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一個電影帝國的誕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卷 第二十五章 試探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卷 第二十五章 試探續

和包玉剛中國式的穩紮穩打不同,怡和洋行是直來直去,沈衝剛和舒琪談完事,秋絲雨就告訴他,紐壁堅打電話約他晚上六點在半島酒店共進晚餐。(/吞噬小說網 www.tsxsw.com)

“怡和不愧是洋行之王,傲氣十足,都到飯點了,才來發請柬,這哪是請客,這是趕鴨子上架。”

“那還去嗎?”

“去,當然去,傲慢是好事,尤其是談生意的時候。”沈衝說話之間,按了一下辦公桌上的按鈕,右側牆壁無聲的開啟,露出一個衣櫥,裡面整齊的掛著一排衣服,顏色配飾都是事先搭配好的,他隨手拿了一套出來,然後說道:“你去通知袁天凡,讓他帶上下午談好的草案,和我一起去。”

“好的。”

飯桌上談生意,是中國人特有的本事,其中的門道非常多,英國人只學了個表面形式,因此這次晚餐,只進行了半個多小時,就不歡而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紐壁堅先生,鮑達富先生,我想提醒一下兩位,我手上的股份,如果賣給你們,你們就能和包玉剛平起平坐,如果我轉賣給包玉剛,他就握有40九龍倉股份,完全不必強求49最大股東地位,就可以拖死置地集團,孰輕孰重,請兩位深思。”在告辭離開之前,沈衝示意袁天凡把檔案放在餐桌上,說道:“這份草案,我放在這裡,你們拿不拿走,隨便,我明天會去內地,一週後回來,到時候如果你們還有興趣,我們再談。”

走出半島酒店,坐進汽車後,沈衝問袁天凡:“你怎麼看?”

“我從紐壁堅和鮑達富兩人臉上,只看到了四個字。”袁天凡笑著伸出四根手指,說道:“猶豫不決。”

“沒錯。”沈衝大笑,說道:“他們既捨不得九龍倉,想和包玉剛大戰一場,又擔心被人從後面偷襲,進退失據,昔日的洋行之王,已經沒了稱王稱霸的心氣。”

“所謂風水輪流轉,報應來了。”袁天凡也笑,說道:“要不是當年怡和洋行太貪心,一毛不拔就吞併牛奶公司,也不至於落到現在的地步。”

怡和洋行創辦於18年,是靠對中國的鴉片貿易和鴉片走私而發跡的,184l年香港開埠之後,怡和把總部搬到香港,其勢力一度膨脹到整個中國,經營業務從鴉片擴張到航運,貿易,金融,地產,工業等各個領域,成為舊中國最著名的多元化,綜合性企業集團,號稱在“在中國任何地方,哪裡有貿易活動,哪裡就有怡和洋行”,被認為是洋行之王。

1949年之後,怡和洋行損失了在內地的全部資產,將所有業務回撤到香港,在六十年代位居香港四大洋行之首,美國《財富》曾經報道過當時的香港權力排行榜,依次是馬會,怡和,匯豐,最後才是港督,可見怡和洋行當時的勢力之顯赫。

置地集團則由保羅-遮打和怡和洋行在1889年聯合創辦,是怡和洋行旗下的主力企業,在李嘉誠的長江實業興起之前,置地一直是香港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坐擁中環大量的優質地產,被認為是香港地產業“皇冠上的明珠”。

19年,香港海底隧道即將通車,銅鑼灣成了中環之外,香港最繁華的商業區,地價急升,於是置地集團打起了香港牛奶公司的主意。

香港牛奶公司也是一家英資公司,創辦於18乳年,在薄扶林和銅鑼灣買了大批土地當牧場,養奶牛,賣鮮奶,做冰淇淋,這種經營手法,在香港還是小漁村的時候,無可厚非,可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還搞這樣的生意,就是抱著金山啃窩窩頭了……

牛奶公司並無控股大股東,股份非常分散,置地集團在19年,採用了換股拆股的方式,一分錢沒花,就收購了牛奶公司,然後把銅鑼灣的制冰廠改建成商業大廈,把薄扶林的牧場改為住宅小區,大賺特賺了一筆,不過也由此埋下了隱患,因為牛奶公司的股東很多,換股拆股之後,置地集團的股份流散到很多小股民手上,怡和洋行對置地的控股地位被大大削弱了。

19年香港華人企業才剛抬頭,還威脅不到怡和洋行的地位,但到了19乳年,情況就大大不同了,華人企業實力大漲,有了和英資一戰的實力,和記黃埔落入李嘉誠之手,就是明證。

怡和洋行現在的處境是,如果不發行新股籌措資金,將無法從包玉剛手上奪回九龍倉的控股權,可如果發行新股,又擔心包玉剛暗度陳倉,棄九龍倉而取置地集團,置地集團是怡和洋行最核心的產業,不容有失,因此左右為難。

“拿物業來換我手上的股票,是怡和洋行最好的選擇,可惜,紐壁堅想要我手上的股份,又不想付出太多代價。”沈衝曬笑,說道:“英國人還是太傲慢,以為我年輕好糊弄,拿星光行來搪塞,當年置地從霍英東手上買星光行的時候,才不過花了區區3750萬,就算那裡升值了十多倍,也不過才四五億,再說我要一棟六十年代的大廈做什麼?”

星光行是霍英東與何鴻、何添等港澳巨頭合夥,斥資30uu萬港幣,在19年開建的商業大廈,樓高19層,位於尖沙咀繁華地帶,是uu年代香港最著名的建築之一。

霍英東在朝鮮戰爭期間上了美國人的黑名單,星光行建成之後,他又把其中一個大商鋪租給了經營中國內地工藝品的“中藝”公司,因此被視為親共,被美國和英國政府聯合打壓,美國人宣稱所有星光行的租客不能販賣美國貨,連美國產的收銀機也不能用,港英政府更是不給星光行的租客開通電話,霍英東把每平方米的租金降到9毛錢,都沒有人敢租,加上何鴻背後反水,無奈之下,霍英東最終以3750萬港幣的價格,把星光行賣給了置地集團。

置地集團買到星光行之後,很快就租售一空,大賺了一筆,而這次波折,也讓霍英東淡了繼續開拓香港房地產市場的心,如果沒有星光行風波,以霍英東的財力和內地的關係,說不定二十一世紀的香港,不是“李家城”,而是“霍家城”了……

沈衝連中環的太子大廈都不怎麼想要,尖沙咀的星光行,就更看不上眼了,因此毫不猶豫的拒絕了怡和洋行的條件,雙方籌碼差距太大,自然沒有繼續談的必要。

“那沈先生的意思,不管怡和洋行了,把股票賣給包玉剛?”

“不急,我看雙方都在蓄力,還沒有到生死一搏的關頭,也就是說,我們手上的股票,還有升值的空間。”沈衝用手指敲著真皮座椅,很神棍的說道:“你去查一查最近包玉剛有沒有出行計劃,怡和洋行處在劣勢,很有可能會趁他不在香港的時候搞偷襲。”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