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明海商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章 奔往杭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章 奔往杭州

晏世輪收回了思緒,他看向按照自己和寧鳳晨的要求,田地裡梨的鐵梨,還有前方拉梨的駑馬。在十七世紀時,全世界都還是採用傳統犁即木製耕犁,農耕的動力來源,也清一色的主要是牛,摻以少量騾馬。這類家畜最早在公元前500年出現,拉的是最古老的木犁。直到公元9世紀,馬項圈和馬蹄環的發明之後,才使用馬拉犁。但是直到18世紀,耕地還主要用牛,原因之一就是馬的飼養成本太高。直到鐵犁的廣泛使用之後,很多農民開始使用馬,耕地的速度大大提高。不過,這已經是前世185年以後的事兒了。

其實,就算單純的金屬梨也有問題,比如說泥土會粘在犁上,只能手工去除,再比如在草原上,濃密的草皮讓這種犁無法工作,還有全金屬梨太重,馬匹根本拉不動。這些問題在前世被美國福蒙特州的一名鐵匠約翰?迪爾解決了,他發明了一種可以自拋光犁片,使得以前分體的犁頭和犁板一體化,鋼製不粘土,既解決了全是金屬導致重量太重的問題,又適合快速犁地,迪爾將他的工廠搬到伊利諾伊州,在1847年開始生產這種新型犁。寧鳳晨在思考了之後,打算採用這種“迪爾梨”,設計出來後,交由基隆匠器廠打製,出來成品,又幾經測試、定型,最後發來金鄉的,已經是與“迪爾梨”完全不同的“雷氏梨”了。因為此梨最終經過一個雷姓的匠戶改裝、定型、打製,又提了很多絕妙建議,沒種過地的寧鳳晨怎麼知道和土地打交道的道道兒?於是,在晏世輪授意下,以雷老大姓氏(名太俗了些)命名的“雷氏梨”誕生了!同時,則授寧鳳晨,頒佈《發明法》,如果治下匠戶,再有人有實用、出奇的發明、改造,就會以發明人,冠名此種產品,產品銷售收入的百分之一,將會拿出來,源源不斷的提交給發明人,籤合同為證。

此條例一出,全島匠戶沸騰了,包括雷老大在內,各個年老匠戶都是老淚縱橫,多少代了,匠戶出身低微、收入寥寥,能吃上飯已經是祖上積德了,晏大人實乃再生父母也!於是,《發明法》在基隆的頒佈,大大促進了整個金鄉軍體系科技發展的程序,而後期湧現出大量的百姓命名的新事物,在推進金鄉軍發展同時,又給這些曾經的貧乏匠戶帶來了源源不斷豐厚的財富,使得匠戶階層,在金鄉軍治下一時風光無兩,與武士階層、文人階層起飛並舉,這是後話。

人們能吃飽了飯,又分到了田地,都是感恩戴德,家家戶戶都奉晏世輪為萬家生佛,虔誠祭拜。弄得無神論者晏大人是哭笑不得。而此時無論是基隆、淡水,還是現在的蒼南金鄉,所有先到來的人,都以著絕對的幸福感,投入到生產建設當中去,在整潔的街道上、阡陌的農田裡、整潔的作坊中,到處都是恢復元氣,渾身幹勁兒的人民,他們朝氣蓬勃的面孔,就好像是年輕的首領那樣,英氣逼人、生氣十足。生活就是用來對比的,想著之前朝不保夕的生活境遇,眾人是由衷的在家祭拜能夠給他們生活的人,如果此時任誰來搶奪這一切,等待他們的,將是全體金鄉軍民的怒火和熱血!

晏世輪又看著蹲在田地邊,吃著地瓜面窩頭,嚼著鹹菜的墾民,欣慰的想到:金鄉軍吃飯的問題,透過引進地瓜、土豆等高產作物,終於是暫時解決了。再看向墾民的身上,破破爛爛的碎布條,雖是蓋住了****,但這也太影響晏世輪治世能臣的形象了啊,四方環顧,民眾皆是如此。晏世輪眉頭一皺,隨著越來越多的屯民到來,晏世輪意識到,自己治下竟然沒有成衣坊,就算有了成衣坊,也沒有布料。拿絲綢做衣服?晏世輪還沒闊氣到那個程度,看來,需要批次採購棉花、棉布了。而且如果可能,儘可能多的引進紡織織機,讓自己做到自產自銷,擺脫外界干擾。

於是,天啟六年十月下旬,晏世輪第一次離開了金鄉,前往此時大明南方紡織業大城——杭州。以解決治下穿衣問題。而褚紅琬父女,也被晏世輪接到了金鄉,笑話,這樣的大美女能放過?嬸可忍叔叔不能忍!

在出發的前兩天,正在準備帶什麼去行賄好的晏世輪,收到了寧鳳晨來信。信中道,兩萬流民已經安全到達,正在按照晏世輪提供的方式,進行造冊登記、洗澡、編隊、分田。三條航線,基隆-馬尼拉,基隆-長崎,基隆-釜山都已開通,目前已經透過生絲等臺灣特產買賣換回來大批的木材、糧食等物資。

而從費紹航手上,晏世輪鄭重的接過來一個一尺見方的玻璃匣子,這讓晏世輪欣喜若狂!玻璃板,寧鳳晨終於做到了!這個玻璃匣子透過一個結實的木框固定,做成了個文件櫃的樣子,共分三個抽屜,小心的開啟第一層,他看到了兩隻玻璃玩偶和一把鑲嵌著寶石的小刀樣式的東西,這是什麼!?晏世輪拿起這個刀不像刀、棍不像棍的傢伙事兒,看到最前端銅製的鼻口處鑲嵌的鑽石(得自西班牙財寶)還有面前的玻璃板,晏世輪恍然大悟!這是一把可以切割玻璃的工具刀!這證明了,基隆已經有了製造玻璃板,並且任意加工的能力!他隨口問道

“紹航,此物何名也?”

費紹航咧嘴一笑,“此乃‘大個兒琉璃刀’,專門對付這種碰之既碎的琉璃的”這名字實在俗氣萬分,當初命名後,很是讓基隆民眾開懷,

“哦?!是許大個那個老小子?”晏世輪也是會心一笑,“大個兒玻璃刀”,看來許大個這蔫老小子要賺翻翻了。怪不得這個玻璃匣子既晶瑩剔透,又切痕均勻呢。然後,他拿起兩隻同樣如水晶般透亮的小熊,看著手裡的這兩個憨態可掬的玻璃小熊,晏世輪啞然失笑,因為在前世,他們有個如雷貫耳的名字——熊大與熊二!,這一看就是為了滿足寧鳳晨的惡趣味搞出來的。不過,這說明許大個還是有幾分本事的,出現了這種水晶琉璃玩偶,臺灣將又多一大財源!

其實,當時情況是這樣的:

之前由於有了大個兒等工匠,琉璃的生產、治具一應俱全,無法解決的,是材質的透明。而其核心技術就是控制爐溫和參化學品。而這難不倒寧鳳晨,他命人做了個超大的轉爐,然後再在冷卻時,若干熟鐵制滾子一同轉動,讓玻璃溫度均勻下降。最後設定一個槽型容器,將玻璃收集與此,再用玻璃刀,手工進行切割。同時由於水力傳動的轉動爐各個部分溫度恆定,變成液態狀的玻璃質地、厚度均一,極易加工,當時許大個就完全抑制不住顯露手藝的衝動,立即蹲在轉動爐不遠處,用坩堝鉗夾起一大捧火紅的液態玻璃,戴著防護眼鏡,左右開弓,一手一根細細的玻璃棒,在幾百度高溫下,舞了起來,吸引了眾多圍觀者的目光。

他的右手基本沒有怎麼動,左手拿著相對細點的玻璃棒,就好像一支畫筆,在右手的玻璃棒上做造型。不一會兒,一隻雄赳赳的大公雞就做好了。現場所有人都看呆了,對許大個的手藝讚不絕口。這只大公雞有半個手掌那麼大,精神的大尾巴,漂亮的大雞冠,就連公雞的神態都栩栩如生。不過,這豈能入得了寧爺法眼?

他責備許大個,高溫轉爐下不好好看著爐溫,竟擅離職守,小心挨鞭子!然後一把把琉璃大公雞踹到兜裡,道“吾命你再造兩隻熊崽,可會?”

於是,熊大熊二提前近四百年誕生了。看的晏世輪是陣陣搖頭,這寧小子什麼時候才能長大?

微笑著開啟第二層,裡面只有一個兩寸寬,四寸長,約5毫厚的一個小銅片,這是什麼?拿起這個銅片,只見正上方用隸書深深印著:“大明金鄉軍”幾個字樣,然後是名姓:晏世輪,籍貫:蒼南,出生日期:天啟元年,三月。編碼“零零零零零零零零零零一”,晏世輪開懷一笑,這是身份證啊!看著式樣,這是採用鍛壓的方式,將原來十幾毫的銅板毛坯,鍛打成為幾毫,再用鍛模進行衝壓製成,入手分量足,手感好,而且,縱觀現在全球,也找不到能將鋼印壓制成如此的深度,笑話,5毫米的銅板,要想衝壓出鋼印,沒有幾噸的鍛錘是不成的,而且漢字數字編碼字型旁邊又有阿拉伯數字的一組防偽編碼,兩組編碼共同繫結了一個身份,這是此時所想不到的。就算是現在大明的工匠技能非凡,但是頂多仿製成個惟妙惟肖,一旦將代表著所活動區域的防偽編碼一亮,真假立判。

晏世輪喃喃的問道“紹航,此行帶來此銅板多少?臺灣金鄉軍是否人人配發?”

費紹航恭敬施禮,道“大人,現大人治下,除蒼南屯民點外,連著各地開設的商館,都已配發,諸如宵禁、戍守時,都會查驗,寧大人還安排,流民登記造冊後,立即頒發此證,還說此證的名字就叫‘身份證’,代表著我們金鄉軍卓爾不群的出身!”費紹航邊說,邊流露出一股濃濃的自豪感。

晏世輪將銅牌“身份證”反過來後,看到後面幾個瘦金體鋼印的大字“大明正統、千秋萬代”,又是一笑,這寧小子其志不小啊,和自己越來越像了。又翻回來,仔細看著漢字數字的編碼竟然達到了十一位,不禁笑罵,“特麼的,現在全球才多少人,有必要搞這麼多嗎?”不過心中卻是狂喜——金鄉軍的水力鍛壓機終於誕生了!解決了其核心木質轉軸不堪重負的毛病,基隆已經出現了第一臺實驗機,這個意義非比尋常,這代表著整個金鄉軍的生產力,跨上了機械化的行業,將大大提高各項產品的加工效率,而且,可以將水力鍛壓機作為工業母機,源源不斷的將金鄉軍打造成當世第一強軍!突然,晏世輪低聲問道,

“紹航,寧大人可有口信帶到?”

費紹航於是屏退眾手下,神經兮兮的道“大人,寧大人只說了四個字,小的實是不解何意,寧大人讓小的提醒大人您——‘工業革命’,小的迷惑許久啊”其實這不怪他,沒穿越過怎麼能知道一百五十多年後的事兒呢?

隨著費紹航出口,晏世輪恍然大悟,寧鳳晨和自己想到一塊去了,此時手工工業是主要的工業市場,而手工的效率較低,於是眾便想辦法滿足當時市場的需求,在18世紀六七十年代,珍妮紡機紡出的紗較細,易斷,雖說它可同時紡出十幾根紗,可效率還達不到理想的效果。直到會1790年代,水力織布機的出現,大大提高了織布的效率,但它是用水力帶動機器工作的,且受到了自然條件的限制,機器的使用需要更方便、有效的動力。於是改良蒸汽機便帶動了紡織機器。於是瓦特製造的改良蒸汽機便先從這些構造簡單的機器入手,等穩定市場以後,再用蒸汽機帶動其他機器。這就是工業革命的本源!

而無論是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水力織布機,沒有比這些機器構造更簡單的機器了,寧鳳晨一定是弄到了這些的圖紙,或見到了相關的樣機,目前已研製出了了水力機械,水力紡紗還會遠嗎?晏世輪激動的站起身來,在屋子裡不住的走動,這太令人興奮了,如果自己能夠促成工業革命提早一百五十年到來,那麼我大明將十一個什麼局面?自己將要構建的商業帝國,又會是什麼樣的基礎?晏世輪一時哽咽失聲,這就是機遇啊!這就是命運啊!天必興我大漢子民!

看著晏世輪時而手足無措,時而瘋瘋癲癲的神色,費紹航一點也不驚訝,因為現在臺灣島上的那位寧大人,才是真正的瘋癲,當初那個什麼勞什子“水力鍛床”做好的時候,寧大人就圍著那個巨大的水車狂奔,然後坐地上抽羊癲瘋(一段迪斯科舞蹈)。此時想到羊癲瘋,突然間想到,寧鳳晨從鄭芝龍那邊買回來幾個黑奴,那叫一個黑啊,除了牙和眼仁以外,全身沒一處白的,寧大人讓我把他們帶給大人當貼身侍衛,那幫黑鬼,各個都是好大的力氣!而且,那天竟然隨著寧大人一起抽氣羊癲瘋,怪哉!

“大人!”費紹航道,“寧大人給您找了十幾個貼身護衛,絕對的忠勇可靠,各個力大無窮,身材魁偉,只是……”看著費紹航支支吾吾,此時心情大好的晏世輪並不在意,眾人在平時,對言語刻板的晏世輪是又敬又畏,而對活潑義氣的寧鳳晨,則是無拘無束,因為在晏世輪面前,總好像有無邊的壓力,壓的眾人不敢造次,其實這就是領導人效應。

晏世輪道“紹航,什麼人,讓你這麼猶豫?是鄭家家丁嗎?”

“回大人,此乃鄭家購自弗朗機人的奴隸,通體黝黑,身大力猛,然不適宜農作,寧大人說,給您做護衛正合適”

什麼?寧小子還搞到了黑奴?看來鄭家的買賣做的很廣啊“哦?帶過來見見!”

不多時功夫,費紹航領進來五個黑壯的青年,要不是費紹航領著,門口侍衛還以為巡海夜叉跑出來了呢,驚訝的望著幾個人。

看著自己面前齜牙咧嘴,靦腆的笑著的一眾五大三粗的黑人,晏世輪一陣恍惚,的確,此時的大明,還沒發展到世界貿易的階段,神州大陸還很難有黑人踏足,直到前世共和國建立不就的高麗戰場,無敵軍戰士在見到米國黑人戰士時,還驚為鬼神呢,的確,這幫人是純娛樂興致的民族,一旦有打擊樂器敲響,就是在槍林彈雨下也會立即扔下武器,隨著節奏跳上那麼幾下子。不錯,身邊跟著幾個修羅夜叉,的確在此時能夠有震懾宵小之效果,晏世輪很滿意。點著頭慢慢的抽出了第三個抽屜。

裡面有三個小布包,開啟後,只見每個小布包裡都是一小捧黑色的丸藥,難道這是顆粒狀火藥?!晏世輪所料無錯,正是基隆匠器場新開發出的準確定量的火藥,這火藥經過“特殊”處理後,可以準確度量和攜帶。至於有多“特殊”,費紹航娓娓道來:——

由於重新定下了編制,所有火槍、長槍兵不再混編,而是獨立成佇列,單獨訓練的火槍兵,一下子就要了輜重隊伍的命,因為基隆的火藥,庫存不多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寧鳳晨當時決定——自己製造!因為黑火藥就是由木炭、硝石等按照一定配比製成的,木炭臺灣不缺,唯一困擾寧鳳晨的,就是硝石的來源,初時還好,透過購買,可以滿足機場小戰事,但隨著海貿的拓展,面對著更多的海盜、各地駐軍,現有的硝石是不足以做出足量火藥支援前線的。

硝石啊硝石,難道真要蒐集人畜糞便,用這種土法集硝嗎?寧鳳晨當時一陣頭大,一想到那種臭氣熏天、蚊蠅遍地的場景,他就陣陣冷顫。火炸藥的誕生已有千餘年的歷史,但直到19世紀末葉,還只有黑火藥一個品種。現代火炸藥工業的形成是從19世紀後半期開始的。近百餘年來,火炸藥成為現代武器、工業和交通建設、乃至太空運載工具所必須依靠的一種能源,它與電能、原子能具有同等重大的意義,對於推動社會前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種軍國利器,看來是目前最最著急的啊,否則沒有燧石,讓金鄉軍士們拿著白蠟杆槍去驅除韃虜嗎?

其實早在北宋就已經建立火藥作坊把黑火藥成規模的應用與軍事領域,到14世紀,黑火藥實現了工業化生產。1548年大明戚繼光著《紀效新書》中對火藥配方和生產工藝有進一步的提高。大明制式鳥銃,子藥配方已與現代標準軍用黑火藥基本相同。1845年德國化學家舍恩拜發明硝化纖維。因硝化纖維含氮量高低和加工工藝造成成品的燃燒速率高低所致,高者為炸藥,低者為火藥(******)。這是火炸藥工業得以發展的一個突破點。接踵而起的是一系列無煙火藥和其他新炸藥的產生。也就是說,能不能跳過黑火藥,直接往硝化纖維上發展呢?

而目前受到大明整體工業體系的薄弱影響,無法得到足夠原料,任憑臺灣一隅,是無法單獨完成更高等火藥或是炸藥的。就算有穿越者逆天般的存在,然三五年之內,由於工業原料的匱乏,恐無法研制成功。無奈之下,只能退而求其次,先完成此時科技能夠滿足的火藥,炸藥?交給匠器廠研究去吧!匠器廠是有可以完成集硝並且量產的技術的,不過,這可辛苦了勤勞勇敢的基隆人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整個基隆、淡水兩港百姓,都按照土辦法,像蒐集寶貝一樣,蒐集這些人畜糞便,再在,一時以”節約用便為榮,浪費便便挨鞭“為口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集硝運動!雖然各地現場聞之作嘔,屯民們有的一邊勞作(將便便堆在一個大土堆上,全程按照寧鳳晨指示)一邊燻暈在場地邊上,但是大家用堅毅的眼神、鼓舞的幹勁,以大無畏的精神在淡水城偏西的位置上,最短時限的完成了十五座大型集硝點。好多屯民百姓沒有要晏世輪承諾的糧食、銀兩等“加班費”,大家這麼辛苦不為別的,因為此時在基隆、淡水,只要晏大人說有用,刀山火海在所不辭!就是讓他們天天守著這些寶貝睡覺都成!

晏世輪看著這三包不同規格的黑色火藥,清楚了現在基隆已經具備了征戰四方且自給自足的能力,任天下,誰人再敢小看我金鄉軍!?

稍後在詢問了臺灣其他事務後,打發費紹航回臺了,也捎回去一個口信,即是“要不遺餘力的,發展金鄉軍特色的火器”

諸事安排妥當,第二天眾人浩浩蕩蕩的從海路,奔向杭州,晏世輪打算是,利用“平倭”戰船靈活的身形,沿著錢塘江出海口,一路逆流抵達杭州城。因為現在陸路已經不太平了,而且自己這麼多私貨,一旦被地方官府糾纏,也是很難掰扯清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