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明星音樂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八十九章 畫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八十九章 畫卷

要論賞心悅目的效果,林寶卿站在舞臺上,絲毫不會比秦放歌差。但當她坐到古琴前的時候,整副心思都沉浸在了古琴上,彷彿天地之間,就只剩下她和秦放歌兩人。之所以強調這點,是因為這是一首琴簫合奏曲,她要的琴聲,要和秦放歌的簫聲,有配合,互動,就像是在人生道路上一樣,相互護持,夫唱婦隨。

秦放歌的演奏是絕對能讓人放心的,也讓林寶卿可以少花些心思在其他地方,而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在她自己心愛的古琴上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對林寶卿而言,這首曲子的難度很高,即便經過一個月的突擊練習,她仍舊覺得,其中還有很多值得她深思和琢磨的地方。如果不是音樂會時間安排得這麼緊,她肯定要再練練才上臺表演的。

這次首演,她不敢有半點疏忽,因為在座的觀眾,幾乎可以說全世界最頂級的音樂鑑賞者這一批。不光是對西方音樂比如鋼琴奏鳴曲練習曲什麼的,民樂方面的同行也非常多。

林寶卿的父母也邀請了不少的朋友來,既是替女兒捧場,也是加深對秦放歌的認識和考察。她母親曲佳雲對他倒是挺滿意的,但擔心的事情也和寧秀佩其實是一樣的,就怕他身邊女孩子太多,容易迷失自己。

只是,就目前他所偶表現出來的現狀來看,還是挺不錯的,他身邊那麼多美女,他也就只邀請了林寶卿和他一起合作演出。

兩人在藝術上還是非常有默契的,不提之前的《笑傲江湖》,那個有點小兒科,算是娛樂之作。

“春江花月夜”這樣的作品,絕對是雅俗共賞的,秦放歌這個旋律暴發戶,在作曲的時候,都不忘加入優美動人的旋律進去。這個真的只能是靠天賦吃飯的,其他作曲技巧可以學習,沒靈感的話,想要寫出動聽的旋律來,真的不可能。

在他們開始演奏之前,大家就能猜想得到,這首《春江花月夜》,和之前的那些同名作品,肯定有著很大的不同。而有些版本的春江花月夜,卻是根據白居易《琵琶行》來改編的。

隨著林寶卿的古琴和秦放歌簫聲的演繹,觀眾們也漸漸明白,這才是真正的“春江花月夜”。

曲子的靈感來源於張若虛的詩歌“春江花月夜”,對中國的聽眾而言,天然的代入感就要足些。歪果仁的話,對此的理解肯定就沒那麼深刻,但也可以從曲目名字做些猜測,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光這樣的組合,就特別唯美浪漫,對所要演奏的內容,也能做到心中有數。

在座的民樂大家可真不少,音樂學院的民樂系教授就不用說,基本都是從演奏家轉到教育家的,現在上舞臺演奏的機會也不少。他們對秦放歌熟得不能再熟,他跟著女生們學民樂器的時候,也都拜會了他們的,也算是他們的學生,嘴上也叫得甜,黃靜陳天虹王紫梓她們都當了他師姐。他寫給她們樂團的曲子,黃靜她們都有回去跟教授們仔細探討,她們排練的時候,教授們有空也會過來瞧瞧。

秦放歌的這首《春江花月夜》,教授們很早就拿到了曲譜,對他的才華和驚人的學習能力,他們已經不想發表任何意見了。

除此之外,像是肖靜茹的父親肖明山就是江南著名的笛子演奏家,出身江南絲竹之家的他,也有著天生環境優勢和優秀的音樂基因。從小接受家庭教育和潛移默化下,肖靜茹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在樂團中,也是穩定和靈氣的存在,這兩點並不衝突。

肖明山在傳統文化上的造詣也不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他雖然背不得全文(那麼長的詩歌,能背下全文的人還真不多),但對此瞭解還是挺多的。他也會吹奏洞簫,水平比女兒要高出太多,但他在聽了秦放歌的演演奏之後,覺得秦放歌這傢伙還當真是個奇葩,連簫都練得比他還要精通的樣子。這肯定要歸結於他的天賦高,他人高馬大,肺活量大氣息也異常充沛,就算一口氣吹上幾分鐘,似乎都不是什麼難事。

現在這裡是琴簫合奏,還能給他很多喘息的機會,他就更加如魚得水。

當然,這些只是肖明山在欣賞樂曲之餘的一些散亂的想法,他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鑑賞音樂上面。

舞臺上兩個天才選手,珠聯璧合,琴瑟和鳴,演奏出來的這首民族樂曲,深得他心。春江花月夜這樣的題材其實並不是一個很好作曲的物件,需要表現的東西太多,如何安排妥當,就是一個問題。前提是作曲者有靈感,其中不光是景色,思想內涵更是重要。不說旋律委婉質樸,流暢多變的節奏,巧妙細膩的配樂就行的。

秦放歌在這點上做得非常不錯,浪漫優美的旋律能在第一時間內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進去。比如開場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一琴一簫,就非常形象的把這樣的美麗夜景展現了出來。

她們也不是一上來就抒情,而是透過對音符對美麗景色的慢慢展現,再由景入情,抒發更多的人生感懷,進而上升到整個宇宙的規律中去。

林寶卿的古琴演奏出來的音樂,著重展現月亮的形象,秦放歌的簫聲,則是其他的背景,兩者相互交融,又絲絲入扣,一起展示出了浪漫唯美的春江花月夜的美景。

二十多分鍾的演奏,最後進入尾聲階段,琴簫合奏又從情感世界,迴歸到景色中來,算是緊扣主題。

場中的文藝觀眾不少,讓他們來形容聽這首曲子的感受的話。就把這首琴簫合奏曲,形容成一副連綿不絕的畫卷,“在色調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墨分五彩”,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秦放歌和林寶卿兩人負責演奏,臺下的觀眾則可以展示自己豐富想象力的翅膀,勾勒出心中最美的“春江花月夜”的動人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