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明海商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一章 駛向琉球(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一章 駛向琉球(二)

而在一旁歡送金鄉水師遠征的寧鳳晨,在聽到晏世輪的聲音後,不住提醒道:“六哥,咱們現在不缺船,而且不缺水手,那些跟著的武裝商船上,各個都是好手,只要金鄉軍體系你能給他們個好出身,金鄉水師定多了無數臂助。等咱們的‘滅虜’級戰船下水,抽調一部分之前的‘平倭’戰船骨幹,組成新的金鄉水師第二軍即可。”寧鳳晨一邊唾沫橫飛的說著自己的計劃,絲毫沒注意到,身旁的晏世輪那瞪大的眼神和大張的口型,晏世輪及時的打斷了寧鳳晨的演講,激動得大聲道“什麼?鳳晨你說咱們有船?!‘滅虜’級戰船?不是‘蕩奴’級戰船嗎?快跟我說說”

寧鳳晨一時語塞,突然間表情變得扭扭捏捏起來,在扭了十幾扭之後,不好意思的紅著臉對晏世輪道:“六哥,那個,那個‘蕩奴’啊,恕小弟無能,您的要求太高了,以目前島上的生產力,還有整個大明的工業基礎來說,實在是……實在是完不成啊”寧鳳晨不打算撒謊,全招了。

其實晏世輪並沒有責怪的意思,金鄉軍有了“平倭”級戰船,只要西班牙人現在不眼紅的打過來,自保綽綽有餘。晏世輪之所以堅定的發展多炮大船,就是為了儘快的提升自身實力,讓自己的戰船儘量向戰列艦方向升級,因為自己的戰船數量不足,不得不以質量上的提升,來防備將來可能到來的敵人。而時刻擔心的潛在敵人當中,西班牙人是一個,葡萄牙人是一個,荷蘭人也是一個,至於倭寇,權當是練兵了。晏世輪沒有想到的是,寧鳳晨能夠這麼快,在一年之內推出更新式的戰船。目前在保證海貿的基礎上,“琉球攻略”抽調十二艘“平倭”級戰船已經是金鄉軍的極限了。缺少的不僅僅是船上兵員,更加缺少的還是錢,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每船的船員伙食、火銃、火炮的子藥,隨行金鄉陸軍第一軍的各項輜重,以及貿易用到的貨物,全都是錢。由於金鄉軍目前面臨著破產的危機,好多貨物都是暫時賒欠的,弄得汪才楓無地自容,這麼大一攤家業,竟然還要向海盜賒貨,顏面何在?

晏世輪此時的眼光早已不侷限於當前的得失,為了將基隆、淡水兩地發展好,眼前這點困難算什麼呢?在面對歷史巨輪泰山壓頂般的壓力傾瀉而來時,自己和寧鳳晨只是兩個不入流大學的“低材生”,在異族虎視眈眈下,在敵人潛伏環顧下,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下,能夠擔起民族重振的重任嗎?晏世輪感覺到了深深的使命感,因為目前的一切,到來的太容易了,遠的不說,單單是自己鳩佔鵲巢的西班牙人,真的能夠饒過自己嗎?晏世輪再次感到了重重重壓,但是在見到自己治下的旗幟鮮明的“平倭”戰船後,再也沒有了那種擔心和畏懼,因為他知道,必須擁有實力!只有依靠自身的實力!只有自身實力強大了,才能在這亂世推翻舊有勢力,重新創立新秩序!一聽到寧鳳晨說“有新戰船”,不僅不會埋怨寧鳳晨的造船進度,也不會心憂汪才楓的財政危機,唯一讓晏世輪還有些擔心的,是船的質量,如果用劣等木材或是粗糙工藝製造下的戰船,如同在海上漂浮的沙子,一旦進水,則飄然沉沒。自己在亂世裡立足,沒有戰船怎麼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鳳晨,快說,什麼是‘滅虜’戰船?不要賣官司”晏世輪興奮的搓著雙手,眼睛通紅的望著寧鳳晨,惹得寧鳳晨還以為這個大哥怎麼突然間轉了性,難道他的性取向真有問題?戰戰兢兢的道“六哥,你性取向沒問題吧?”

“特麼的,說什麼呢?”晏世輪少有的口吐髒字,用拳頭狠狠地砸在了寧鳳晨胸口,大聲笑罵,“都什麼亂七八糟的,趕緊說說‘滅虜’戰船”,晏世輪知道,戰船就是自己的一切,有了新式的、高性能的戰船,就會擁有一切,就會讓自己腰桿挺直,再也不必畏懼宵小!

“好吧,六哥,之前按照你說的,我嘗試造一種長00米左右的,船舷一側可以放N個垛口用來放置弗朗機炮的,但是,還沒等樣船下水,我就發現一個問題,咱們現在的船,如果建的太大,就會有漏水之虞”晏世輪知道,熟知機械知識的寧鳳晨是不會撒謊的,船大了以後,看似堅固、厚重的甲板就顯得單薄很多,歷史上大明的航海技術,在“寶船”之後,就再也沒有了下文,大船的夢想,直至穿越前都縈繞在國人心中。這與大明後期無力支援技術研發,以及後來的滿清根本就沒有這方面的意識息息相關。

而與大明同時期的歐洲,著名航海先驅葡萄牙的亨利王子贊助和主持了航海技術研究院,建立了海圖製圖學校及海員學校;在他的領導下,葡萄牙天文導航航海技術在15世紀中就已超越大明的,其後出現的揉合西方橫帆船(利於在狂風中遠航)和東方縱帆船(利於逆風航行)各自優良效能的全裝備帆船,其帆船可操作性和航行能力也迅速超過了大明的帆船。

大明目前的水師已經落後於歐洲很多了,就算是最厲害的戚繼光水師,如果把一個水兵營中4艘福船艘海滄船和4艘蒼山船裝備的主要兵器加在一起,共計有:大發熕1門、佛郎機炮40門、碗口炮0門、鳥銃68支、噴簡500個、火磚60塊、火炮100個、煙罐800個、火藥箭000支、弩箭600支、藥弩66張、弩藥10瓶、粗火藥600斤、鳥銃火藥680斤、大小鐵彈40斤、火繩81根、標槍60支、砍刀4把、弓14張、藥弩4張、箭1000支、藤牌5面、鉤鐮4把、過船釘槍66支,以及各種船具。

看似很厲害的資料,實則海戰之時,大部分還是擺設,遠距離的炮戰,火銃、砍刀、標槍根本無法達到,試問,就算有奧運冠軍的臂力,可以將標槍投擲到100米開外,但是對方的一發十六磅炮,可以輕鬆的跨過一公里,這樣的海戰配置,遇上西班牙、荷蘭之流,基本上只剩下挨菜了,所以金鄉水師,自打建軍以來,走的就是高階路線,並不輸於西班牙海軍主力的蓋倫帆船“平倭”級,已經攢到了十二艘(其餘無法抽調成主力戰船),而火炮也大量的進行了應用,其實在西方技術影響下,大明的艦船上也有了大炮,那麼用這種大炮遠端轟擊敵船,不是可以事半功倍嗎?但是,當時的大明,重炮在船上基本是擺設,在實戰中哪有拖著木筏開炮作戰的事?想象一下,在危急的臨戰時刻,水兵們還得忙著把大炮吊放到木筏上再作戰,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實際這還是和明朝此時的造船技術落後有關,不僅僅載重量大的船隻不能建造,就連船體牢固程度也不如西洋船了,隨著大炮一發,就會“船震動而倒縮,無不裂而沉者”。火器發射產生的巨大後坐力對小噸位的船隻影響很大,因此在整個明未,大明的戰船最大者排水量不過400噸,水軍的主要戰術仍是傳統的衝角戰、接舷戰,火器是輔助力量而已。

比如實際的歷史上為了收復臺灣,鄭成功積極修戰船,招幕訓練水兵。僅二個月時間就修造兵船00多艘。其中有大帥船,先鋒船、哨船等。船一般有二層甲板。主力戰船大青頭(船體多飾以青色)長約10丈,寬丈1尺,高l丈5尺,吃水8尺,載重三四幹擔,總共只配備門大炮,前1後1。我們可以看到,明未清初大明的最強大的鄭成功艦隊,其主力戰船仍然是排水量400噸不到,火炮配備極少,在這個西方開始海上爭霸的十七世紀。西方造船業和海軍力量不斷發展,大明的卻日益落後。

而一念及此,晏世輪想到了基隆不得不面對的強敵——荷蘭人。雖然現在西班牙人,無論馬尼拉總督如何叫囂,他們直至1640年之前都不會踏足神州海峽一步,但是無孔不入的“海上馬車伕”卻是幾年後不得不面對的強敵!覬覦我大明沿海的強盜何其之多?167年,荷蘭就擁有了製造排水量高達1500噸、裝有100門大炮的三層甲板的戰艦“海上君主”號的能力。到1644年,荷蘭擁有1000多艘各類船隻作為戰艦保護商業順暢,1000多艘大型商船進行海上貿易,6000多艘小型商船用於捕魚業和內陸運輸業,並擁有8萬多名世界上最為優秀的水手。從記憶當中以及現實海貿中可看出,中西方海上戰艦的規模、武器和各種技術方面在現在(166年)都有了巨大的差距,這種差距導致大明在應付海上入侵時的被動局面。而明未清初中西方的海上武裝衝突都是在大明東南沿海發生,大明的海上大門已是狼煙四起,自己的到來,會扭轉乾坤改變這一切嗎?晏世輪暗自下了決心!

自己有熟知歷史和科技發展的金手指,還怕他“海上馬車伕”嗎?必須要有新技術!他聽到寧鳳晨的話語中似乎還有“隱情”,立即收回思緒,讓寧鳳晨補充——

“你小子吃豆子了?一粒粒往外蹦?趕緊說!”晏世輪少見的開起了玩笑,惹得眾人是哈哈大小,尤其是身邊的”十二金剛“,裡面的六個膀大腰圓的黑漢,樂得全身只能看到一排整齊的白牙,其餘都隱沒在周圍環境裡,讓周圍的民眾看著更是山呼”大人身邊的夜叉要腦海了“,秩序轟然紊亂。晏世輪趕緊領著一干人等,離開碼頭,坐上四輪馬車,飛快的奔回了位於碼頭不遠的”千戶府“。大明的千戶,千千萬萬,往往輪不到建立府邸,但是基隆人民感恩大人為自己所做的一切,紛紛情願,尤其是宗鈞傑,總是嚷嚷”大人不建宅地,讓我等睡馬路乎?“於是,晏大人在大明有了自己第一份宅產。雖然說是千戶府,但是氣派絕對是百戶級的,一共四間瓦房,還沒有幕府會議室大,只是緊鄰著幕府廳建立,通行方便罷了。

這四間小房,都是用土水泥,混合著上好木材而建,上鋪基隆自己產的琉璃瓦,木質窗框上,鑲嵌著基隆特產——琉璃板。顯得光線十足,整潔明亮。在晏世輪眼裡,“氣派”一詞不值一分錢,前世什麼樣的高樓大廈沒見過?還在乎這點兒享受,於是,廉潔、樸素、追求實用的風氣風靡整個臺灣北部,直到新晉的分基地金鄉,仍然是這樣的作風。全金鄉軍上下,都不以奢靡浮華為榮,所設計、製造出的物品也是十分的實用。就拿基隆出產的“通用四輪馬車”來說,沒有那些“進貢”品的花邊、噱頭,有的只有耐用的地盤、舒適的懸掛,還有實在的價格,還有基隆所產的改進型魯密銃,沒有一絲的花俏,鍛造出的銃杆烏黑發亮,沒有什麼美感,留給人的,只有陣陣的殺意。在這個平凡外表掩蓋下,帶來的卻是從無一例炸膛,射程穩定,操作方便的使用性能。所有金鄉軍的人,都發自內心的認為,實用的,就是最好的!

晏世輪屏退眾人,只留下寧鳳晨。見眾人退下後,晏世輪又按耐不住的道“你小子快說,到底應用了什麼新技術?有什麼領先於當代的好東西問世了?還有,‘蕩奴’號為啥沒有做出來,快特麼說”

寧鳳晨沒有再遮掩,只說了三個字:“密封艙!”晏世輪是知道密封艙的,所謂水密隔艙,就是用隔艙板把船艙分隔成各自獨立的一個個艙區。它的優點是被分隔成若干艙的船舶在航行中萬一破損一兩處,由於船舶已被分隔成若干個艙,一兩個破水進水的船艙不致於導致全船進水而沉沒。只要對破損進水的艙進行修復與堵漏就可使船隻繼續航行。而且,船舶的功能主要是運載貨物,在有水密隔艙的船舶上,貨物可以分艙儲放,便於裝卸與管理。在海損事故發生時,也可以盡量減少損失。最後,由於船舶被隔窗板層層隔斷,厚實的隔艙板與船殼板緊密訂合,而且隔艙板實際上起著肋骨的作用,從而取代了肋骨,簡化了造船的工藝,並使船體結構更加堅固,船的整體抗沉能力也因而得到提高。這簡直就是木質船更新換代、造大造強所必需具有的技術啊,但是歷史上說,中國在唐代就已經有了,怎麼現在大明的船隻還是這麼小、這麼弱,這麼跟不上時代?

其實,晏世輪所不知道的是,中國雖然自唐代木船製造就已採用水密隔艙技術,並從18世紀起,逐漸被各國所吸收採用。但是到了明末清初,由於大明實行海禁,海船製造業衰弱,但它的技藝卻一直在漢族民間傳承。而到了後來,直到二十世紀的八十年代,鐵殼船不斷增多,給木船業帶來很大衝擊,即使像泉州那樣的全國造船中心,也以製造鐵殼船(輪船)為主,少見海船製造與使用的蹤影了,這項技藝不知道淹沒到了哪個歷史漩渦?

在晏世輪一愣神兒的功夫,寧鳳晨接著道:“六哥,這個水密艙的技術,咱們大漢民族早就有了,只是這明末清初,尤其是清代以來,放棄了先進技術的研發,導致我們造船技術遠遠的被歐洲列強落下。然而最初,也就咱們穿越來之後的五十年內,西方人利用我們玩兒剩下的‘水密艙’技術,不斷的發展海上力量,導致最終侵略我國,這海船之利,實乃國之根本啊”

晏世輪聽著寧鳳晨的話,不住點頭,這小子懂得思考了,分析的也對,歐洲列強正是因為不斷發展的造船、火炮技術,用堅船利炮,撬開了清國的國門。最早的西班牙、葡萄牙人如此,後來的英國、荷蘭也是如此。而起步較晚的兩個海洋大國荷蘭與英國絕望地發現,世界已經被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分割完畢,除了做海盜,發動戰爭,沒有別的辦法。英國人從葡萄牙人手中奪走印度;荷蘭人則進入南中國海,佔領爪哇島,1604年佔澎湖,164年又佔臺灣,襲擊月港至菲律賓的航線。目前隨著自己的到來,鳩佔鵲巢,西班牙人無力東顧,這段大明海商的屈辱歷史,是不會再重演了!

而擁有更先進的船,是現在當務之急。在17世紀中期時,南中國海上存在著四股勢力: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和鄭成功。比較起來,鄭成功的處境最為艱難,一方面要同歐洲列強競爭,另一方面要同清軍作戰,腹背受敵。1661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人,收復了臺灣。這是銳不可擋的西方新興殖民勢力在全球範圍內遭遇到的一次重挫,中國人因此在東亞獲得了區域性海權優勢,建立起臺灣通販世界各地的貿易航道。可惜鄭成功英年早逝,如果天假其年,以他的雄才大略,也許最後會從菲律賓群島上趕走西班牙人。在清朝意欲攻臺前,鄭氏集團的將領們擬向外發展,向鄭經(鄭成功之子)建議“願領兵船徵呂宋,以廣地方”。但這個時候,即使實施該方案,一夥殘兵剩將也未必有把握了。而在清廷眼中,臺灣並不重要,“騎射乃根本”的理念在他們的心中被無比放大著,至於佔領海洋所帶來的戰略意義,根本就不被統治者所理會。在此後的兩百年裡,東亞海域的控制權一點點的落在歐洲人手裡,導致了海防如同虛設,後患無窮,最終引到了八國聯軍。隨著自己和寧鳳晨的來到,這段歷史,再也不會出現!晏世輪有著這樣的決心,就是在鄭成功還是孩童時,完成他當年的壯舉!

於是,晏世輪抖擻起百倍的精神,細心的聽著寧鳳晨接著說道:“這水密艙的技術,還真就不是我從資料裡找的。”

“我也是在底下工匠的提示後,才查了查史料。”

“哦?鳳晨,哪位工匠,雷老大嗎?”晏世輪不禁好奇,

“不是那個老小子,是一個叫付明方的福建寧德籍工匠,他見到小弟三個月的功夫打了水漂,這五桅杆戰船還沒影子,就鬥著膽向小弟進言,說他們老家有樣絕活,能把船造大,沒準兒能解決五桅杆的問題”

“於是,我就讓他造了個模型,半個月後,見到他手裡拿著的那個模型,小弟一切都明白了”寧鳳晨詳細的說著經過,讓晏世輪更是一陣感慨,前世的新聞裡曾經報道過,水密隔艙這一瀕臨消亡的漢族民間技藝,能在福建寧德漳灣一脈尚存,還可造載重量60噸位以上的三桅木帆船,實屬罕見。水密隔艙和舵,是中國古代船舶的兩項重大發明,是“福船“兩大特色,而漳灣福船均完整具備。這裡現今雖然也造機帆船,但這種船舶也是木帆船改造而來的船體,水密隔艙未變,舵的裝位固定也未變,即“核心“未變,只是以機械為驅動力,有風張帆,無風開機,機帆並用,是一種動力和風力並用的水密隔艙木船,仍然十分科學,在漢族民間實用流行。漳灣福船,在科學技術上無疑有著特殊的地位。結果這麼牛掰的技能,到了滿清這幫野蠻人手裡,卻成了最無用的“奇淫巧計”,“不名一文”,讓晏世輪是捶胸頓足。當下再不多費一句口舌,拽著寧鳳晨來到了軍用港口,他要親眼看看這只在傳說中的漢族驕傲。

一刻鍾後,基隆軍港造船廠。

望著眼前的四桅杆大戰船,晏世輪又是一陣恍惚,這分明是放大了一倍的蓋倫大帆船,只是給人的震撼更加無以倫比。望著這三艘巨無霸一樣的存在,晏世輪不得不心生詫異,四桅杆帆船就這麼大,當初決定一下子上“五桅杆”的“蕩奴”級戰船,是不是太痴心妄想了?只有看見了,才知道當初一口氣建兩個大型造船的必要性。之前晏世輪光關注更靠外一些的“平倭”級戰船休整的造船廠了,完全忽略了裡面這個,看來,目前自己真正的核心,竟然在這個完全遺忘的角落,真不知這是諷刺,還是警示。可能自己光顧著往前走,往外趕,而忘記了自身的發掘?!看來,在琉球攻略開始後,自己要和寧鳳晨再次閉關了。收起思緒,晏世輪凝望著“滅虜”級戰船,就像凝望著情人的雙眼,他看的非常仔細——

在造船廠裡一共泊了兩艘,這兩艘正在裝載行駛所必需的淡水、食物。炮塔上好多垛口都是空缺著。而另一艘已經有船員在其上,將船緩緩開動,慢慢的駛離造船廠,晏世輪仰望著這長一百一十餘米,高近二十餘米,總共四層,排水量約兩千噸的龐然大物,在破浪前進時,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船體頭尾尖、高的高貴形式,完美的詮釋著中華文化的大氣與博大精深。船體那優美的曲線,彷彿上帝之手進行過撫摸,雖然晏世輪不信上帝。促成了弧面到平面柔和的過渡,它的龍骨緊緊的箍住,它無風行使時,邊櫓的高起高落,它的桅牆和索具勻稱而且編織成透空的圖案,還有那強大的風帆,都是一個有機組合體,這正是承傳中華造船美感的“奇蹟“,其形式完全適合於功能。“滅虜”船的造型的每一根曲線,以及它與整體與使用的關係所蘊藏著的美的因素,所體現出來的魅力,即它的功能美,是無所不在的。只是,目前只有一艘”滅虜“級裝完了所有的火炮,讓人仍然心滿期待。每艘“滅虜“級戰船,船頭裝有銅鑄二十四磅弗朗機炮一門,口徑達到五點八三英寸(約一百四八毫米),炮彈直徑五點五四英寸(約一百四十毫米);炮管長九點五英尺(約二點九米),全重約二點五噸,需要六到十個人操作;火藥用量四到六磅,最大射程約一點五公里,有效射程也到了一公里。而在船的兩舷上,共三層的空間完全利用,每側都是密密麻麻的十二磅炮,每層標準配置為15門,每側共45門,雙舷一共九十門。

“六哥,是不是這船大到了離譜?當初我也震撼的合不上嘴巴,”

“大,真大,而且很美,定員多少?”

“六哥,每船定員750人!不過大哥放心,這三個月來,我已經蒐羅差不多了,沒用您那寶貴的海商船隊。這個大船不僅美,還很便宜呢!這三艘船的龍骨、船艙、桅杆、邊櫓,都是直接從東南漳州拉過來的,基隆造船廠沒那個能耐,也沒那個時間,咱們只是最後舢裝了甲板、上了帆,這也足足花了三個多月。這幾艘半成品大船,是大明三寶太監下南洋時,漳州船械廠打算進貢彰顯國威的,但是三寶太監執意採用福船(福州船廠出品,目前大明東南沿海較為常見),後來廢棄不要了的。被付明方家先人一直珍藏在大明漳州船械廠,旺財過去後,用六輛馬車換了回來,一同換回來的,還有付明方的其他家人,要麼說麼,旺財這廝還真適合做買賣”

“鳳晨,還有這麼多故事?”

“是啊,六哥,這個四桅杆大帆船,小弟沒經您同意,就命名了,您不介意吧?”

“廢話,介不介意你不都命名了?”晏世輪故作嚴肅狀,

說的寧鳳晨一縮脖子,“嘿嘿,嘿嘿,”乾笑幾聲後,寧鳳晨也少有嚴肅的道:

“付明方和他的眾工匠親戚,雖然收藏了這三艘船的老古董,但是基隆還不具備造大海船的能力,這是付明方他們拼了老命才拼起來的三艘‘滅虜’,暫時應該夠用了吧?

”此三艘船列裝,我金鄉水師完全提升一個檔次,馬尼拉駐軍目前才二十五艘蓋倫船,待我們金鄉水師有十艘‘滅虜’服役時,蕩平馬尼拉,只是時間問題!兄弟,飯要一口口來吃,海軍要一點點來建啊!“

“知道了,六哥!當初找到付明方時,他說四桅杆船可以按照他的模型來做,但是五桅杆超級大帆船,連聽說都沒聽說過。於是,我就折衷了一下,讓他們按照蓋倫船的樣式,把模型放大,幾合一的,才湊起來這個‘滅虜級‘,大哥可還滿意?“寧鳳晨一時不無得意,但是隨後,他趕緊提出了自己心中一直以來的憂慮,

”六哥,那幫西班牙人不是啥子,咱們在臺灣這麼久,馬尼拉除了幾個偷偷跑出來不開眼的砸碎,怎麼沒動靜了,他們真的不想來了?“

看著寧鳳晨少有的認真,晏世輪整理了一下語言,不厭其煩的說到,

“真正的史實上,西班牙人在臺灣根本就沒撈到好處,呆了不久後,葡萄牙人還鬧獨立,西班牙不堪承受這沒用的殖民地,自行撤了,後來讓荷蘭人鑽了空子,再後來就是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雖然這位民族英雄現在才三歲“晏世輪語氣輕鬆道,

”可是六哥,我真的想知道具體原因,能解釋下嗎?因為這太不符合歐洲的強盜邏輯了!“寧鳳晨今天這好奇寶寶當定了,好在在見識到了”滅虜“級戰船的威風後,心情大好,於是對著寧鳳晨道,

“鳳晨,在真正的歷史上,從166到164年,西班牙人於北臺灣歷時16年的殖民統治。雖然臺灣很靠近已是西班牙帝國版圖的呂宋島,西班牙人卻沒有佔領臺灣,反而讓荷蘭人奪得先機。直到166年,為了突破荷蘭人對馬尼拉的貿易封鎖,才出兵基隆,並逐步征服北臺灣。可是西班牙人無力驅逐荷蘭人,也無法賺取足夠的利潤來維持駐軍的花費,反而要靠馬尼拉補助北臺灣的經營。因此馬尼拉經濟衰退以後,西班牙人就縮減駐軍,給了荷蘭人可趁之機。最後在164年荷蘭人攻陷基隆,結束西班牙人的統治。原本西班牙人盤算佔領北臺灣後,就可免去荷蘭人的威脅,可是局勢並不如意。

就算佔領了北臺灣,荷蘭人只要在中國沿岸阻止商人,照樣可以威脅馬尼拉的經濟。而且從雞籠運來商品,物價沒有比華商直接運到馬尼拉更便宜;反而維持駐軍要花大量經費,又無法開啟中國和日本的貿易。再加上從160年起,美洲的白銀產量逐年遞減,馬尼拉就因流入白銀的減少,而陷入經濟衰退。北臺灣的經營幾乎都要仰賴菲律賓的補助,可是菲律賓本身也要資金應付和******的戰爭,西班牙人越來越難撐下去。他們內憂外患下,不得不做出改變。而到了167年,菲律賓總督科奎拉為了減少開支,決定削減北臺灣的軍力。他下令拆除淡水的聖特·多明哥城,僅駐軍於雞籠,其餘人力、物資都調回馬尼拉,還禁止強化雞籠的防禦工事。1641年,荷蘭人得知西班牙人撤離淡水後,前來雞籠一探虛實,並伺機進攻。這時西班牙人的威望已大不如前,許多原住民轉而加入荷蘭人。不過荷軍認為火炮數量不足以攻破城堡,勸降西班牙守軍失敗後,就返回大員。到了164年,荷軍大舉進攻,並奪取了聖薩爾瓦多島上的制高點。西班牙軍已無力抵抗,遂向荷軍投降,從此退出臺灣。”

晏世輪說道這裡,有些口乾舌燥,喝了一口清茶後,潤了潤嗓子,繼續道,

“鳳晨,現在我們來了,而且正好在西班牙人實力不斷的削弱下,相信西班牙菲律賓總督,一直都不會來臺灣了”

寧鳳晨一陣點頭,這回他終於明白了,道“六哥,我終於明白了,現在西班牙人是不會來了,但是荷蘭人很快就會過來掃秋風,是不是這個意思?”

晏世輪點頭道,“孺子可教也。鳳晨,現在的‘滅虜’級戰船,已經達到了戰列艦的標準,但是,已經崛起的英國人,現在可也沒閒著,他們大力的發展著戰列艦,在剛剛(166年)建成的英艦“海上君王”號便是這種戰艦的第一艘,它有層舷炮甲板,10門火炮,火炮數量,比我們的‘滅虜’還多了十二門,好在咱們的滅虜,有主炮,而且以十二磅炮為主,單論火力,已經超過了這個神馬“海上君王”。但是隨著英荷戰爭的開始,荷蘭人很快就會重視戰列艦,也就是說,咱們現在並沒有走在時代的前沿,什麼時候完成了五桅杆的“蕩奴”級,咱們什麼時候才真正的走在了世界海軍前列啊。“

而且在不久之後,英國海軍將按照以下標準對艦船進行分類:一級艦——三層炮甲板,火炮100門以上,定員875人以上,排水量500-500噸。代表性艦船為特拉法爾加海戰中納爾遜海軍上將的旗艦“勝利”號。二級艦——三層炮甲板,火炮90-98門,定員750人左右,排水量000噸以上。三級艦——二至三層炮甲板,火炮64-80門,定員490-70人左右,排水量100-000噸。這是英國海軍中數量最多的主力艦只。四級艦——兩層炮甲板,火炮50-56門,定員50人左右,排水量1000噸以上。上述四級艦均被稱為戰列艦。規模在此之下的艦船被歸類為護衛艦、巡航艦和單桅縱帆船。而這些艦船基本上全為木材建造,有時在水線以下包裹銅皮。動力為風帆,武器為前膛火炮,發射用於摧毀船體的圓形彈丸、殺傷人員的霰彈以及破壞帆具的鏈彈。

鳳晨,你明白我說這麼多的意思了嗎?”

寧鳳晨第一次聽晏世輪說了這麼多話,有些驚詫,但是在仔細咀嚼著六哥話語之後,他明悟了,道“六哥,可是要參照前世‘日不動帝國’的樣子,建設適應時代的多元化、多組成、多功能的金鄉水師?”

好不容易營造出的嚴肅、認真,又有些壓抑的氛圍被寧鳳晨徹底破壞,晏世輪揮起巴掌狠狠地拍在寧鳳晨後腦,——

“特麼的,那是‘日不落帝國’,不是娘的‘日不動’,你小子天天的都特麼想些什麼?”(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