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亂明者皇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八十五章 此事不太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八十五章 此事不太行

董其昌聽完朱常洛的話後,倒吸一口涼氣!

他怎麼都沒想到利瑪竇要傳播的泰西教竟然如此大逆不道!

居然敢以教權壓制王權,這不管是在大明的歷史上,還是放在五千年的中華歷史上,都是不能饒恕的禁忌!

宗教只能依附在王權之下,只能在世俗之後遵循世俗道德才能成為被統治者接納的宗教。

一旦,宗教開始走偏,想要染指王權,先要統治世俗,那必然是要被強力打擊的。

在東漢的時候,道教剛剛興起的時候,張角等妖道就打著“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旗號造反作亂,拉開了滅亡東漢的序曲——黃巾之亂。

在此之後,歷代的統治者和士大夫們都開始無比的警惕教派的力量,只要有哪些打著“怪力亂神”旗號的教派出來妖言惑眾,朝廷及地方都會不遺餘力的進行打擊和消滅。

而後,佛教在中原經歷了數次滅佛事件之後,才算老實下來,和中原文化進行深入的融合。

最後才在唐宋形成了儒釋道三教合流的大勢,而是也是後世中華文化的精華基石。

現在,泰西教想要進到大明的土地,那麼,泰西教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本土化的問題。

如果,泰西教還是照辦泰西教廷的那一套,即便是朱常洛腦子抽了,讓泰西教合法傳教,士大夫們都不會輕易答應的。

雖然,明末也有不少士大夫跟著利瑪竇一起加入了泰西教。

但是,這些人加入泰西教的原因,根本就不是崇拜利瑪竇帶來的泰西天主,他們頂多就是一種心理和文化上獵奇。

你要這幫士大夫們拋棄儒家的道德和深入骨髓中的文化,徹底的融入泰西教中,做一個虔誠的泰西教徒,那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說白了,這些士大夫的行為其實就是和蘇松地區流行的異裝癖,完全就是一個心理行為,只不是一個張揚在表現,一個張揚在了心中。

歸根結底,江南士人之所以會這麼離經叛道,就是因為吃的太飽了,想要找一個心理的滿足和刺激,所以,才會瘋狂的嘗試這些東西。

而他們之所以會這麼癲狂的心理基礎,其實還是王陽明大聖人給的自信。

王陽明的心學一出,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大道,所有人看到這句話後,如同是醍醐灌頂,瞬間明悟了自己的內心,於是,就開始遵循自己心中的慾望,蠢蠢欲動了起來。

其實,這完全就是曲解了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大道思想。

王陽明說的“知行合一”,並不是單純的只遵循本心,他強調的更多的是一種為國為民的儒家入世思想。

結果,這般人把經給念歪了。

把王聖人的話當成了自己放浪形骸,離經叛道的指南針。

若是,王陽明知道在他死後,有這麼多人打著心學的旗號群魔亂舞,也不知他的心情到底該如何理解。

可能,他會後悔吧。

當然,這也不能否定了心學的價值。

畢竟,心學也是一次對儒家思想的昇華,如果,不是這幫自私自利的人打著心學的旗號享受著離經叛道帶來的快樂,說不定,這個世道還真的會好上不少。

可惜的是,人性貪婪,若是沒有道德枷鎖和法律的限制,人與野獸並無二致的。

所以,那些能夠修身,修道,並教化天下的大聖大儒們,都是值得任何人尊敬的。

他們犧牲了小我的追求,立下了大我的志向。

僅憑這一點,像周公,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韓非子等諸子百家,他們都值得任何人的尊敬。

因為,他們所創立出來的道德,學說都是指引這個民族生生不息的無上瑰寶。

所以,他們值得世代之人的崇敬。

現在,問題回到泰西教本身。

董其昌拜道:“請殿下放心,臣已經會組織各路大賢一切共商此事,將泰西教徹底的進行本土化的改造,將其改為適合我大明本土的教派。”

朱常洛道:“有勞董師傅了,不過這事也不用操之過急,循循漸進即可。當初的佛教入我中原也是經歷近千年的時光才慢慢的和我中華文化相互融合在了一起,所以,孤並不著急在一朝一夕之中就完成此事。”

董其昌聽到朱常洛這話後,頓時福至心靈。

原來皇太子殿下還是很提防這個泰西教派的。

有了這個中心思想後,董其昌瞬間感覺這個工作好幹過了。

董其昌回道:“臣遵旨。”

朱常洛和董其昌又聊了一會兒泰西教的事情,最後,朱常洛問道:“今日孤和邢卿聊了聊九邊的事情。他今日應該找過你了吧?”

董其昌回道:“臣確實接到了邢軍機的邀請,只不過還沒來得及去和邢軍機接洽。”

朱常洛聽到董其昌的回答,只是嗯了一聲,並未表露自己的任何不滿,也沒嫌棄他們辦事拖拉。

畢竟,九邊的事情也不是小事,邢玠不整理好思路和方案,他也沒法去找董其昌談論此事的。

所以,慢一些也能理解的。

朱常洛說道:“孤今日和邢卿主要就是議了一下九邊歸附之民的安排。孤讓邢卿和你對接這個問題,因為在文教方面,內閣和禮部還是朝廷的執牛耳者,所以,此事孤就安排了邢卿找你對接。”

董其昌聽到朱常洛跟他說起這事,他心裡真的是無比感動。

按道理講,朱常洛完全都沒必要跟他說這些話的,他只需要看最後的結果即可。

但是,現在朱常洛提前和他交代了此事。

由此就可以看出,一這是皇太子殿下對他的信任和恩寵已經到了一個無可附加的地方,二則是皇太子殿下對九邊之上的重視程度已經上升了最重要的國策程度。

所以,董其昌必須要認真的和邢玠一切執行朱常洛的旨意,把九邊的事情安排妥當。

董其昌拜道:“請殿下放心,臣一定會和邢軍機一起將此事穩妥推進,使九邊安定,草原歸附。為我大明中興盛世立下不朽之基!”

朱常洛點頭肯定了董其昌的表態,接著朱常洛說道:“孤和邢玠主要聊了文教和草原歸附之民的安排事宜,還有些事情孤還提及。所以,在此孤要跟你再說一下。”

董其昌立刻做出恭敬傾聽的態度。

朱常洛說道:“文教固然是重中之重,這些只要也是針對這些歸附之民的後代。但是,這些新歸附之民,在學習中原的文教禮儀之時,肯定是會覺得無比的枯燥和約束的。所以,孤也是突發奇想到了一個問題。”

“既然這些成年的歸附之民學習中原的文教禮儀會有些難度,那麼我們就換個思路,我們可以根據他們的各自部落傳說和風俗,為他們編排相應的歌舞。讓他們在娛樂享受的同時也把野性也澹化下來,使他們成為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也失為一劑良方。”

聽完朱常洛的話後,董其昌眼睛一亮,這個方法好像有點意思。

董其昌道:“臣會安排教坊司也參與其中,讓教坊司的藝人參與其中,為他們獻計獻策,編排屬於這些歸附之民的歌舞。”

朱常洛一聽董其昌要讓教坊司參與,朱常洛頓時搖頭道:“教坊司太約束了,不一定就適合他們。孤給你指條明路,你可以去西山皇莊找找看,西山皇莊現在新生不少劇種和唱腔。這些比較接地氣些,可能會更加容易的融合草原之民的特性。”

董其昌聽到朱常洛支的這招以後,他也瞬間悟透了朱常洛心思。

皇太子是想讓這些草原之民徹底的同化成人畜無害的良善之輩啊!

此聖心聖意,直追古之聖賢!

董其昌歎服!

其實,說到教坊司,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青樓之類的代名詞。

但並不然,教坊司雖然有這塊業務,但,這並不代表這就是教坊司的全部業務。

教坊司雖然是一個品級極低的權責衙門,但是它直隸於禮部之下。

而禮部又掌握著全國的文教道德禮儀工作,所以,教坊司的職責自然也就莊重了不少。

教坊司還承擔著皇家樂團的職責,負責慶典或迎接貴賓時演奏樂曲工作。

這可能就與很多人認識中的教坊司並不一樣。

畢竟,這些陽春白雪的高雅,肯定是比不過鄉里巴人的世俗的。

所以,這也就導致了很多人對教坊司的曲解,以為教坊司就是管理官伎的,裡面就是一些媽媽桑。

其實,人家可是正兒八經的政府機構,是有編制的那種。

董其昌回道:“臣明白,臣已經會讓處置好歸附草原之民的文教工作,讓他們也可以安居樂業的生活在大明的土地上。”

朱常洛說道:“辛苦了董師傅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是一個無上功德的事業,也是一個需要長時間去堅持的事業。希望你們禮部不要把此事給咋辦了。否則孤唯你是問!”

董其昌道:“臣一定不會辜負聖意!”

朱常洛嗯了一聲:“好了,時間也不早了,孤也不留你晚膳了,早些下值回去吧。”

董其昌謝恩告退。

回去後董其昌也沒來得及休息,他立刻召集了禮部還未下班的侍郎和與僧錄司,道錄司,教坊司相關的負責人開了一個小會。

董其昌坐在禮部大堂上,看著下首坐著的兩位侍郎以及下面站著的數位僧錄司,道錄司,教坊司相關負責人。

董其昌說道:“都坐下吧。今日本閣叫諸位來,是要交代一下事情。”

兩位侍郎及各司的負責人拜道:“請閣老示下。”

董其昌看著右邊的禮部侍郎說道:“用韞,今日本閣在宮中和殿下商議了利瑪竇的泰西教之事。殿下先前答應過利瑪竇,只要利瑪竇能從泰西帶回泰西的經典,殿下就允准泰西教傳教一事。”

“自古,君無戲言。殿下既然答應過了利瑪竇的請求,自然也是一言九鼎的。但是,泰西教情況複雜,不同於大明的道釋二教。泰西教在泰西是一家獨大的教派,不僅可以左右泰西的世俗,其教首更是自稱教皇,凌駕於泰西諸國之上,諸國國王之任免都要經過教皇的加冕才能繼承王位。”

“所以,殿下對此也深感憂慮,擔心,泰西教廷利用宗教干涉我大明之國政。故而,殿下要求本閣及禮部要完成對泰西教的本土化改制,使其與泰西教廷分割而立,行中原之禮,作中原之法,為良善世外之教。”

“本閣想到用韞你學富五車,見多識廣,對於此事也定然會有自己的一番見解。所以,本閣打算將此重任交託給你,由你帶領著僧錄司,道錄司名下的高僧大道一起參與到泰西教改制的工作中去。爭取把泰西教改成和道釋兩家一樣的世俗之教。”

“讓泰西教的教徒們也學會用焚香祈禱,打坐唸經的方式修行。使其斷染指朝廷之政的想法。用韞,你可有信心?”

董其昌看著禮部右侍郎馮琦,等著馮琦的回答。

馮琦聽完董其昌的話後,起身回道:“閣老請放心,卑職一定會完成閣老交給的任務,一定會認真改制泰西教,使其成為與道釋兩家一樣的世俗之教。”

董其昌看著馮琦的態度,董其昌很滿意。

馮琦是個實在人,而且,為官風格也很像之前的禮部侍郎現在的都察院總憲餘繼登。

每次看到馮琦的樣子和他做事的態度,董其昌都有一種自己並不是禮部尚書,而是刑部尚書的感覺。

聽到了馮琦的回答後,董其昌道:“那就辛苦用韞了。”說完這句後,董其昌還不忘交代一聲更重要的,“還有就是關於泰西教的天主教的翻譯,一定不要按照泰西的方式去翻譯。比如天主經中的第一句‘神說要有光,於是便有了光’,這一句一定要翻譯成‘神說要有光,經過了天子的恩准,才有了光’。”

“這部經文的翻譯之中,一定要格外的強調天子的權威是高於泰西神的。因為,在不久以後,皇太子會親自下詔冊封泰西神為大明正神之一的。所以,在這些經文的翻譯之中,一定要體現出我大明天子的至上!”

馮琦聽到這話後,他回道:“卑職明白。”

董其昌又說道:“還有就是教名的問題,泰西教只是暫定的名字,泰西神也是暫定的名字。在翻譯的時候,你和僧錄司,道錄司一定要集思廣益,給這個新教派取一個合適名字,給他的神系也命名出一套新的規則來。切不可直接挪用其他教派的神明稱號。”

馮琦聽著董其昌的話,他有點意外了,他真沒想到董其昌竟然會如此慎重對待這個泰西教。

但是,一聯想到前面董其昌說的泰西神權高於世俗王權時,馮琦也都明白了。

馮琦也是一個傳統的士大夫,如果不是因為皇太子金口玉言答應過了利瑪竇,就憑這些話,馮琦絕對要把這個所謂的泰西教定義為危害社稷的邪惡教派,讓其成為和白蓮教等一樣的過街老鼠不可!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皇太子開了金口,所以,不管這事再難,也要想法子給辦了。

否則,這就是言而無信。

而皇太子是監國的聖太子,且儀同天子,所以,皇太子的話也是一言九鼎的聖旨,作為臣下也只能盡力的去完成,而不是質疑。

所以,馮琦也只能按照董其昌說的要求,盡全力的去改制利瑪竇帶來的泰西教。

交代了完了馮琦泰西教的事情後,董其昌又把目光放在了另一個侍郎李廷機身上。

董其昌對著李廷機說道:“爾張,另外還有一是要拜託給你。開西域已經是勢在必行的國策。但開西域之前必須要保證九邊漠北草原的安定,所以,本閣準備把教化九邊歸附的草原之民的任務交個你。希望你能上體天心,下順民意。把這些歸附而來的草原之民妥善的安置,讓他們能夠儘快的融入到大明的生活之中。”

“這次叫上教坊司來,為的也是此事。教坊司主管禮樂,其中也有不少精通音律的大家。本閣希望爾張能因地制宜,為這些歸附而來的草原百姓們制定出屬於他們的民間禮樂,讓其成為一個安分守己,能歌善舞的良善之族。”

李廷機聽到董其昌這話後,眼睛一瞪,都感覺自己聽錯了。

把兇殘的草原人變成安分守己,能歌善舞的良善之族?這是在開什麼玩笑?

誰不知道這些兇殘的草原人只要長的像車輪那麼高,騎上一匹馬,挎著一把彎刀,挽著一張弓就是一個驍勇善戰的草原騎兵。

讓這樣的安分守己能歌善舞是不是有點異想天開了?

看著李廷機的表情,董其昌就知道他在想什麼。

董其昌說道:“容易的事情輪不到我們,我們既然身居高位,食君之祿,當然就要為君分憂。草原之民雖然野慣了,但是他們歸根結底也是我中華之苗裔,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成見,就棄之不顧。讓他們在荒蕪的草原上自生自滅。這不符合聖人之道!”

“所以,我們必須要領會聖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精髓,做到有教無類,做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切不可因為一時之難,就退縮不前,不肯為朝廷出力,不肯實踐聖哲之行。這會有負我等讀書人之心的。”

董其昌直接甩出了一個這麼大的道理,砸在了李廷機的腦袋上,把李廷機給砸了暈頭轉向。

但是,這對於李廷機而言,還不是空話套話?

漂亮話誰不會說?但那可是不服王化的草原之民啊,豈能說教化就教化了?

真這麼容易教化,自孔聖到如今已經兩千多年了,為什麼草原之人都沒被教化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們不還是隔三差五騎著高頭大馬,揮舞著手中彎刀,肆意的衝擊著北方的長城,劫掠著長城之內的財富。

由此可見,這些人根本就不是不服管教的。

想要讓他們安分守己,能歌善舞,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反正,李廷機覺得此事不太行。

——————————————————————————————————————

該了又該。

終於能發了。

5400字!

繼續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