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後明餘暉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三章 內閣議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三章 內閣議事

周長風的擔憂不無道理,雖然他對於古典歷史並不感興趣,但多少也對歷朝歷代有些許瞭解。

在外交上以強硬著稱的大明雖然有“不和親、不賠款、不納貢”之譽,然而在他看來就是從宋朝的慫包之極端轉為了另一個極端。

這一點是受民間風氣所裹挾的,明人不齒於宋之軟弱,縱觀大明三百年,即使是稍顯溫和的外交態度也會被文人墨客所反對。

本身古典時代的外交手段就很少,無外乎納貢、稱臣、送質子、和親、禁止貿易這幾樣,而大明的政治正確又不允許它們出現,於是就只剩下戰爭一種選擇了。

客觀看待的話,周長風認為這同樣稱不上合理,須知戰爭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無疑是最耗費資源的下策,許多時候完全可以用更少的代價達成目標。

本國鼎盛時,如此強硬的外交態度倒還好,反而能鼓舞人心;但當本國衰落時,繼續這麼強硬就是在加速滅亡了。

宋明二者之極端顯然是不可取的,磅礴的戰爭實力固然能振奮軍民,可這是“死勁”,而靈活的外交手段能起的則是四兩撥千斤之妙用,此曰“化勁”。

二者相輔相成,不可或缺,應用得當,方可於外交博弈中佔得上風。

這一天的晌午時分,紫禁城,文華殿。

追朔歷史的話,首創於永樂年間的內閣通常於文淵閣辦公理事,這個規矩在後明也一直沿用下來,因為文淵閣的位置和規制等級確實適合作為內閣大學士們的工作地點。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不過在憲政之後,重組的內閣就搬到文華殿了。

由於現代國家的政務數量遠超古代,所以內閣成員數量至少也有十幾人,空間有限的文淵閣因為還要負責藏書所以顯得有些擁擠。

文華殿原本是用來講習經延的地方,不過如今幾乎用不著,於是乾脆就搬到這兒了。

雖然有「復設丞相,總管參畫機務;置內閣輔臣十二,共參機務。」之例,但內閣輔臣不一定是十二人,許多時候會稍多一些。

與英國內閣成員們享有inister、lord、secretary等稱號相近的是,大明的內閣輔臣們同樣沿用了從前的習慣,即額外加銜為大學士。

奉天殿大學士主管人事工作,即人事閣臣;

華蓋殿大學士主管財政工作,即財政閣臣;

謹身殿大學士主管民政工作,即民政閣臣;

文華殿大學士主管外交工作,即外務閣臣;

武英殿大學士主管國防工作,即國防閣臣;

這五位內閣輔臣最為重要,被稱之為“上五相”,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內閣成員,比如負責教育的、水利的、衛生的、交通的等等,他們統一加銜為文淵閣大學士。

內閣以丞相為首,不對諮政院(議會)負責,只對皇帝負責。

不過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內閣雖然不用在乎諮政院,但是卻受都察院的監督。

這是不同於典型二元君憲制度的一個特殊之處,相當程度上限制了皇帝的權力——這是當年新黨在妥協的時候做出的最後努力。

此外,中國傳統的封駁之權和封還執奏之權也得到了沿用,前者由六科給事中掌握、後者由內閣首輔(丞相)掌握。

「凡制敕有不便於時者,須封奏之;刑獄有未合於理者,須駁正之。」二者並稱,即為封駁。

此刻在文華殿東次間的一個議事廳中,幾名閣臣正在進行日常的交流討論。

“目前來看,英國人抱怨歸抱怨,實質上的手段卻是不敢動的。”

“如今的苗頭還是很好的,不過也可能是時日太短,各方態度尚不明確,再過些日子吧。最遲…國聯大會時也該明確了。”

華蓋殿大學士、財相李光遠一邊翻著冊子一邊漫不經心地說:“的確,此事是急不來的,依去年的構想所述,不妨在出口物資上做做文章。”

“只侷限於戰略物資吧,這樣指向性更明晰。”文華殿大學士、外相餘慎華抿了一口茶水,“現在世界局勢又不安穩起來了哦,佛郎機那片地方鬧騰起來了,看這架勢沒個兩、三年平息不下來。”

李光遠只揪住了他的後半句話,說道:“前些天你們說不摻和為佳,悶頭賣東西便是,現今看來英法兩國也是那般想的。”

話題一下子調轉到了尹比利亞半島。

“大抵又是所謂的‘不干涉政策’,冷眼相看西班牙內鬥。”

“那也說不準,假使德國人親自下場了呢?英法必然坐不住啊。”

如果德社幫助共和軍奪取了最終勝利,那法國就會面臨東西兩面包夾芝士,法國人自然不敢冒這個險,而這也有違英國“均勢外交”的國策。

忽然,餘慎華轉頭看向了身旁的國防大臣,開口問道:“軍部覺著有必要派人去參觀一二麼?”

後者看著溫文爾雅,乍看之下完全是學者模樣。

正在翻閱檔案的林羲微微頷首,隨口回道:“自然得去,一步有利無害的閒棋嘛。”

話題稍稍有些發散了,不過大家很快就將之挪回了正題。

他們在一番商討以後再度確定了以前的構想,即英國對大明進行石油進口的限制加以針鋒相對的反擊,反向限制三大軍事戰略物資的出口。

層層加碼,一個不行再加一個,乃至直接單方面向英法的眼中釘德社降價加大出口。

其一是桐油,作為一種自古以來就被百姓廣泛應用的東西,傢俱、船隻、油布、油紙等等都少不得它。

而其具備的耐高溫、耐腐蝕、不導電、快速乾燥的特性使之在工業生產中同樣起著關鍵作用——以不同油類製成的油漆,大豆油漆要41小時才能乾燥、亞麻仁油要28小時、蘇子油要18小時,而桐油僅需7小時。

同時其亦是重要的有機原料之一,以防鏽漆為代表的上百種產品都需要它才能生產,其地位可見一斑。

而且因為世界各國對油桐的引種大多以失敗告終,或者說成效不大,所以大明在桐油出口上佔據著絕對的壟斷地位,年產量高達全世界總量的90%,剩下的10%則主要為烏拉圭和阿根廷,而且品質不如中國出產的。

近三年來,大明每年的桐油出口量基本在九萬噸與十萬噸左右徘迴,可以說世界各國的機器與工業產品中都有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