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網遊之漢末雄主最新章節列表 > 第641章 北上幷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41章 北上幷州

之前從陵陽遷移百姓入江河縣,雖然因為楊濤臨時變幻陣營,讓這件事只完成了一半就停止了,但從陵陽還是遷移了百萬百姓到領地之中,如今領地內的人口已經接近四百萬人,雖然距離達到領地最佳的人口值還有一點距離,不過有這麼多人口加入,江河縣的實力也可以提升一個層次了。

還有之前從荊州使者處誆騙來的近二百萬金金錢,除了給楊濤送去一些外,大部分還留在領地之中,需要時間慢慢消化,將其轉化為實力。

最後還有那十數萬漢軍俘虜,以及之前的從各處戰場上俘虜來的漢軍人馬需要讓其歸附,等將這些俘虜全部消化之後,江河縣的兵馬應該能突破五十萬,其中精兵也能提升到五萬以上,還能增加幾名不錯的人才,如黃忠、郭永等。

除了俘虜的二萬餘丹陽精兵外,領地內達到訓練精兵要求的士卒經過這半年的大戰激增了不少,能夠訓練出更多的精兵來。

要完成這許多事情,都需要大量時間。因此,短時間內為了領地內的諸般事情,楊涵蓉等人是有的忙了,無暇向外出兵,整個揚州除了少數地方發生叛亂、山匪肆虐、山越劫掠外,倒成了三國戰區如今最平靜的州郡之一。

於此同時益州牧劉焉入主益州,雖然在中間被聚義閣的邪龍公主暗中劫走了一批人才,可劉焉一到成都便獲得了益州大量名士名將的投效,有了人馬的劉焉對益州叛亂的馬相等人發動了一系列討伐,除了佔據漢中之地的張魯外,益州全境也算是基本平定了。

漢中的張魯暫居漢中之後暫時沒有南下益州的意思,安定了下來的劉焉就想著找到那波劫持他手下的賊人,將他的舊部尋回,可惜他的人在益州找了一段時間卻愣是找不到邪龍公主的身上去,只能暫時作罷。

也由不得劉焉不暫時打消尋找劫持他手下之人的事,因為南面嶺南地區的南蠻部族最近有了動亂的跡象,益州兵馬不得不調往嶺南地區防備可能出現的蠻族襲擊。

不過不管怎麼說益州也算是有了短時間的安定,加上荊州如今雖然風聲鶴唳卻並沒有爆發大的戰爭,而交州士家與交州漢軍之間也只是明爭暗鬥,如此南方的四郡已經是暫時平靜了。可北方卻正是風起雲湧的時候。

司隸涼州一代的戰事方興未艾,北方幽州幷州卻已經是戰雲密佈,從涼州北地郡到遼東長達數萬公里的邊疆防線上無數外族兵馬與北軍、各地漢軍以及大量玩家兵馬交鋒,每天戰死的人數都在五十萬以上。

幽並以北的外族,因為年前的一場大雪凍死了不少牛羊,之前開春的時候還是小規模的入侵打打秋風,如今時間已近七月,快到了糧食成熟的時候,為了彌補年前的損失,這一年外族兵馬調動頻繁,大有大舉入侵的動向。

此時在洛陽的楊濤也已經將己方兵馬準備的差不多了,前往北方的兵馬包括江河縣和陰陽會共計八萬餘兵馬,加上軍匠、軍醫、苦力等各種人事,隊伍人數在十萬人左右。

十萬人的大軍在助軍右校尉的大廣場上集結,各類軍械、滯重車輛多達千餘車,大量赤色藍邊的漢軍軍旗遍佈十萬大軍各處,此時在正中有一片將旗林立,旗下站著助軍右校尉的諸多文臣武將。

楊濤一身獅虎鐵甲騎著一匹紅如烈火的寶馬被眾武將簇擁著,檢視了一下己方軍馬暗自點了點頭,因為手下兵將換了一身更強的裝備,對於此次北上有著不小信心,唯一讓楊濤不太滿意的是,他沒有給身上的這身裝備找到合適的鑲嵌物。

"江河等級65級(11億/56億),職業準名將*智將(5星),身份二星縣侯、助軍右校尉、江河城城主,天賦劍術5星,聲望1567549,稱號大善人,光環準名將光環(5星)、生死輪*火、笑傲山林。

特性:步兵方略*5星、1級灼燒、1級免傷(魔獅戰甲,免傷10%)、6級穿甲(魔獅畫戟)、8級穿透(分天劍)、5級斷首(瓏蔫弓)、9級流血(瓏蔫弓)、10級暴擊(瓏蔫弓)...

高階特性:級破攻(魔獅畫戟)、分光劍影(分天劍)、腐蝕魔環(瓏蔫弓)、魔獅之眼、魔獅戰體、魔獅迴環、魔獅之影、魔獅血霧(主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統帥50+ 武力11+50 智力69+50 政治48+1 生命:48萬+體力410+(畫戟+150,劍+10,弓+50)氣力17萬+

...

戟攻54061+811(裝備魔獅畫戟,'+';號後為普通攻擊)弓攻17844+10174(瓏蔫弓)劍攻11594+5458(分天劍)防禦50 射程900米速度80+600(騎乘千里紅)...

技能:血獅(魔獅畫戟)、劍氣縱橫(分天劍)、星月箭(瓏蔫弓)、魔獅之血(魔獅套裝)、魔獅之魂(魔獅套裝)、魔獅爆(魔獅套裝)、帝王之勢(殘)..."

因為裝備沒有鑲嵌寶石,楊濤的屬性與之前在上林苑的時候差不多並沒有增加多少,還是之前的屬性。

對此楊濤也只能無奈的接受,只能日後想辦法將找些寶石回來鑲嵌了。

十萬大軍在他的一聲令下中緩緩出了助軍右校尉的軍營,便向北進入芒山小道,由孟津港過黃河入河內郡。

當大軍抵達幷州上黨郡邊界的時候已經是數天之後的事情了。

大軍進入河內便一直往北行進,來到了這昔日曾經來過的天井關前。前次來這裡還是在黃巾起義,如今再次前來卻是以漢軍的身份,這變化之大,讓再次見到這座雄關的楊濤心中五味雜陳卻總也說不上來。

大軍在天井關中停留了一天之後,便過關進入了幷州境內。

上黨郡毗鄰河內,即便如今北方外族入侵,這一郡倒還算安定,算是幷州之中唯一一個較為平靜的州郡了。當數天之後楊濤往北的大軍穿透上黨進入太原郡內後,氣氛就變的凝重的多了,時不時就能見到一批批流民自北方而來,向著南邊洛陽河內的方向趕路。

從進入太原郡開始,大軍行進變的小心了許多,哨探先行五十裡探查情況,以免遭遇叛軍或者外族兵馬的襲擊。

大軍一路直到晉陽都沒有遭遇到敵軍的攻擊,不過從此往北,便開始遭遇到小股襲擾地方的敵軍兵馬,或是數百人一夥或是數千人一支,倒並不能對楊濤的大軍構成威脅,可楊濤也不能將他們置之不理,誰知道這些小股兵馬背後會不會有大隊兵馬在附近。

為了確保萬一,處理這一支支的小股敵兵,楊濤等人行進的速度便慢了下來,每天行進的路程不到五十裡,還不如之前的三分之一路程遠,直到十天之後,大軍才來到了太原郡的盂縣附近便停了下來。

倒不是大軍遇到了大隊敵軍的阻截,而是這裡已經靠近雁門郡了,司馬英所在的領地位置就在雁門郡馬邑縣附近,而此地的西面便是冀州中山、常山的地界,正是那引烏丸族兵馬入漢地叛亂的張純所在之地。

如今楊濤等人遠來這幷州,只能先派出人馬查探雁門郡內的情況在做打算,而且也要選擇前往雁門的道路。

雁門郡內有一段長達千里的趙長城,正好將馬邑、雁門郡城陰館等城包在其中,楊濤等人要前往馬邑必需要弄清楚趙長城如今在誰的控制之中,若是在漢軍手中那就簡單了,只要帶兵走西面汾陽小道往北過趙長城在埒縣的關口不遠便可抵擋馬邑;可如果趙長城在叛軍或者外族手中,楊濤要前往馬邑只能往北走官道,進入雁門而後向東繞過橫亙在雁門的數千裡長的趙長城由到達幽並交界處再折回馬邑,這路程就遠的多了,至少要多花半個月的時間。

因此打探清楚雁門郡內的情況尤為重要,至於聯絡司馬英,楊濤倒是聯絡上了,只是他那邊似乎戰事非常激烈,沒說幾句便斷開了通話,讓楊濤也無法從他哪裡得到雁門準確的訊息,只能自己派人進入雁門郡內打探虛實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