍在大津城與豐臣軍展開決戰。然而隆清和前田利政並不打算放虎歸山,一場大規模夜襲勢在必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