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大明國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080章 明清決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80章 明清決戰

盧象升看破皇太極的意圖,皇太極也明了盧象升的目的,十分無奈的是,明軍現在處於優勢地位,等到了秋天,蒙古諸部徹底敗亡,合圍之勢漸成,眾大臣紛紛勸皇太極趕緊跑,盛京是不能再呆下去了,否則的話,孫傳庭直取長春,佔據吉林,他們徹底成了甕中之鱉了!

皇太極作為一代梟雄,當斷則斷,一面分兵加緊攻打盧象升和袁崇煥部,做出要跟明軍決一死戰的姿態,一面讓八旗軍準備撤離方案,將能帶走的全部帶走,並帶著兄弟到□□哈赤皇陵前哭訴,與八旗將領共同發誓,將來一定還會再回來的,最終在一個風高月黑之夜,滿清貴族離開瀋陽,向北進駐長春,要撤退的共有二三十萬人,自然不可能一口氣全部撤退,先走的是八旗軍的貴族主子,然後主子們的家屬,再然後是八旗普通人家,再然後是蒙古,分批撤離,等滿蒙大爺們都走了,然後才輪到斷後的漢官、朝官……

瀋陽距離長春不遠,只有五六百裡路,快馬兩日能趕到,只是輜重比較費勁,對他們比較有利的是這一代多山多丘陵,而孫傳庭的人馬還沒有趕到。

不過他還是很快被盧象升覺察到,立即通知袁崇煥,兩路合擊,攻取瀋陽。

十餘萬明軍兵臨城下,只放了一輪排炮,城門自動開啟了,大清國智順公尚可喜斬殺了留守的滿族將領,率眾控制了皇宮,開啟城門向明軍投降。

當李雲崖知道這個二五仔又背叛了清朝,將一個完好無損的瀋陽獻給大明的時候,很是有些無語,朱由檢卻很高興,覺得此人應該重賞,李雲崖卻道:“此人本是明將,後來造反,背國投敵,這些年殘殺我大明多少百姓?如今投降乃迫不得已而為之,算沒有他,我大明雄師也足以輕取瀋陽,此人反覆無常,宜早殺之!”

朱由檢搖頭:“如此,以後誰還能主動投降我大明?豈不讓人心寒齒冷?”

李雲崖想想也是那麼回事:“算如此,也不可再讓他掌權,給個虛名也是了。”

兩人進入沈陽城,盛京皇宮修建得十分華麗,比漢城的朝鮮皇宮還要好,其實兩處都是仿照明朝皇宮建造的,也依照風水,尋龍望氣,倚山傍水,細膩之處不如漢城,但比漢城更加大氣。

朱由檢誇讚尚可喜,以“使城池百姓免於戰火之災”為由給他記功,封他做歸順侯,讓他舉家到北京城去養老,所有田產地產充公,在滿清的奴才全部解散,只允許帶著家財細軟進京。

隨後又請出來一位,便是朝鮮國王李倧,見到朱由檢這位比自己小了將近二十歲的年輕帝王,李倧跪拜謝恩,痛哭流涕,感謝朱由檢出兵為他復國,並承諾等他歸國之後,一定對大明朝年年進貢,歲歲稱臣,大有“納全國之物力,結明皇之歡心”之意,有些話甚至有些肉麻。

但他確實是高興壞了,已經成了亡國之君,在瀋陽朝不保夕,不但滿蒙大爺經常來敲詐,他也害怕哪一天皇太極不高興了,派人來送他一杯毒酒,現在這種日子終於一去不復返了,他仍能歸國去當他的國王了!

朱由檢好生安慰一番,派人送他先回住所,然後跟李雲崖一起大會群臣。

盧象升作為東北戰區的總司令,軍方的最高領導人,站在最前面,緊跟著是東海艦隊總司令袁崇煥,然後是下邊的十幾位師長,還有孫傳庭派來的聯絡員,大家一起制定接下來的戰略。

兩日後,明軍整頓一番,然後繼續出兵北上,進攻長春,孫傳庭則自西向東,兩路夾擊。

這時候又有人勸,繼續往北撤,以避免兩面受敵的情況,皇太極猶豫再三,反覆衡量了雙方軍力以及戰略情況,終於不顧許多親貴將領們的反對,毅然決定再撤,一直撤到黑龍江去,同時派使者來瀋陽,向朱由檢請和。

皇太極跟朱由檢說的意思,大致是我已經退到這裡了,將明朝疆土都還給你了,甚至連吉林都讓出來了,比當年後金起兵前,還讓出了大片的土地,我大清國從此立足黑龍江一帶,雙方以嫩江、松花江一帶為界限,從此劃定國界,明清兩國永遠修好。不然的話,大清尚有五十萬能戰勇士,明主若是一意孤行,滿清上下軍民一體,戮力死戰,勝負還未可知。

朱由檢把信給李雲崖看,李雲崖看完笑了,告訴清國使者:“你回去告訴皇太極,他想以空間換時間,想用這種暫時示弱的方式拖延,那是沒有用滴,向東到東海,向北直到北溟,自古以來是我們中華的固有疆土,他想割據建國,那是痴心妄想,讓他趕緊備戰吧,咱們好好打一場,不要再跑了。”

聽使者回去一說,皇太極知道這一戰在所難免了,明朝這次鐵了心要消滅自己,躲是躲不過去,原來還想拖延到冬天,再全力殺過去一舉擊潰明軍。

皇太極帶領全軍誓師,先祭拜天地,禱告上蒼,然後祭拜父親,告訴所有人,這次是事關大清,事關滿族生死存亡的一戰,要大家豁出一切來,跟明軍決一死戰!

清軍是全民皆兵,滿漢蒙朝,連六七十歲的老人,十來歲的孩子,凡是能拉弓持槍的,全部走上戰場,共有三十餘萬人。明軍三路匯合之後,孫傳庭的西北戰區八萬,盧象升的東北戰區十二萬,也是二十萬出頭,雙方總共投入兵力將五六十萬,戰馬十六多萬匹,各式□□二十多萬杆,野戰炮五百多門,迫擊炮一千多架,機關炮二百架,火箭炮一百輛,雙方在哈爾濱跟長春之間的東北平原上展開血腥廝殺。

這是一場不是你死是我亡的戰爭,對於滿清來說,這一戰若敗,則亡族滅國,對於大明來說,李雲崖改革到現在,所有的家底都填在這裡,若戰敗國內反對力量立即反撲,政局動盪,滿蒙捲土重來,順勢殺入長城,亦是亡國的局面,因此誰都輸不起!

李雲崖跟朱由檢也到了前線,在高處用望遠鏡向下方觀望,只見明軍分成許多小部分,或者以師為單位,或者以團為單位,或者是以連為單位,分別佔據各個有利地形,或是河岔口,或是高嶺上,或是架炮,或是佈雷,清軍那邊則是萬馬奔騰,震得大地都開始顫抖,無邊無際的清軍從地平線裡面跑出來,迅速鋪面乾坤,直衝向明軍主力所在之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清軍在這個時候仍然敢跑來主動求戰,李雲崖不得不佩服皇太極的謀略和勇氣,皇太極知道敵我雙方的長處短處,他選擇在這裡決戰,一來可拉長明軍的後勤補給線,二來平原地區更利於騎兵發揮,三來馬上要入冬了,這時候的東北,沒有空調沒有暖氣,一旦下雪只能靠皮襖禦寒,最先進的也是火炕了,東北的冬天,大雪沒腰深,連熊都冬眠了,更何況是人了!

皇太極有信心,只要拖到入冬,他有辦法把這些進入東北的明軍全部消滅掉,重現昔日父汗在時,那場薩爾滸戰役的榮光!

但可惜,李雲崖和朱由檢沒有給他拖延的機會,大軍有條不紊地一步步向北推進,哈爾濱差不多是他最後的據點了,這裡曾經是金國的首都,後來成為陪都,但人口稀少,物資匱乏,最重要的是這裡沒有城牆,從金到清,從來沒有建過城牆,等到明軍殺到眼前,這裡是死地。

面對清軍不顧一切的衝鋒,明軍開火攻擊,野戰炮轟轟爆響,狂噴怒焰,迫擊炮片刻不停,炮彈像下餃子一樣落入敵軍後方,然後是槍聲,密集得堪比後世春節時候的鞭聲,啪啪槍響連成一片,其中還有火箭炮,車載中型火龍巢,一道道火蛇帶著尖嘯衝向敵軍人群最密集的地方。

五十多萬人在嫩江和松花江一帶鋪展開來,戰區橫跨數百裡,炮聲隆隆,槍聲密佈,戰馬嘶鳴,弓弦急響,殺得硝煙滾滾,血肉橫飛!

盧象升在哈爾濱城的南面,孫傳庭在哈爾濱的西面,也形成一個半月形狀的戰爭區域。

盧象升率領的東北軍更重火器,當年袁崇煥做督師時候,野戰打不過滿清,主要依仗紅衣大炮和三眼銃,後來盧象升帶著貪狼騎來,他們深受李雲崖影響,酷槍炮,甚少與敵人以冷武器拼殺,從來能用槍解決的事情,絕不用刀!

當年李雲崖在上做鍵盤俠的時候,曾經跟其他鍵盤俠論戰了一夜,主題是當年的抗美援朝戰爭,到底該不該打,志願軍又是不是只會人海戰術,李雲崖查詢了海量的資料,論證志願軍是當時世界上的輕步兵巔峰水平,戰略戰術遠超美軍,不然的話那時候美軍火裡過剩,炮彈動不動飽和轟炸,志願軍單靠人命去填,算添進去再多,也不可能把美軍從鴨綠江達到三八線,在飛機坦克大炮為主要作戰手段的時候,怎麼可能是人多能打贏一場戰爭的!

李雲崖把志願軍的六大戰術原則:一點兩面、三三制、三猛、三種情況三種打法、四組一隊,四快一慢搬到了大明朝,他是紙上談兵,盧象升卻是練兵高手,熟讀兵書,文武雙全,以此為基礎進行細化,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進,各組之間多大距離,何時猛,何時快,如何掩護,如何衝鋒,全都研究透徹。

前段時間,皇太極想要在蒙古和朝鮮兩路敵軍未到之前,先將盧象升這一路重創,但盧象升在大凌河和大遼河一帶擺下戰陣,將解放軍的穿插迂迴,偷襲爆破,四面開花等等戰術運用的爐火純青,雙方鏖戰兩個多月,清軍扔進了將近三萬人,被盧象升打得暈頭轉向,滿地找牙。在李雲崖看來,盧象升是從冷兵器時代向□□時代過度,將□□戰術運用到極致的第一位將領。

盧象升還打算等將來退休了,寫一本兵書,並要把李雲崖的名字也署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