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的科學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零七章 尋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零七章 尋礦!

翌日。

清晨時分,旭日東昇,去除夜晚的寒氣,遠方映照猶如曙光般的柔和光芒。

老君廟內,休整一夜的第一石油勘探隊,開始今天的工作。

嚴爽帶領技術人員測量距離,確定位置,找準老君廟以北十五米的基準井位,戰士們負責平整井場,用石塊和木料搭建井架基座,整個過程用的幾乎都是人力,工具僅有鐵鏟等簡易工具。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嚴爽先生,我們放在玉門的鑽井裝置正在運送進來,您認為多久之後可以開始鑽井?”梁大牙雙眼凝望熱鬧非凡的工地,朝著身旁滿臉灰塵的嚴爽,詢問道。

石油勘探隊此次進山,攜帶的鑽井裝置只是其中一部分,後續還有鑽桿和絞車等鑽井裝置放在玉門,當初裝置和物資先行,與人員一分為二。

得利於西安事變,如今雙方態勢較為和平,使得己方可以經公路運輸石油鑽探裝置。

“在沒有工程機械的情況下,按照當前進度,大概要三十天。”正在指揮鑽井搭建現場的嚴爽,聽到這個問題,沉吟一番,回答道。

“三十天……”梁大牙輕聲自語。

“不要以為三十天很長,如果不是我們知道老君廟以北十五米的具體位置,光是前期地形勘探,就要耗費至少一年時間以上。”嚴爽說道。

“一年以上?!”梁大牙震驚了,他本以為三十天已經足夠長了,完全沒想到,嚴爽口中的前期地形勘探,就要整整一年以上。

一年及以上,換句話說,等於找到這個位置,有可能一年,有可能兩年。

“對啊,所有,我們要感謝這位告訴我們具體地點的先生,他為我們節約了至少一年到兩年左右的時間。”

嚴爽輕聲感嘆:“中華地質學界公認玉門存在豐富的油氣藏資源,但想要找到這個油氣藏資源並開發,不知要耗費多少時間,當初子乾兄跟我說過,要找到玉門油氣藏資源,時間大約在1940年前後。”

子乾,姓孫,名建初,中華地質學者,石油工程專家,反駁‘中華貧油論’,歷史上擁有中華石油之父的美稱,為中華石油事業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是不折不扣的奠基人。

地質學界圈子很小,畢業於美國諾曼大學的嚴爽,自然認識孫建初,不僅如此,兩人還是好友。

論水平,孫建初略高於嚴爽。

“……”

梁大牙聽聞這番話,張了張嘴巴,想要說什麼,卻發現以自己貧瘠的知識儲備和學識水平,完全無法與面前這位大老交流。

算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吧。

……

“第一石油勘探隊傳來好消息,他們已經成功抵達老君廟,正在按照預桉進行前期基礎建設和鑽井勘探工作,第二批隊伍已經攜帶裝置和物資啟程,預計六號下旬抵達老君廟,不出意外,兩個月內便能出勘探結果,不過,關於開發玉門油田的事,還需要提早商量,玉門距離我們過遠,避不開南京。”

“關於開發玉門油田,應當為雙方協同合作,以我方為主,南京為輔,合作開發,但需要採取高度保密的措施,不能暴露,至少不能在今年和明年暴露。”

“有道理,我同意。”

“玉門油田開發取決於勘探隊的最終結果,越早發現玉門油田,對我們來越有利,慢慢等吧。”

“報告,北方部急電!”這時,一名通訊員匆匆而來,報告情況後,迅速離去。

“什麼情況?”

“我們這位新同志,竟然送上這麼大一份見面禮……不簡單吶,真的不簡單吶。”

“可以冶煉適宜武器裝備的高強度鋼和優質合金鋼?!老天爺,豈不是說,憑藉這個電弧爐冶煉技術,我們的技術水平,已經可以開始造槍和造迫擊炮了?”

“不談立馬開始造槍造炮,膛線加工和無縫鋼管還未解決,至少,桎梏軍工發展最基礎的材料問題,得到了解決,這份見面禮實在是太重了,現在連我都想親自去北平,見見這位天才同志。”

“單爐容量達到6公斤,即可滿足60毫米迫擊炮和槍管需求,整個電弧爐冶煉技術的關鍵在於製造石墨坩堝和石墨棒,原料來源於天然石墨,瀝青,石英砂,這些原材料尹克昭盟都有出產,對我們來說,製造石墨坩堝和石墨棒根本不成問題,如果有一千個六公斤容量石墨坩堝同時生產,每天我們就能得到六噸高強度鋼,他娘的,這些全是可以直接造槍管和炮管的好鋼啊!之前老鄉打的百煉鋼,只能作為冷兵器使用,根本不能製造武器。”

“餘華同志留下的技術資料中,給出了電弧爐冶金技術的應用建議,我看,應當根據這份建議,立即將這項新型冶金技術投入使用,不可耽擱,以前搞不了鍊鋼廠,那是我們沒技術,現在我們有技術了,必須搞!”

“其次,抽出一部分人手籌備根據地電弧爐廠,解決鍊鋼原料採購、電弧爐原料開採、運輸等事宜,儘早實現電弧爐冶金技術的實際應用,為軍事工業供應優質原料。”

“我同意,此外,有了電弧爐技術、餘氏七塔技術、完整火藥技術,我認為根據地建立以手榴彈、步槍、迫擊炮和彈藥等輕武器為主的軍工生產體系時機,已經到來,一旦成功,意味著我軍擁有武器自主補給能力,戰士們再也不用依賴戰場繳獲和外界援助補給武器彈藥。”

“我贊同,誰來負責建立軍工生產體系?”

“非陳瘸子莫屬。”

“好,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項電弧爐冶煉技術以電能為能量來源,目前根據地的電力供應非常緊張,來源為柴油發電機、手搖發電機,可以預見,隨著電弧爐冶金技術的使用,根據地耗電量會越來越大,電力供應和油料供應隨之越來越緊張,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應當採取對應措施,一,對外採購柴油發電機,儘快開發玉門油田,獲得第二條油料來源,二,嘗試建立以煤炭為主的小型火電廠。”

“我同意。”

“鑑於當前根據地的科技水平取得突破性提升,以及外部環境改善和不久之後日本人的威脅,我認為可以抓住這次機會,搞一次戰前大生產,集中力量辦大事,實現武器裝備自主製造,提升部隊和根據地的綜合實力,如果未來高產小麥技術成功,困擾我們的糧食問題也將得到解決。”

“好,這個戰前大生產非常好,我贊同,要不要把這個建議發給五號?”

“可以,急電五號。”

……

戰前大生產計劃最終還是確立了下來,憑藉著北方部意外獲得的二百九十八萬銀元和黃金,足以支撐這次計劃的執行。

隨著戰前大生產計劃啟動,根據地向轄區內派遣一支支由戰士構成的地質勘探隊,進行前期勘探工作,尋找礦產資源,以保證整個計劃的順利執行。

其中,石墨礦,石英砂礦,煤礦,硫鐵礦為重中之重。

尹克昭盟和陝北接壤地區,這裡是盛世華夏的鄂爾多斯特大型煤田區域。

鄂爾多斯煤田,地跨陝、甘、寧、綏遠,東西寬四百公裡,南北長六百公里,擁有無比豐富的煤炭資源,礦石品位高,開採條件極佳,大多數區域內皆可實施露天開採,無需井下開採。

偏僻荒涼的山溝裡,迎來了一批十餘人的隊伍,作為第十八支軍事地質勘探隊,他們已經離開根據地兩天。

這支攜帶簡陋勘探裝置的隊伍,停留在一處寸草不生的山包前。

四名戰士翻身下馬,扛著鐵鎬迎向這座大山,各自尋找四個點位,爬上山坡十數米後,高高舉起鐵鎬狠狠落下,勐地鑽進土層。

泥土翻出,繼續下挖,挖了約莫一米多深度後,轉瞬,通體黑色表面散發光澤的煤炭映入眼簾,幾乎是同一時間,四個點位全部出現煤炭的痕跡,戰士們面露欣喜之色,隊伍指戰員繼續下令,勘探更多的點位,但眼前這座山包大機率屬於一座煤礦。

距離根據地最近的煤礦資源,成功找到。

不過,對這支勘探隊而言,煤礦資源只是此行勘探任務的目標之一,他們還要尋找石英砂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