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從獨立電影開始的最佳導演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六章 鏡頭語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二十六章 鏡頭語言

發佈會持續到快中午才結束,散場後記者們急著回去趕稿,方泊幾人則找地方一起吃了頓飯。

因為是兩個攝制組,所以這次發佈會過後,《火星營救》劇組就會分成兩隊,這頓午飯算是開機前大家最後一次聚在一起了。

飯桌上,李浩還挺不捨的。

他演的角色是一個在航天局工作的科學天才,在天體力學方面很有造詣,出場時間雖然有限,但卻對營救計劃起著很大的作用。

因此,有關他的戲份都是在航天局內發生的,拍攝時他全程都會跟著蔣燦帶領的攝制組。

說來也是陰差陽錯,李浩明明是衝著方泊,才二話不說答應出演《火星營救》的,結果卻跟方泊錯開了。

“方導,我敬你一杯,咱們下次再見。”

方泊之前一共寫了兩個電影劇本,一部規模大一部規模小,本想著若是《火星營救》拉不到投資,便轉頭拍攝另一部成本低得多的電影。

但沉卓很有魄力,看好《火星營救》這個專案,一口氣拿了8000萬出來,幫助電影順利立項。

於是另一個劇本就擱置了,一直安靜存在於方泊的膝上型電腦裡,不被外人知曉。

此刻,看著面前給自己敬酒的李浩,方泊忽然意有所動。

擱置的劇本中,有個角色似乎很適合李浩……

“方導,方導?”

李浩端著酒杯,見方泊似乎在想些什麼,遲遲沒有回應,不由得心生疑惑。

“啊?哦。”

經他提醒,方泊回過神,忍不住笑了笑。

貪心嚼不爛,《火星營救》還沒開機呢,自己就想著下一部電影了,這可要不得。

“好,我們喝一杯!”

說罷,方泊仰起脖子,一口喝乾了杯裡的酒。

李浩壓根不知道另一個劇本的事情,也沒想太多,跟著一飲而盡,這事暫時就這麼過去了。

這頓飯吃著吃著,蔣燦也端著杯子起身,鄭重說道:“方導,你把B組交到我手裡,我一定盡力拍好,爭取對得起你的信任!”

“燦哥,那就看你的了。”

“嗯。”蔣燦重重點頭,顯得十分認真。

儘管方泊的A組那邊才是重頭戲,B組負責拍攝的戲份難度並不高,但不管怎麼樣,這也是一部2億多投資的科幻電影。

能在其中帶領一個攝制組,這對蔣燦來說,無疑是一個提升資歷的好機會。

在電影圈當了多年的執行導演,髒活累活沒少幹,可始終混不出頭,這次好不容易見到曙光了,蔣燦心裡自然對方泊很是感激。

他二話沒說,哐哐就是三杯酒下肚,要不是方泊攔著,估計還得接著喝。

吃過這頓午飯,眾人便兵分兩路,A組的留在燕京,B組的則去了滬市。

其實兩邊的劇組人員從10日起就開始集合,14日就已經到齊了,只是因為要開發佈會,所以耽擱了一天。

轉過天來,到了9月15日,燕京這邊就該正式開機了。

上午8點,一處佔地寬廣的攝影棚外,《火星營救》劇組的A組成員早早的都來到了這裡。

攝影棚到處都是易燃物,放鞭炮就別想了,但開機儀式沒了鞭炮聲,似乎又顯得不太熱鬧。

方泊便讓人在網上找了一段鞭炮聲的錄音,透過音響放出來,噼裡啪啦的倒也有那種感覺了。

放在以前,開機儀式或許還很隆重,方方面面都要周到,但現在就沒那麼多講究了,反正是圖個熱鬧嘛。

等鞭炮聲停了,方泊伸手揭開蓋在攝影機上的紅布,高聲道:“《火星營救》,正式開機!”

眾人譁啦啦鼓掌,高喊“開機大吉”,每人再發個小紅包,一場簡短的開機儀式就結束了。

方泊拿起對講機,招呼道:“大家都拿到紅包了吧,那就開工了,進去做準備,咱們馬上開拍!”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包括火星居住艙和熒惑五號飛船,這間攝影棚內佈置了多個場景,A組要拍的戲大部分都在這一個棚裡就搞定了,免去了在轉場上多浪費時間。

與之相應的是,這間攝影棚佔地十分寬廣,高度也很高,否則那麼多場景,還真是擠不下。

“黃老師、黎姐、孫杰……來,我跟你們講一下等會兒的戲。”

趁著工作人員準備的空閒,方泊把幾個演員都叫了過來,給他們講解一下開拍後的站位和表演。

雖然演員們都很敬業,對劇本相當熟悉,這一點在劇本交流會的時候,方泊就知道了。

但表演歸表演,機位的設定、人員的站位、走動路線的安排等等,這些細節的地方,他們就不瞭解了。

於是在開拍前,就需要有人給他們講講戲,拍攝時才不至於出現問題。

像這樣的事情,在拍《一出好戲》的過程裡,都是蔣燦來做的。

因為他是執行導演,方泊已經提前把拍攝的想法,以及想要達到的效果都告訴他了。

所以實際拍攝起來,都是由他再往下傳達給演員們,只有拍攝比較重要的戲份,為了保險起見,方泊才會親自出馬。

兩人配合著拍完了《一出好戲》,合作過程很是順利,讓方泊第一次感覺到了劇組裡有個執行導演的好處。

可這回蔣燦帶著一組人去了滬市,時間有限,方泊又沒去找新的執行導演,也只能自己上陣了。

“這場戲是三機位,到時候A機在你們的前方,會以一個向上仰拍的視角拍攝,B機在右前方,拍黃老師的特寫,C機平視拍其他人的半身近景,要注意……”

畢竟是開機第一場戲,方泊說得很細緻,爭取能一遍過。

一場簡單的文戲,他卻安排了三個機位,這也是有深意的。

由於是劇情背景是眾人突然遭遇了火星上的風暴,正在居住艙裡商量要不要結束這次任務。

因此,A機略帶仰角的拍攝,就能渲染這種危機將至的氣氛。

同時B機單獨拍黃景山,C機拍攝其他人,便是為了將一行人劃分成兩邊,給男主角遇險,被迫孤身滯留火星做鋪墊。

這就是所謂的鏡頭語言,或許觀眾不一定能看明白每個鏡頭的用意,但無疑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觀眾的觀影體驗。

這便是電影的魅力所在,一兩個小時的時長,可以用幾個月的時間慢慢打磨,給導演提供了很大的發揮空間。

也難怪一部好電影,能讓觀眾反覆觀看都不嫌膩,關鍵就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