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秦:開局成為墨家鉅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七章:稷下學宮(求訂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七章:稷下學宮(求訂閱)

“第三策,納才。”

江寒笑著說道:“齊候可以建造學宮,築巢引鳳。”

田午沉吟思忖,不久後開口詢問道:“公學田午知道,只是這學宮該如何建造?”

公學也就是公族之學,公族最早是對國君宗族的稱呼,但戰國時期,三家分晉,田氏代齊候後諸卿子弟也成了公族。

公學就是弱冠之齡的卿子們學習君子六藝和政、史、軍、法、行人言辭的地方。

簡而言之,就是貴族官員培訓班。

齊國公學魚龍混雜,除了六卿外,還有十多家大夫子弟,其復雜程度堪比朝堂,也是卿族子弟從政前必須淌過的渾水。

田午年輕的時候,也曾經在公學中學習過,但學宮一詞,他還是第一次聽說。

“齊候可聽說過魏國安邑的洞香春?”

“自然聽說過,那可是商家名士白圭的產業,各國名士都甘之若飴的大雅之所。”

江寒笑道:“沒錯,如今各國士子論政成風,而洞香春,剛好為士人名流提供了這種場所。”

“白氏商會的洞香春,吸引了大量的讀書士子、百工名匠、富商大賈,成了上流人群的清談聚飲之所,也令安邑,成為了天下文明的中心,天下大才,八九在魏。”

“然,洞香春雖然時常會有百人論戰,士人如流名士穿梭的盛況,但其身後,畢竟是商賈之家,若是齊候能以齊國的名義,建造一所讓天下士人都能暢所欲言的學府,天下大才,都將收入齊國的囊中。”

田午有一些心動,齊國現在最缺的就是人才,他轉頭看向坐下那位老臣。

“國伯,你覺得如何?”

國伯沉吟了片刻:“敢問江先生,建造學宮,需要花費幾何?”

江寒抬起了眼睛,抿了抿嘴巴。

“建造學宮的花費,不下一座章華宮,一座虒祁宮。”

田午的臉色大變,楚國修建章華宮,晉國修建虒祁宮,耗盡了國家大半的財富,由盛轉衰,都落寞了下來,這才讓率先變法的魏國成了霸主。

一座學宮,就要花費齊國大半的財富,那齊國還如何能強軍,如何能富民?

“江先生…這…如此花費,別說是齊國,就連魏國都承受不住的。”田午面露難色。

江寒哈哈一笑:“沒有梧桐木,怎得鳳凰來。”

“齊候且安心,齊國建造學宮,並非奢華無度的享受,而是一件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大事。”

“遍觀諸國,也只有齊國能有此壯舉,自太公入齊,就秉承了大農、大工、大商謂之三寶,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富甲天下。”

“齊候禮賢下士,大齊國的國策幾百年如一日的招募人才,為何齊國的人才還是如此稀少?是因為對士人學者的待遇還有待提高。”

“如若齊候能修建一處學宮容納幾千學者論學,修建一片宅院能讓幾千學者居住,讓天下人都看到齊候對士人學者的尊重,今日的安邑,就是明日的臨淄,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田午思忖有頃道:“敢問先生,齊國要為百家學者提供何等待遇,才能體現出尊重?”

江寒對於田午這個問題早就胸有成竹了,後世的大學裡,有教授、有副教授、有講師、有助教;中學裡有特級教師、高級教師、一級教師和二級教師。

這種制度就是從歷史上齊國的稷下學宮開始流傳下來的,一直沿用至今。

“齊候,學者的待遇高低,地位高低要以幾點來評定。”

“第一,學問的大小,學術的水平。”

“第二,個人的威望和資歷。”

“第三,門下學生的數量和影響。”

“天下顯學的諸子,齊候當以上卿之禮待之,天下一流學問的名士,齊候當以中大夫之禮待之,其餘學問的學者,皆以列大夫之禮待之。”

田午點點頭:“除了待遇地位,齊國還應該為百家學者提供什麼便利?”

江寒看看田午,微微一笑:“兼容幷包,來去自由。”

這句話江寒並不陌生,這是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學校長時候提到的一句話。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蔡元培先生執掌北大之後,強調自己的治校方針是:“依世界各大學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幷包主義。”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堅決貫徹“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的辦學方針,提倡學術民主,教學自由,使每一朵花兒都能在北京大學盡情的綻放。

這種觀念,最初也源於稷下學宮。

田午面露疑色:“先生可否詳細的解釋一下?”

江寒點頭道:“兼容幷包者,不論國家,不論學派,凡有學問,執一家之言者,入臨淄,齊國皆提供食宿,讓他在學宮中能有一席之地,與諸家論戰。”

歷史上的稷下學宮,正是因為兼容幷包的制度,才讓諸子百家,十大學派,在學宮中皆有傳人。

齊、楚、燕、韓、趙、魏、秦,戰國七雄,在學宮中皆有學子。

稷下學宮,為中華文化的大融合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也提供了一個最重要的場所。

即使齊國滅亡後,稷下學宮的思想也不會滅亡,它會隨著各國的學子傳播到各國之中去。

如果秦國的天下一統,是奴隸制到封建制的一種制度上的改革,那麼稷下學宮的建立,就是一種思想觀念和文化上的改革。

二者缺一不可,有了秦國,才有了中華民族大一統的思想,有了齊國,才有了如今華夏子弟豐厚的文化底蘊。

江寒呆在齊國遲遲不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要看著稷下學宮的建立,不能因為自己的出現,影響了正常的歷史走向,否則自己將成為千古罪人。

頓了一下,江寒繼續說道:“至於來去自由,很簡單,對於往來的學者,齊國當秉承著一個態度,來了,歡迎,走了,歡送。”

“走而復來,繼續歡迎;來而復走,繼續歡送,總而言之,不限制學宮中學者的行動,就是對學者們最大的尊重。”

“田午明白。”

田午肅然點頭,再次提出了一個問題:“敢問先生,學宮當以何學派為主流?”

江寒的嘴角微微上揚:“百家爭鳴,自由辯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