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後明餘暉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章 空心裝藥破甲彈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章 空心裝藥破甲彈

至於現在,周長風著手繪製的小東西其實就是空心裝藥的彈藥設計。

這是一項在原理上早就已經被發現,然而至今尚未規模應用的至關重要的彈藥型別。

西元1888年,美國工程師查理斯-門羅在炸藥實驗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炸藥爆炸的產物基本是沿炸藥表面的法線向外飛散的。

由此,如果炸藥被預製為凹狀,那麼其爆炸後的能量會被集中起來,而不是向四面八方擴散,因此可以穿透更厚物體,此即門羅效應,亦稱聚能效應。

不過這個發現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沒有得到重視和應用,因為缺乏應用物件——對付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工事,這個效應並不怎麼管用。

而對付歐戰時期的薄皮鐵罐頭坦克則有些“大材小用”——機槍發射鋼芯穿甲彈、步兵投擲集束手榴彈就可以炸爛那普遍只有一釐米左右的鋼板,何必整新玩意?

正因如此,直到裝甲更為厚重的坦克出現,基於門羅效應研發的彈藥才有用武之地。

1930年,美國科學家伍德基於門羅效應又有了新發現——如果給圓錐形的炸藥空腔套上金屬罩,穿甲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這一發現的成果被世界各國所關注,他們陸續展開了各式各樣試驗,旨在考察這樣充滿潛力的彈藥。

周長風印象中,在西班牙內戰就有少量早期空心裝藥彈藥就已經投入使用了,比如專用於反坦克的槍榴彈。

不過這些破甲彈都比較原始,在設計上不夠合理。

但儘管如此,破甲彈的發明在軍事上仍然是顛覆性的進展。

以往想要對付裝甲目標,最適合的是動能彈藥、即穿甲彈,但是想要發射它,就必須要高膛壓、高初速,滿足此要求的加農炮往往都很笨重。

因此無法及時的伴隨步兵,做不到隨叫隨到,而且機動性低下,往往只能預設陣地守株待兔。

至於輕便一些的反坦克槍則過於羸弱,很快就只能退居二線,可以選擇性忽略。

這種情況下步兵單位面對裝甲目標缺乏有力的抵抗手段,燃燒瓶和集束手榴彈只能在近距離使用,而敵軍坦克的伴隨步兵可不是來旅遊的。

破甲彈的出現改變了這一攻守嚴重失衡的現狀,使得一線單位有了更加強力的手段來對抗裝甲目標。

由於空心裝藥的原理,其破甲深度只與裝藥量、炸藥型別、藥型罩、炸高有關,所以不像穿甲彈一樣依賴速度。

可以用火炮發射、可以火箭推進、可以徒手扔出去、可以埋在地下等等,總之,少掉“速度”的條件後,新型反坦克彈藥的應用面一下子就廣了起來。

步兵單位面對來襲的裝甲目標,即使仍舊處於天然的劣勢,但卻擁有了強力的對抗手段,坦克們也不敢再為所欲為了,在進攻之前也需要掂量清楚。

不過由於技術積累稀少、時間倉促的緣故,整個大戰期間,各國的破甲彈的設計都不甚合理,大大影響了破甲深度。

可在這方面,周長風卻是具備著非同尋常的優勢的。

就比如說,藥型罩要什麼形狀、什麼材質才是更合理的?錐形裝藥的角度多少為宜?爆炸高度多少最佳?

這些需要大量試驗與資料積累的結論,在後世卻只是教材上總結的幾句話罷了。

身為兵工老校中北大學的國防生,周長風雖然並非彈藥工程專業的,但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麼?

錐角小於一百二十度、炸高為底面直徑五倍、高密度卻不能太軟的藥型罩材質、裝藥後方擋板、錯位抗旋藥型罩……

這些都是瞟一眼即能記住的小概念罷了,然而每一個卻都能對破甲彈的效能有明顯提升,能迅速掌握的話能少花費多少時間與資源?

“隨便寫兩個吧……藥型罩材質,紫銅,嘶…要不要考慮缺銅啊。”

一番興致勃勃的努力後,周長風不太滿意,便又換了張紙重畫。

他簡單繪製了反坦克槍榴彈、反坦克手榴彈、無後座力炮式反坦克火箭筒這三種步兵反坦克武器的草圖。

他的初衷是讓大明的軍工部門能少走些彎路,搶先應用之。

如果戰爭不可避免,至少能多佔些上風。倘若與美國交手,那必須得使盡渾身解數、全力以赴才行。

實際上火箭彈不簡單也不便宜,它們其實非常金貴,而且想在保證良品率的情況下大規模量產並不容易。

相比之下,發射筒本身倒是真沒啥技術含量,它不承受膛壓,用材和加工都很隨意。

火箭彈最大的技術難點是它的發射藥,可以說是渾身上下哪兒都簡單,就這一點非常困難。

它必須在滿足基本效能要求的同時,額外具備速燃的特點。

因為火箭彈最好在出膛之前就燃燒完畢,如果不能滿足這一點,出膛後還繼續噴射尾焰,就會灼傷士兵的臉和眼睛。

這就是為什麼德軍的RPzB-54型“坦克殺手”火箭筒有一個大護盾的緣故,不然就需要佩戴防毒面具才能發射。

發射藥的技術難點即使是號稱黑科技比比皆是的德國也沒有解決,

整個大戰期間,還是又只有美國解決了速燃且易加工兩個問題——M9A1型“巴祖卡”的燃速可以達到30m/s,而RPzB-54型“坦克殺手”大約只有22m/s。

“都是看著容易做起來麻煩的東西啊……”周長風揉了揉有些痠痛的脖頸,走出房門眺望遠處,感慨道:“怎麼啥都是美國人搞出來的!”

他走神了片刻,忽然想到一個問題——自己就這麼把武器裝備設計草圖投稿給軍器局,會不會被懷疑啊?

糾結了幾秒,他決定多少還是裝點樣子。

欲蓋彌彰也好、裝模作樣也罷,如果到時候真被問起來了,總不能回答說是自己一拍腦袋想出來的吧?

於是周長風便帶人去軍械庫取了些炸藥、鋼板、電線等爆破器材,然後去了混三旅的工兵訓練場。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他一手拿著小刀一手拿著梯恩梯藥塊,漫不經心地在上邊剜了個凹坑,然後插上電雷管、連線好電線,最後將之反扣在了鋼板上。

“營長,為何要這樣啊?”

“這個是聚能效應,能把向四面八方擴散的爆炸威力定向彙集。”

“那能炸穿這鋼板麼?”

“應該不行,因為沒有金屬藥型罩……走,離遠點。”

這一天的一整個下午,工兵訓練場上傳出的爆炸聲一直斷斷續續的,直至夕陽西下才停歇。

——-——-——-——

【門羅(聚能)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