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仙武位面行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六十一章 三峽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六十一章 三峽

此時距離郭意與寇仲、徐子陵和杜伏威分離已經有數個月的時間。

而在這數個月的時間裡發生了不少的事情,除了與寇仲、徐子陵以及杜伏威相關的劇情因為郭意的關係被改變了之外,其他的劇情大多都按照原來的劇情照常發展。

在郭意見過石青璇之後不久,楊廣便被宇文閥的人所殺,而此時的寇仲、徐子陵與杜伏威三人的聲勢也已經是人盡皆知了。

自子上次與郭意分離後,寇仲、徐子陵就加入了杜伏威的陣營,杜伏威也真心實意地收了他們兩個做了乾兒子。

至於將寇仲和徐子陵帶去見傅君綽,來換取“楊公寶庫”之秘,杜伏威也並沒有這麼做。

三人在合作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東征西討,打下了不少地盤。

不過,三人在一起合作的一個多月之後,因為寇仲和徐子陵實在看不慣杜伏威的一些所作所為,在對其勸說無果後,他們兩人便與杜伏威分道揚鑣。

而隨著杜伏威實力的突然大漲和其用兵之道的突然變化,還有寇仲和徐子陵兩人的快速崛起,他們背後的郭意也在自上次傅君綽提及之後,再次被人所知曉。

到現如今,整給天下都已經知道,這個天底下突然出現了郭意這麼一位神龍見首不見尾,來歷神秘的人士了。

而此時,寇仲和徐子陵也已經得到了嶺南宋家的支援,同樣成為了讓各路人士不能小覷的一方勢力。

伴隨著寇仲與徐子陵的崛起,江湖中不少勢力也開始準備與他們接觸,甚至已經有人開始搜尋郭意的下落了。

對於自己被多少人、多少個勢力所搜尋,郭意並不關心。

【仙武任務令】的第一個任務在郭意的安排下,已經正在逐漸完成,郭意也相信憑藉功力和用兵之道已經大幅增長的杜伏威足以牽制住許多勢力了。

而寇仲和徐子陵兩人,郭意能夠確定的是肯定他們也一定不會相助胡人勢力的。

至於徐子陵會不會遇到師妃暄,被慈航靜齋之人所迷惑,而和原劇情中一般勸說寇仲放棄爭奪天下,郭意卻也是不確定的。

不過,就算徐子陵聽了師妃暄的話那又如何?如果慈航靜齋的人執意要相助李世民,那郭意也只能多跑一趟,取了李世民的性命了。

郭意現在要做的,自然就是繼續提升自身實力,最好能見到五大奇書中的其他四大奇書。

《長生訣》郭意已經參透,而五大奇書中的《逍遙靈書》,郭意這段時間也有打聽過,卻是沒有半點頭緒,而《戰神圖錄》更是的藏於戰神殿中。

而作為“魔門”至高無上秘典的《天魔策》,卻也是不全的。

《天魔策》共分十卷,魔門之中許多強大的武功心法和奇門異術都是衍生自這本五大奇書之一的書。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後來因為戰亂、天災等原因,使得十卷《天魔策》分別散佚,再加上魔門解構成不同派別分支。

作為五大奇書之一,也是正道最大勢力慈航靜齋的鎮派之寶的《慈航劍典》,是除了《長生訣》外唯一一本郭意現在能夠在得到的完整版奇書了。

與石青璇分離之後,郭意騎著他那頭小毛爐繼續優哉遊哉,日復一日地遊走著,而他此次前行的目的地正是慈航靜齋。

慈航靜齋作為白道武林之首,平時很少有傳人行走江湖,對於眾多江湖中人來說,她們的行蹤也是詭異莫測。

但是每當中原處於亂世之時,慈航靜齋就都會派出門人訪尋真命天子,為天下撥亂返正。

當初隋文帝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楊堅世襲爵位立隋之後,慈航靜齋變也曾派出過傳人,輔佐楊堅。

不過,為了天下撥亂反正而派出門人訪尋真命天子這個由頭也是慈航靜齋的人自己的介面,他們真正的目的也不過是為了他們自己門派的利益罷了。

在原劇情中,慈航靜齋這次同樣派出了門人出來,而他們這次所選的真命天子正是後來開創了貞觀之治的李世民。

這日正午,郭意騎著他的那頭小青驢來到了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位於華夏大地的腹地,西起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宜昌的南津關,跨奉節、巫山、巴東、秭歸、宜昌等諸多地方,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三峽所組成。

這裡人傑地靈,大峽深谷曾是三國古戰場,是無數英雄豪傑用武之地,有許多名勝古蹟。也有不少文人墨客曾在這裡寫下不少名篇。

而此時的長江三峽岸邊正下著小雨,天也是昏昏沉沉的。

細雨灑落,就好似眼前這無限風光的長江三峽都被蒙上了一層簾幕一般。

天空中偶爾劃過一道閃電,將那烏雲密佈的天空硬生生劈成了兩半,在這濛濛細雨夾雜著閃電之中,郭意的身上確實沒有穿著任何遮風擋雨的衣物。

在這細雨中,騎著小毛驢慢悠悠地快走著的郭意,他全身上下卻是沒有一處被雨水打溼,甚至就連他所騎著的那頭小毛驢身上也都是幹的,只有四個驢蹄子是潮溼的。

“自三峽七百裡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裡,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郭意嘴中念著北朝北魏時期著名的地理學家酈道元所寫的元《水經注·江水》中的《三峽》。

他的聲音似乎並不大,但是在這重巖疊嶂的群山之中卻是回想著郭意的誦讀之聲,及時是對岸的人,也能聽見他的聲音。

而在郭意唸誦酈道元的《三峽》時,兩岸中間的水道上一艘正在緩緩行駛的民船中,卻是走出來一名女子。

那女子手中舉著一把油紙傘,一襲淡青長衫隨風拂揚,說不盡的飄逸,仰眺水道兩旁的高山,沒過一會便看到了岸邊一處山道上正騎著一匹小毛驢的郭意。

在那名女子看向郭意這邊的時候,郭意就好似有所察覺一般,也同樣望向了水道中民船上的的那名女子。

這女子的背上掛著一把造型典雅的古劍,有著一副絕世容顏,但她的身上身卻又有著一種仙氣,給人一種近在眼前遠在天邊的感覺。

而就在郭意看向這名女子的時候,從那民船內又走出一人來。

這一次走出來的這人是一個翩翩公子,他有著一雙銳目和一撇濃黑而文雅的小鬍子,臉上掛著一副充滿男性魅力的笑容。

那翩翩公子順著那女子的目光看向岸上郭意這邊,開口道:“那人剛才所誦的是酈道元的《水經注·江水》中描寫三峽的一篇文章。

酈道元的《三峽》只用不到兩百字的篇幅,卻將三峽錯落有致的自然風貌描寫的淋漓盡致。

這人剛才唸誦那一段文章的時候顯然是用內力發聲,其聲遠傳數百米卻無絲毫衰減,也不知是何方高人。

妃暄可使得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