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秦:開局成為墨家鉅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六章:格物致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七十六章:格物致知

嬴虔並沒有停筆,當幾十個文字躍然於紙上,他的手腕激動的有些顫抖,他自從開始寫字起,還從未有過這種經歷。

在麻紙上寫字,比起在竹簡上要更快更容易多了!

一眾人等都站過來旁觀,黃麻紙上已經佈滿了秦篆字型, 最初那幾字雖然有些歪歪扭扭,但之後的筆畫漸漸習慣了這種新材料,有所改觀,寫到後面,在圓潤和美感方面已經跟竹簡上的不相上下。

嬴虔愣了半響後,激動的向江寒賠罪道:“虔兒服了, 這麻紙, 的確和質量一般的絹帛相差無幾……”

從古至今的許多科學發明,是必然與偶然結合的產物, 科技積累和正確的思路是必然的前提,而各種嘗試則是成功創造的推手。

書寫用紙正確的配方已經找到,江寒也了卻了一樁心事。

麻紙能用來書寫這一點得到了證明,眾人都喜形於色,嬴渠梁懵懵懂懂的問道:“先生,為何不加草木灰的麻紙不能書寫,加了草木灰的麻紙就能夠書寫了?”

“因為草木灰中含有鹼,可以分離出樹皮中的木質素,提高紙漿的質量。”

嬴渠梁還是沒有聽懂,大大的眼睛裡充滿了疑惑,什麼是鹼,什麼是木質素啊?

江寒似乎是看出了嬴渠梁的迷惑,於是笑著說道:“明日開始,我在尚同坊講述格物致知之學,你如果感興趣的話, 可以來聽課。”

“格物致知之學?尚同坊?”嬴渠梁點了點頭。“好,明日渠梁一定前往。”

一旁的班昱眼中閃爍著奇異的光芒, 他對江寒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說出的新詞,或者冒出一個新穎主意,指派工匠做點奇巧之物已經習以為常了。

他通常是以“賢者能知常人所未知,察凡俗所未見”來解釋,自然而然把將江寒當成墨子一般的人物,並且持續向新加入的墨匠灌輸這種說法,難道鉅子之所以能知常人所未知,是因為這個格物致知之學嗎?

“鉅子,我等工匠作坊的匠人,可否一同去學習?”

江寒笑道:“自然可以,對格物致知感興趣的師兄弟們,皆可前往。”

工坊中爆發出了一陣歡呼,嬴虔顯然是對這些不感興趣,他想學的是墨家的劍術和守城術,這些行軍打仗中才能更好的用到。

江寒對還在低頭回味今天諸多事情的嬴虔說道:“虔兒,你的建議也不可不考慮,這樣吧,可以在竹木較多的地方修建一個小型的竹簡工坊,在紙張工藝成熟前與之並行。”

經過今天的事情, 江寒也意識到了, 紙張想要取代現有的書寫材料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它可以成為竹簡木牘縑帛的有力競爭者,直至成為唯一的書寫材料!

“正確的配方已經被我們找到了,等工匠熟練了造紙工序,便可以改進技藝,擴大材料,提高紙的質量。”

等慢慢探索到直接以植物纖維來造紙,大概就能做出白紙了,而那些臨時的竹簡工坊,也可以轉化為採竹的哨點,一舉兩得。

在臨走前,他突然想起一件事情,便轉頭對身旁的嬴虔說道:“苦獲師兄明日會在練武場教授劍術,你若感興趣,可以一同去學習。”

嬴虔驚喜的抬起頭,看著江寒:“真的嗎?我也可以去學劍術嗎?”

“當然是真的。”江寒微微地點了點頭,伸出兩根手指,捏了捏嬴虔的鼻子。“先生有騙過你嗎?”

“嗚~好痛!”等嬴虔回過神來,江寒已經牽著嬴渠梁的手走遠了,他目送一大一小兩個身影消失在視野中,怔怔的有些出神。

“江先生這樣的文人,一定不擅長武藝,等我學好了劍法,就可以替父親出征了,就可以保護渠梁和先生了。”

……

尚同坊在山根,是墨家鉅子會見弟子議論大事的一座小竹樓。

所謂“尚同”,就是崇尚同一,見諸實踐,就是追求統一,這是墨子的十大主張之一,用之於小竹樓命名,寓意著這座小竹樓是墨家弟子達到同一主張,從而統一行動的地方。

小竹樓有叄層高,峻拔陡峭,樓頂四角翹起,在最上邊的屋嵴兩端各裝飾了一隻海鳥,作相對立狀,樓體用蛤灰塗成了雪白色,門窗則漆成了紅色。

樓下有階梯通入樓內,每一層都有涼臺,遇上天氣好的日子,可以立在上邊憑欄遠眺、觀賞風物;每逢下雨雪時,因為涼臺上有腰簷挑出,足能遮風避雨,而且頂樓藏著墨家在諸國收集來的諸子典籍,是極好的學習場所。

冬季是墨家弟子練劍、學文的季節,因為秋收過後,再種上冬麥,就一天天冷了,白茫茫的一片秋霜過後,人們就進入了漫長的窩冬期,不需要再在田間勞作了。

直到來年二月,人們才從土窯裡茅棚裡瓦房裡的火炕頭走出來,度春荒,備春耕,通常年景,入冬小半年沒有戰事,沒有徭役,沒有勞作,幾乎就是整個國家的冬眠期。

這時候的人,活得簡約,凝重,灑脫,一切大事,都是從春天開始,到秋天結束。

夏日酷暑,冬天冰雪,人們就蟄伏下來,極少在手腳不舒展的時候做大事。也因為這一點,孔夫子才把他記載的歷史大事命名為《春秋》。

於是就有人說,那時的人,還不知道一年分為四季,只知道春秋兩季,其佐證之一,就是在古書上找不到夏天和冬天的事情。

煩瑣細冗的後人忘記了,那時候的天象觀測已經能發現天上的大部分星體並記載下來,還能發明二進制的《周易》八卦,曆法已經能把一年確定為叄百六十五點二五日,怎麼會對一年僅有的四次氣候變化渾然無覺?

說到底,是後人忘記了先民的睿智和雍容大器——蟄伏之期,何足道哉!

墨家也繼承了這種傳統,春秋兩季,各自侍弄著自己的小田園,等到冬天閒下來的時候,就是練劍學文的最佳時機。

這會日頭初升,離早飯還有一段時間,江寒開啟的窗扉外望去,卻見四周環繞修竹花卉,如今已到冬季,花多凋零,竹子不多,稀稀疏疏的,但錯落有致,有的竹葉還泛著綠色,有的已經變黃了。

山間早晨的空氣總是讓人心曠神怡,讓能夠人沉醉的忘記了時間,不知不覺中已經有人來到了尚同坊一樓的大廳中。

田玉兒第一個到來,她看了看最前排位置,便將一個自己帶來的綿墊兒鋪在了主位上。

正在收拾的少年執事弟子笑道:“玉兒師姐,你怎麼沒有和苦獲師兄練劍,以前可從來沒有在尚同坊見過你。”

田玉兒笑道:“就你話多,我來學習一下墨家百工不行嗎?”

少年高興道:“行行行!以往的課業都是班昱師兄授課,今日鉅子授課,一定會有很多人來的。”

二人交談間,陸陸續續的又有人前來。

辰時未到,廳堂中已經坐滿了人,粗略的估計有二叄百人,都席地而坐。

“鉅子,師弟師妹們已經到了尚同坊。”徐弱走上樓輕聲稟報。

“知道了。”江寒轉過身來:“走。”

二人快步走下竹樓,竹梯竟然毫無聲息,見廳中密密麻麻的人群,江寒心中覺得有些欣慰,這些人可都是墨家的底蘊,未來的骨幹啊!

墨家弟子們也已經聽見了身後的腳步聲,分開一條路,讓江寒走上主位,一齊拱手道:“匠門弟子恭候鉅子。”

江寒大手一揚:“不必多禮,坐。”

江寒看看席位上的綿墊兒,又看看田玉兒,搖搖頭卻沒說話,便坐了下去。

“今日所講,第一課,何為格物致知。”江寒澹澹緩緩的說道,眾人都豎起耳朵仔細聆聽。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江寒首先講起了兩小兒辯日的經典故事。

其中一個童子說:“吾等有爭辯,我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而到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他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遠,而到正午的時候距離人近。爭辯了一上午都沒結果,吾等聽說孔子多知,所以想來問問你,到底是誰說的對?”

孔子不解,問道:“為何會如此認為?能說一說其中緣由嗎?”

其中一個童子說:“太陽剛出來升起的時候大得像車蓋,到了正午就像陶輪一樣小,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

另一個童子則不同意:“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很清涼,到了午後的時候就像把手放進熱水裡一樣燙,這不是近的熱而遠的涼嗎?”

孔子抬頭眯著眼注視太陽,過了片刻後閉上眼愧然一笑:“這個問題,丘年少時也曾想過,但拜訪天下名師也未解出,兩位小君子孰對孰錯,丘不能決也。”

故事講完,江寒清了清嗓子,再次問道:“此時距孔子之世又過百年,你們可有人知道答桉嗎?”

眾人有的歪頭看向窗外的太陽,有的低下頭思考,沒一會兒都搖了搖頭,孔子這樣博學多知之人都不能解答的問題,他們如何能知道答桉?

班昱對這個問題產生了濃濃的好奇,朝江寒拱手道:“班昱不才,敢請鉅子教我。”

其他人也向江寒行禮求教。

江寒微微一笑:“其實太陽在清晨和午後離地表一樣遠。”

嬴渠梁訥訥地問道:“先生,那麼為什麼早上的太陽看著大,中午的太陽看著小?”

“這是人眼的一種錯覺,早晨地太陽有樹木、房屋和遠山襯托著,所以顯得大一些。等到中午,它的背襯是廣闊無垠的天空,所以就顯得小了;而且太陽初升時天空還有些暗,太陽的輪廓更明顯,中午時天空明亮,太陽的邊緣都被虛化了,這個原因也使它在早上地時候看著格外大一些。”

田玉兒也有著疑惑的問道:“既然一樣。那麼為什麼太陽出來後,早上顯得冷,中午卻比較熱?”

面對田玉兒的疑惑,江寒解答道:“清晨太陽光是斜著照在地面上,午後時太陽光是垂直照在地面上的,若是有人不信,可以用一個蠟燭或柴薪當做太陽,從斜面和正上方照一照地面,看看哪一個更熱。”

“再說,在夜裡,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午後,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我們感受到的涼與熱,並不能說明太陽距離地面的遠與近。”

至於日地不同時間細微的差距,涉及到的問題更廣,一句兩句難以解答清楚,江寒暫且不想細究了。

江寒言畢後,眾人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如此!”

“平日都未曾注意過。”

“還是鉅子聰慧,孔仲尼答不上來的問題他一說就明白了!”

班昱細細品味著這個解釋,點頭不已,淺顯的道理,卻無人深究細想,所以才無法一時半會答上來,真是讓人慚愧。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一片贊揚聲中,江寒卻謙遜地說道:“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也許在這觀察尋常事物上,我知道的比孔夫子多,但在禮儀、道德,還有對典史的理解上,卻是孔夫子比我知道的多。”

“孔夫子年輕時問道老子,老子說:聰慧明白洞察一切反而會瀕臨死亡,博洽善辯寬廣弘大反而會危及其身。老子避世,他與孤竹國的公子伯夷、叔齊一樣,是一位狷者,提倡大隱,大愚,我卻不以為然。”

“鳥,我知其能飛;魚,我知其能遊;獸,我知其能走。會跑的可以用網捕獲,會遊的可以用絲線垂釣,會飛的可以用箭去射。至於龍。我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的行蹤軌跡,無從琢磨。老子的學問和為人就如同一條入雲之龍。”

“老子的行跡和做法不是常人能效彷的,多數人還是需要為衣食住行發愁的鳥、魚、獸,所以老子的說法我不能完全認可,這世上的事就像今天我所講的兩小兒辯日一樣,越辯越明,而不是自愚不去瞭解就能逃避的。”

“我想,百年千年後,非但日地之距能測,天之大,地之廣,海之深,河之源,太陽為何東昇西落,人為何生老病死,總有一天能一一知曉。凡此種種,我稱之為……”

“格物致知之道!”

“格物致知?”眾人肅然,原來這就是格物致知之道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