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無限制神話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五章入駐章華臺(求推薦、收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五章入駐章華臺(求推薦、收藏)

越國劍客被拿下,審訊自然有人負責,用不著楚河操心。

他手下的一些修真者,有的是辦法撬開這個越國劍客的嘴巴,讓他將幕後主使者給招出來。

有了共同的敵對目標,加上楚河的刻意奉承,屈家很快就和楚河達成了一致。

整個祭天大典的全部流程,以及應該注意的事項、祭文,也都被楚河帶了回去,慢慢熟悉。一切雜七雜八的瑣事,自然由屈家代為操勞,不用楚河煩心。

當然所謂瑣事既是義務,也是一種權利。屈家操勞的是心甘情願。

十六面玉牌引起的腥風血雨,終於漸漸的落下了帷幕,除了兩面玉牌在爭鬥中破碎,不能再用以外,其餘十四枚玉牌都各自有了穩定的主人。

四月末,接近五月初,楚靈王開始移駕章華臺,百官隨行。

楚河作為主祭,需當在楚王駕臨章華臺之前,將一切打點好,只待五月初五端陽祭天。

後世會將屈原與端陽···也就是端午節捆綁起來,其實也不能算是錯誤。因為確實是因為屈原的緣故,才將端陽節這麼一個地域性的節日,幾乎擴大到了全球華人的區域。

但是事實上,早在屈原跳江之前,端陽節就已經存在,並且是楚地極為重要的喜慶之日。

屈原選擇在這樣的一天跳江,其意義就如同一個偉大的人物,選擇這春節或者聖誕節自殺一樣,充滿了一種悲壯的反差感。同時也賦予了一個特殊的日子,更多的含義與定義。

無論如何,現在的端陽節並沒有明確的代表著某人,它更像是一個標點符號,代表著‘夏至’。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此時的楚人崇拜火,而夏天某種程度上會讓人將其與火聯絡起來。

楚河步行在章華臺宮殿樓宇之間,所見之處,皆是奢華之處顯露匠心獨運,雖然是新築,卻依然有著一種難言的歷史厚重感。

這和後世所見的那些大土墩完全不是一回事。

“果然亭臺樓閣,雕欄玉砌,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後世之人不屑一顧之處,此時此刻卻是最為奢靡、繁華之所在。再開個腦洞,今日之北上廣,何等的繁華、喧鬧,房價是一漲再漲。若是千百年後,又該是何等摸樣?究竟是更加繁華、龐大,猶如怪物一般,聚攏著大量的人口、財力、物力。還是早已凋零化作廢墟,無人問津?”楚河一人在前獨行,身後尾隨著一大堆負責清點、清掃、裝扮此地的奴僕。

“公子頦!祭天所用的楚王鼎已經鑄好,你不妨去看看。”一個青年公子迎面走來,身上帶著儒雅之意。

此人名為屈珩,是屈家年輕一輩的佼佼者,既然主祭之位已經旁落,左右副祭的位置,屈家也不會太過重視,便派出小輩前來歷練。

屈珩口中的楚王鼎,乃是楚靈王耗費大量精銅混合一些奇珍異寶所鑄造的七尊寶鼎。

春秋時期,周天子雖然沒落,卻也還未徹底被消去權威。

楚靈王雖然狂妄、奢靡、昏聵,卻也還沒膽大到鑄造九鼎,肆意的顯露野心,引起周天子不滿,引得天下諸侯側目、忌憚。

所謂鐘鳴鼎食,禮樂之邦,鍾是樂,鼎便是禮。

所以祭天大殿,這楚王七鼎便是重中之重,容不得半點的馬虎。

楚河聞言便點了點頭道:“好!還請屈公子引路。”

七尊三足,圓形細腰的寶鼎就分立在一座大殿之中。

只有等到祭天之時,才能由楚靈王托起這七尊大鼎,去往祭臺。

鼎身上繪製著九頭鳳凰的浮雕,整齊的刻著銘文,兩耳如鳳尾朝上,高高拱起。

楚河仔細的打量了一番,只覺得這七尊大鼎,除了做工精細、考究之外,也就唯有‘笨重’一詞可以形容,倒也沒什麼特別出奇之處。

他也就看了看沒什麼疏漏之處,便吩咐一隊兵甲嚴格看守放置七鼎的大殿,然後離開。

一切準備妥當,該入場都已經先後入場,那些沒資格進來的,也只能在章華臺外打轉,著急上火到嘴巴都起泡。

五月初五,楚靈王正式駕臨章華臺。

從第一縷朝陽升起開始,便先祭拜歷代先祖、先王,焚燒一車車寫著祭文的竹簡。

然後便是禮樂響起,巨大的編鐘、編磬排列成行,響起恢弘之樂。

鎛、鉦、鐸、錞於、鈴等樂器,也交替而行,將整個樂曲變得更加的複雜、繁瑣。

就楚河聽來,這些樂器混合演奏,未必多麼好聽,但是卻又有一種極為震撼心靈的感覺,令人在這種氛圍下,不得不變得更加的莊重肅穆,謹小慎微。

百家賓客,楚國滿朝士大夫,以及手持楚河發放出去的令牌,走後門進來的一些人,都已經在祭臺四周跪坐好。

烈日雖然暴曬,卻無人叫苦叫累,紛紛直視著正南方向。

正南方,楚靈王身穿諸侯王服,一手託著一尊大鼎,正大步行來。

那重過千斤的大鼎,在楚靈王手中,卻彷彿輕若無物。

自禹皇往後,天下九州,氣運以鼎分之,故而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諸侯用七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時行九鼎大禮。

鼎就是氣運,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多高的地位,多高的資質,就能托起多少鼎。

春秋五霸,乃至後來的戰國諸多雄主,都曾試舉九鼎,紛紛失敗,這才不得不退回原位,不敢再征戰天下。

就是因為九鼎判定,他們沒有聚攏九州氣運的資質。

楚靈王身為楚國大王,七鼎之內,輕鬆舉起,彷彿無物。

所謂天子舉九鼎,匯聚天下運,這種說法以及約定俗成的模式,要等到楚霸王項羽自刎烏江,才正式宣告落幕。

至此以後,天子難舉鼎,而所謂九鼎就更變成了一種名義上的象徵,沒有了太多實際意義。

因為項羽曾經舉起了九鼎,這才匯聚了楚地最後的餘韻以及被秦王橫掃之六國殘餘聲勢,推翻了強大的大秦帝國。

但是最終項羽卻兵敗烏江,落得自刎身亡的下場。

並未成為九州之主,天下諸侯王。

哐!哐!哐···!

一連七聲巨響,楚靈王將七座大鼎擺放在了祭臺之上。

接下來就是楚河這主祭出場了。

身穿著上古流傳下來,鳳羽編織的羽衣,手持著祝融枯木杖,頭戴鳳凰尾羽冠,腳踩著芒鞋,臉上畫著鳳凰五德紋,楚河以奇特的步伐,走上了祭臺,站到了楚靈王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