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的科學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九章 哪個男孩子會拒絕一把12.7毫米的反器材狙擊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一十九章 哪個男孩子會拒絕一把12.7毫米的反器材狙擊槍?

Y型鋼極其優異的抗侵徹效能,足以讓坦克和軍艦變得更加強大,在戰場上,一輛無法擊穿的坦克意味著殺戮和勝利,作為祖國的盟友,日本人很可能會透過上層途徑,得到Y型裝甲鋼技術。

如此一來,日本人的坦克和軍艦就有可能用上這種頂級防護材料。

這對於缺乏有效反坦克武器的中華而言,無疑是一場災難。

說實話,從某種意義上講,餘華這是一種資敵行為。

“我知道,但我不在乎。”餘華聞言,知曉拉貝這番話的意思,輕輕搖頭,給出了自己的態度。

Y型裝甲鋼技術落入日本人手中——拉貝這個假設情況大機率出現,畢竟二者屬於盟友,共享武器裝備和科學技術。

關於這個問題,餘華早就想過,而他結論是——

即便日本人得到Y型裝甲鋼,也不會對抗戰產生根本影響。

為什麼?

首先,由於中華戰場烈度和水平遠不及歐洲戰場,日本人的豆丁坦克就能縱橫四方,完全沒必要耗費昂貴的Y型裝甲鋼。

其次,從時間維度講,德三不可能第一時間與日本人共享這種尖端材料,日本人獲得Y型裝甲鋼的時間節點,大概在二戰爆發前後,甚至會到1940年。

1940年,日本人注意力已然放在東南亞,謀劃太平洋。

最後,從資源角度考慮,礦產資源極其貴乏的日本,註定無法大量生產Y型裝甲鋼這種頂級防護材料,受限於此,決定Y型裝甲鋼的產量不會太多。

產量不多,那就必須選擇性使用。

給縱橫中華戰場的坦克嗎?

還是那句話——可以,但沒必要。

這種先進的頂級防護材料,最大的受益者其實是軍艦,因此,產量不多的Y型裝甲鋼必然要向戰列艦和航母傾斜。

話說回來,就算日本人把Y型裝甲鋼用在坦克上,身為骨灰級軍迷的餘華,絲毫不缺反制手段。

採用聚能戰鬥部的40毫米單兵火箭筒,可以輕而易舉擊穿二戰期間所有型別的坦克正面裝甲,這是裝甲車輛的噩夢。

有了反制手段,還需要擔心Y型裝甲鋼的影響嗎?

不需要。

餘華不在乎的原因便在於此。

當然,這些都是餘華分析推測,基於數學計算給出的推測結果,機率僅有80%左右,無法達到100%準確。

整條邏輯線迴歸最後,一個有趣的事情發生了,Y型裝甲鋼對防護力的提升,將會令整個太平洋戰場的烈度提升一個等級。

更加殘酷,更加激烈,也更加持久。

讓雙方打紅眼,讓雙方的鮮血瘋狂流淌,如此,留給中華的機會才多。

餘華不會改變什麼東西,他只會讓有些人的刀略微鋒利一些,或者,直接變成擁有放血槽的三稜軍刺。

這叫持續性可控放血,隸屬於內心最深處的放血計劃。

而這些東西,餘華可不會對拉貝訴說。

我知道,但我不在乎?——拉貝怔在原地,這個回答讓他有些……

手足無措。

不在乎?

為什麼會不在乎?

要知道,得到Y型裝甲鋼技術的日本人,將會更加強大,餘華為何對日本人的強大無動於衷,甚至不在乎?

拉貝百思不得其解。

“拉貝先生,還有問題嗎?如果沒有,學生這就告辭了。”餘華沒有在意拉貝心中的疑惑,也沒有解答,作揖行禮,準備離去。

拉貝深呼吸一口氣,搖了搖頭,示意沒有問題:“路上注意安全,餘。”

餘華笑著告別拉貝,起身離去。

“完全猜不透你……”拉貝雙眼凝望餘華離去的背影,輕聲自語著。

猜不透。

這名年輕的中華學生,就像是一個無比困難的謎語般,讓人絞盡腦汁都猜不透他的真實想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驕陽如火,地面熱浪翻滾,街上已然炎熱起來。

餘華出了拉貝居住的房屋,不快不慢行走於街道旁,往清華園而去。

“技術換裝置的計劃初步達成,接下來就等籤訂協議,由於這件事較為敏感,我不能以真實身份把機床設備交給組織,要不然無法解釋機床來源,可以讓拉貝將機床運到天津城,完成交易後,我再用張三的身份贈予組織,這樣我的身份就不會暴露,時間上勉強夠……”

沐浴於如火般熾熱的陽光之中,餘華默默思索接下來的旁枝末節:“有了這批機床,根據地就能有完整工業體系的種子,雖然很遙遠,但比起什麼都沒有要好太多,此外,我需要修訂一下原定計劃,以這批德國機床的含金量,完全可以為根據地構建一定水平的軍事工業……”

為根據地構建一定水平的軍事工業!

這是餘華最新的構思,原本不再原定計劃之中。

餘華最早制定原定計劃,只要在出國之前研發出氧吹爐即可,後來由於得到埋弧焊機觸發電渣重熔技術的構想,便加入電渣重熔技術。

有氧吹爐和電渣重熔的組合,根據地能擁有自主生產鋼鐵的能力,為下一步建立軍事工業奠定紮實基礎。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拉貝的出現和這批德制機床,讓餘華不得不第三次修改原定計劃。

莫得辦法,這批德制機床真的太重要了,就如同玄幻小說主角遇到的奇遇,可遇而不可求,珍貴到過分的程度。

全品類德國機床,世界上任何一支工業力量都會對其垂涎三尺,有了這批全世界最先進的德制機床,根據地工業發展水平至少提升了三十年以上!

一夜之間,機械製造業水平超越歐美!

這就是德制機床的獨有魅力。

對於根據地軍事工業‘一定水平’的定義,餘華要求並不高,具備自主製造後拉栓動連發步槍、60毫米迫擊炮、12.7毫米高射機槍和105毫米榴彈炮等輕重武器的能力就好,研發設計暫時不管。

後拉栓動連發步槍和60毫米迫擊炮屬於正兒八經的剛需,

12.7毫米高機主要為防空火力,可以保護根據地工廠,提供反制能力,不會單方面捱打。

至於105毫米榴彈炮,產量可以很少,一個月可以低到一門,但絕對不能沒有。

對抗日戰場而言,105毫米榴彈炮有著戰略武器的屬性。

至於根據地軍事工業能否達到這個水平,答桉是,能。

目前來說,以輕重武器為主的軍事工業前置技術已經點亮,餘氏七塔技術,完整火炸藥技術,石油技術,全品類尖端機床設備,電弧爐冶金工藝,只剩氧吹爐和電渣重熔技術沒有點亮。

七大技術全部點亮,便可自主生產製造輕重武器。

不過,建立根據地軍事工業的事情暫時不急,步槍型號和各火炮型號留到以後再定,眼下還是先把這批德制機床抓到手裡再說。

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穩定推進技術換裝置計劃的落實,直到二十四臺德制機床加工裝置抵達中華那一刻再說。

‘技術換裝置計劃’的後期工作有兩點要注意——

一是整件事需要保密,不能讓外人和組織知道餘華與德國人身份的拉貝,交易這種頂級防護材料。

二是借用張三身份,將機床設備贈予組織,最後再由自己接手。

“德制機床很重要,氧吹爐和電渣重熔這兩項基礎技術也不能放下,電渣重熔技術是生產重炮的核心技術,配合高精度德國機床,完全可以造出105毫米—155毫米區間的大口徑火炮,此外,我還能滿足一下個人的愛好,定製一批基於炮鋼材料的12.7毫米反器材狙擊槍,提前將狙擊手概念和狙擊槍概念引入這個時代。”

“畢竟,哪個男孩子會拒絕一把12.7毫米的反器材狙擊槍呢?雖然不怎麼符合二戰的時代特色,但我樂意。”

“光明就在眼前,路漫漫其修遠兮,加油,餘華。”

陽光照耀之下,臉上掛著微笑的餘華,一步一步邁向前方。

面朝陽光,背朝北平。

步伐不快,勝在穩定。

蒼穹之巔,驕陽似火,灼燒天地。

火,即是毀滅,亦是新生。

……