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唐公主的小駙馬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四章 新生兒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四章 新生兒

崔玄見信,額頭冒出一絲冷汗。

當局者迷。

還是太過冒進了,好在如今見信能夠醒悟,為時未晚。

崔玄立刻命人清理沿途商販,並傳令三日內嚴查,若有荒廢耕地,延誤農時之家,一律收回五年耕地受益權利。

若是收取商業稅,自然可以彌補田稅的流失。只是如何應對商家,還需要思考。

他與沈三問討論過商業稅的問題。若是新開此稅種,監管是一大難題。自古建立東市西市經營不同貨種,並收取租稅的做法,被沈三問否認了。可是沈三問提出的監管,自行申報,在他看來又太過不切實際。

還有許多問題要討論。

一場比試,變成了改革新法的試行地,還由他親自來施行,崔玄有些哭笑不得。

三日之後,確認沒有延誤農時的問題,崔玄沉下心來,給狄仁傑回信一封。感謝狄公不計較立場,以原州人民為重,以百姓為先,指明自己的錯誤。同時道明沈三問也發現這些問題,只是自己被一時成果矇蔽,失察如此重要的問題,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最後,還提出慶州與原州氣候相近,若狄公有稻田魚的問題,必會親自確認後回信。

有時候不得不感嘆,最瞭解自己的會是自己的敵人或者對手。原州多日未發現的問題,居然是狄仁傑率先來信,沈三問也只是在崔玄提到相應情形,才提出有利於超級集市的建議,而非優先農耕問題。

狄仁傑收到崔玄來信,也一番感嘆。“崔家子,真人傑也。”

並順手將信遞給了姚崇。

姚崇讀完信,只能一聲長嘆,自愧不如。

崔玄對養魚之法毫不吝嗇,能收穫天下人心。對於錯處又能坦言承認,更能折服君子之心。更難能可貴的是,知錯便改毫不含糊,若是自己恐怕得粉飾一些剛剛下過的整改延道鋪子的命令。被矇蔽也只是為百姓得益開心,出發點相同,對狄仁傑的心意也理解的深刻。

深諳官場之道,又維持著君子本心,謙虛上進,對朋友、對前輩、對對手,都客觀公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樣的人,卻選擇支援一位公主做皇帝。姚崇這一刻有種立刻赴原州相見,當面問一句為什麼的衝動。

只是二人的驚歎都不是崔玄的本意,他回信感謝,不過是不能接受受人恩惠卻欣然受之無動於衷,古人有云,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今日承了狄仁傑這份情,道謝是基本的修養。

崔玄也有許多感嘆。每日視察與這些大商人接觸越多,越佩服他們的智慧。成功的商人都善於觀察行情,頭腦靈活,與人打交道也善於察言觀色,篩選交易物件,遑論顛倒黑白的口才,自賣自誇的自信。雖有小民斤斤計較的算計,恰恰也是一絲不苟的體現。

崔玄甚至在想,狄仁傑一定沒有如此透徹的瞭解過商人,所以他常年奔走,卻未有興商的舉動。

如何讓這些商人心甘情願的繳納賦稅?

或者說,給予什麼樣的利益才會讓他們願意繳稅?

名譽與地位嗎?還是安全保障?

還是僅僅依靠國家的力量。

這是個長遠的問題,在原州發展的漫長歲月中,崔玄可以慢慢想。沈三問也可以慢慢發掘適合大周的商業政策。

等商業發展的基礎,商道修建完成再考慮也來得及。

太平公主主導的,初定北起原州,南至崖州,能夠提升大周人民生活,堪比隋煬帝時期的大運河的商道,也將提上日程。

只是出資人和修建難度與隋朝截然不同。官方出資,變成了無數富商出資,這些富商背後又都有一定的政治勢力,人力也沒有問題。只等敲定最後的路線,就可以選拔每段路的負責人,然後風風火火的開始馳道修建。

在此之前,所有人都在等公主府新的小少爺的誕生。

就在今日。

此時此刻。

產房內的炭盆將室內溫度維持的恰到好處,婢女忙忙碌碌的來去讓人更加心神不寧,穩婆手中的熱水沒有斷過,公主時不時的痛呼響徹整個房間。

沈三問握著她的手,焦急不已,也不知道說什麼好。

第一次小問出生,公主被武皇接到宮中,武皇又親自到場,他死活進不去,在門外聽得已經夠嚇人的。這一次進來,聽著她力竭的嘶吼,時而無力時而用盡全力的緊握,他嚇壞了。

並且打定主意,還是不再要孩子了,太受罪了。

公主叫了多久,沈三問的心就放在烈火中炙烤了多久。

雖然不能感同身受,但是必然是痛徹心扉的,公主的無助與痛快,從面上就能得見。

煎熬良久。

嬰兒的啼哭聲終於響起。

公主此時已經精疲力盡,昏昏欲睡。

沈三問輕吻她的手背、額頭,盡力傳達著自己的愛意,輕聲安慰她“沒事了。”

“駙馬爺,是個小公子。”

沈三問小心翼翼的將她的手放進被窩,接過被包裹著的乾乾淨淨的小男孩,然後輕輕地放在公主身側。

額,又小又乾癟,跟小問剛出生一樣醜。

公主看著小家夥,露出一個疲倦的笑容。

母子平安,大吉大利。

這一次沈三問已經給小家夥準備了名字。

和。

和,中正平和,中不偏,庸不易。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能夠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自我監督,養成仁誠道德的品性,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

起個這樣的名字,對兒子寄以厚望,引經據典,足見沈三問是用了心思的。

只取了單字,公主還能再加一個字,十分民主!

沈三問也為兩個小子考慮過許多,不同的姓氏,便意味著不同的家族歸屬,就算後世,在親戚之間也會有不同的親疏遠近,在大周環境之下,則是表現為祭祀不同的祖先,入不同的墓地,希望他二人能夠不要太功利,從而產生芥蒂才好。

小問也該到了讀書識字的年紀,雖然同齡人可能已經有許多神童,可沈三問一點都不著急,這距離後世上小學的日子還早著呢。

小和的出生在這場政治角逐中掀起了一陣不小的波瀾,武皇的預設,公主的積極,使得長安城越發詭異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