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宅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六章 灌鋼法和煤的稅收問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七十六章 灌鋼法和煤的稅收問題

“燒生鐵精,以重柔鋌,數宿則成鋼”。

這是李承陽十五天的戰績了,如獲至寶的捧著那本不知道什麼時候的書,李承陽興奮的溢於言表。

這就是鋼的做法啊,發明出這種做法的人叫做綦毋懷文,是個南北朝時期的著名鍊鐵行家。

而這短短幾個字就是他的巔峰之作。

灌鋼法!

原理很簡單,就是燒出質量上乘的生鐵,然後澆灌再熟鐵上,反覆熔鍊加熱,然後就能得到鋼。

簡單的很,李承陽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智商是不是被狗吃了。

生鐵的碳含量大,熟鐵的碳含量小。

鋼的含碳量就處在生鐵和熟鐵的中間。

把兩種東西一混合,鋼這不就出來了嗎?

這麼簡單的道理,為什麼自己一直都沒想到。

狠狠的拿書拍了拍自己的腦門,又趕緊看了看書有沒有什麼損壞。

這可是至寶,可不能隨隨便便級給弄沒了。

急急忙忙出了藏書樓,走出來的時候回頭深深望了一眼。

好好記住十五天噩夢一般的場景,以後打死他也不會再踏入這個樓一步。

這十五天,他幾乎把所有的書都翻遍了,除了經史子集還是經史子集,其中夾雜著少量的史書,至於關於工藝的書那是一本都沒看到。

就在他想要放棄時,管理藏書樓的官員給他帶來了新的希望。

還有一箱子書被放在隔壁,多少年無人碰過了,既然太子找了十五天都沒找到目標,說不定能去那裡碰碰運氣。

隨後李承陽便從厚厚的塵土和密佈的蜘蛛網中翻出了這本神書。

想想都是淚,這麼重要的東西,就被隨意的拋棄在一邊,幸好這是皇家的藏書樓,要是換了尋常百姓家,恐怕那箱子書都會被拿去當了廁紙。

興致勃勃的出了宮,來到工部裡面。

吳禮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已經被放了回來,仍然是帶在那個小院裡。

“喲,老吳,什麼時候回來的,也不跟我通知一下”,見面李承陽殷切的打著招呼。

吳禮毫不在意的揮揮手:“都是跟著陛下的老人,能出什麼事,在那呆了幾天就出來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那正好,我現在剛剛找到了一個鍊鋼的方法,正發愁找不到你要怎麼辦呢,既然你來了,那咱們就繼續試驗吧”,李承陽炫耀的晃了晃手裡的書,對著吳禮說道。

話音剛落,吳禮的腿一軟,撲通一聲坐到了地上。

“殿下,您還是去找別人吧,這個我實在弄不來”,吳禮坐在地上,連起身都顧不上就連連搖頭。

李承陽上前幾步把人扶了起來:“怎麼樣,沒事吧?”。

等走到吳禮面前才發現,吳禮的眼睛已經出現明顯的黑眼圈了,整個人也顯得萎靡不振。

“父皇怎麼能這麼對你?不行,我這就找他說理去”,李承陽一看就急了,這肯定是受到李世民一些折騰,要不怎麼會變的這麼憔悴。

吳禮可是他的老人了,從他進了皇宮,吳禮就一直跟在他身邊,現在看他受了委屈,李承陽怎麼能不管。

吳禮連忙拉住李承陽解釋起來。

這不是李世民的原因,都是吳禮自找的。

作為李淵手底下的老人,為大唐立了汗血功勞的老臣子,李世民自然不好怠慢了。

不過也是因為身為老臣,更要自覺的去給李世民分憂,這點覺悟吳禮還是有的。

所以等李世民問他的打算時,吳禮當即拒絕了把鍊鐵技術教給別

人的想法,自己把鍊鐵的事情扛了起來。

帶著十幾個李世民交到他手裡的人,沒日沒夜的再一個隱蔽的地方練著鐵。

還要時不時的回到工部主持大局,所以才有了吳禮的憔悴模樣。

“你把這技術交給那些人不就行了,用得到你一個人勞心勞力的嗎”,李承陽不解的問道。

吳禮搖搖頭:“誰知道那些人是從哪裡來的,我信不過他們,這種事還是穩妥為先”。

李承陽點點頭,吳禮的覺悟讓他都有些羞愧,不愧是老臣,事事都以穩妥為先。

“不過殿下,你可千萬別在弄出一些好東西了,我一個人鍊鐵已經夠累的了,再來個別的,我這條老命可能就要交代了”,吳禮苦著臉說道。

李世民派給他的十幾個人,全都讓他拿來做了苦力,只要涉及到技術方面的事,都是他一個人親力親為,實在是累的不輕。

現在看到李承陽他的腿肚子就一直打哆嗦。

李承陽也不好在勸,不能把人當畜生看,鍊鋼肯定是比鍊鐵還要重要的事情,這要是再讓吳禮學了去,還這能累出人命。

再說這事也不能讓李世民知道,李世民知道了,肯定又是全部奪了去。

到那時候練出鋼來肯定是先緊著各衛們這些主力裝備,還能有他李承陽什麼事。

鍊鋼的事情先放放,今天已經是第十六天了,想必大唐境內該收的煤礦都被收的差不多了吧。

過於遠的地方除外,遠的地方都沒什麼人,買了煤礦也沒地方賣去。

既然地契都有了,接下來是不是要去做正事了?

讓吳禮自己去休息一會,李承陽自己把工部轉了一圈。

結果讓他很滿意,工部的倉庫裡滿滿當當的全是煤爐子。

看來這十幾天公佈的人一天都沒有偷懶。

搬出來一個看了看,簡單的生鐵皮,薄薄的一層,裡面是一層厚厚的爐瓦。

這還是李承陽參照宮中的瓦片設計出來的,隔熱,而且便宜,還耐熱,是個煤爐的好東西。

下面是三條支架,也不知道是什麼打造的,看起來結實的很。

拎了拎,有點重了,估計著有個二三十斤。

不過沒關係,一般人誰天天拎著個火爐子往外跑。

重中之重的排煙的管道也是鐵皮做的,這讓李承陽嘖了嘖嘴。

之前本來打算的是用陶瓷來做管道,誰知道他卻發現了新的鍊鐵方法,這下大唐不缺鐵了,這都直接拿鐵出來制管道了。

順帶著還有個水壺,能和煤爐子嚴絲合縫的放在一起的那種。

樣式就是完全仿照的茶壺的樣子,幾乎也和後世的沒什麼區別。

不錯不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扛著個煤爐子和水壺就出了工部,準備把這東西去帶給李世民看看。

來到皇宮,直接就奔李世民的書房而去。

讓人意外的是今天的書房裡居然已經站滿了大臣。

李承陽扛著煤爐子拎著水壺踢開門,十幾雙目光嗖的就投了過來,反應最快的秦瓊已經把腰間的劍抽出來一半。

“嘿嘿,各位叔叔伯伯好,小子給您幾位見禮了”,放下煤爐子和水壺,挨個給行了個禮。

“太子,你這是做什麼?”,坐在當中的李世民一臉黑線。

李承陽把身後的煤爐子往前一推:“煤爐子打造好了,特意帶過來讓父皇體驗一下”。

“哦”,一旁的長孫無忌拍了拍肚皮:“陛下,這就是那專門用來解決炭

毒的工具?正好幾位都在,不如就趁這個機會讓各位都瞭解一番”。

李世民點點頭:“都一起看看吧,之前你們對煤的收稅問題都討論半個月了,始終不能統一,現在正好先看看這實物,再好好想想朕的話靠不靠譜”。

稅制的問題?這麼多天怎麼還沒討論出來,不過這也不關李承陽的事。

把煤爐子放在屋外,派幾個人從他的東宮裡取點蜂窩煤過來。

這幾天他也抽出來了一點時間打了點蜂窩煤出來,用來試驗倒是夠了。

沒多久,第一快蜂窩煤就燃燒起來。

李承陽把四塊煤依次放進煤爐,把煤爐搬進書房,順便把煙筒也佈置好。

拍拍手:“好了,這下就行了,等著他燒起來就行,父皇,各位叔伯,小子這就回東宮去了”。

“慢著”,李世民開口:“既然來就別走了,要說對煤的理解,還是你最厲害,接下來你來介紹介紹吧”。

李承陽點點頭,從外面拿進來一塊蜂窩煤,一邊展示一邊介紹起來:

“這東西,燒的慢,熱量高,比木炭甚至木柴更便宜,誰都可以用得起,目前我的打算是十塊這樣的煤賣上一文錢,這十塊煤足夠一家人用上兩天的”。

說完就不說話了?

“沒了?”老程急匆匆的開口問道。

李承陽點點頭,滿眼的疑惑:“沒了啊,便宜,效果好,有了他,世間幾乎就可以沒了凍死的人,就這麼簡單”。

李世民滿意的點點頭,看著呆如木雞的群臣心裡給李承陽點了個贊。

多大點事,不就是收個稅嗎,又是扯國本,又是說與民爭利的。

說到底就是不願意出面背這個鍋,扯別的都沒用。

誰說出的要收稅,那就是間接和世家槓上了,尤不得他們那不謹慎。

現在李承陽一個小孩把事情變得簡單化了。

一個利國利民的好事,他們還好意思推脫來推脫去嗎。

眾臣相視苦笑,之前都在扯皮,死死咬著對煤的理解不清楚,不能輕易作出決定的藉口一直拖延。

現在沒了藉口了。

煤爐和煤已經出現在了面前,太子親自在陛下面前背書,說出了煤的好處。

他們要是繼續揣著明白裝糊塗,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俺覺得這麼好的東西就要收稅,還不能少收,五成稅”,老程第一個開了口,伸出黑乎乎的巴掌一陣比劃。

“知節切莫開玩笑,老夫覺得有兩成就足矣”,房玄齡摸了摸鬍子說道。

“一成為好,不宜重稅”。

“不,三成足夠了,你們各退一步”。

“……”。

隨著程咬金的開口,書房裡一下子就亂了起來。

李世民偷偷給李承陽比了比大拇指,饒有興趣的看著面前的眾臣們把書房吵成了菜市場。

李承陽找了快毛毯坐著,倚著柱子,藉著煤爐的溫度,沒一會就睡了過去。

等他不知道被誰搖醒,面前的所有人都在對李世民比著三個手指。

迷迷糊糊的看著,突然挨了一腳。

轉過頭去,看到老程正瞪著自己,還衝自己一個勁比劃。

李承陽猶豫的也伸出了三根手指,老程這才漏出了滿意的笑容。

“好”,突然,前面的李世民一拍桌子:“既然太子和眾臣都決定了,那就收三成,行了,你們都回去吧,玄齡,你還要麻煩一下,替朕起草一下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