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洪荒之明玉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九八章 倉頡造字 敖潤出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九八章 倉頡造字 敖潤出海

黃帝向廣成子問道後,又登過崑崙山,得取丹經。並向九天玄女、玉清聖人詢問修道養生之法。

黃帝廣成子教導之恩,便將三清祭祀之地獨建,重修一座三清觀祭祀。三清門下也趁機在洪荒人族各部落現身,做一些救扶之事。使三教之名漸漸傳遍整個人族部落。

黃帝自建好三清觀後,便回到縉雲堂悟道修行。如此數十年後,黃帝寫下了《陰符經》、《黃帝太乙八門入式訣》、《黃帝太一八門入式秘訣》、《黃帝太一八門逆順生死訣》等書以傳後世。

話說黃帝座下有一官,名叫倉頡,有大材,性聰慧。自黃帝平定天下,泰山封禪之後,黃帝就開始迷信長生之術,三上九仙山,得廣成子指點後,又去崑崙山拜訪九天玄女,而後回到部落後,便一心悟道,再不理人族之事。

因黃帝不理政事,一心修道,許多事情交由各地官員處理。那時,當官的可並不顯威風,和平常人一樣,只是分工不同。

那時人族最重要的事莫過於吃食,黃帝便分派倉頡專門管理圈養牲口的數目、屯裡食物的多少。

倉頡這人挺聰明,做事又盡力盡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裡都有了譜,難得出差錯。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當時又沒有文字,更沒有紙和筆。

怎麼辦呢?倉頡犯難了。

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最後他想到在繩子上打結,來代替數目,又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食物,如此一來,便把帳目理清了。不過這個方法也有很大的區限性,時間一長久,也就不奏效了。因為這增加的數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便當,而減少數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

倉頡遂又想到了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裡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增加了就添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這法子頂管用,一連用了好幾年。

有一日黃帝從縉雲觀出來,在部落裡巡視一番,看見倉頡這樣能幹,把很多事都交結倉頡,叫他管的事情愈來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也統統叫倉頡管。

倉頡又犯愁了,憑著添繩子、掛貝殼已不抵事了。怎麼才能不出差錯呢?

這天,他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面不遠可以追到鹿群;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隻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倉頡一問,原來他們都是看著地下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麼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頭頭是道。

此事被黃帝知道後,大加讚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全推廣開了。就這麼,形成了文字。

倉頡造了字,黃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稱讚他,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倉頡頭腦就有點發熱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頭頂心裡去了,什麼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馬虎起來。

這話傳到黃帝耳朵裡,黃帝很惱火。他眼裡容不得一個臣子變壞。怎麼叫倉頡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呢?黃帝召來了身邊最年長的老人商量。這老人長長的鬍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個結,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歲的人了。

老人沉吟了一會,獨自去找倉頡了。

倉頡正在教各個部落的人識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後,和別人一樣認真地聽著。倉頡講完,別人都散去了,唯獨這老人不走,還坐在老地方。倉頡有點好奇,上前問他為什麼不走。

老人說:“倉頡啊,你造的字已經家喻戶曉,可我人老眼花,有幾個字至今還糊塗著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倉頡看這麼大年紀的老人,都這樣尊重他,很高興,催他快說。

老人說:“你造的‘馬’字,‘驢’字,‘騾’字,都有四條腿吧?,而牛也有四條腿,你造出來的‘牛’字怎麼沒有四條腿,只剩下一條尾巴呢?”

倉頡一聽,心裡有點慌了:自己原先造“魚”字時,是寫成“牛”樣的,造“牛”字時,是寫成“魚”樣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顛倒了。

老人接著又說:“你造的‘重’字,是說有千里之遠,應該念出遠門的‘出’字,而你卻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過來,兩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該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遠門的‘出’字。這幾個字真叫我難以琢磨,只好來請教你了。”

這時倉頡羞得無地自容,深知自己因為驕傲鑄成了大錯。這些字已經教給各個部落,傳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連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懺悔。

老人拉著倉頡的手,誠摯地說:“倉頡啊,你創造了字,使我們老一代的經驗能記錄下來,傳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會記住你的。你可不能驕傲自大啊!”

經過這一事件之後,倉頡終於知道自己先前的錯誤,便重新把自己所造的字收集起來,一一對比,與族中老人不斷的交流,最終把所有造的字修改了一遍,又傳於各部落之中。

倉頡所造的字傳入各部落後,漸漸很多人都開始放棄結繩記事,使用起了文字。可是倉頡造的字太難學習,很多事物用文字都無法表達出來。各部落便又開始學習倉頡,自己造出很多文字,使的文字混亂起來。

倉頡知道此事後,便去找黃帝,想讓黃帝下令廢除各部創造的文字,黃帝開始沒有答應倉頡,只是讓他去各部落收集文字,回來對比。倉頡果真行走各部落,花了數年時間,把各部文字收集後,交給黃帝審閱。

黃帝看完這些文字後,便對倉頡說:“我曾隨廣成子老師學習,嘗聞上古時期,有大神通者感悟天地,創出一種符篆,能溝通天地,能察遍萬物,這種符篆又叫做神文。洪荒世界,天上地下,周天萬物,各不相同,若是依你方法一字對一物,不知要創出多少字來,怕是花了幾百年時間都不能創造出來。”

倉頡聽到黃帝的話後,不由心裡一動,對黃帝說道:“陛下曾與廣成子仙師學習,我也聽說過,廣成子乃是聖人之子,聖人者,行教化之職,察周天萬物,能瓣前生後世。若是求得聖人傳下神文符緣,我必將創出一種能流傳萬世之文字,叫後代子孫輕易學習。”

黃帝聽到倉頡的話後,想了想,覺得此事乃是一大功德,便點點答應。再次去了九仙山,拜見廣成子。

廣成子見黃帝又來看望自己,向他問道:“你已得修行要門,為何不一求道,還要到處亂跑?”

黃帝遂把人族造字之舉告於廣成子。廣成子聽了後,沉思片刻後,對黃帝說道:“所謂符篆不過是道法顯化,若無道行,不能寫出。為師雖然也能寫出符篆,但只玉清道法一種法門,你便是得了也無法創造出一種可述萬物的文字。”

聽到廣成子如此說,黃帝不由一急,向他問道:“這如何是好,人族若要大興,非以文字教化不可。老師還是為弟子指點一條明路!”

廣成子見黃帝一臉焦急,緩聲對他說道:“你既已修道,修行界的事情為師也可造之於你,但你不可外傳,以使天下人妄自求道而誤了前程。”

見黃帝點頭,廣成子才又與他說道:“傳聞盤古開天闢地後,有大神通應運而出,號稱十億神魔,各有道法神通。為求大道,修行億萬年,創出無法道法。這些神魔修行不得前途,便開始相互交流,這才有了符篆神文。後有大劫,無數神魔殞落,又七聖人出世。其中一位居於海外瀛臺山,道號明玉,乃明教教主。曾行走天下,錄下三千道法,各有奧妙,得其一便可成道。你若創文字以傳萬世,便要去向他請教才行。”

黃帝聽聞大喜,後又憂愁。向廣成子說道:“我也曾聞四海之外有樂土,距離洪荒千萬裡之地,弟子如何行去?”

“有志者事盡成,你若去做,自然能成功!”聽了廣成子的話後,黃帝拜別廣成子,再次回到部落,把此事告之倉頡。

倉頡聞之,與黃帝說道:“造字,可傳吾後孫萬世,鼎人族億萬萬年基業,我願去往海外,尋找聖人之地,以創出最完美之字。”

黃帝聽倉頡如此說,大為感動,遂招各部一同祭天禮地後,倉頡向海外而去。

到了東海之岸,倉頡見茫茫大海,驚滔駭浪,自己一介凡人如何渡的過東海,去得了海外,不由大哭起來。

哭聲傳入龍宮後,龍王敖潤派部將打聽何人在海邊大哭,擾的龍宮不得安靜。片刻之後,有龍宮部將回到龍宮稟告龍王,說一人族男子在海岸哭泣。龍王不由大奇,人族不過凡俗,其哭聲何以傳入龍宮之內。覺得其中定有隱情,便化成一男子出海去見見此人為何哭泣。

倉頡正在大哭,覺得自己有負黃帝之託,竟然被大海所阻。一位男子上突然出現倉頡面前,向他問道:“你從哪裡來,為何對著大海哭泣?”

倉頡止住哭聲,見一位男子出現在自己身邊,便與他說:“我奉黃帝陛下之命,欲渡東海,前往海外拜見聖人,不想這大海如此洶湧,無法渡過。因愧對陛下,不能完成大願,故此大哭。”

這男子正是東海龍王敖潤,聽到倉頡如此說,與他說道:“東海千萬裡之廣,你一介凡人如何渡的過,便是你能造一大舟,不被海浪擊翻,過了東海又得何時。不如回去告之黃帝,嘗聞黃帝乃仁義之君,定不會怪罪於你!”

倉頡不由搖頭,“我曾為人族大興而創文字,以教化後世子孫,卻坐井觀天,不得完善。後陛下拜見仙師廣成子,告之海外有聖人,可助我人族。沒想到東海兇險,半途而回,那有臉面面對族人!”

敖潤聽到後,大為感動,告之倉頡自己身份,與他說道:“造字以傳後世,乃是天大的功德,我願助你一臂之力,載你過了東海。不過天下之事,多是付出才有回報,不知你如何回報於我?”

倉頡聽後大喜,向敖潤許諾:“若龍王能馱我過得東海,待我回到陳都,定然向黃帝陛下稟告,凡天下河流湖泊,四海水域,皆以龍族為尊。請黃帝祭天封誥,以龍為象徵!”

敖潤聽到大喜,與倉頡說道:“如此甚好,若你諾言兌現,我必遣龍子龍孫入洪荒水域,行雲布雨,保人族風調雨順。”

倉頡聞之曰:“善!”

敖潤遂現了原身,鹿角馬臉,蛇身魚尾,鷹爪魚粼,乃是一五爪神龍。倉頡見之大駭,不想此物如此駭人。

敖潤馱著倉頡過了東海,以一小島上放下他,又為倉頡做了一艘木舟,便回返東海。倉頡駕著小舟隨波遂流,尋找所謂的聖人之地。

海外之地,廣大不知其裡,氣候異常。明明天晴無風,眨眼之間陰雲密布,電閃雷鳴,平海翻起百丈巨浪。倉頡駕著小舟無數次被掀翻海里,不知受了多少苦,死裡逃生無數次,已經在海外飄泊十幾年。

龍王敖潤給他做的小舟已經被倉頡修修補補無數次,對舟船一無所知的倉頡,經過這些年海外飄泊已經成為了行家裡手。小舟被他逐漸改進,已經可能在巨浪裡行走。

歷經千辛萬苦,也是倉頡機緣到了,竟然在一小島補給時遇到一位修行者。

這位修行者見倉頡一介凡人,竟然可以在大海里航行,謂之奇人。邀他入島休息,問志倉頡如何到了海外。(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