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唐公主的小駙馬最新章節列表 > 1風向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風向

(更新過了)

等待調令下達,吐蕃軍隊得到妥善安置,沈三問回到洛陽。

沈三問離開的這段時間,朝廷發生了一些變化。

植樹之事倒是因為眾多賢臣的堅持沒有變更,但是教育改革的風向又變了。

讓這些千辛萬苦讀書出頭的人,看得起真正貧苦人家和在那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小孩很難。

就算是世族豪門,能夠讀出名堂,明白聖賢的道理,又明白與人打交道的道理都不容易。

讀書,畢竟是個苦差事,做著冷板凳,朝九晚九,不分嚴寒酷暑,與書本較勁,還要在書中的世外桃源與現實的復雜多變中不斷轉化,找尋相似之處,真難。

無論多受人讚譽的名臣勇將,子孫中總有些紈絝子弟,根的好壞且不論的,但是才能難免流於一般。

就算接著一流的家世,能脫穎而出的都是小部分。

大多數人對這次教育改革都不看好!

學而優則仕,自古做學問的目的就是為了治世,可是現在陛下想的是學文識字只是為了明白些可以口口相傳的道理。

大材小用,耗費大而得益小,甚至讀書還會助長的人野心。

主持這些事的人去出使吐蕃,一個隨時可能與大周開戰的國家,怎麼看都不能順利返回啊!

所以,一時沉寂的反對論開始抬頭。

而這一次經過發酵醞釀的情緒,也不會如第一次那麼容易平息。

天下,天下人之天下。

除開帝王的意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雖說武則天擁有大魄力,但是超過七成的人反對,在執行的時候有多困難可想而知。

世人皆愛安穩,不關心誰是皇帝,只關心自己眼前的飯碗。但是做事卻不同,樂意不樂意在看不到長遠利益,眼前利益也難以目見。甚至以教育改革為洪水猛獸,會造成後代的艱難和世道大變,誰能心甘情願的做這事。

皇帝下率百官,百官下率萬民,皇帝的命令需要官吏執行,也需要萬民的配合。

現在皇帝和萬民樂見,但是百官不樂見。

由此,百官會下欺萬民,向上欺瞞謊報,架空聖意。

阻力太大,武則天也不敢小視。

其中也少不了世家的遊說,但每個人的意願,大家心裡都有數。

早朝特別詭異,所有人都贊同,不敢反駁,但是卻拒絕配合,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同一時間採取了不反抗不配合政策。

問你同意嗎?同意。出人出力嗎?沒有。

武則天氣得差點要用最簡單粗暴的辦法殺雞儆猴。

生命面前一切都是浮雲,利刃在頸,誰還能不配合?

不過政治安定了這麼久,武則天並不想動肝火,而且她都對外宣稱信佛了,葷都不怎麼吃了,再開殺戒也太打臉了。

所以,她想到了一個更好的辦法。

下了朝,公主就奉命進宮見駕。

奏對是常事,所以,公主、沈三問都沒什麼負擔。

哪知武則天見到公主就開始講歷史。

講她小時候多麼命運多舛。

自小父母就對她要求嚴厲,希望她能夠懂謀略,知進退,扶持不成器的兩個哥哥。後來父親去世,在武家兩個哥哥不給活路難以生存,為了母親和武家,她千里迢迢進入洛陽。

在洛陽她見識到天下最繁華的景象,讀了更多的書,也透過這些經歷接觸到了一國的權力中心,逐步將天下和朝政作為自己的責任和理想。

如此云云。

沈三問只有一句話評價,戲精附體。

武則天的意思就是她辛苦半輩子了,如今只有三個兒女放不下,特別是放不下公主。

所以這是個挑戰,也是個機會。

所以她打算做個甩手掌櫃,將這事外包給需要歷練的公主。

這樣事成了,是在她的治理之下,也有公主的功勞,就算有反動勢力,也好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算盤打的多好啊!

公主將這差事攬了下來。

孝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夫妻同心其利斷金,他們兩一起辦事,是不是會容易一些?

武則天也想的明白,這事是可能影響大勢的,所以說了許多話,情感上鋪墊了許久。

這算是放開手給他們兩放權了,作為儲君也不能一直由她打前陣得不到鍛鍊啊!

大清早入宮,不多時夫妻雙雙把家還。

武則天已經邀請多次他們入主東宮了,可是這兩人還是愛清靜,在府裡凡事自己做主,比在皇宮的牢籠勾心鬥角自由許多。

一個人對天下的影響取決於他的地位和作用,而不是她住的地方。武則天在洛陽,洛陽便是實際上的國都,若她在長安,百官和禁軍也只能跟著走。

之前辦事有武則天在後面總領,如今變成公主,沈三問有點心慌。

這輸了就真的什麼都沒了,想想今天的榮華富貴,還真有些捨不得。

不過公主已經決定了,他只能盡力配合,畢竟他沒有那麼多的追求,只希望大家都好。

公主在紙上勾勒出一副浩瀚藍圖,“要真正實行改革,必須將朝廷上下擰成一股繩,必須整頓吏治。這次正好能藉著改革之機,清減一些朝中官吏,同時把一些重要職位換上我們自己的人。”

沈三問問道,“無法用道理說服的人?”

公主搖頭,“一些對我稱帝不利,不適合留在京師的人。”

沈三問斟酌一會問道,“需不需要讓張揚調一直衛軍進京?”

公主又搖頭,“那樣被誣為謀逆得不償失,如今府裡的守衛力量夠了,只要不是母皇發動禁軍,固若金湯。”

沈三問拿起她寫寫畫畫的圖紙,問道,“你打算怎麼做?”

公主答道,“如今有三方勢力需要處理。

第一是軍隊勢力,王孝傑守吐蕃,王方翼守中部支援各方,黑齒常之守西邊和北邊,張揚從突厥抽不開身。必須有足夠的力量震懾他們,或者讓他們心底裡服從,這也是母皇最擔心的,得做好。

第二是朝中反對勢力,凡事都要唱對臺戲,平時便罷了,如今留不得了。我打算將他們打散,安排到各地,若是能夠想明白,有價值的再複用。

第三是中立勢力,大多數是從屬於母後,除了那些母后的心腹,也應該拿出態度了。”

沈三問撓撓頭,“這麼麻煩嗎?”

公主笑道,“要讓他們辦事,必須得讓他們沒有阻礙。還有動力,母后沒辦法給出的許諾我能給,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只要你能說服一些人站出來,我們就能看清更多反動勢力,將他們連根拔起。”

沈三問寵溺的笑笑,“你愛怎麼辦就怎麼辦吧,我已經將需要的物質備好了,只有人員問題等吏治整頓完畢我們再商議。”

公主:“恩。”

依照他上朝的境遇,這就不是個輕鬆活啊。陽奉陰違的人恐怕不少,還有大勢上服從,小事找麻煩的,光是分辨說服就夠煩的了。

這次沒有從老臣下手,他們活的時間太長了,世界觀已經定型了,許多人都想的是安穩渡過晚年,不要有大意外就好。

相反,那些年輕人會想要建功立業,奮勇拼搏,所以,公主將目光瞄準了朝中的閒職和科舉落第之人。

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名落孫山的人中會有許多放棄再行科舉,或者家庭困難無力科舉的。

若是讓他們作為國家設立的學堂夫子,有薪資又能接觸各種典籍,邊工作邊讀書,做自己十幾年一直做過的事,不過從學變成了教。

真的是好事一樁啊。

然後朝中眼看著沒辦法升職的閒臣,學問是可以的,但是處理實事是不行,升遷無望,也不好轉行,從士下調到農工商。現在大周國家給你一個新的身份,依然是為國家辦事,還能讓他們有全新的人生。

又是好事一樁!

狄仁傑現在不就是在做教育工作?

雖然別人做的是帝師,教的人不同,但是誰能保證以後你教出來的就不是狀元探花呢?若是能教出幾個得意門生,一樣是人生贏家啊!

就怕這些人不能理解她的苦心。

沈三問想了想還是寫了一篇文章,祖國未來的展望,以英雄出少年,少年決定國之未來為題,歌頌師者,並著重弘揚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讓全國人明禮明禮,是每個讀書人應該繼承的聖賢遺志。

無論有什麼想法,光想是不夠的,必須努力去寫,將想說的用聲情並茂的語言寫出來,才能讓人讀懂你的思想,並且受到感染。

對付文人的時候,筆桿子這樣武器,比槍桿子好用很多。

許多人會將書中的故事,誤以為是人生經歷的一種,並且感同身受,以書中人物的悲喜影響現實的感官。

每一篇讀到的文字都有一定機率加深他們的觀念,所以,沈三問離開幾日後,洛陽才會恍如換了一個世界,蓋因接觸到的反對聲音太多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如今,撥亂反正的時候到了。

而作為文部影響最大的人,這項工作沈三問駕輕就熟。

他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向全世界證明其正確性,然後說服第一批同道者。

照例是文部所有的推薦位,都登上了號召有志青年從事教育,從聖賢之願的文章。

每讀一次這些人反抗的心思就會少一分,沈三問相信他們引發他們的反思,到底什麼是真正的道理!

還有一篇更為激進的陰謀論。

社會趨勢是無人可擋的,科舉取士既然誕生了,讀書人的地位高人一等,就會有無數人追尋高人一等的地位去。

沈三問又藉此分析了教育的重要性,傳道是在這條路中鋪一段橋樑,對人的恩情如同再造,領路傳道之人在他們心中的地位是何等的崇高。

真正認真授業解惑之人,會得不到尊重和回報嗎?

這是社會的需要,而歷史是由各種社會需要推動的。

如果勇敢踏出今日這一步,每個人都是創造歷史的人,這是個天大的好機會。

一人的光芒有限,但是他的每個學生都會將他的光芒發揚光大,不能為士,他們得到的榮耀也會遠高於官吏。桃李遍天下的時候,誰還會想起往日的窘迫和無奈。

沈三問還勸慰道,不用擔心自身的品德和學問不足以教授,萬事開頭難,能教會學生識字讀文,能做一些簡單的文句講解,便是學生第一步最重要的領路人。

沈三問寫了許多,並沒有反駁其他人的觀念,也沒有談教育改革和花費,只提廣大群眾看重的科舉,只提做老師的好處。

大周這麼大,能中舉的人有多少?而且他們都做官了,他們的反對不會再流於言論,而是會付諸行動。

他要打動的是那些沒有中、沒有考、沒希望中的。

他也沒指望那些自負才氣的人去從事教育。

雖說少數人引領潮流,但是決定權反而在大多數的庸人身上,他們會判斷那種行為和言論對自己有利,從而做出選擇,他們是真正決定社會走向和趨勢的人。

沈三問自信站在真理之上,能夠引導他們。

開玩笑,若是有文部這麼大的陣地能輸了才叫丟人!

陰謀論的隱晦觀點是:

現在那些曾經苦讀卻認為大多數人不配讀書的人持反對意見,你們呢?你們認為自己配讀書嗎?就算你們書讀的不好,難道你們讀書就錯了?就算沒中舉,難道還不準你們過的比他們好?

沈三問期待著他們的回答。

沈三問的文章總能引起廣泛的討論,比之上官婉兒猶有過之。

文人之間的風向在悄然轉變,有一種被激發起來的逆反風向尤為明顯。

沈三問抨擊了那些高座之上的人壟斷了寒民晉身之途的行為,陳勝在一千多年前就說過了,王侯將相另有種乎,為什麼只有他們能讀書?他們書讀得好,便能瞧不起人了?

不,就算他們沒中舉,他們讀書也沒錯,若是不識字,哪裡能看這麼多,知道書中人物的經歷,將自己的一生拓展的更深更長!

憑藉聽戲和聽書嗎?別開玩笑了,那些人限制了他們的想象力,斷章取義,簡直是對小說的褻瀆。

讀書增長見識並且讓他們生活的更加幸福,沒錯!

這種阻礙百姓獲得更加幸福的人,有什麼資格做官,有什麼資格阻止!

(超出的300字會多扣錢,發qq閱讀評論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