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這個三國有點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一章 激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一章 激辯

“你們是瘋了嗎?居然要復王莽之政?我要去見陛下!”

朱儁怒了,他就出去剿個匪,一回來就發現這些小輩居然想翻天!

“朱將軍請息怒。”楚驛和荀彧相視一眼,苦笑道,“這和王莽之政完全是兩回事啊。”

“咳咳……公偉,先聽聽荀令君和楚侍中是怎麼說的吧。”皇甫嵩臉色也很難看,但是他忍住了,至少沒有發火。

朱儁冷冷地道:“哼,有什麼好說的,這不就是王田制嗎?你們是不是忘了王莽是怎麼死的?”

王田制其實就和井田制差不多,換個名字罷了。將天下的土地歸於中央,禁止私人買賣。同時按一定規則分配。

乍一看這和後世新中國的土地改革挺像的,這也是很多人說王莽是“穿越者”的理由之一,但是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和穿越沒有關係,王莽只是一個復古主義者。一拍屁股就決定了恢復上古井田制度,並且更名為王田制。

關於這項制度,朝廷上也有不少反對的聲音,當時一個叫區博的人就這麼說:

“井田雖聖王法,其廢久矣。周道既衰,而民不從。秦知順民之心,可以獲大利也,故滅廬井而置阡陌,遂王諸夏,迄今海內未厭其弊。今欲違民心,追復千載絕跡,雖堯舜復起,而無百年之漸,弗能行也……”

但是王莽不知道是不是被豬油蒙了心,死活不聽,結果王田制三年就失敗了。

“這個不是王田制度,這可以說是均田制……應廷尉,你來說吧。”

“嗯?”應劭一驚,他還真沒想到楚驛居然一轉眼就把鍋甩給他,眼見朱儁正對他怒目而視,但也只得硬著頭皮道,“這個均田制雖說也是把天下的土地收歸中央,但是並沒有一棍子打死。我與荀令君和楚侍中也商討過,王莽的王田制失敗的原因是太過強硬以及當時的天下豪強反對,而我們現在……”

“我就說你怎麼突然讓我去圍剿那些不法豪強!”朱儁頓時反應過來,冷笑道,“原來你是為了讓我幫你掃平障礙,好推行你這均田制度!”

“朱將軍……我們現在只有青州一州,所以推行均田制,即使失敗了也能重新再來……更何況,在下也是為了大漢的未來!”

“你認為你能成功嗎?”皇甫嵩冷淡地道,“你最好打消這個念頭,不然我會向陛下彈劾你的。”

皇甫嵩之前就是御史中丞,至今也沒有卸任。

“皇甫公請聽我一言,您認為先帝之時為何會有黃巾起義?”

皇甫嵩淡淡地道:“不就是因為反賊張角的蠱惑嘛。”

“那為何張角能輕而易舉的蠱惑民心?”

“因為世人多愚昧。”

“就算再愚昧,也該知道造反是要掉腦袋的,但是他們還是這麼做了。”

皇甫嵩反問道:“那你認為這是什麼原因?”

“自我大漢開國近四百年,大大小小的反叛不下百起,這又是為何呢?因為土地矛盾,這是一個難解的問題。世家、豪強日益加劇的土地兼併,使得他們家家有良田千萬畝。而平民呢?卻窮困落魄,無立錐之地。”楚驛咬了咬嘴唇,接著道,“孟子說,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途有餓殍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當今之世,不就是如此嗎?所以在下想改變這個現狀!”

“咳咳……你怎麼改變?王莽當初富有天下,還不是失敗了嘛!更何況如今天下世家和豪強的力量更勝當初,你這麼一來,是要把陛下推向天下的對立面!”皇甫嵩語重心長地道,“我知道你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現在不是改變的良機啊!”

“不,現在就是改變的良機!既然如今沒有任何人能真正的支援天子,那麼我要打爛一切,重新塑形!解決了土地問題,天下就再無黃巾之禍!”

朱儁冷聲道:“打爛一切?你好大的膽子!更何況,你這所謂的均田制我看也是問題多多!土地歸於天子,禁止自由買賣。按人頭分田,青壯勞動力每人有四十畝。可這萬一這土地不夠分了該怎麼辦?”

“在下計算過,大漢的土地絕對夠分的,更何況,南方還沒有開發。長江地區的土地極為肥沃,更甚關中。一旦南方耕田大面積開墾之後,那絕對會是天下糧倉!”

“南方?你是指揚州和荊州嗎?那裡蠻人可不少啊,而且越往南瘴氣越多,開墾談何容易?”

“在下在長安時候翻過一些資料,我大漢永和五年,南方的人口比前漢時,明顯增加了不少。可見南方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在開墾了,而且這是一種趨勢。待日後天子一匡天下,只需有意引導順勢而為就可以了。至於朱將軍說的南蠻……殺了即可,我們可以在當地招募漢兒,有反叛的蠻人皆殺之,兩位將軍都不是婦人之仁,將反叛的殺乾淨是最好的方法,只要事後稍稍施以懷柔他們還必會感激涕零。”

參考後世的日本和美國的例子,楚驛覺得要降服南蠻百越也不用客氣。要麼成為真正的大漢子民,要麼就去死好了。

“……就算你說的對,那麼你可知道,均田制一出,天下會有多大的反抗嗎?說不定就算是陶謙、袁術、孫堅都有可能反對我們!”

荀彧解釋道:“這均田制雖然不允許土地買賣,但是可以允許讓他人代為承包,只是要到各郡城裡去辦理繁瑣的手續並且限制讓他人承包的時間。所以這方面並沒有限死,而且凡是之前那些擁有大量土地的世家和豪強,允許他們的人均田地是常人的五倍,也就是說是每人有二百畝。而且還允許他們家中選一位出仕,到別郡做百石以上的官吏。”

楚驛介面道:“所以在下覺得,雖然會有世家和豪強反抗,但是也不至於舉世皆敵。寧可忍一時之痛,也要換大漢萬世之安寧!”(未完待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