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四國演義系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399章 多事之秋與多實之秋—6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99章 多事之秋與多實之秋—6

果然就聽王安石立刻將當年的理論全部拿了出來,什麼青苗法、市易法什麼,各種花樣翻新的東西,層出不窮的出現在了商鞅的面前,一時之間,讓在場的那些春秋時期的變革者們無言以對,原本他們還認為重農抑商,應當是能夠貫徹很多年的政策,但沒想到的事,到了王安石那裡,就連朝廷官府都要親自下場去做買賣,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他們當年的政策是不是看起來非常可笑呢?基於這一點,他們當中的有些人甚至準備直接跳出來反對王安石。等他們的腳步還沒有邁出,就聽到蘇寧傳出的兩聲輕咳,然後他們就乖乖的說了回去,靜靜地等待著蘇寧的評價。

蘇寧的評價其實談不上公正客觀,他只是對王安石的某些變法細則作出了一定的調整,但王安石卻是出了名的牛相公,他不肯接受蘇寧提出的這些調整,認為自己的方法才是最為合理的。

一時之間,他們兩個竟然在大堂裡爭吵起來,看得在場的其他人都驚訝不已。

但他們兩個最終也只是就事論事,雖然調門都拉的很高,而且臉上也多了幾次紅潤,但他們最終沒有大打出手,更沒有發生什麼過激的事情,爭吵到了最後,也只是演變成了一場競賽而已,而這場競賽的規則是這樣的,蘇寧拿出在過去的戰爭當中受到重大創傷,且距離涼州比較近的兩個郡,作為這次比賽的試驗場地,其中一個郡奉行蘇寧的改革方案,而另外一個則按照王安石的辦法進行變革。這兩個郡也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存在,一個叫做左馮翊,另外一個叫做右扶風。在秦漢隋唐這些政治中心都在關中地區的朝代裡,這兩個地方是斷然不會容許統治者忽視的區域。

不過宋朝以後,政治中心就開始向東移動,一開始是在河南的開封,後來換到了偏北的幽州,也就是後來的大都和北平。這兩個地方也就慢慢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在東漢末年時期,這兩個地方還是很有參考意義和發展潛力的地區,至少水土流失的情況,還不如800年之後那麼嚴重,只有1800年後,那就更加沒法和現在比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得不說的是,宋夏百年戰爭對於這一代的自然地理產生了巨大的破壞,尤其是戰爭所需的木材,讓周圍的植被之一乎門,能安穩的生長過,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不發生大規模的水土流失,那才是活見鬼了。

但是現在這兩個地方的發展潛力都還算可以,至少農業生產還是可以勉強恢復的,倘若水利灌溉方面又有所建樹的話,那麼一定可以取得不小的成就。

所以不管他們兩個怎麼在這些地方折騰,能夠得到的效果,一定是能夠讓人瞠目的,區別只在於誰的改革方案能夠收穫更多的讚揚和認可。

其實王安石也清楚,他和蘇寧進行這樣的比賽,最終的結果很有可能會偏向於蘇寧,但是他的內心當中,也還殘留著作為赤子的一顆耿直之心,他堅信這世界上還是有人敢於說真話的,只要自己做出成績,總會引來別人的讚賞,所以他大膽的應下了這一場對決。

於是一件詭異的事情就這樣在涼州體系控制的土地上出現了,就在關東的各路諸侯們,你爭我奪的進行競賽式發展的時候,涼州體系的關注焦點,竟然變成了一場奇怪的變革比賽,雖然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梁叔的風氣,開始變的以崇尚變法為榮,但不可否認的是,包括正在西線戰場上工廠安息帝國形勢的一眾將領們,都很關心正在涼州地區腹地進行的這一場變革,因為他們當中的每一個人都知道,這場變革比賽的最終結果,將會直接影響到他們以後要推行的是何種政策,甚至位於關東及其附近地區的那些地方行政長官們,已經準備好就地奉行他們所推出的政策,或許還沒等到這場比賽結束,他們的政策就已經開始在周圍的郡縣被廣泛應用。

第一個被王安石拋出來的是,在歷史上同樣作為變法第一槍的青苗法。其核心內容也非常簡單,為了避免貧苦的農民受到富豪之家的高利盤剝,朝廷允許地方官府以較低的利率像那些青黃不接時期的農民放出貸款,待到來年有了收成,農民們需要把這些貸款連本帶利的腳還給官府。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限制了民間富豪的財路來源,減輕了剝削造成的壓力,同時為各級官府創造了大量的稅收。在緩解了階級矛盾的同時,也緩解了財政的壓力,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做法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效應。比如說,有些農民其實是不需要這些貸款的,但是卻被當地的官府強行抑配。畢竟這樣做可以讓官府從中漁利。同時也可以讓經手的那些刀筆小吏們撈上一筆外快。而且根據後世某些學者的觀念,青苗法的利率其實還是有些偏高的,並沒有在本質上減輕農民的負擔。

而王安石在拒絕進行政策調整的前提下,就開始推行自己的青苗法,顯而易見的是,原來在大宋王朝出現過的那些弊病,又全部出現在東漢末年,於是,涼州體系一時之間陷入到了巨大的爭論之中。

而與上輩子有些差異的是,這位牛相公不可能再堅持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畏的經典論斷了。因為在涼州體系天變這種事情,沒有人會去關心,除了那些喜歡鼓搗天文的學者以外,但是人言這種東西,卻因為輿論體系的相對完善,而具有了更加強大的影響力,尤其是各家報紙,開始對王安石的變法情況進行連篇累牘的報道之後,這位寧夏公所面對的壓力,就已經遠遠超過了他的預期,很多報紙都申請要與他進行採訪在謀求得到獨家爆料的同時,也希望能夠將一些民間的想法反映給他人,而王安石卻通通拒絕了這些媒體的要求,畢竟在他那個時代,街頭小報這種東西雖然已經出現,但還沒有哪家膽敢採訪他這位曾經的宰相。

於是,於是只見他的這種行為,也被人理解為對政策沒有足夠的信心。

然而這樣的錯誤解讀顯然激怒了王安石,於是他又緊接著推出了自己的第二條變法內容,那就是曾經讓蘇軾那個憤青噴子大為不滿的免役法。

免役法推出的背景是這樣的,原本官府所需要進行的一些事務,比如說押送糧食之類的事情都是要民間的富戶來承擔的。而大宋王朝按照民戶的貧富等級,將之劃分為五等,並且只有最末一等不需要到官府去服役。

而那些到官府去服役的人,大多會遭遇到那些刀筆小吏的各種盤剝,其間加破人亡的例子也不勝枚舉。

為了避免這樣的悲劇出現,王安石決定官府不再無條件的徵募,這些人為官府處理,而是改由官府拿出一部分預算,聘請招募願意從事這些行當的人來做這些事情,當然,官府在財政上也是不夠寬鬆的,所以,那些因此而你不必到官府去服役的1到4等富戶,也就需要上繳一部分的免役錢。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大部分的農民都從沉重的勞役當中解脫出來,保證了勞動的時間,可以更加周全的照料自己的莊稼,於是也就有了更好的糧食產出,順手還為國家提高了稅收收入。

只是免役錢對普通的老百姓而言,依舊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而且這樣還帶來了另外一件壞處,那就是讓那些刀筆小吏們,失去了很多盤剝底層群眾的機會,畢竟招募過來的這些應役之人,很多都是從事相關專業的此中老手。他們對相關領域裡的那些貓膩兒瞭解的,甚至比這些刀筆小吏們還要清楚,到了上級官老爺面前,他們也能夠把事情分析的頭頭是道,以至於有些時候那些刀筆小吏們反而會被這些人所壓制。

於是另外一件事情就開始在這期間發生了,那就是許多刀筆小吏們都開始諷刺王安石的新政,他們不斷的尋求各大報紙的幫助,希望這些掌握著新鮮力量的媒體機構,能夠給予王安石足夠的壓力,然而事情的進展卻不如他們所預料的那樣順利。

由於左馮翊和右扶風這些地方才剛剛歸順兩種體系不久,所以他們和關中地區以及幷州地區的各個郡縣一樣,都沿用了原來舊官府的大量人手,這也帶來了一些問題,那就是舊有的盤剝制度依舊存在,而蘇寧對此卻是極其不滿的,至於那些頗受民族主義感化的報紙從業人員,就更加對他們深惡痛絕了。

於是這些人告訴媒體的話語被他們一五一十的全部登載了出來,於是王安石也迅速的知道了這些刀筆小吏們的圖謀,結果這群人被王安石抓起來一頓好打,然後全部逐出了官府,與此同時,來自周圍幾個郡縣的刀筆小吏,也被在第一時間送到了王安石的麾下,只不過他們的心態就要比前任們更加戰戰兢兢了,好在王安石還只知道,在打下殺威棒之後,要發幾個胡蘿蔔,而且這些胡蘿蔔在原來他的變法內容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條,那就是給刀筆小吏們增加薪俸。

要知道,在北宋建立之初的那些年裡,這些刀筆小吏們為與朝廷工作,是沒有工資可拿的。而且他們在社會地位上也是要受到官員們的重點壓制的,很多像蘇軾那樣的進士出身的文官,都看不起這些刀筆小吏。

就連在樞密院那種關鍵位置工作的刀筆小吏們,也因為沒有固定的收入,而不得不進行貪腐,王安石認為,誰讓他們不在自己的變法內容當中搗亂,就必須讓他們歸心。而且,他對於那些認真做事的刀筆小吏,也是給予了相當同情的,所以他主動的提高了這些人的待遇,以此來讓他們安心做事,不要干擾自己的變法工作,更不要去盤剝和壓榨那些無辜的老百姓們,雖然這樣做,根本就不能杜絕貪汙受賄的門路,而且頗有一副後是滿清王朝養廉銀子的味道,但不可否認的是,當時的刀筆小吏們對於王安石還是非常感激的,所以在貫徹他的變法方案的時候,還是給予了很大的支援的,而在這一時空,類似的事情也很快發生了,在王安石主張提高他們的待遇之後,刀筆小吏們很快對王安石言聽計從,並且主動為他出謀劃策對付郡內的幾個豪商大族,於是在這種情況之下,王安石的變法取得了飛速的成效,一度讓媒體們驚呼,他們恐怕最終也不能避免得到一位來自宋朝的總理。

說起來,北宋人在前些年的選舉失利之後,一直沒有放棄對於內閣的覬覦,尤其是在王安石被召喚出來之後,他們又重新想起了原本唾手可得的總理大位。

而在這一點上,蘇寧竟然有意無意的放縱他們,不但暗中允許他們為王安石的變法提供各種便利,還磚沒有召喚出了當年王安石變法的幾個重要部下,甚至其中還包括一度曾經背叛他的沈括等人。

不過這一次王安石的變法,畢竟不需要在全國推廣開來,所以他也並不是非常迫切的需要這些人手,但蘇寧倒是經常和這些人保持書信的往來,以便瞭解王安石的最新動態,同時也透過這群人,更加清晰的瞭解那場在北宋中期影響深遠的變革。

至於他為什麼這樣做,說起來也非常簡單,因為他有些懷疑自己對王安石政策的調整,是不是對症下藥,畢竟那只是他以前無聊的時候所想出來的一些策略,但是如今真的要付諸於行動,他還是有些忐忑不安的,不過,在經過與這些人的一番商討之後,他發現,如果真的能夠推廣開來,恐怕就連王安石也要羨慕自己,於是他開始了大膽的推廣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