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西遊:開局錯把李二當親爹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羅來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羅來人

“從今天起,你們二人就是我門下弟子,等到大軍開拔,我再檢視下你們的修行進展。

如果進展讓人滿意,我便封你們兩個作為開路先鋒……”

李修道目光從沉香移到薛仁貴身上,望著同樣興奮的兩人,沉聲說道。

“雖然仁貴你年紀長些,但是沉香拜入我門下的時間更早,你需得稱呼他一聲師兄才是。”

“弟子省得!”

被李修道收為徒弟,薛仁貴已經心滿意足,哪裡還敢有什麼不滿,連連點頭,湊到沉香身邊,拱手抱拳。

“沉香師兄在上,請受薛禮一拜!”

但他心中,則是另有番計較。

“這個沉香年紀輕輕,有什麼資格做師父開山門的大弟子,看他與八位仙子似是相識,想來是定遠王殿下推脫不過人情,不得已才收下。

雖然你拜入師門要早過我,倒是修行上我可不會讓你……”

薛仁貴心中如是想著,不自覺就反應到氣息上來。

白虎七殺本就崇尚廝殺好鬥,在爭鬥中磨礪道法心性。

與道門其他閉門靜修己身的路子不同。

薛仁貴此番少年意氣,反倒是恰恰合乎了這門道法的要求,全身氣機越發凝練幾分。

在場中人,眼光俱是不俗,薛仁貴的心思如何能夠瞞過他們,但此時看到薛仁貴這般,亦是不由暗暗點頭。

道心打磨,從無定數,貴在天真二字。

真者,真實也。

天者,天然也。

也未必就是謙遜守禮,沉穩如山更好。

飛揚跳脫,鋒芒畢露未必就輸了給它。

如果薛仁貴能夠保持這份勇猛精進之心下去,說不定五六十年之內就有證道元神的指望。

他們可以淡然處之,但沉香不過是個十三四歲的少年,哪裡經歷過這陣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見比自己還要大上幾歲的薛仁貴對自己如此恭敬,麵皮頓時不好意思地紅了起來,連連揮手。

“薛兄這是說的哪裡話,大家都是師父的弟子……”

任由沉香、薛仁貴在那裡交流感情,李修道輕笑一聲,就欲繼續剛才被打斷的事情推演心中那份異樣的來源。

孰料。

不知怎麼地,今天總是遇到事情打擾。

李修道剛自採集了幾縷氣機投入陰神當中,就再次被人打斷。

“殿下……”

看著難掩焦急的房玄齡,李修道微嘆口氣,只好再次停下法力。

房玄齡統領朝中百官多年,又親眼見過自己施展神通。

既然事情逼得他非要驚動自己,那就必然不是小事。

“是新羅那裡來人了。”

果然,房玄齡小心呈遞過來一份文書,用最簡單的一句話給事情起了個頭兒。

剩下的,不用多說,他相信李修道自然能夠理解。

“嗯?”

李修道眉毛輕揚,從房玄齡手中接過文書,快速瀏覽過來。

李二將“定遠”兩字封給他,又任命他也天策上將軍,准許他自行開府。

為得就是對外拓邊用兵,做到日月所照,盡為唐土。

李修道雖然將精力主要放在修煉上,但對於兵事,也還是分了一部分心思關注的。

最簡單的……

大唐疆域越遼闊,人口越繁密,國力越強,氣數也就越強。

與大唐氣運相連的李修道自然也會得到相應好處,不比境界突破差。

如果大唐足夠強,將人族徹底統合,捏到一處去,佛道兩家可就再不能把人族當成螻蟻般看待。

在這個過程中,人道當興系統,也不知會發放多少獎勵。

修行之人,耳目記性都勝過凡人百倍,再加上李修道多出了來自後世千年的見識,雖然沒有真正帶兵上陣過,但眼光亦是大為不同。

李二的計劃十分清楚,先東後北。

先徵高句麗,將隋煬帝未竟之業完成。

大唐自建立之日起,就被許多人認為是繼承了大隋基業遺產。

要想扭轉改變這種認知。

最簡單的,莫過於就是做到大隋沒有實現的目標。

而現在……

時機正好。

隋煬帝三徵高句麗雖然失敗,但是不可避免地,也讓高句麗元氣大傷,一代青壯死傷無數。

短短不到三十年的時間,根本不足以完全恢復過去。

而高句麗也不是沒有其他對手,藉著這段時間,同樣發展了起來。

小小邊陲之地。

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隔江相對。

三國之中,原本以高句麗勢力最盛,百濟軍勢也曾稱霸一時,奉行骨品制的新羅最是僵化,內部鬥爭也最為劇烈,損耗嚴重。

但是近些年來,新羅藉著高句麗勢頭下降的大好機會開始起勢。

百濟反倒比先前更弱一些。

目前,三國正自處於大致均衡的態勢,沒有任何一國有著明顯凌駕碾壓其餘兩國的優勢。

但相應的,如果有一方得了外來臂助,就真正有了獨霸三千裡錦繡河山的可能。

大唐,恰恰有這個實力與理由。

遠交近攻,歷來是軍政上的不二法門。

三國之中,就要屬新羅距離最為遙遠,他們有意結交拜會大唐。

幾乎沒有花費什麼力氣,雙方就已經達成了最初步的合作意向。

關鍵在於下面,具體的條件上。

“便宜老爹,這回怕是要虧……”

李修道暗暗去想。

大唐雄師百萬,就算不可能傾囊而出,只是十之一二,也不是新羅、百濟、高句麗等小國可以抗衡。

很明顯。

相對於大唐的國力,無疑是新羅更加需要幫助。

看似大唐佔據了主動優勢,新羅要想得到大唐幫助,必定會付出大代價,許下大承諾。

但李修道心中清楚,事情絕沒有看上去如此簡單。

要知道,三國所處之地,是真正的苦寒邊疆。

比燕地還要更甚,即便三面環海也是一樣。

又是山多地少,很本養活不住多少人口。

即便近幾十一百年來,天氣逐漸回暖溼潤,使得高句麗可以成長為接連成為隋、唐兩大王朝的心腹之大患,但依然還是如此。

長安與此遠達數千裡,是真正山高皇帝遠遠。

又是異族之人。

大唐絕無可能,在這裡長久建立有效統治。

否則的話,消耗的國力可是大大超出國運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