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明海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六章 進京(五)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六章 進京(五)

與尋常官員進京接受覲見不同的是,晏世輪更習慣於走水路。一則是這樣更加快速,另一則原因是依靠金鄉戰船強大的火力,可以更加的安全。另外隱含的一層意思,晏世輪一直沒有跟隨行的萬炎武等人談起,是因為他不想看到沿途的種種慘狀。現在是167年初了,農曆新年還沒有到,這個時候的神州大陸上,是民眾最歡喜也是最無奈的一段時間。眼瞅過年了,但是連年的災荒、民亂,導致大部分地方民不聊生。相比民間,各地的官吏家中也沒有太多餘糧,這年關附近也不是那麼好熬的。

晏世輪不想看到諸如史書上所描述的那些情景,而且也不願意與各地地方官員有過多的交流。自己目前已經被烙上了楚黨的印記,一旦交友不慎,可是相當的麻煩。這一日,晏世輪一行至了松江府(今上海),雖然不必前世經驗中的繁華,這裡也已經出現了生機盎然的氣象。晏世輪見時候尚早,遂命新版“十二金剛”陪同,一起上了岸,在船上呆久了,的確不是很舒服。

就在晏世輪剛剛調整好步幅,準備適應陸地行走狀態時,在東南角幾里外松江府炮臺處,傳來了隆隆的炮聲,聽著聲音,最起碼有八磅以上的口徑。這炮聲非常匪夷所思,難道是海寇?大明還沒滅亡呢,怎麼會有海寇公然挑釁海防?遂命人前去打探。

在派出人員打探後不就,晏世輪看到一隊隊的松江海防司軍戶不斷的湧向事發處,算了算,總共能有兩百餘人。對於松江府衙門來說,這可能是目前所有的軍事力量。

哨探動作很快,約莫十幾分鍾後就反饋了資訊,是一艘掛著類似個“米”字的旗幟,從來沒見過,然後是三艘蓋倫帆船,每船載十二磅炮0門,從稀疏的火力來看,應該是武裝商船。大明松江海防司正進行抵抗。但是只有不到八磅的弗朗機,似乎根本沒法和對方抵抗。

晏世輪心頭一悸,米字旗?這英國人什麼時候來的?現在才十七世紀,輪不到他們逞強啊?明目張膽的轟擊主權國家海防,比老子偷炮還可恥,定要教訓他們一下。而且如果給英國人一個強硬、鐵血的形象,定會為寧鳳晨在歐洲之行加分不少。

於是他立即命令萬炎武,整理步軍,列隊前往事發地。而且此行帶了五艘“平倭”戰艦,一艘“滅虜”戰艦,完虐三艘英國的武裝蓋倫船,是毫無壓力的,遂命費紹航指揮六艘戰艦,從東南方向迂迴到敵船後方,一旦陸戰不順,就從背後轟他丫的。

待晏世輪趕到現場時,松江海防司似乎已經敗下陣來,地上鬆散的坐著幾個傷員,餘者逃跑的有之,堅持抗戰的有之。然八磅弗朗機小炮,面對對方十二磅的英國本土造銅炮還是太稚嫩了些,毫無作用,而英國炮火則密集射擊。雖然在金鄉軍眼中,這種程度的“密集”齊射,實在看不上眼,但在此時的大明來講,這已經遠遠超出了對火炮的認識,

其中一個傷員喃喃罵道:“他娘的,這又是哪裡的夷人?這麼猛的炮火,按老張可是生平僅見,不知道百戶大人他還能頂住嗎,要不咱去把狼煙點上?”

另一個傷員有氣無力道,“老張,別特麼多嘴,陳百戶早溜了,這幫欺軟怕硬的孫子,還好劉百戶是條漢子,現在還咬著牙操炮,老子傷好了肯定還跟著他”

聽到這倆個軍戶的聊天,晏世輪知道英國人這還是第一次到松江,而且已經開炮有段時間了,不知道傷亡如何。

晏世輪也對他們嘴裡的“劉百戶”很敬佩,也很好奇。這個時候的軍隊,還是很有骨氣的,從來不缺少敢打敢拼,不屈不撓的民族英雄,這就是明末,一個塑造無數漢人英雄的時代。晏世輪認為自己現在缺少的就是這些骨子裡就有著對異族反抗精神的無名英雄們,這是自己起事的根本。

為了大明海防,為了無數的無名英雄,自己趕上了,一定要出頭。

然後命“十二金剛”中的毛三兒,趕緊準備好“電掣”炮(就是手榴彈),這電掣炮是晏世輪想到,一旦陸軍步戰,少不了肉搏,而在肉搏前,前世無敵軍的集束手榴彈戰術深入了晏世輪的心,於是他就命人趕緊進行研發,趕在進京前三天,終於製成了大概兩百多枚。這“電掣”炮比明軍現在的“手榴彈”個頭要小很多,但是仍比記憶中的大,因為火藥爆炸的威力畢竟不如炸藥,最終幾經考慮著威力和體積的平衡和壓縮,定下來的“電掣”炮,每個大約是排球四分之三大小,引信還是採用的鵝毛管搭配藥芯,作戰時將其點燃,然後投放到敵軍中去。測試時,兩枚“電掣”已經能夠炸飛三十幾個草人,沒想到這實戰的第一此亮相,竟然用在了英國人身上。

晏世輪準備了約有半個小時,而這半個小時內,大明軍隊已經逃出了炮塔,劉百戶已經被人抬著緊急往後方逃去。晏世輪立即命人接下,然後安排醫療隊緊急救治,傷勢還好,只是被英軍炮彈擊碎的磚石劃傷,雖然在大明此時的醫療條件下,這處從腿上至肋間的劃傷,基本上已經宣告了不治,然後就會落下腿部疾病。而晏世輪軍中的“兩大神貼”,專治此急症,保管一帖見效。劉百戶趁著自己頭腦尚清醒,又見到晏世輪一身千戶服飾,趕緊掙扎要起身見禮,躺在門板上道“這位……這位千戶大人,劉建泰見禮了,這……紅夷火器犀利,還望……還望大人小心”,劉百戶把晏世輪當成了杭州府過來的支援的隊伍,不自禁的替他擔憂。這幫米字旗的夷人,還不比荷蘭紅夷,纏著松江府能有半月了,反覆交涉無果(整個松江府沒有會英語的),直到今天,紅夷終於露出狐狸尾巴,竟然火炮齊射守軍。

晏世輪安慰道:“劉百戶莫要驚慌,既然我來了,就不會讓夷人得逞”。嘴上這麼說,晏世輪心裡是沒底的,因為他太知道英國人的本事了,不過,這才十七世紀,怎麼英國人就打過來了,不得鴉片戰爭時期嗎?

現在容不得他胡思亂想,遠處五百米外,隱約見到英國人似乎已經登陸了,看來英國人還是太大意了,這也好,打他一個措手不及!遂立即命令整隊前進,然後在陸地上用旗語指揮金鄉水師,從背後給英國鬼子來了個包餃子,叫他有來無回!

五百米外,英國登陸部隊。

“史萊克,將明帝國的旗子扯下來,要快!這幫野蠻人,不要給他們留情面。然後趕緊升上咱們的國王旗!”一個軍職為中校的軍官進行著指揮,他們如入無人之境,四處破壞岸防設施的同時,竟然要像他們在其他殖民地那樣,升起了英國旗!史萊克是一位英國陸軍上尉,此時正指揮著他的一個連隊進行著火炮的拆除,因為中校戴維命令,這些每門約重四五百磅重的小炮,拿到船上用著剛剛好。

戴維隨後又大叫道,“小夥子們,快點,這其中的三十五門小炮搬到船上,就是你們的戰利品,連同剛剛俘獲的兩艘帆船及一艘漁船,都是你們的!這些愚蠢的中國人,竟然不同意和我們進行自由通商,咱們就給他來點厲害!”

戴維唾沫橫飛的叫罵著,然後道“我們的行為受到上帝的庇佑,我們是正義的,女王陛下是我們堅實的後盾,此舉,只是為了表示我們此次對中國人採取行動的理由,這是和我們想獲得他們的友誼,及在他們的國家自由通商的願望相反的”,此時晏世輪已經將隊伍開到了兩百米外,這些自大的英國人竟然把穿著松江海防司同樣衣著的金鄉軍沒當回事,而這個戴維還在做著他的演講,晏世輪在這個距離上,從隨著風飄過來的隻言片語,已經明白了怎麼回事。原來這是最早到達中國的一批英國冒險家,他們本著能搶就搶,能貿易就貿易的強盜思維,從十七世紀初期,一直騷擾大明以及後來的清國海岸多年。此時的這種搶奪岸防炮的行為,深深的刺激到了晏世輪,惹得他破口大罵“特麼的,學什麼不好,學老子做沒本錢買賣,”模仿,尤其是模仿穿越者,可是晏世輪最無法容忍的,從單筒望遠鏡裡看到這一切,晏世輪咬牙切齒的吼道,“迫擊炮準備,前方標尺五百,風速,無差別給我放!”

隨行的金鄉軍陸軍第四軍(籌)軍長萬炎武立即吆五喝六的讓銃兵隊伍後面的迫擊炮排做好準備,按照晏世輪的命令,立時就是三十發迫擊炮彈帶著呼嘯的尖銳聲,憤怒的射向了侵略者。

迫擊炮炮彈挾裹著刺耳的尖銳聲,陣陣的湧入英軍臨時佈防的海岸、戰船,連同海上的英國人,這一番迫擊炮齊射,硬是放倒了六十多人,英軍從船上一共下來上岸有三個連隊,共一百多人,這一番齊射就倒了一半,剛剛還以先進的火力壓制大明水師,以為自己的火器已經是這個時代最好的戴維,報應竟然來的這麼快,對方明顯甩了自己火炮幾條街的這種尖銳聲音小炮,雖然口徑不大,但是感覺命中率極高,凡是有炮彈落地的地方,肯定有人員傷亡,一方面說明了對方大明隊伍裡的炮手訓練有素,另一方面說明了這火器的確是精良,只不過明帝國有這麼先進的武器,為何不早點拿出來?看來他們裝備的應該不多,不然早就拿出來了。

晏世輪看到這個世界裡,迫擊炮第一次亮相,竟然打的陸地正規軍如此狼狽,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對著萬炎武道,“炎武,隊伍前進五十米,迫擊炮三發連射,隨後排銃五發齊射,我要看看換了不鏽鋼槍管的金鄉銃(魯密銃)能不能打穿夷人的腦殼”。雖然隨行的只有一個營不到五百的戰鬥兵,但是晏世輪相信,憑藉著火力的優勢,和人員數量的優勢,如果再贏不了英國算上操船的總共不到一千人,自己還是拿塊豆腐拍死自己算了。

萬炎武聽完命令,咬牙切齒的按照命令吩咐下去,遠處的六艘金鄉水師戰艦,看到旗語指揮,紛紛的調轉船頭,“滅虜”戰船更是誇張,他緩緩的駛向了敵船,繞過被俘虜的大明漁船和兩艘松江府水師戰船,慢悠悠的橫過身子,隨後立即露出左右舷猙獰的火炮,看到旗語,立即就是兩發連射。想當初荷蘭人的正規海軍都沒挨上幾輪齊射,這幾艘破爛武裝商船,只有挨菜的份兒。

頃刻間,剛才還耀武揚威的英國軍隊,立即崩潰到不成人樣。三艘蓋倫,在“滅虜”的第一輪齊射,有兩艘燃起大火,而第三艘,由於沒在有效射擊面,僅被洞穿了幾個孔。這三艘船其實只是輕傷,英國人被打蔫的真正原因,在於心裡上的肆虐。來到大明沿岸騷擾多日,這岸防炮也不止拆了一家,臨到返回歐洲前,最後一次卻折在了這裡。這些武裝商船其實並不是英國正規海軍,僅僅是“科亭商團”僱傭了一個陸軍的作戰旅,然後隨船遠征,其目的在與能與大明進行“正式的、公平的交易”。直到最後引出了英軍炮轟虎門事件。

松江府的事兒,和虎門的事件,其實根本就是葡萄牙人對英國人的誤導。原因是,在最初時,澳門的葡萄牙人不喜歡中英親密接觸,對“科亭商團”提供的翻譯,很是讓人詫異,他們這樣對英國的官員翻譯了大明人的熱情:“中國人不許任何除葡萄牙外的國家同他們做生意”。這是赤果果的誤導,隨後大明水師與闖進大明海域的英國人一看到對方都是氣勢洶洶,都已心生怯意,隨後隨便找了個藉口,英國人退出了大明領土。然後大明宣告:“紅夷今日誤入,姑從寬政,日後不許再來”。這是一段確鑿的歷史,晏世輪想到的是,此時還沒到崇禎十年,而這裡也不是虎門,英國人囂張什麼?

前世有史學家評論,現在的(明末)東西雙方好像處在“初戀”當中,情人眼中出西施,這個時代應該有交流的火花才是。但是晏世輪認為的是,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強盜永遠是強盜,中國人從來未把歐洲人當西施,而是紅毛鬼,他們永遠都是貪得無厭的,這一點古人的認識很正確。所以晏世輪根本沒打算與英國人善了,碰見了,就狠狠地揍。

大概又過去了半個多小時,只剩下的一艘半蓋倫船,上面影影綽綽的升起了代表投降的白旗,而陸地上剩下的三十幾名英國“正規”陸軍,此時也各個被煙熏火燎了似得,穿成串捆在了一塊。這是金鄉軍的傳統,他們喜歡這種對待俘虜的方式,只要一個敢逃跑的,排銃對付,畢竟他們兩條腿再快,快不過銃彈。

晏世輪把英軍俘獲的帆船、漁船全部釋放,隨後在“滅虜”上面升起了大帳,這完全是為了顯示大明的威嚴而設定的樣子貨,只是用來審訊俘虜,再好不過。

看著底下五花大綁的威德爾、威廉,史萊克一眾人等沮喪的表情,晏世輪心底一陣快活,特麼的這些欺軟怕硬的主,要是老子今天沒在,你們還不上天啊?搶岸防炮搶到老子手上了,活膩了!

晏世輪端正了一下坐姿,調整了語調,故意用荷蘭語道:“先生們,大明歡迎你們。但是像以往一樣,如果你們還不老實,我就會是你們的撒旦,能給你們的只有死亡。如果你們老老實實公平貿易,那麼我就是你們的上帝,財富和幸運屬於你”。晏世輪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身旁站著的荷蘭俘虜哈克,正恭敬的縮在一旁,一副溜鬚拍馬的熊樣。這給同樣是西方人面孔的英國人很是打臉的感覺。也樹立了一個“只要你聽話,就不會打屁屁”的形象,至於晏世輪和荷蘭人到底打成什麼樣,鬼知道?

果然,能聽懂荷蘭語的威德爾一聽,立馬就是一陣哆嗦,特麼的,隨便一腳,還踢鐵板上了,折了這麼多人,回去怎麼和“科亭商團”的大佬們交代?而且看樣子這個年輕人不是個好惹的主兒,也不知道荷蘭人侵犯了他的什麼利益,竟然要死要活的,趕緊用英語道:“尊敬的指揮官閣下,我是‘科亭商團’遠東代表威德爾,我們都是英吉利公民,來此公幹,和荷蘭人不相關啊,我們願用贖金,換取我們的自由!”

然後底下眾英國人立即就用著英語嚷嚷開了。

“科亭商團”?!聽到這個名詞,晏世輪眼睛一亮,中英關系不應該如此的,因為遠在滿清尚沒有誕生的時候,它未來的對手英國,在都鐸王朝(1485~160年)時期,就開始“十分想念”大中國了。由於英國風行重商主義,更由於葡萄牙、西班牙在航海探險方面先行一步,各霸佔了一條通往中國的航線,使得英國不得不自力更生,自找航線!157年,英國的威廉?布林發表《論海上霸權》一書,指出,要到中國求親,有五條路可走:一、取道好望角(這條航線為葡萄牙人所專有)。二、取道麥哲倫海峽(這條航道為西班牙人所專有)。三、西北航路(要透過北美)。四、東北航路(要透過俄羅斯)。五、北極航路(要透過北極)。

考慮來考慮去,英國人選擇了第三條航線。1577年,由大商人洛克的“中國公司”出資,大探險家兼大海盜佛羅比謝爾任隊長的探險船隊出航。此次航行,伊麗莎白女王也是股東之一,親自出資1000英鎊,財政大臣、海軍大臣等政府要員各出資100英鎊。問題是天不佑人,他們只走到了現在的巴芬島,此後在尋找中國方面再也沒有取得進展。女王這次可是虧大了!1580年,伊麗莎白女王的好朋友、大海盜弗郎西斯?德雷克成為繼麥哲倫之後完成環球航行的第二人。在這次歷時三年的航行中,德雷克的船隊不僅掠奪了南美的西班牙殖民地,而且還襲擊了西班牙在歐洲的港口。滿載而歸的德雷克給投資者帶來了4700倍的利潤。作為資助者之一,伊麗莎白女王分到了16.萬英鎊的紅利,這個數字略相當於當時政府一年的支出。女王這次可是賺了,並激起了再次尋找中國的信心。這位1558年繼位、由於眾多原因而終身未婚的老母雞,對於尋找中國、海外賺錢那是相當的熱衷,與此同時,中國的大明皇上萬曆正無為而治,躲在深宮不願見人、研究長生術呢。一樣的世界兩樣的生活,上帝在搞實驗吧?

158年,伊麗莎白派商人約翰?紐伯時前往東方,並交給他兩封信,一封致印度的莫臥爾皇帝,一封致中國皇帝。信不長,裡面關鍵的有這麼幾句:“我西方諸國君王從相互貿易中所獲得之利益,陛下及所有臣屬陛下之人均可獲得。此利益在於輸出吾人富有之物及輸入吾人所需之物。吾人以為:我等天生為相互需要者,吾人必需互相幫助。”

女王的“豔信”,中國皇帝沒有收到。因為紐伯裡只到了印度。

1588年,西班牙的海上勢力被英國徹底摧毀,意味著英國在尋找中國的過程中,用不著再害怕西班牙的搗亂了。隨後,約翰?戴維斯三次探索通向中國的西北航道,湯姆士?甘文底斯做環球航行。159年,戴維斯與甘文底斯雙雙渡過麥哲倫海峽,分頭尋找通往中國的航路,結果,雙雙失敗:甘文底斯死於歸國途中,戴維斯的探險隊只有五分之一的人生還。1596年,英國有兩個商人準備到中國去,伊麗莎白女王乘機派伍德作使臣,和他們同行。伍德此行,主要是幫伊麗莎白給中國皇帝送信。信比上次稍長了些,但基本意思沒變:“以其所有,易其所無,各得其所,何樂不為?今求至尊之陛下,凡我國人來貴國某處、某港、某地或某城貿易時,務請賜以自由出入之權,……且為我兩國國君及臣民之互愛與貿易起見,願對於貴國人民之入境貿易者,到處予以自由,加以保護。”想得越來越美了,還自由出入呢。中國什麼時候興過這個?不過這次伍德沒走到中國,就遇上不幸了。在好望角,一隻船遇難覆沒,另兩艘船遇上了葡萄牙船隊,戰鬥十八天,死去很多人。倖存的人集中到僅剩的一條船上繼續開行,再次遭遇覆沒。好像活下來七個人,但是七個人哪裡去了,無人知道,伊麗莎白致中國皇帝的的第二封“豔信”再次不了了之。

1600年,倫敦一批商人組成東印度公司,得到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所授予的同東方進行關於生絲、棉織品和寶石貿易的特許狀”,他們有權在東方維持自己的船艦、海陸軍等武裝力量,有權宣戰或媾和。從此,東印度公司開始在印度、南洋、日本等地建立商館,在中國大門外與中國商人做生意。對於這種間接接觸,英國很不滿意。1610年到160年,曾有英國商人兩次帶來英王詹姆士一世致中國皇帝的書信,但是沒有一位中國人敢翻譯和傳遞。以中國政府的遊戲規則,這明擺著是做通夷漢奸,中國人誰樂意如此表現自己活得不耐煩啊!

165年,葡印總督林哈列斯伯爵主動授予英國東印度公司在葡萄牙遠東殖民地貿易的權利。東印度公司高興壞了,馬上派出商船“倫敦”號,從印度駛往中國,最後到達澳門,希望同中國當局建立直接貿易關係。這是英國第一次與中國正面接觸,但結果並不理想。中國當局從來沒聽說過英國,心存狐疑;葡萄牙新任印度總督比洛?達?西裡瓦(並不承認前任總督的特許,反而下令英人永遠不許來澳門交易。167年,也就是崇禎十年,廣州來了英國商船。船長約翰?威德爾受僱於“科亭商團”,而科亭商團裡有一個大大的股東—在三年後即將爆發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被處死的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查理一世入股一萬英鎊。跟“倫敦”號的遭遇一樣,威德爾拿著老總督的許可證,卻不被新總督承認,受到多方刁難,沒法在澳門交易。威德爾無奈,只好自尋門路,希望直接進入廣州。葡萄牙人對他說:“中國人不許任何別的國家同他們做生意。”威德爾不聽,直接帶船闖到虎門,虎門地方官說,此事須請示廣州,六天之後才能給予答覆。威德爾嫌六天太長,並且認為這六天是中國人用來修整炮臺對付他的,所以,他自行帶船沿珠江上駛,中國官兵開炮阻擋,威德爾開炮還擊,攻陷虎門附近的亞娘鞋炮臺,大約100名英國佬登上該炮臺,不但把炮臺上的炮全搬到了自己船上,還升起了英國的國旗,攔劫了幾隻商船。最後他派了一個被俘的中國漁民去廣州送信,要求通商。官府的答覆是,通商可以,但是請先把炮臺上的炮和漁船交回。廣東總兵陳謙接了英人的賄賂,答應庇護英人在廣州貿易,澳門的葡萄牙人一聽,吃醋,就去舉報去了。結果,陳謙下監獄,英人談判代表連同他們的財產被扣留。威德爾再次炮轟虎門,把亞娘鞋炮臺給炸燬了。中國水師出戰,被英國人焚燬船隻五艘。兩廣總督張鏡心調兵準備大戰,但中英雙方心裡都有些玄,葡萄牙人一看不妙,出來說和,雙方乘機借坡下驢,和了,英人被放,廣州當局歸還英人財貨,但宣告:“紅夷今日誤入,姑從寬政,日後不許再來。”英人炮轟虎門的教訓,讓明政府不得不下令:任何外國船,不得進入珠江口內。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大英好不容易摸到了中國的門口,但中國政府對他們並不歡迎。張西平先生說,明清之際的“東西雙方好像處在‘初戀’之中,情人眼中出西施”。大錯特錯矣,什麼情人眼裡出西施,英國人把中國當西施了,自是不錯,但中國人從未把英國人看作是范蠡。相反,他們把英國人看作是紅毛鬼了。英國如此摸中國,感覺是在向它表示自己的好感;中國如此被摸,感覺對方是在向自己耍流氓。雙方的認識與感覺,絕不在一個層面上!

思慮及此,晏世輪猛然而驚,特麼的,這不是今天松江事件的翻版嗎?看來英國人沒少幹這種勾當!自己不能請繞了他們,但是,也不能破壞掉在歐洲的苦心經營,怎麼辦?思慮良久,晏世輪轉而用英語道:“約翰?威德爾,受僱於“科亭商團”,是英吉利最好的船長之一,我不僅知道你,還知道你背後的主子,你們自認為有權利開戰或是苟合,有沒有問過明帝國的意思,抬起你的頭顱,倫敦的劣質牛奶讓你暈頭轉向了嗎?”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如同晴天霹靂一樣,這一番話說下來,讓威德爾頓時坐在了地上,這個年輕人是誰?怎麼對自己這麼瞭解?天啊,我的上帝,他怎麼全都知道?

看到自己的恐嚇有了成果,晏世輪繼續道:“還是那句話,想要和平的。我就是你們的上帝,我從不吝惜財富,通商可以帶來的收穫,你懂的”

威德爾徹底蔫了,唯唯諾諾的道:“這位尊敬的指揮官,眾船員與軍士已經一天沒吃東西了,要不我們邊說邊談?”這個威德爾一邊說,眼珠兒一邊滴溜溜亂轉,明顯是在想著脫身之計。不理他的這幅樣子,晏世輪拂袖而去,一點誠意都沒有?餓他們三天再說。

於是,金鄉軍帶著戰利品——兩艘蓋倫船,還有船上若干財富、貨物,以及僅剩下的三十幾人英國俘虜,開起錨,浩浩蕩蕩又向京師進發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