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洪荒之明玉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九四章 涿鹿之戰(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九四章 涿鹿之戰(下)

每次當黃帝和一眾練氣士快要追上之時,蚩尤便放出蚩尤旗抵擋一陣,自己轉身就逃,如此眾人追不上,蚩尤也逃不脫。

黃帝極為煩惱。就在這時從三十三天之外飛來一枚紅繡球砸在蚩尤身上,將蚩尤打暈,眾人忙上前將蚩尤按住,因巫族肉身神通無雙,眾人便欲將蚩尤琵琶骨穿透,廢其神通,以便關押,可那蚩尤乃是大巫之身,一身筋骨直如精鋼一般,眾人皆是束手無策。

黃帝突然想起自己接任人皇之位時人教教主曾送自己一把寶劍,說是可斷萬物。忙將那軒轅劍抽出,將蚩尤鎖骨刺穿,穿上龍筋,並捆綁一番送回大軍陣中關押。

黃帝將蚩尤帶回部落歷數蚩尤數十條罪過,判蚩尤斬首之刑,周圍深受蚩尤欺凌的各部落皆是扶老攜幼前來觀看

。當蚩尤被押出來時,周圍爆出一片片的為黃帝的叫好聲和對蚩尤的咒罵。刀斧手將蚩尤壓倒,用斧鉞砍去卻是絲毫不傷,只聽蚩尤一陣哈哈大笑:“哈!哈!哈!哈!哈!哈!軒轅小兒,吾乃大巫至深,不要說這平常斧鉞,就是先天靈寶輕易也傷我不得,,哈!哈!哈!哈!!哈!”

黃帝笑道:“汝真以為我殺不死你?”

說完便將腰中懸掛的軒轅劍解下交給刀斧手說道:“可用此劍斬蚩尤之頭來。”

黃帝軒轅這把劍乃是太清道人以首陽山赤銅煉製,送給軒轅以為帝劍。軒轅得此劍後,以自己名字命名為軒轅劍。

那刀斧手接過軒轅劍後便向蚩尤砍去卻依然無法傷得蚩尤分毫。眾人一時極為無奈,就在此時只聽半空之上傳來數聲龍吟,眾人抬頭看去,只見一童子趕著五匹龍馬從天而降,蚩尤看見這五匹龍馬卻是臉色大變。

只聽那童子上前對黃帝說道:“火雲宮兩位聖皇命我送來五匹龍馬以裂蚩尤”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黃帝大喜,忙令眾人將蚩尤的四肢和頭顱系在龍馬身上,命五位族民向五個方向驅趕龍馬,只聽那五匹龍馬一聲長嘶,便開始向五個方向跑起,蚩尤身上也想起了吱吱嘎嘎的聲響,可就是無法將蚩尤殺死。

黃帝見狀從刀斧手手中拿過軒轅劍,對著蚩尤頸部及四肢連接處接連刺出五劍,只聽得蚩尤一聲大喊,整個整個身子被分成六份,就算這樣蚩尤也還未死。

只聽蚩尤笑道:“軒轅小兒,你能耐我何!我乃大巫之身,非先天法寶不可傷,你便是斷我四肢,我自能重新複合。”說完後,哈哈大笑起來。

黃帝聞言,果真看到蚩尤六份的屍體竟然有漸漸複合的樣子,黃帝大驚,忙讓人將五匹龍馬趕往六方極遠之地,埋於山下,並由幾位修士聯手佈下封印陣法,將蚩尤的六份屍體封印在大山之下,使其用不能複合。

蚩尤被五馬分屍後,天下再無對手,自此黃帝在真正得到了洪荒人族所有部落的認可,成為正真的天下共主。

因為此戰發生在逐鹿之野,因此又叫做逐鹿之戰。

而就在黃帝剛剛處死蚩尤之後便得到訊息,神農的兒子榆罔不服自己接任人皇之位,趁自己剛打敗蚩尤實力損傷之時起兵叛亂。

黃帝將蚩尤斬殺之後便馬放南山,準備休養生息,不料炎帝神農氏之子榆罔趁黃帝打敗蚩尤實力大損之時開始大肆進攻黃帝,意圖將黃帝趕下人皇之位,自己成為新的人皇。

黃帝不能容忍剛剛安定下來的天下再次發生大亂,遂起兵攻打榆罔黃帝用周鳥鶚、鷹顫為旗幟,以熊黑虎豹為前驅,與榆岡戰於版泉之野。歷經三戰,打敗了榆岡。

黃帝降封榆罔為諸侯,將他封在洛水盧氏城。榆罔不肯受封,率家人遷徙江南,後定居於湖南茶鄉,以醫為業,救死扶傷,深得當地百姓厚愛。

自榆罔戰敗於版泉之野,黃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終確立,開始號令天下,凡是不順從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分去加以討伐。前後共經四十九戰,天下始歸一統。

天下一統之後,黃帝加強對諸部統治,劃分州野,制禮興樂,教化百姓。同時還發明各種器具用物,方便日用。

其中,大臣曹胡發明了上衣,伯餘造了下衣,於則做了鞋子。百姓們從此不再穿獸皮樹皮。黃帝還依浮葉飄於水上的道理作了舟船,共鼓又配上舟揖行於水上。又根據轉蓬的道理發明了車輔,便利了交通。

黃雍父發明了春,黃帝接著又令人製作了釜甑,使得百姓可以蒸飯烹粥。以後又造屋室,築城邑,使百姓不再巢居穴處。

黃帝又與歧伯作內外經,使百姓疾患得以治癒。他還確定了天下萬物的名稱,劃分星度為28宿。

以甲乙十天幹紀日,以子醜十二辰來紀月,而六旬為一甲子。黃帝有四妃十嬪。正妃為西陵氏,名嫘祖,她親自栽桑養蠶,教民紡織,人稱她為「先蠶」。

嫘祖組織一大批女子上山育桑養蠶織絲。但很快又遇到了一個大難題,蠶養了很多,繭也產了不少,但抽絲和織帛卻有了困難。就在這時,群女中有一個身材矮小、皮膚黝黑、面部醜陋的女子發明了纏絲的紡輪和織絲的織機。

黃帝得知後,對此項發明大加讚賞,讓她給眾人傳授技藝。後來在嫘祖的撮合下,黃帝娶了這位醜女,作為次妃,這位次妃被尊稱為嫫母。這一切改變使得百姓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一派太平景象。

一天黃帝正在洛水上,與大臣們觀賞風景;忽然見到一隻大鳥銜著卞圖,放到他面前,黃帝連忙拜受下來。再看那鳥,形狀似鶴,雞頭,燕嘴,龜頸,龍形,駢翼,魚尾,五色俱備。圖中之字是慎德,仁義,仁智六個字。

黃帝從來不曾見過這鳥,便去問天老。天老告訴他說,這種鳥雄的叫鳳,雌的叫凰。早晨叫是登晨,白天叫是上祥,傍晚鳴叫是歸昌,夜裡鳴叫是保長。

鳳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寧。是大祥的徵兆。後來,黃帝又夢見有兩條龍持一幅白圖從黃河中出來,獻給他。黃帝不解,又來詢問天老。

天老回答道:“陛下試往河邊視之,天其授帝圖乎?”黃帝便與天老等遊於河洛之間,沉璧於河中,殺三牲齋戒。最初是一連三日大霧。之後,又是七日七夜大雨。然後,一條大魚溯流而上,揹負白圖箱蘭葉龜文,近岸踴躍授帝。帝知祥瑞,拜而授之,其魚翻遊而去。帝又望河拜謝。舒展視之,名曰《圖籙》。命侍臣捧定其箱,排駕回朝。

至次日升殿,群臣朝畢,黃帝問群臣道:“昔聞伏羲帝始受《河圖》,得其五要,設靈臺,立五官,以敘五事。今朕得者亦名《河圖》,內與前《河圖》不同,皆日月星辰之象,教朕立星官之書,以傳後世,朕何敢不從耶!”即命羲和佔日月之出沒,常儀佔月之盈虛,車區佔風之定息。命容成作蓋天渾天儀,以像用天上形。

黃帝問鬼臾蓲道:“上下週紀,其可數乎?”鬼臾蓲答道:“天以六節,地以六制。周天氣者,六期為備;終地紀者,五歲為周。五**者,歲三千七百二十氣為一紀,六十歲一千四百四十氣為一週,太過不及期可見矣。乃因五量治五氣之訊息,察法以作朝歷,歲紀甲寅,日紀甲子,而時節定。是歲己酉,朔旦日南至而獲神數,日月朔望而可推也。”

黃帝聞奏大悅。又問道:“卿言此是得天之紀終而復始矣?”

鬼臾蓲道:“然。”

又奏曰:“天之紀雖終而復始,更要造十六神推餘分置閏月,以定四時。”

黃帝曰:“何以為閏?”蓲曰:“察天時三歲一閏,多一月三十日也。五歲再閏,共多六十日。十有九年七閏,造歷皆起甲子,於是時順而辰從之。”

帝曰:“善。”

命隸首定數,以率其羨,要其會。而律度量衡,命伶倫自大夏之西、阮隃之陰,取竹於嶰溪之谷,以生空竅厚鈞者,斷兩節間,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黃鍾之宮。制十二筒以聽鳳凰之鳴,而別十二律——雄鳴為六,雌鳴亦六,以比黃鍾之宮,生六律、六呂,候氣之應,以立宮、商、角、徵、羽五音之聲,治陰陽之氣,節四時之變,推律歷之數,起訊息,正餘閏也。又命勞緩鑄黃鐘太簇十二鍾,以為十二律。每月氣至,則葭管飛灰古人燒蘆管成灰,置於十二律管內,放密室中,以佔氣候。某一節候至,某律管中的葭灰即飛出,表示該節氣已到應之,以和五音,立天時,正人位焉。又命大容、容成、車區,佔星象。各領旨而行。

黃帝又劃野分疆,以八家為一井,三井為一鄰,三鄰為一朋,三朋為一里,五里為一邑,十邑為都,十都為一師,十師為州,全國共分九州;設官司職,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設三公、三少、四輔、四史、六相、九德共120個官位管理國家。

對各級官員提出“六禁重”,“聲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要求官員節簡樸素,反對奢靡。提出以德治國,“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義,尤其是設立“九德之臣”,教養百姓九行,即孝、慈、文、信、言、恭、忠、勇、義,進行思想道德建設。(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