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唐公主的小駙馬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章 書生意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章 書生意氣

沈三問的經歷很簡單,也很複雜。

一個工作就是玩樂的公子。

但是和京城的紈絝又有些不一樣。

一是他希望到處走走,不是只待在京城,走遍了大江南北。

這樣的人是很顯然沒什麼才華的。

走遍了全國都籍籍無名。

二是他的家族,他在族中的地位。

更加的沒前途了。

所以狄仁傑覺得這個人並沒有什麼大不了。

畢竟剛剛說的也太簡潔。

為了怕錯過人才,狄仁傑還是決定叫上這個人問一下。

沒錯,太子府來的另一個人就是狄仁傑,武后的心腹,只是拿著太子府的牌子,跟太子八竿子都打不著。

武后對太平公主的寵愛真不是蓋的,選婿還特地叫上自己最信任的人來瞅瞅。

小二請沈三問上樓了。

沈三問很意外,運氣很好,來了一個對自己感興趣的人,說不準就能擺脫目前的困境。

“老夫大理寺寺丞狄仁傑,沈小友剛剛一番話我聽到了,不過太過簡潔,不知可否詳談。”

看來這凌雲閣還真的是藏龍臥虎,這裡就有一隻。

“不知道大人想問什麼?”

問啥說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問不說,多說多錯。

“貪汙如何終於權力,地方朝政被世家大族把持,雖然立法重罰,但是亦有未盡之處。地方官吏多以自身利益為重,背靠家族大樹,陽奉陰違,何解?”

這可是個大問題了。

監督的確是可以反腐,但是沒有足夠的利益支撐,沒有專門的人去監督,反而容易被腐蝕。普通民眾不瞭解各種內情,容易被忽悠,就連告示裡面承諾的利益,都沒辦法監督。

而且這是個官本位的世界,你想去監督官,恐怕還沒行動,就有人懟你了。

立法,執法,司法,問責。

在大唐目前的環境下立法已經做好了,唐律疏議已經把定罪量刑都搞定了。

但是執法的人不願意執行,司法機構形同虛設,皇帝主持下的問責反而能直接懲治,和自己的理念格格不入。

權力掌握在世家手中,世家子弟佔了全部官吏的80%,剩下的20%所起到的作用有限。

在這個大背景下,反腐更像是一個口號。

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啊。

“小子無才無德,不知何解。”沈三問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這就是個無解的命題。皇帝需要世家治理天下,世家需要藉助穩定的皇權更好的維護自己的利益。

如果誰要在這個時候反腐,一定程度上得跟所有世家對著幹,如果真被狄仁傑舉薦成為反腐先行者,那就成了革命流血流淚的先驅了。

所以還是慫一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首先得解決自己的問題,才能妄談家國天下。

小命要緊。

“莫非沈公子認為,貪汙無藥可解?”狄仁傑很不開心,看著沈三問思考半天,一個答案也不給。再下面說的好好的,要用權力來終結權力,一上來,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也不叫沈小友了。

“既然是疾病,自然有藥可解。雖有藥可解,但藥不在我手中。吾非良醫,無法治家國大患。”還是攤牌吧。不然他真以為我什麼也不懂,也不太好,口水就全部浪費了。

狄仁傑算是聽明白了。這是個爛攤子,沈三問不想擔。

“大丈夫當為國為民,沈公子讀聖賢書,不願學以致用?難道沈公子從來沒想過做出一番事業,既如此讀書何用?”

狄仁傑怒了。

本來,狄仁傑聽到沈三問的敘述還是很欣慰的,還是一定程度認可他的見識的,可是聽到他一心脫身,讀了聖賢書,卻一心做個清閒人,不願意為國家,為百姓做一分貢獻,還一直藏拙。只是在哪裡顯擺自己的見識,真的是氣不打一處來。

沈三問想了想。

這本來就是一個不懼權貴,不徇私枉法,多次直言進諫,為民謀利的清官。

在他的觀念中,讀書就是為了報效國家,做官就要為百姓謀福祉,輔助明君。

但是自己不是這麼想的啊。

而且也沒那個能力。

還是讓其他人先退下,沈三問還是開口了。

“狄大人,《唐律疏議》對貪汙犯罪有六種,分別在職制律、賊盜律、雜律中,雖然規定了嚴苛的刑罰,但是律法對此並不重視,規定戶籍、兵役、鬥毆均能單獨成章,貪腐卻雜陳在三章之中,一筆帶過。立法有失。

世家大族把持地方朝政,為家族利益,必然不能凡事公正執行,且各族利益交錯,官官相護乃是必然之意。職位不分大小,或肥或瘦,已成定例,到任又需打點四方及長官,無財寸步難行。職缺之利不可不拿,否則前任官吏賬簿難以清算;世家多驕縱之徒,犯事送禮不可不收,否則破壞各族交情。中飽私囊者有之,為家族生意大開方便之門有之,因事受財有之。此執法之難,縱使有心為民謀利,也必須坐穩職位,受賄必然之事。

殿院、察院、臺院,監察四方,其實人手不足,無法打入各州衙內部,許可權不足亦無法監察各項財稅執行情形,形同虛設,中央尚有各方監督,無法從中謀利,但長官無需動手,自有孝敬可拿。地方實無司法機構。

如今,朝野歌功頌德,均以為政治清明,君心中亦有所知。立法、執法、司法,大唐全部有失,我一人之力如何扭轉乾坤。

欲要破局,只能消除世家執政之權,廣開民智,教化萬民,以科舉取仕,以寒門學子代之。並以酷刑挖掘世家錯綜複雜關係,營造職位空缺。這其中豈是一代人之功。縱然能治一州一縣,如何能不被世家仇恨,安然立身,又如何保障州縣長治久安。

時勢不因一人而變。大人欲行改革之事,亦明白如今局勢,當擇明君,掌權柄。三問一書生,自身尚且不保,如何當得大任?有心殺賊,無能迴天,徒留笑柄。若有一日大人有明君相助,且初心不改,三問唯大人馬首是瞻,願助大人創大唐盛世。”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也說的夠清楚了,高宗對待世家並不強硬,於反腐之道並非明君,改革怕是想多了。狄仁傑以後輔佐武則天肯定會成功的,但是現肯定不是現在,先在這裡播個種,說不定以後就能收穫了。

狄仁傑想了想,這還是個聰明人,雖然不是什麼捨己為國的人,一心想著明哲保身,但是還是有幾分才學的,至少看事情看的清楚。如果真的有明君且掌權,到時候你求都求不來,這就給自己找好大腿,後路都鋪好了。

真是個小滑頭。

“天子尚有三子,不知沈公子以為哪位是明君。”殺人誅心,你不是說天子不是明君,不能反腐嗎,那誰是明君,誰能夠主導此事,你說。

...

誰是明君,你自己心裡沒數嗎?

“大人名門之後,進士出身,見識超凡,為國為民。大人一心效忠之人便是明君。”

“沈公子意屬太子?”畢竟狄仁傑是拿著太子的牌牌進門的。

沈三問壓制著眼神,怕一不小心就用鄙視的眼光看過去了。

“狄大人說笑了,太子仁德之名遠播,禮賢下士,但絕非知人善任之輩,以聖賢之書治國,不知人情,容易受人擺佈,於國於民乃是大患。大人眼光獨到,相信大人能夠選擇明君,明君亦能重用大人,小子不敢多言。”

沈三問覺得自己還是有幾分書生意氣的,雖然沒想著大富大貴,也沒想過名留青史,但是如果可以,還是想著能夠為這位大人做些什麼。畢竟歷史上,貪官無限多,清官只有那麼幾位,而且大多數生活清苦,生前不得意,死後留名作用也沒那麼大了。不如用自己的知識,自己的見識,自己對未來的預見性,為這些大人做些什麼事情。

想著這些,沈三問都有點忘記自己自身難保的處境了。

聽完這一席話,狄仁傑逐漸覺得沈三問是個人才了,畢竟人對自己的粉絲都會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欣賞,看人的眼光還是很不錯的。

不過聽完這些,狄仁傑更加的憂國憂民起來,雖然大唐不是所有官員都貪汙腐敗,畢竟很多衙門是清水衙門。但是時勢不會因為一個人改變,除非這個人是皇帝,自上而下改革才是大唐反腐應該走的路。

“沈小友有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