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榮耀美利堅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零八章 德軍一小兵(8)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零八章 德軍一小兵(8)

海軍方面,德國受創更重,作為戰敗國,所有的主力戰艦被收繳一空,只留下幾艘破爛的巡洋艦撐撐場面。給協約國帶來巨大損失的潛艇更是損失殆盡,相關技術資料和裝置摧毀的摧毀,收繳的收繳,幾乎又變成了一窮二白。想要恢復海軍談何容易。現在還是鉅艦大炮的時代,一艘主力戰列艦從設計,建造、下水,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援。顯然目前的德國不具備這樣的條件。雖然幾年前的大規模貸款緩解了德國的經濟壓力,但都集中在其他工業方面,對於軍工裝置的更新法國人盯得很緊,只能偷偷的小修小補。造個把驅逐艦還行,想上馬大型軍艦專案,無疑是天方夜譚。

更讓德國人感到刺激的是,19年出臺的華盛頓海軍條約。區區一個彈丸小國的倭寇也成龍成風,居然加入世界大海軍的行列,讓驕傲的日耳曼民族情何以堪。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其實早在喬治來德國之前,威廉就曾經和他暢談過這個影響未來世界格局的海軍條約。按說戰後老牌帝國依然保持者存在感,美國更不要說,加上義大利在歐洲也頗有地位,拉上個把小弟也能壯壯聲勢。但加入倭國這個喪門星則純粹是給美國人添堵。有一個惡狗蹲在太平洋,極大的拴住了美國人的手腳,再想朝歐洲滲透,就得掂量掂量兩線挑戰能不能受得起這個壓力。

再說,倭國狼子野心,時刻惦記著華夏和東南亞的利益,不拉進這個體系,讓倭寇們放開手腳,歐洲人在華夏和東南亞就會受到極大的威脅。這點,美國也看的很清楚,他們也在等一個機會,來敲碎凡爾賽體系這個舊框框,倭寇何嘗不能做一個打碎框框的惡狗呢?

華盛頓海軍條約既是制約,也是促進。條約規定:各簽約國的主力艦噸位不能超過本條所規定的水平:美國,55,000噸;大英帝國,55,000噸;法蘭西,175,000噸;義大利,175,000噸;日本,15,000噸。各簽約國不得建造、獲取、或為本條約其它簽約國建造超過5000噸(5560 公噸)的主力艦。各簽約國的主力艦主炮口徑不得超過16英寸(406毫米)。各簽約國的航空母艦噸位不得超過以下的標準:美國,15,000噸;英國,15,000噸;法國,60,000噸(;義大利,60,000噸;日本,81,000噸。

各簽約國不得建造、獲取、或為本條約其它簽約國建造超過10000噸(10160 公噸)的作戰艦艇,主力艦和航空母艦除外。不以作戰為特定用途、在和平時期也不為政府以作戰為目的而控制、掌管的艦船,戰時臨時僱傭或進行軍隊運送 和其它類似非戰鬥用途的艦船,不受此條約限制。

在航母方面,條約就松的多了,各簽約國的航空母艦噸位不得超過以下的標準:美國,15,000噸;英國,15,000噸;法國,60,000噸(;義大利,60,000噸;日本,81,000噸。各簽約國不得建造、獲取、或為本條約其它簽約國建造超過7,000噸的航空母艦。但是,各簽約國可以在不超出條約規定之航空母艦總噸位水平的情況下,建造兩艘不超過,000噸 標準的航空母艦。航母不得裝備口徑超過8英寸(0毫米)的艦炮等一系列條款。

在威廉看來,航母才是今後的海洋霸主,靠的是什麼,是艦載飛機,誰吃飽了沒事幹,放上8英寸的艦炮玩,真要是到了靠艦炮對轟的地步,這艘航母也就要完蛋了,有沒有都無所謂。喬治也深表同意。後世的航母都是導彈開道,上面的防空火炮都是用來打海盜玩的,誰還靠那玩意。

這個條約最大的好處限制海軍無制約的發展,把有限的艦船噸位都用來做新技術的驗證平臺。自一戰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最新最好的技術首先就應用在軍事方面。這些海洋大國最迫切的就是加強海軍的力量,以便在下次大戰的時候搶佔先手。現在能把有限的資源用在科技開發和更新換代上,都求之不得,反正大家的海軍實力相差不大,國家安全有了保障,其他的都好活了。

喬治經過近一年的考察,詳細瞭解了德國海軍和空軍的軍事實力,軍事技術的發展趨勢,結合本體總結的資料,放下了一顆心。這個時空沒有大的變化,依然在沿著老路子前進。只要不脫離他們的掌控,未來大有可為。

199年的深秋,喬治來到德國已經一年半了,經過不懈的努力和優異的表現,他現在已是德國國防軍一線作戰部隊的少校團長。當然這是臨時編制。國防軍雖然擴編,但軍官的職位依然搶手,團級編制最高也就到少校級別,只有等希特勒上臺後,才會大規模的擴軍和晉升軍職。要不是他情況特殊,根本輪不到來當團長。誰聽說過一個16歲的小屁孩當團長的?

再有一個月影響深遠的經濟大蕭條就要爆發。喬治很期待一週後的軍事大演習。這也許是他在德軍能參與的最後一次實戰演習了。等大蕭條開始,德國經濟崩潰,國防軍短期內是不可能再有這樣軍級規模的對抗演習了。

西克特也有了不詳的預兆,為了儘可能檢驗軍隊的能力,增加實戰經驗,不顧一切的將這次演習擴充套件到集團軍級別,不惜以頭頂的烏紗帽做賭注來和政府力爭。最終贏得了勝利。這次演習第1第集團軍的6個主力師作為演習物件,另外的兩個預備役師作為戰略預備隊。演習內容以快速突襲,殲滅敵軍、攻佔城市,固守待遇、戰略機動為主要內容的大軍團演習模式.時間為一週。預算高達4000萬金馬克。算是把幾年的老底子都豁出來了。

喬治作為第一集團軍第二騎兵師的一員參與到這次規模空前的大演習當中。作為龍德施泰德手下的一員新銳的干將,在訓練和團級對抗中,已成為第二師的一把尖刀。

第二騎兵師的幾個團很有意思,喬治來之前,1團是當仁不讓的主力團,善於打攻堅戰。二團則善於防守,三團的實力較差,一般作為側翼掩護和預備隊使用。至於加強的4團,純粹是一個二類補充團,一般都是挑選的預備役組成,只有主力團缺員後才挑選精英補充。

自從喬治擔任團團長,逐步改變了這個團的作戰模式,既然前面兩個團一攻一守,那麼團就攻守兼備,而且他把游擊戰,運動戰的精髓也柔和進來,使得這個團在大縱深作戰上有著獨有的一套,機動性極強,可以說是未來摩托化步兵最好的苗子。

隨著命令的下達,喬治召開了團級作戰會議。團參謀長“貝爾納”指著地圖說道:“我團的任務是擔任本師的前鋒,並作為集團軍的側翼,攻擊A點。這個攻擊點是一座小城市,其上游有多瑙河順城而下。攻擊的關鍵是奪取河上唯一一座橋樑,並牢牢的守住它。否則,敵軍就會威脅到集團的側翼,如果敵軍把這裡作為主攻點,就會攔腰砍斷集團軍,使我方首尾不能相顧,進攻也就是個笑話了。

喬治聽完介紹,看著一群軍官參謀說道:”這次我方集團軍的任務就是攻佔某個區域,並大量殲滅敵方的軍事力量,開拓出足夠的戰略空間。這裡的重點是殲滅敵軍,搶佔戰略要點。前鋒部隊要快速的分進合擊,後續部隊則要快速跟進,形成區域性的兵力優勢,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墨守成規,要攻的上去,也要撤的下來。“

”接下來,我說一說戰鬥重點。這次我們攻佔的這個小城市屬於戰略節點,對於雙方都很重要。關鍵在於唯一的橋樑。只要守住大橋就是勝利。從地圖上看,橋樑位於城市的東南角,三面都是開闊地,很不利於進攻,只有城市的西面能作為依託。“

”恰恰開闊地是我們的進攻方向,所以我們不能蠻幹。我建議,饒河而過,先打下城市,從敵人的背後發動進攻佔領橋樑,這樣出其不意,損失會小得多。“

底下的軍官和參謀人員開始做出推演,經過半天的推演完善,制定了兩套方案,一是聲東擊西,以一部作為佯攻,從正面開闊地發動進攻,另一部精銳部隊從上游處悄然渡河,從背後發動進攻。如果失敗,則採用第二套方案,強行進攻。

喬治同意了這個方案,為了保險起見,提前派出數批偵察分隊進行確認。從彙總的資料看,這次任務很艱鉅。敵軍在這裡有一個加強團的守衛部隊,離此60公里處還有一個師作為增援,兩個小時內就可以趕到這裡。所以爭奪城市只有一個半小時,晚了就前功盡棄。

喬治帶領手下親自來到前線觀察,此時,離正式演習只有不到5個小時,也只有這時,演習指揮部才會允許雙方的攻守部隊進行偵查。從望遠鏡裡仔細的看著周圍的地形,再看看橋樑、和對面的城市。他心裡有些嘀咕,正面進攻的部隊承受的壓力太大。這道橋樑橫跨多瑙河,全長近700多米,屬於鋼鐵斜拉橋。橋的這端寬闊且無遮攔,只要在對岸佈置一些火炮,就能封鎖住整個進攻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