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生隋煬帝:打造史上第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六十章 拳頭才是王道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六十章 拳頭才是王道

江南大地,硝煙四起。

戰爭無疑是殘酷的,往往伴隨著流血以及犧牲,江南的靜謐就此被打破,成為了硝煙彌漫的戰場。

前線戰報不斷地傳來,楊廣按照以往的慣例,將每一封戰報的內容,都公佈於眾。

這幾天,江南一戰的熱度,是空前的。

在江都之中,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都在關注此事,大街小巷,茶樓酒館,甚至連正在天地間勞作的農民,都在議論紛紛。

“近來大隋各種大動作不斷,陛下彷彿打了雞血一般,片刻都閒不下來,真不知道這對於我們這些江都百姓,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依我看沒什麼可擔憂的,不管能不能打下江南,都與我們無關,我就擔心過陣子是否還能按時拿到借用費。”

“話也不能這麼說,身為大隋百姓,倘若大隋打下江南,國力因此變強,我們的生活環境也會比現在優渥許多,要知道江南遍地是黃金啊,遠不是貧瘠的江都可比的。”

“就是不知道隋煬帝有沒有這個能力了。”

“隋煬帝,早就不是以前那個隋煬帝了,我還挺相信他的,說不定真能改變大隋的命運!”

“對啊,自從陛下開始轉性,知道當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之後,我們這些百姓的小日子,不知道比以前好過了多少,別的不說,就衝他殺了那麼多的貪官汙吏,剷除宇文氏黨羽,我就打心眼裡佩服他,尊敬他。”

“這一戰,還有瓦崗寨相助,應該十拿九穩,沒看到咱們江都一如既往的平靜嗎?要真吃了敗仗,那應該早就亂起來了。”

各種各樣的聲音,不絕於耳。

江都行宮之中,楊廣與群臣共聚一堂。

就在剛剛,楊廣再次得到了一封前線戰報。

據司馬德戡所說,他們一進江南,便遭到了李淵大軍的負隅頑抗,一開始的時候倒是經歷過幾次苦戰,不過隨著他們的攻勢越來越猛,最終還是掃清肅敵,取得了勝利。

江南那邊的李淵大軍,在數量上,遠遠無法與大隋派去的兵力相媲美,大概只有八千左右的兵馬。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且,率領李淵大軍與我軍交戰的將領,都是李淵手下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將,至於尉遲恭這樣的名將,卻根本不見蹤影。

他們所拿出的戰術,大多粗鄙不堪,反觀司馬德戡,在羅成與秦叔寶的輔佐下,將李淵大軍耍的團團轉,尤其在前一日所爆發的大戰中,更以五百人的損失,全殲了敵方大概兩千人。

戰報到這裡戛然而止,不過當楊廣親自宣讀完畢之後,朝堂上,卻響起了熱烈的鼓掌聲。

“哈哈哈,我就知道司馬德戡不會讓我等失望的,有這小子在,肯定不會吃敗仗。”來護兒沒有上戰場,心中一直分外遺憾,不過此刻,還是因為司馬德戡打了勝仗,而感到無比激動。

其他文臣,亦紛紛松了口氣。

他們對於此戰,一直都十分揪心,生怕出師不利,從而再次削弱大隋國力,導致江都這邊出現劇變。

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似乎他們一開戰,便迎來了開門紅。

這是一個絕好的兆頭,意味著奪下江南,指日可待!

“陛下,這次你又給臣等上了一課。”

裴炬走出,臉上帶著慚愧之色:“你高瞻遠矚,倒是我們這些人,卻有些目光短淺了。也幸好你沒有聽我的,斷絕攻打江南的想法,否則現在便無法取得這麼大的戰果了。”

楊廣聞言,心情無比暢快。

擺擺手道:“無妨,既然朕將此事放到朝會上說,那自然是為了聽取百家言論,若聽不得質疑聲,那朕還說它作甚?”

“陛下大人大量,微臣佩服。”裴炬拱手道。

人群中,薛燕接著插嘴:“陛下,江南的形勢雖然一片大好,不過長安的李淵那邊也不得不防,最近有訊息,說是李淵在得知江南的戰事後,勃然大怒,險些派出重兵支援。”

楊廣咧咧嘴,無所謂的道:“這訊息朕知道,不過在朕看來,都是謠言罷了,江南都快是我們的盤中餐了,他在這時候選擇出兵,還能有什麼用?白忙活一場罷了。”

“那萬一李淵咽不下這口惡氣,率軍直奔江都而來,怎麼辦?”李拭說出心中的擔憂。

“此事,無需擔心。”

楊廣笑了笑:“假如江南沒有拿下來,還真有這個可能性,可一旦江南落入我大隋之手,那我們進可反攻長安,退可退至江南,這個道理不光朕明白,李淵同樣明白。”

“至於李淵呢,他手中也只有一座長安而已,他拿什麼來跟朕決一死戰?除非他有必勝的把握,否則以朕對李淵的瞭解,他是不會輕易做出如此決定的。”

薛燕繼續說著:“李淵手裡的那七八萬精兵,對我們還是有一些威脅的。”

“七八萬精兵而已,我們大隋目前照樣有三萬多精兵。”

楊廣的笑容,自信而又狂妄:“日後我們更可以在江南招兵買馬,多的不敢說,在招募兩萬精兵,不成問題吧?”

“那時候,朕何須忌憚李淵?”

亂世之中,誰的拳頭大,誰就是老大。

李淵之所以能將楊廣趕出長安,就是因為他所擁有的兵力,遠超楊廣,但任誰也無法想象,被困於江都之中的楊廣,這才不到一年的功夫,手中的總兵力,就從當初驍果軍區區的四五千人,發展到現在三萬多的規模。

並且,在不久之後,還將會迎來井噴式的發展。

如此奇蹟,若非真實出現的話,只怕誰也不敢相信。

與此同時,長安城中,與大隋一樣,正在召開朝會。

坐在龍椅上的,是一個臉上還帶著稚氣的少年,他正是楊昭之子,楊廣的孫子,隋恭帝楊侑。

而在他身邊,面帶慍色,身著黃袍的李淵,一雙凌厲的目光,正審視著堂下的一位位官員。

“你們之前不是說,楊廣攻打江南,只是佯攻嗎?現在事情鬧成這樣,爾等又該作何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